2.2动物细胞工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文档属性

名称 2.2动物细胞工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8 14: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动物细胞工程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通常涉及免疫动物、细胞融合、选择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等步骤。下列关于利用小鼠制备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用于制作“早早孕诊断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动物阶段,给小鼠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致使小鼠发生体液免疫
B.细胞融合阶段,可以采用的诱导融合方法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相同
C.选择培养阶段,淘汰掉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即可得到所需杂交瘤细胞
D.经过1次克隆化培养筛选出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进行大规模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传代培养时需要收集细胞,都可以直接利用离心法收集
B.过程①③可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
C.细胞培养时,大多数种类的动物细胞可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
D.②④过程所用的培养液中都须加有一定量的血清和动物激素
3.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母细胞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能够遗传给“三亲婴儿”
B.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母亲线粒体DNA中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C.捐赠者的卵子去核实质是指去掉细胞中的蛋白质—染色体复合物
D.“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部分基因
4.伪狂犬病病毒(PRV)是DNA病毒,可感染大多数哺乳动物和禽类。PRV编码的gB蛋白是一种抗原,能促进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下列有关制备抗gB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足量的gB蛋白
B.将纯化的gB蛋白多次注射小鼠,是为了促进小鼠产生更多的抗体
C.选取抗体产量较高的小鼠,取其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D.再次筛选目的是获取能产生抗gB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组成及作用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毒素的特异性是ADC能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关键
B.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ADC中抗体的作用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将细胞毒素带到肿瘤细胞
D.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诱发肿瘤细胞坏死而杀死肿瘤细胞
6.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为制备抗Myo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错误的是(  )
A.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大规模培养时,可能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时,只有能产生抗Myo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能生长
C.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细胞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D.若利用制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说明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
7.科研人员制备了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14的单克隆抗体,具体方法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需要向小鼠注射CD14蛋白
B.步骤②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C.步骤④需加入抗CD14蛋白的抗体进行专一抗体检测
D.步骤⑥可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到大量的抗CD14抗体,用于检测巨噬细胞
8.ADC即抗体—药物偶联物,如图所示,其能精准定位肿瘤细胞释放高效细胞毒素。ADC药物不仅能准确识别靶点,而且对非癌细胞不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化疗药物,ADC药物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药效并减少了毒副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C由三部分组成,其中③代表细胞毒素物质
B.ADC通过自由扩散或者主动运输进入癌细胞
C.ADC的制备是在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础上实现的
D.ADC进入细胞后抗体会与靶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9.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筛选1和筛选2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B.可将小鼠甲脾脏剪碎并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后加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C.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以获得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
D.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10.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组成及作用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毒素的特异性是ADC能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关键
B.ADC进入肿瘤细胞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ADC中抗体的作用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将细胞毒素带到肿瘤细胞
D.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诱发肿瘤细胞坏死而杀死肿瘤细胞
1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且这个细胞的后代相应的X染色体均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先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再对不同的单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对原代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进行G-6PD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是动物细胞培养
B.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D.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12.神经氨酶(NA)是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NA可使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其活性是抗病毒药物的主要靶标之一。研究人员从两名H3N2流感康复者体内获得NA特异性的B细胞,并制备了单克隆抗体。该技术不会利用的细胞是( )
A.NA特异性B细胞 B.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C.特异的杂交瘤细胞 D.去核的MⅡ卵母细胞
13.灌流式培养是在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区别传统的悬浮培养,灌流式培养可避免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使细胞分裂受阻的现象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灌流式培养的细胞会贴壁生长,但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B.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
C.灌流速率越高,营养物质利用越充分
D.向培养管注入的新鲜培养基中补充动物血清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14.将两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最新研究发现春花碱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没有对肿瘤的靶向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图1的制备过程,图右下角为其双抗发挥作用图示。为了鉴定双抗识别肿瘤的具体区域,将肿瘤膜抗原蛋白(CEA)逐步截短,分别与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aa”表示氨基酸,“+”表示有反应,“一”表示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筛选后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会发生贴壁和接触抑制
B.给小鼠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其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
C.该双抗抗体识别肿瘤膜抗原蛋白的区域为40~50位氨基酸
D.将双抗上连接的春花碱换成荧光蛋白,可能会有助于肿瘤的临床诊断
1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浓度血清培养MSCs,48h后收集各组上清液,用以培养角膜上皮细胞(HCEcs),过程及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清 1% 3% 5% 10%
培养MSCs细胞48 h后,取上清液 进行 进行 进行 进行
用上清液培养HCEcs 进行 进行 进行 进行
24 h后测吸光度(数值越大代表活细胞数目越多) 0.67 0.68 0.52 0.48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血清浓度,因变量为HCECs活细胞数目
B.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HCEcs分散以检测吸光度
C.由表格数据可知,血清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获得更多的HCECs
D.前期培养的MSCs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而不利于HCECs增殖
16.有研究团队正在尝试建立H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丰富的iPS细胞库,可以为需要的人找到HLA匹配度较高的iPS细胞,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成本,还能减轻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iPS细胞培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培养iPS细胞的环境中需要95%O2和5%CO2
B.iPS细胞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获得
C.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
D.培养瓶中的iPS细胞需定期用胃蛋白酶处理,分瓶后才能继续增殖
二、多选题
17.科学家将小鼠多能干细胞的4种基因Oct3/4、Sox2、c-Myc和Klf4,同时导入已分化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结果后者被诱导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类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的获得及用其培育不同种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相比于成纤维细胞,iPS细胞的分化程度更低
B.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不含Oct3/4、Sox2、c-Myc和Klf4基因
C.若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则可用于濒危物种的克隆研究
D.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不能被诱导为iPS细胞
18.单克隆抗体只能结合单一的抗原,双抗是一个抗体可以和两个不同抗原或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将抗肿瘤药物长春碱直接导至靶细胞,制备双抗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AT培养基从用途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
B.图中方框内需要经过1次筛选,即可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
C.制备杂交瘤细胞过程中需要将能分泌特定抗体的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D.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双特异性抗体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导弹的靶向作用
19.重组人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药物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等。如图为利用小鼠制备该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抗原”应为肿瘤坏死因子-α
B.细胞Ⅰ为 B细胞,一般取自脾脏且种类繁多
C.融合处理可以使所有收集的细胞发生两两融合
D.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增殖
20.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先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再对不同的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对原代培养和单克隆培养的细胞进行G-6PD蛋白电泳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用到的主要细胞工程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
B.用胰蛋白酶处理皮肤组织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D.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细胞中两个X染色体都有活性
三、非选择题
21.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是植物细胞,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才能形成完整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 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从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用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用 诱导细胞融合,所形成的D称为 。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A为小鼠B淋巴细胞,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 。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这种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 。图中B为 。
(5)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 种(只考虑两个细胞的相互融合),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 和 。
22.阅读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1958年,格登将非洲爪蟾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到非洲爪蟾去核卵母细胞中,成功培育出性成熟个体。
资料2: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全球第一位“三亲婴儿”有两个母亲和一个父亲,获得最初的受精卵的过程是将母亲的卵母细胞核植入健康女性捐赠者去核卵母细胞,再与父亲的精子结合。
资料3:2017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了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克隆“两姐妹”的体细胞来自一只流产的胎儿,“中中”和“华华”的诞生开启了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新时代。
(1)下图是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示意图,重组细胞能发育成黑美西螈依据的原理是 ;与之相比,资料1中非洲爪蟾的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些,主要原因是 。
(2)线粒体DNA缺陷与数十种人类遗传病有关,目前尚无针对线粒体遗传病的有效治疗方案;“三亲婴儿”技术是避免新生儿患上线粒体遗传病的一种解决方案。受精作用时,精子的头部入卵,尾部脱离,据此推测,线粒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根据资料2,简要分析“三亲婴儿”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原因: 。
(3)资料3所述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培育过程中,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的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流产胎儿”的 ,而不是体细胞核,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作用是 ;推测“流产胎儿”的性别是 。
23.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由于基因突变,癌细胞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图1中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 。
(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又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2所示。
制备过程:先将 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 ,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 会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
24.作为实验中重要的模式动物,小鼠与人类在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因此常用于人类某些疾病的研究。研究人员欲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将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相结合,培养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 ,后者具有 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2)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时所需气体主要有 ,前者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后者的主要作用是 。培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液要定期更换,目的是 。
(3)将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相结合,培养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意义有 。
25.人类表皮因子受体(HER-2)在部分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临床上可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制备ADC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 。
(2)经步骤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还必须进行步骤③ ,经多次筛选,就可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是图1ADC中的 (填“a”或“b”)部分。
(3)为探究荷载不同种类药物的ADC的杀伤力,研究人员将等量的药物E、F、E+F分别连接到同种抗体上,制备了三种ADC,并对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株(HER2+)和不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株(HER2-)进行了体外毒性实验,结果如图2。
图2
①为与实验组形成对照,对照组应添加等量的 。
②据图2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利用小鼠制备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该过程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抗原,致使小鼠发生体液免疫,A正确;
B、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方法不完全相同,B错误;
C、选择培养阶段,淘汰掉的细胞还包括两个相同种类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C错误;
D、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特异抗体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在从动物体取出的成块组织中,细胞与细胞靠在一起,彼此限制了生长和增殖。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或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皿或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大多数细胞属于这种类型,这类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这种现象称为细胞贴壁。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即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这时就需要对细胞进行分瓶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人们通常将分瓶之前的细胞培养,即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将分瓶后的细胞培养称为传代培养。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之后,将收集的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分瓶培养。
【详解】A、在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A错误;
B、过程①是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或用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一段时间,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过程③是进行传代培养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B正确;
C、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数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液中,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 盐、维生素等,此外还需要添加动物血清,不需要加入动物激素,D错误。
故选B。
3.A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由图可知,三亲婴儿的培育采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详解】A、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其细胞核内,而捐献者给三亲婴儿提供的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故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A错误;
B、母亲为“三亲婴儿“提供的是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后代的线粒体基因来自捐献者的卵母细胞,故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B正确;
C、核移植的受体细胞处于MII期,捐赠者的卵子去核实质是指去掉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C正确;
D、“三亲婴儿”的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线粒体基因来自卵母细胞捐献者,所以“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部分基因,D正确。
故选A。
4.B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详解】A、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大量的gB蛋白,A正确;
B、将纯化的gB蛋白多次注射小鼠,是为了促进小鼠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
C、选取抗体产量较高的小鼠,取其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正确;
D、通过再次筛选,获取能产生抗gB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详解】A、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A错误;
B、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ADC进入肿瘤细胞的方式是胞吞,B错误;
C、肿瘤细胞相当于抗原,ADC中,抗体可以特异性的和肿瘤细胞结合,将细胞毒素带到肿瘤细胞,C正确;
D、由图可知,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而杀伤肿瘤细胞,D错误。
故选C。
6.B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杂交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进行细胞培养时,一般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A正确;
B、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时,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生长,由于小鼠处在多种抗原刺激下,因此初次筛选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分泌抗Myo抗体,即选择培养基中,并非只有能产生抗Myo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能生长,B错误;
C、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一段时间后可在小鼠腹腔中获得单克隆抗体,若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可在细胞培养液中获得单克隆抗体,C正确;
D、人肌红蛋白(Myo)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生化标志物之一,故利用制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说明该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D正确。
故选B。
7.C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步骤①是注射特定抗原,针对本实验目的(制备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14的单克隆抗体),应该注射CD14蛋白,A正确;
B、步骤②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融合,B正确;
C、根据抗原—抗体杂交原理,步骤④需加入CD14蛋白进行专一抗体检测,C错误;
D、从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可知,步骤⑥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故要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抗CD14抗体,用于检测巨噬细胞,D正确。
故选C。
8.C
【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详解】A、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其中③代表抗体,①代表细胞毒素物质,A错误;
B、ADC通过胞吞进入细胞,B错误;
C、单克隆抗体制备可形成大量所需的抗体,再与药物等结合可形成ADC,C正确;
D、抗体不会在细胞中与抗原结合,而是与癌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脏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①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详解】A、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第一次筛选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BB”细胞、“瘤瘤”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B瘤”细胞)才能生长,第二次筛选用多孔培养皿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该过程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或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所以二者原理是不同的,A错误;
B、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B正确;
C、该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C正确;
D、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合适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通入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
故选A。
10.C
【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详解】A、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A错误;
B、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ADC进入肿瘤细胞的方式是胞吞,B错误;
C、肿瘤细胞相当于抗原,ADC中,抗体可以特异性的和肿瘤细胞结合,将细胞毒素带到肿瘤细胞,C正确;
D、图示显示,ADC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诱发肿瘤细胞凋亡而杀伤肿瘤细胞,D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对不同的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主要涉及到细胞培养技术,A正确;
B、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皮肤组织,将连接细胞的蛋白质水解,可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染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故一个细胞进行G 6PD蛋白电泳检测后只显示1个条带,原代培养细胞的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不止一个细胞,C正确;
D、单克隆培养的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得到的细胞,故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相同,D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①免疫处理:提供B淋巴细胞的动物必须预先经过免疫处理,否则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②诱导融合的手段: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方式为灭活的病毒处理,其他物理、化学诱导融合的手段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相同;③杂交细胞:融合过程中,有同种细胞间的融合和不同种细胞间的融合,还有未融合的细胞。若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形成的杂交细胞有三种,AA型、BB型、AB型。只有AB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杂交细胞,所以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④杂交瘤细胞:兼有两个亲本细胞的特性,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详解】A、抗N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将H3N2的NA注入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小鼠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将这些B淋巴细胞就是NA特异性B细胞,A正确;
B、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用到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B错误;
C、对抗体检测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多次抗体检测,最终获得能大量增殖并可产生抗NA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
D、去核的MⅡ卵母细胞在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使用,该过程无需利用到去核的MⅡ卵母细胞,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2)原理:细胞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灌流式培养的动物细胞不出现贴壁生长现象,A错误;
B、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而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B正确;
C、过高的灌流速率,都会导致培养的细胞没有及时利用营养物质,而使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C错误;
D、生物反应器中加入血清是为了提供动物细胞培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某种生长因子,D错误。
故选B。
14.D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第一次筛选后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的特征,故克隆化培养不会有接触抑制的现象,A错误;
B、给小鼠同时注射2种抗原可刺激其B细胞分化出两种产单抗的浆细胞,B错误;
C、根据图可知,CEA蛋白L中1~50氨基酸序列片段与抗体无反应,而1~55氨基酸序列片段与抗体有反应,说明该单克隆抗体识别CEA蛋白L中的区域大概为50~55位氨基酸。CEA蛋白R中50~153氨基酸序列片段与抗体无反应,而40~153氨基酸序列片段与抗体有反应,说明该单克隆抗体识别CEA蛋白R中的区域大概为40~50位氨基酸。综上分析可知,该单克隆抗体识别CEA蛋白的区域大概为40~55位氨基酸,C错误;
D、将春花碱换成荧光蛋白,临床使用双抗与荧光蛋白即可指示肿瘤细胞位置,起到辅助诊断的效果,D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1、根据题意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血清浓度,因变量为HCECs活细胞数目。
2、胰蛋白酶处理可以使细胞团分散成单个细胞。
【详解】A、根据表格可知,实验自变量为实验过程中人为设置的变量,即不同浓度的血清,因变量为因自变量而引起的变量,即通过测吸光度而反应出的HCECs活细胞数目,A正确;
B、为检测HCEcs吸光度,可利用胰蛋白酶处理使HCEcs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所给血清浓度中,浓度为3%时,HCECs细胞数目最多,但与血清浓度为1%时的数据相差不大,可得出血清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获得更多的HCECs细胞,C错误;
D、利用不同的血清培养MSCs得到的上清液来培养HCEcs,其原因可能是MSCs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某种物质调控HCECs增殖。高浓度血清培养MSCs细胞后取上清液继续培养HCEcs,HCEcs活细胞数量低于低浓度血清条件下的结果,可能是由于高浓度血清条件下培养的MSCs细胞数量更多,产生的不利于HCECs增殖的物质更多导致,D正确。
故选C。
16.C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营养: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3)温度、pH和渗透压: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C+0.5°C; pH: 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iPS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95%空气+5%CO2,A错误;
B、iPS细胞培养不需要脱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B错误;
C、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而非胃蛋白酶,D错误。
故选C。
17.BD
【分析】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详解】A、成纤维细胞被诱导为iPS细胞后,可重新分化为其他各种细胞,故相比于成纤维细胞,iPS细胞的分化程度更低,A正确;
B、小鼠成纤维细胞虽是已分化的细胞,但细胞中含Oct3/4、Sox2、c-Myc和Klf4基因,B错误;
C、如果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可以进一步诱导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从而用该技术解决不育问题,则可用于濒危物种的克隆研究,C正确;
D、i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的,后来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iPS细胞,D错误。
故选BD。
18.BC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双特导性抗体制备流程为先给小鼠注射特定癌胚抗原引发免疫反应,然后获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把单克隆杂交瘤细胞与经注射长春碱后从小鼠中获的免疫的B淋巴细胞再杂交,得到单克隆杂交一杂交瘤细胞,再培养该细胞,最终生产出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导性单克隆抗体。
【详解】A、在HAT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HAT培养基从用途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
B、图中方框内需要经过2次筛选,方可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B错误;
C、制备杂交瘤细胞过程中需要将能分泌特定抗体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只能结合单一的抗原,双抗是一个抗体可以和两个不同抗原或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将抗肿瘤药物长春碱直接导至靶细胞;可见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双特异性抗体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导弹的靶向作用,D正确。
故选BC。
19.ABD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可用培养基培养,也可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B、在制备单克隆抗体前,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肿瘤坏死因子-α)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即细胞Ⅰ为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A、B正确;
C,融合处理只能使部分收集到的细胞发生两两融合,C错误;
D、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增殖,D正确。
故选ABD。
20.CD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3、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的基础,无论是原代培养还是单克隆培养,用到的主要细胞工程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A正确;
B、动物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分解,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
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得到的增殖的细胞,故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相同,表达的基因不相同,C错误;
D、结合题干,基因型为XFXS女性体细胞中的两个X色体会有一个随机失活(不是两个染色体都有活性),故一个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电泳后只显示一个条带,原代培养的细胞电泳有2个条带,故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D错误。
故选CD。
21.(1) 电融合法、离心法 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植物组织培养
(3) 机械的方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 灭活病毒 杂交细胞
(4) 特定的抗原 动物细胞培养 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 骨髓瘤细胞
(5) 3 杂交瘤细胞 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 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分析】若该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表示不同植物的体细胞,D是杂种细胞,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物细胞,具体过程包括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成杂种细胞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杂种植株两过程。
【详解】(1)若A、B是植物细胞, 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诱导融合的物理方法是电融合法、离心法,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融合细胞还需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所形成的D称为杂交细胞。
(4)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来源是已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故若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特定的抗原,由D杂交瘤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动物细胞培养。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若A为小鼠B淋巴细胞,则图中B为骨髓瘤细胞。
(5)只考虑两个细胞的相互融合,则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A细胞和A细胞的融合,B细胞和B细胞的融合,A细胞和B细胞的融合,共三种细胞,用来培养的D细胞是经过筛选获得的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若要获得大量抗体,可将D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然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22.(1) 动物细胞核(或胚胎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黑白美西螈核移植是胚胎细胞核移植,非洲爪蟾的细胞核移植是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
(2) 母系遗传 线粒体基因是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受精卵的细胞质来源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发育成“三亲婴儿”的受精卵,其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健康女性捐赠者
(3) 体细胞 诱导去核卵母细胞与体细胞融合 雌性
【分析】1、克隆动物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2、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
【详解】(1)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由于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因此重组细胞将来能发育成黑美西螈。黑白美西螈核移植是胚胎细胞核移植,非洲爪蟾的细胞核移植是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非洲爪蟾的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些。
(2)线粒体中的基因为细胞质基因,其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线粒体基因是细胞质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受精卵的细胞质来源于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发育成“三亲婴儿”的受精卵,其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来自健康女性捐赠者,因此“三亲婴儿”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3)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培育过程中,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是整个的体细胞,而不是体细胞核,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作用是诱导去核卵母细胞与体细胞融合。克隆“两姐妹”的体细胞来自一只流产的胎儿,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则“流产胎儿”的性别是雌性。
23.(1)免疫监视
(2)PD-1的单克隆抗体与PD-1结合,阻断了PD-1和PD-L1的结合,避免PD-L1抑制T细胞的活化
(3) PSMA、CD28 两种杂交瘤细胞 L链和H链随机组合
(4)PSMA×CD28和PD-1单抗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且在一定范围内激活作用随PSMA×CD28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独使用PSMA×CD28或PD-1单抗都不能显著激活T细胞(合理即可,4分)
【分析】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1)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图1中癌细胞表面的PD-L1和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PD-1的单克隆抗体与PD-1特异性结合,阻断了PD-L1和PD-1的结合,避免PD-L1抑制T细胞的活化。
(3)制备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则抗原是CD28和PSMA,将两种物质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两类B淋巴细胞,将这两类B淋巴细胞分别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诱导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是特定的L链和H链结合形成的,由于L链和H链随机组合,因此还需要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抗体。
(4)自变量是抗体种类,分析图3可知,PSMA×CD28+PD-1单抗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且在一定范围内激活作用随PSMA×CD28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独使用PSMA×CD28或PD-1单抗都不能显著激活T细胞。
24.(1) 成体干细胞 组织特异
(2) O2和 CO2 维持培养液的 pH 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有利于解决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器官来源紧缺和免疫排斥问题
【分析】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即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 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 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
【详解】(1)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2)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前者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后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培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液要定期更换,目的是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可以用于异种移植;以患者作为供体培育的人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能形成相应的细胞、 组织或器官,将它们移植给患者时可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故将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相结合,培养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意义有有利于解决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器官来源紧缺和免疫排斥问题。
25.(1)乳腺癌细胞
(2)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a
(3) 相同种类(含接头)的抗体 不同ADC 均不杀伤 HER2- 不同 ADC 对 HER2+均有杀伤力,杀伤力为 E+F>F>E ADC 浓度越高对 HER2 + 杀伤力越强
【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或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药物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
【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因此抗原应取自人的乳腺癌细胞。
(2)步骤②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因此,这些杂交瘤细胞同时含有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遗传信息,体现出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的特性。但由于融合的不同B淋巴细胞产生不同抗体,要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还必须进行步骤③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其中a部分为单克隆抗体,b部分为药物。
(3)①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荷载不同种类药物的ADC的杀伤力,则自变量为不同种类药物及乳腺癌细胞株种类,则对照组应用来排除ADC除药物外的部分对实验的影响。因此,对照组应添加等量的相同种类(含接头)的抗体。
据图分析:荷载不同种类药物的ADC对不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株(HER2-)进行体外毒性实验结果可知,荷载E、F、E+F的ADC和对照组一样,细胞存活率均为100%,说明ADC不杀伤HER2-;分析荷载不同种类药物的ADC对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株(HER2+)进行体外毒性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荷载E、F、E+F的ADC组细胞存活率都下降,下降幅度E+F>F>E,且随着荷载不同种类药物的ADC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越低,说明ADC对HER2+的杀伤力为E+F>F>E,且浓度越高杀伤力越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