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1章、第2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1章、第2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8 14: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1章、第2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营造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3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以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用酒精消毒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方进行
C.只有在5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3.乳酸菌可通过产生乳酸、Nisin(细菌素)抑制其他细菌的增殖。Nisin在乳酸链球菌核糖体上合成,与革兰氏阳性菌的受体结合后,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是世界公认的“绿色保鲜剂”。乳酸杆菌是狗等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Nisin除去细菌属于生物消毒法
B.可将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调节狗消化道菌群的平衡
C.革兰氏阳性菌经Nisin处理后,子代细菌易吸水涨破
D.酵母菌纯化培养时可使用乳酸链球菌抑制杂菌的增殖
4.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接种至培养基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B.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一定是单菌落
C.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的生长因子
D.菌株a和b需要的生长因子有所不同
5.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植物很难利用的无效磷。解磷菌能够将磷矿粉等无效磷转化为植物易利用的速效磷。为研究解磷菌的解磷机理,科研人员将磷矿粉制成培养液,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的2种解磷菌(M-3-01、B3-5-6),测定培养液的上清液pH及其中的速效磷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168h以内M-3-01解磷能力较强
B.2种解磷菌是用只含磷矿粉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
C.B3-5-6转化无效磷的能力与培养溶液pH显著相关
D.据图推测B3-5-6可能借助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磷矿粉
6.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若增大接种量,其他条件不变,则酵母菌的K值会升高
7.关于白酒、啤酒和果酒的生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发酵初期需要提供一定的氧气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所需的酶既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也存在于线粒体
D.生产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原材料不同,但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都是酵母菌
8.如图所示为面包霉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若在发酵工程中利用面包霉来大量合成氨基酸A
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
B.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发酵
C.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D.对面包霉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②的菌种
9.CD47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可与巨噬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为验证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能减弱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47与巨噬细胞结合后会抑制后者的抗原处理、呈递功能
B.通常向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血清,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
C.融合、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
D.预期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于对照组的
10.牙齿再生术的难点在于牙髓再生和牙周组织再生。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金岩教授率领团队经历多年潜心努力,从患者脱落的乳牙中获取牙髓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将形成的干细胞聚合体植入患者牙髓腔里,使得牙齿神经、血管再生,完全恢复牙齿原有功能。针对以上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技术的原理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相同
B.此技术需要适宜的温度(36.5℃)和pH(6.8—7.8)
C.牙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都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甚至产生个体
D.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细胞进行传代
11.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b分别对应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d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是b的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若d形成有性杂交后代,则a和b融合形成d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C.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D.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由于杂种细胞具有双亲叶绿体,则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
1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13.花椰菜易受黑腐病病原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可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有利于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
B.融合的活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C.原生质体经过细胞壁再生,进而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对杂种植株进行黑腐病病原菌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抗黑腐病能力的杂种植株
14.茎尖超低温疗法是一种马铃薯脱毒的方法。科学家以单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进行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选取培养18周的20棵植株进行检测以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病毒感染类型 茎尖大小/mm 病毒保存率/%
PLRV 0.5 0(0/20)
  1.5 35(7/20)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再生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加入有机碳源和植物激素等
B.茎尖培养获得的体细胞胚包裹上人工种皮后可获得人工种子
C.1.5 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0.5 mm的茎尖的
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
15.胎牛血清(FBS)是天然的培养基,能够在多种动物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起到非常好的促进效果。如表所示是在后期胚胎培养液(CR2后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FBS后对牛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 卵裂率/% 囊胚率/%
对照组 CR2前液+CR2后液 59.17±1.34 13.53±2.04
实验组1 CR2前液+10%FBS CR2后液 62.14±1.78 13.78±2.77
实验组2 CR2前液+20%FBS CR2后液 68.95±4.15 26.09±2.20
实验组3 CR2前液+30%FBS CR2后液 62.02±8.64 8.78±3.20
A.囊胚外表的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绒毛膜、胚盘等结构
B.促进核移植胚胎发育的适宜FBS浓度约为20%
C.从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育成熟才能参与受精
D.添加不同浓度的FBS对核移植胚胎的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16.如图表示某动物的卵子的发生过程,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是第一极体,B是合子,C是受精
B.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所处细胞时期可能不同
C.图中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D.当观察到两个极体时,可以表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
二、多选题
17.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但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如图为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经诱变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并进行筛选的过程示意图,过程①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培养基甲上,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平板上的菌落如图所示。过程②向培养基甲中添加某种物质,继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从培养基乙中挑选菌落,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出单菌落
C.培养基甲是一种选择培养基,过程②向培养基甲中添加精氨酸
D.菌落A是诱变产生的精氨酸依赖型菌种,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
18.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Ⅰ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得到如图Ⅱ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纯化酵母菌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B.用平板划线法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6个/L,此数值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菌种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均需再通过火焰灼烧灭菌
D.由图Ⅱ结果可知,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组强
19.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过程及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获得的幼芽应先用无水乙醇灭菌30min,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s
B.过程③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②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有利于拟原球茎的形成
D.结果表明,生物碱含量与PLBs重量成正相关,光照条件有利于PLBs的生长
20.肉苁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的产量较低,其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PeGs)是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以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不同的初始接种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悬浮培养液的PeGs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
B.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
C.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就应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为3.2g·L-1
D.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则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
三、非选择题
21.某污水处理厂欲处理一批含As3+和硝酸盐浓度较高的污水,研究人员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得到了耐砷的反硝化细菌,它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N2O和N2。分离耐砷的反硝化细菌具体步骤如下:
采集健康人体的新鲜粪便样本。
(1)配制培养基以筛选 :该培养基中含有适宜浓度的 ,从而有利于该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此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接种:取采集的人体新鲜粪便样品0.3 g,接种至该培养基上。
(2)耐砷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纯化:取200~300μL上述培养液,均匀地涂布在已经添加了5 mmol/L As3+和10 mmol/L NO3-的细菌固体培养基上。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涂布完成后,将平板置于温度为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挑取长势比较良好、形态大小不同的菌落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用该种方法进行接种时,接种工具是 ,该接种工具的灭菌方法是 。操作时,在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 开始划线,目的是 。
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
(3)测定菌株在不同砷浓度下的生长、繁殖能力:挑取单菌落加入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吸取1 mL菌液离心收集菌体后,分别接种到含有0 mmol/L、1 mmol/L、2 mmol/L、5 mmol/L、10 mmol/L As3+和10 mmol/L NO3-的液体培养基中,测定其OD值(OD值越大,表明菌体数量越多),并绘制曲线如下图。结合曲线可以得出结论: 。
2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效果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进化的观点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异产生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使用 (填“前”或“后”)。
(2)某学生为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并将平板划分为三个大小一致的区域,各放入一个经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处理的相同圆形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2-16h,观察结果(如下图),测量各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
②挑取该平板上 (“靠近”或“远离”)抑菌圈的菌落,配成菌液,重复上述实验,培养多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
③预期实验结果: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 。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会 。
(3)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有利或有害是相对的,原因是 。
23.青梅果肉营养丰富,成熟的青梅果实易腐烂,不易运输保存。进行青梅果酒研究,既可提高青梅资源利用率,又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图1为制作青梅果酒的简易装置图;由于青梅果肉含糖量低,往往在青梅果浆中加入白砂糖后再进行酿制,图2为在青梅果浆中添加白砂糖对酒精度和果酒感官评分的影响(感官评分越高,果酒的品质越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是利用天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例如果酒、果醋、泡菜等,泡菜制作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 ,代谢类型是 。
(2)图1装置进行青梅酒发酵产生酒精时,应保证充气口 (填“打开”或“关闭”)。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发酵的 (至少答出2点)条件会抑制杂菌的生长。若发酵时间过长,产酒率不再增加,但会增加被杂菌污染的风险,若被醋酸菌污染, (填“会”或“不会”)发酵产生醋酸。
(3)家庭酿造青梅酒时不需要添加酵母菌菌种,菌种来源是 。在酸性条件下,用 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
(4)从图2可看出,青梅果酒酿制时果浆中初始糖浓度为 %时效果最佳,在此浓度之后,果酒酒精度随初始糖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原因是 。
24.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分析回答:
(1)过程①注射癌胚抗原,抗原是指 ,制备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有 。
(2)过程②诱导融合的方法是 ,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经过②过程试管内含有 种类型的细胞。
(3)过程③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是 ,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 。
(4)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进行过程④,原因是 。
(5)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 ,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5.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1)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1。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 。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将等量的纯化PD-1蛋白分别注射到5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PD-1抗体的免疫效果,取其中免疫效果最好的1号小鼠用于后面的融合实验。在融合前三天,对1号小鼠加强免疫一次,目的是 。然后取小鼠的脾脏细胞用 试剂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2)一段时间后,将(1)所得细胞接种到多孔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检测原理如上图。
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周相载体表面制成 ,并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 (细胞、上清液),即待测样木。
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 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
③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 。
(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还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X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2。制备过程为:先将 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L链和H链的随机组合会 。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被动免疫治疗是指被动地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制剂或细胞回输给肿瘤患者机体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案适用于肿瘤晚期患者,除了单克隆抗体治疗外,还可以进行过继性细胞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过继性细胞治疗中,从肿瘤患者体内获取的免疫细胞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分裂受阻,其原因主要有 (答出2点),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时,可用 酶处理贴壁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后并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C~30°C,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详解】A、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大约 1/3 的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先有氧呼吸进行繁殖,当氧气消耗完后进行乙醇发酵,A错误;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而不能打开瓶盖,否则容易引起杂菌污染,B错误;
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18~30°C,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35°C,C错误;
D、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详解】A、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之前,以及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不能用酒精消毒,A错误;
B、平板划线操作应在火焰旁进行,不能在火焰上进行,B错误;
C、由题图可知,5区域是最后一个区域,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故有可能在5区域获得所需要的菌落,其它区域也有可能得到所需要的菌落,C错误;
D、在1、2、3、4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保证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在1区域前灼烧是为了杀死杂菌,在5区域后灼烧灭菌,是防止接种环上的细菌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大量增殖时需要有氧条件;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繁殖。
【详解】A、分析题意,Nisin在乳酸链球菌核糖体上合成,与革兰氏阳性菌的受体结合后,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利用Nisin除去细菌属于生物消毒法,A正确;
B、乳酸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乳酸菌可通过产生乳酸、Nisin(细菌素)抑制其他细菌的增殖,故可将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调节狗消化道菌群的平衡,B正确;
C、革兰氏阳性菌经Nisin处理后,细胞壁被破坏,故子代细菌易吸水涨破,C正确;
D、酵母菌纯化培养时需要有氧条件,而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应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故酵母菌纯化培养时不能使用乳酸链球菌抑制杂菌的增殖,D错误。
故选D。
4.D
【分析】单独培养菌株a和b时,培养基中均无法生长菌落,而当a和b共同培养时,培养基中有少量菌落产生,a和b混合培养能生长,说明它们能够相互提供相应的生长因子,因此它们所需要的生长因子一定有所不同。
【详解】A、根据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菌落的分布情况可知,接种至基本培养基时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
B、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不一定都为单菌落,也有可能是重叠的菌落,B错误;
C、单独培养菌株a和b时,培养基中均无法生长菌落,而当a和b共同培养时,培养基中有少量菌落产生,因此培养基中无法提供它们单独生长的因子,C错误;
D、a单独培养和b单独培养均不能生长,a和b混合培养能生长,说明它们能够相互提供相应的生长因子,而无法独立生长,因此它们所需要的生长因子有所不同,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1、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2、据图可知,自变量为培养时间及不同的解磷菌,因变量为速效磷和pH。
【详解】A、据图可知,168h以内M-3-01解磷菌的速效磷含量高于B3-5-6解磷菌,说明168h以内M-3-01解磷能力较强,A正确;
B、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只含磷矿粉的培养基无法满足解磷菌对全部营养物质的需求,2种解磷菌是用只含磷矿粉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分离出来的,B错误;
C、在培养72h以后B3-5-6解磷菌中的pH下降,速效磷含量也迅速上升,则说明B3-5-6转化无效磷的能力与培养溶液pH显著相关,C正确;
D、当pH下降时B3-5-6培养液上清液中速效磷含量也迅速上升,当pH上升到7.0以上时,速效磷的含量不再上升,推测B3-5-6可能借助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磷矿粉,D正确。
故选B。
6.B
【分析】分析题图:随着转速的增加,酵母菌种群密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随培养时间而逐渐升高。
【详解】A、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生长缓慢,A错误;
B、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150r/min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法,C错误;
D、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一定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若增大接种量,其他条件不变,则酵母菌的K值不变,D错误。
故选B。
7.C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A、在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发酵初期需要提供一定的氧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再进行酒精发酵,A正确;
B、家庭制作白酒、啤酒和果酒酿制的过程使用的是水果自身附着的微生物,因此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
CD、酒精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酵母菌,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所需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不存在线粒体中,C错误,D正确。
故选C。
8.C
【分析】图中分析底物通过酶①和②的催化才能生产氨基酸A和B。但是氨基酸A和B过量时会抑制酶①的作用。
【详解】A、改变面包霉的细胞膜通透性,这样氨基酸A和B都可以及时排出,提高氨基酸A和B的产生量,不是最佳措施,A错误;
B、高温高压不利于面包霉的代谢活动,B错误;
C、面包霉被诱变成不能合成酶③的新菌种,这样中间产物只能通过酶②催化为氨基酸A,可以大量生产氨基酸A的量,C正确;
D、人工诱变,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②的面包霉,可以使中间产物不能生成氨基酸A,D错误。
故选C。
9.C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1)对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2)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4)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5)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6)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A、CD47与巨噬细胞结合后会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会在培养液中加入一些天然成分,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的血清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B正确;
C、融合、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C错误;
D、实验组中加入了单克隆抗体,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而对照组中没有加入单克隆抗体,不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结合,因而无法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为实验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哺乳动物多以36.5℃为宜,最适pH为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该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增殖,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两者不同,A错误;
B、此技术即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36.5±0.5℃)和pH(7.2-7.4),B错误;
C、由于技术条件等的制约,目前不能将动物体细胞培养为完整个体,且牙髓干细胞属于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不能分为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C错误;
D、对于牙髓干细胞的培养过程需要经历原代培养(分瓶前的培养过程),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悬液中的细胞进行传代,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分析题图:若d为有性杂交后代,则a和b融合形成d的过程叫受精作用;若d为体细胞无性杂种植株,则a和b形成d的过程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若d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则a、b为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该过程需要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详解】A、若a、b分别对应为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d为杂交瘤细胞,其产生单克隆抗体是bB淋巴细胞中遗传物质表达的结果,A正确;
B、若d形成有性杂交后代,则a和b融合形成d的过程即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过程叫受精作用,B正确;
C、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C错误;
D、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杂种细胞具有双亲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故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D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全能性一般与细胞分化程度呈反相关,即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是利用了酶的专一性;动物细胞之间主要是蛋白质,因此利用胰蛋白酶使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也是利用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最终没有获得完整个体,因此不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是细胞膜的融合,因此都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是利用细胞分裂的原理来获得大量细胞,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的过程;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详解】A、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原生质体的形态,A正确;
B、用于融合的细胞,一个是花椰菜的根细胞,一个是黑芥苗的叶肉细胞,其中后者特有的结构为叶绿体,故融合的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B正确;
C、原生质体经过细胞壁再生,进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错误;
D、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病菌,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具有抗黑腐病能力的杂种植株,D正确。
故选C。
14.C
【分析】由图表信息可知,PLRV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茎尖越短病毒保存率越低。
【详解】A、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培养基中应加入有机碳源和植物激素等,A正确;
B、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芽、愈伤组织等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制成的,因此茎尖培养获得的体细胞胚包裹上人工种皮后可获得人工种子,B正确;
C、PLRV感染的试管苗经超低温处理后,1.5 mm的茎尖的超低温脱毒效果不如0.5 mm的茎尖的,C错误;
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故选C。
15.D
【分析】实验探究的是后期胚胎培养液(CR2后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FBS后对牛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情况,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FBS,因变量为卵裂率、囊胚率,数据显示,随着CR2后液中添加的FBS浓度的增加,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详解】A、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FBS,因变量为卵裂率、囊胚率,数据显示,随着CR2后液中添加的FBS浓度的增加,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FBS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抑制胚胎发育成囊胚。囊胚外表的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胚盘和绒毛膜等结构,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添加20%FBS对促进核移植胚胎发育有较好的作用,B正确;
C、由于从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未成熟,不具备受精能力,因此需在体外培育成熟才能参与受精,C正确;
D、表格中数据显示,30%FBS会抑制胚胎发育成囊胚,D错误。
故选D。
16.C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受精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排出第二极体。A为第一极体,B为合子,C为受精作用过程。。
【详解】A、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受精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C是受精过程,B是合子,A正确;
B、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所处细胞时期可能不同,如马、犬排出的卵子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猪、羊排出的卵子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
D、当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作用,D正确。
故选C。
17.BC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将紫外线照射处理的菌液接种在缺乏精氨酸的培养基上,因此甲中A表示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②表示向培养基中添加精氨酸后继续培养,其中A为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B为精氨酸依赖型菌株。
【详解】A、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A错误;
B、从培养基乙中挑选菌落,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分离出单菌落,B正确;
C、结合图分析可知,图甲平板上只有A菌落,过程②向培养基甲中添加精氨酸后出现B菌落,这说明培养基甲中缺少精氨酸是一种选择培养基,C正确;
D、菌落A是野生型菌种,菌落 B为精氨酸依赖型菌株,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D错误。
故选BC。
18.AD
【分析】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
【详解】A、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因此分离纯化酵母菌的常用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于计数,B错误;
C、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玻璃器皿、接种用具可采用干热灭菌,接种时的玻璃瓶口等都需在酒精灯火焰处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
D、乙、丙、丁挑取不同的菌落培养,丙瓶与乙、丁瓶相同条件培养,但培养液没有酒精产生,且瓶内活菌数量不低,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进行有氧呼吸;丁组的活菌数比乙组少,但是产生的酒精和乙组一样多,所以丁组产生酒精能力比乙强,D正确。
故选AD。
19.CD
【分析】1、左图分析:图示表示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试验流程,①是取外植体,②是脱分化,过程③拟原球茎的长大。
2、右图分析:图示表示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三者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最终趋于稳定,且PLBs在光照下的重量明显大于在黑暗中的重量。
【详解】A、消毒的原则是既要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要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故外植体消毒可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处理30s,无菌水清洗后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A错误;
B、过程③拟原球茎的长大,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拟原球茎经有丝分裂而不断生长,B错误;
C、过程②为脱分化,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适中有利于拟原球茎(类似愈伤组织)的形成,C正确;
D、据右图可知,生物碱含量与PLBs重量成正相关,PLBs在光照下的重量明显大于在黑暗中的重量,说明光照条件有利于PLBs的生长,D正确。
故选CD。
20.AD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植物细胞培养使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可以人为控制其生长环境,故植物细胞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A正确;
B、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B错误;
C、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应在2.4至4.0g·L 之间设置梯度浓度找到最适浓度,C错误;
D、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细胞密度若过大影响其产量,因此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D正确。
故选AD。
21.(1) 耐砷的反硝化细菌 As3+和NO3-(或硝酸盐) 选择
(2)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7℃ 接种环 灼烧灭菌 末端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当砷浓度低时,该菌能生长;过高浓度的砷使该菌株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
1、为处理一批含As3+和硝酸盐浓度较高的污水,需要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筛选从而得到耐砷的反硝化细菌,它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将硝酸盐还原为N2O和N2。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详解】(1) 配制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株,本题中是筛选耐砷的反硝化细菌;该选择培养基中应含有适宜浓度的As3+和NO3-(或硝酸盐),从而有利于耐砷的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故此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耐砷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纯化过程中,为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需要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由于是从人体新鲜粪便中取样,故涂布完成后,将平板置于温度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挑取长势比较良好、形态大小不同的菌落利用接种环进行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接种环在使用时需要进行灼烧灭菌。操作时,在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时,为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3)OD值越大,表明菌体数量越多;题图显示,在0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中,OD值最大,说明菌体数量最多;在1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中,OD值比0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中的OD值明显降低,说明菌体数量减少;2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5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中,OD值相似,比1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中的OD值明显降低,说明菌体数量继续减少;而10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20mmol/LAs3+和10mmol/LNO3-的液体培养基中,OD值更低,说明菌体生长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可以得出结论:当砷浓度低时,该菌能生长;过高浓度的砷使该菌株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22.(1)前
(2) 靠近 弱 逐渐变小
(3)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1)细菌的耐药性变异产生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前,后经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选择作用,细菌耐药率逐渐升高,其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②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判断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要挑选该平板上靠近抑菌圈的菌液,培养多代。③抑菌效果越明显,抑菌圈越大;抑菌圈越小,说明抑菌作用越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效果会减弱,故抑菌圈的直径会逐渐变小。
(3)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由于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
23.(1) 乳酸菌 异养厌氧型
(2) 关闭 18~30℃ 无氧、呈酸性、含酒精 不会
(3) 青梅细胞表面的酵母菌 重铬酸钾
(4) 20% 糖浓度过高导致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使酵母菌因失水而数量减少
【分析】泡菜制作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详解】(1)泡菜制作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其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2)图1装置进行青梅酒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无氧条件,故应保证充气口关闭。酒精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18~30℃,除此之外,发酵的无氧、呈酸性、含酒精等条件会抑制杂菌的生长。
果酒发酵后期若被醋酸菌污染,仍不会经发酵产生醋酸,因为酒精发酵是无氧环境,而醋酸菌是需氧型生物,醋酸发酵需要氧气,且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的温度不同,果酒制作过程中温度比果醋制作的温度低。
(3)家庭酿造青梅酒时由于青梅表面含有酵母菌,故不需要额外添加酵母菌菌种,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故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
(4)从图2曲线可看出,当初始糖浓度为20%时,酒精度及果酒感官评分均最高,效果最佳。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在果汁中加入糖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另外,糖是发酵的原料,加入的糖可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所以在初始糖度低于20%时果酒酒精度随初始糖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此浓度之后,果酒酒精度随初始糖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糖浓度过高导致培养基的渗透压过高,使酵母菌因失水而数量减少。
24.(1)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 聚乙二醇(PEG)诱导、电激等 5
(3) 杂交瘤细胞 不能无限增殖
(4)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或: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
(5)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二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提取单克隆抗体: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详解】(1)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可知,该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过程②诱导融合的方法是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细胞—B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3种融合细胞;另外,还有部分B细胞、骨髓瘤细胞不发生融合,总共形成5种类型的细胞。
(3)HAT培养基是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在其上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仍然不是能恶性增殖的细胞,即不能无限增殖。
(4)从小鼠体内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止一种类型(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因此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继续进行过程④。
(5)获得的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5.(1)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 PEG
(2) 固相抗原 上清液 抗PD-1抗体 抗PD-1抗体的量
(3) PSMA、CD28 产生多种抗体
(4) 细胞密度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 胰蛋白酶、胶原蛋白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优点。加强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可用PEG试剂诱导小鼠的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2)①在检测时需要将PD-1蛋白固定于周相载体表面制成固相抗原。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分布在上清液中,所以在固定抗原上加入多孔板培养槽中的上清液,即待测样本。
②加入酶标抗体后一段时间,为了排除干扰,则需要用洗涤剂将未与抗PD-1抗体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
③PD-1蛋白与抗PD-1抗体的结合量越多颜色越深,所以加入相应酶促反应底物显色后,颜色的深浅可代表与抗PD-1抗体的量。
(3)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为了获取既能结合PSMA,还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XCD28,则需要先将PSMA、CD28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L链和H链的随机组合会产生多种抗体,但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是特定的L链和H链结合,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在动物细胞的培养时,由于细胞密度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则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时,可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贴壁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