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土壤的成分(分层训练)同步练习(含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土壤的成分(分层训练)同步练习(含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9 09:20: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土壤的成分(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
1.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血内有白色残留物,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C
【分析】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更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决定土壤的肥力。
【详解】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无机物(无机盐),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B
【详解】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颗粒之间存在缝隙,即含有空气,故选B。
3.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答案】D
【分析】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详解】土壤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之总和,萝卜、蚯蚓、蜗牛都属于土壤生物,而燕子不属于土壤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4.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答案】B
【分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力。所以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积累有机质,B正确。
故选B。
5.下面是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及比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B.C.D.
【答案】D
【详解】A、向盛有土壤块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气泡,是因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不能证明含有无机盐,选项错误;
B、给试管中的土壤块加热,试管口内壁上出现水珠,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不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选项错误;
C、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出现火星,有焦臭味,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不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选项错误;
D、将土壤与水混合,然后将悬浊液过滤,再将滤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最后得到白色固体,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选项正确,故选D。
6.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答案】B
【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详解】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故B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7.关于土壤的成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动物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所以土壤动物都是有益的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时,为了把水都赶出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C.腐殖质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是因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腐殖质
D.校外观察某土壤样本中的生物结束后,应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答案】D
【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有利于根生长和吸收无机盐。
【详解】有些土壤中的动物以植物的根为食,对植物不利;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将使其中的有机物分解;腐殖质属于有机物一类,不能被植物吸收,但可作为土壤动物的食物,腐殖质多的土壤中无机盐也多,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故选D。
【点睛】掌握土壤的成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答案】 ×100% (或 ) 无机盐
【分析】(1)先求空气的体积,在根据空气占土壤样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才能更好的生长。
【详解】(1)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为V1减去V2,空气占土壤样品中的体积分数为:。
(2)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巩固提升】
1.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生物有土壤动物,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空气、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 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 说明土壤含有有有机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2.土壤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1.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如:岩石风化物包括残积物,坡积物;风积物;河流冲积物;黄土状母质。2.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举例)3.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4.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举例)5.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土壤是在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
【解答】A. 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A正确;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是错误的,大量使用肥料会使土壤板结,B错误;
C.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C正确;
D. 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正确;
故答案为:B
3. 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
B.选择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
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
D.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士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解答】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
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
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
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
故答案为:C。
4.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以及空气、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等非生物。
【解答】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还有气体,故A错误。
B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因此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故BD正确。
C.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故C正确。
故答案为:A。
5.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约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土壤不含矿物质
C.月球土壤富含有机质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月球土壤中含有矿物质,不含有机质;月球上没有空气。
【解答】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所以月球土壤样品被带回地球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在月球的土壤中是含有矿物质的,故B错误;
C.月球的土壤中不含有机质,故C错误;
D.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月球的土壤中没有空气,而地球的土壤中含有空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A、C、D均错误,B正确。
故选:B
7. 探究土壤的成分,需要做一些基础的实验。下列关于土壤实验的观点,错误的是 (  )
A.将土壤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由此可知土壤中含有水分
B.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铁丝网上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C.把土壤的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蒸发皿中会留下一些固体物质,由此可见土壤中的有些物质是能溶于水的
D.将100g干燥的土壤灼烧后,其质量仍为100g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士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解答】A、一般的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A正确;
B、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干燥的土壤加热时,固体质量会减少,因为有机物在加热时生成了H2O、CO2等物质,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B正确;
C、土壤的浸出液蒸发后得到固体物质,这些固体物质就是溶解在浸出液中的,C正确;
D、土壤质量会变轻,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8.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所示,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 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落叶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解答】A、该表格有两个变量:是否灭菌和湿度。其中1、3组和2、4组这两个对照试验,都说明了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自变量是灭菌、不灭菌,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B错误;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9.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取长、宽、高分别是10 cm、10 cm、5 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注水,为使两者完全浸没,需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的体积不同?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5%~35%。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答案】(1)650 mL;750 mL
(2)土壤有空隙
(3)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其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加的满量筒的数目和甲乙的水量即可求出。
(2)土壤中存在空隙。
(3)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50毫升=650毫升;
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1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中存在空隙,加入的水会进入其中,所以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要大于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
(3)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10.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所示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   。
(2)48小时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答案】(1)A 中泥土经强热处理,B中泥土未加热
(2)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不变浑浊
(3)A 中泥土经强热处理,微生物死亡;B中泥土未加热,微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溶液变浑浊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本实验为一对照实验,由图中不难看出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不同是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正常状态下、未经过实验处理的广口瓶B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广口瓶A为实验组。
(2)由于广口瓶B的泥土中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会进行呼吸作用而产生二氧化碳,使得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广口瓶B的泥土经过强热处理将微生物杀死,所以可以发现A瓶中无变化。
(3)该实验的意图是如果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解答】(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A 中泥土经强热处理,B中泥土未加热。
(2)48小时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不变浑浊。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A 中泥土经强热处理,微生物死亡;B中泥土未加热,微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Ca(OH)2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溶液变浑浊。
11.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12.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成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   。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答案】(1)建立对照组
(2)避免外界的微生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3)大于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乙组中敌百虫被微生物分解了,导致敌百虫浓度降低。因此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13.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试卷第10页,共11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土壤的成分(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
1.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血内有白色残留物,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2.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3.土壤中除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还有许多的土壤生物,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萝卜 B.蚯蚓 C.蜗牛 D.燕子
4.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5.下面是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及比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 B. C. D.
6.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7.关于土壤的成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动物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所以土壤动物都是有益的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时,为了把水都赶出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
C.腐殖质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是因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腐殖质
D.校外观察某土壤样本中的生物结束后,应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8.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巩固提升】
1.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
C.无机盐 D.有机物
2.土壤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3. 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
B.选择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
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
D.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
4.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5.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约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土壤不含矿物质
C.月球土壤富含有机质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6.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 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7. 探究土壤的成分,需要做一些基础的实验。下列关于土壤实验的观点,错误的是(  )
A.将土壤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由此可知土壤中含有水分
B.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铁丝网上加热,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C.把土壤的浸出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蒸发皿中会留下一些固体物质,由此可见土壤中的有些物质是能溶于水的
D.将100g干燥的土壤灼烧后,其质量仍为100g
8.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如下表所示,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1 2 3 4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土壤湿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能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经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果是 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
9.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取长、宽、高分别是10 cm、10 cm、5 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注水,为使两者完全浸没,需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的体积不同?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5%~35%。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10.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所示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   。
(2)48小时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11.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
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
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12.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成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   。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   。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13.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试卷第10页,共11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