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上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上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8 19:19:46

文档简介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教学对象:高一上学期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 ── 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四、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案例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具准备: 自制电脑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知识结构
八、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1、展示部分学生课前预习学案情况加以肯定和纠正
2、用活动:争做优秀导游,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引入。教师从中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得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二:差异性
3、教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从而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所以说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导入新课
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板书)?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板书)?
学生自主活动学习,PPT展示阅读课本P91页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空间尺度上有什么不同?
2、全球的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定义)
让学生回答展示师指正并展示正确答案:
1、大尺度的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全球温度带分异图、全球海陆分异图)小尺度空间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观察:课本P91图5.6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与我们学过的那一幅图类似?
生答(教师提示:可结合气候的内容)
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提出问题:各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与气候带的名称及分布有何关系?
[生]有些自然带和气候一一对应的。
[师]结论: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与气候带的名称及分布大致一一对应
[师]结合两图记忆名称及分布
检查学情,展示气候类型分布简图,答出空白部分对应自然带,快速抢答。
[师]针对生答作出评价。
[师]提问: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有没有规律所循?生回答有的话,又是什么规律呢?展示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先有一个印象概念。
【合作探究一】
分工:南边小组分析材料一;北边小组分析材料二
要求:
(1)组长协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探究;
(2)完善提纲汇总、记录讨论结果以形成探究成果。
(3)时间3分钟
并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玄奘西天取经之路路线图,给学生提示所经地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解释师纠正。
【引导学生读取材料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分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选项字母与材料文字中的数字符号相对应(6分)
A、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从材料中和看出紫禁城可对应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刘家港可对应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海岛可对应A、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并加上下西洋路线、(北京、南京、海南)三地此时景观图:问从北京到三亚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什么因素导致的,为什么?(4分)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热量。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能不均。)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并加上中国沿海自然带及范围图:问这种景观分布(延伸更替方向)具有什么特征?(4分) 反映出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以热量为基础。反映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高纬和低纬常见。)
留有时间学生整理
【引导学生读取材料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分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选项字母与材料文字中的数字符号相对应(6分)
A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
B、黄沙遍地,寸草不生。
C、蔚然深秀,林木繁荫。
从材料中和看出花果山可对应C、蔚然深秀,林木繁荫;阴山可对应A 、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火焰山可对应B、黄沙遍地,寸草不生。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图加上取经路线图、三地的景观图片问:(2)从花果山到火焰山附近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什么因素导致的,为什么?(4分)
[生]水分,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
[师]对,水分。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图加上取经路线图、中纬度的自然带及范围图(3)这种景观分布具有什么特征? (4分)反映出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师]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经度地带性规律。(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以水分为基础。反映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常见。)
规律总结:
1.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让学生在讲义总结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生到前面展示师加以纠正。
师展示答案并学生记忆巩固。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展示山水画图片问: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吗?哪些地理因素在起作用?
生答:海拔或地形。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展示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问:从此图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呢?带着问题我们学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展示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图
【师】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生总结规律并抢答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承转、过渡】在实际考查当中比较复杂,具体如何我们来看探究点二
【合作探究二】
分工:北边小组分析材料1、2;南边小组分析材料3、4
要求:
(1)组长协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探究;
(2)完善提纲汇总、记录讨论结果以形成探究成果。
(3)时间3分钟
从小组中选一试卷利用投影仪边展示边讲解判分。
【分析、讲解】1.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
(1)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地带一致,我们称之为“基带”,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4分)并据此将四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2分)
结合图例、图与材料可知基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基带可反映出其所在纬度,即四地的纬度由低到高为①②③④。
【过渡】展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关系图,从图中很明显得出结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故第二问很容可以得出结论
(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垂直带谱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高或低)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即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3分)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由右图可知,图中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所以南坡热量状况优于北坡,即南坡为阳坡,该山地位于北半球;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是热量,其规律是:阳坡高,阴坡低。6分得来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从左图中甲的自然带数量比乙少,基带都为落叶阔叶林说明热量带相同,但海拔不同,甲为1800米左右乙为2900米左右,可知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是海拔,其规律是: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带谱越简单。3分即可得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左图中乙的自然带数量比丙多,两者海拔相差不大,但基带不同,丙为针阔混交林乙为落叶阔叶林,可知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是纬度,其规律是: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纬度越低,带谱越复杂。满分3分。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课本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片,从图中明显看出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数量丰富,从前面规律中可知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所以南坡热量状况优于北坡,即南坡为阳坡(或者说从地名珠穆朗玛峰即可知南坡为阳坡),南坡基带在印度半岛,北坡从青藏高原起,故南坡比北坡相对高度大,从而自然带丰富。
【过渡】展示雪山图片点明雪线位置(用黑线标注)并加以说明。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材料展示在课前预习学案知识补充部分)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针对问题解释】展示课本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片从图中可得出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已知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气温应该高对应融雪量大,雪线相对高,但是南坡的雪线低说明降水量多,结合所学可知南坡为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生纠正巩固展示并总结规律。
生抢答师展示答案并纠正。
生纠正巩固展示并总结规律。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展示鸣沙山和月牙泉、安第斯山脉南段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图、马达加斯加岛上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布图)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
师总结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具体情况同学们可结合学案知识扩展与地图册加以记忆。
检测原理规律: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1、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人间思雨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课堂小结】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而又表现出了其复杂性。?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课前评测练习
【自主测试】
1.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
2.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的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乘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
A ,B、 ,C ,D、 。
(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到 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它的形成主要是受 的影响,表现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测评结果
【自学自测】学生课下充分预习,认真完成预习学案,第3 题只要审题,都能全做对。
课后评测练习
【课后作业】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题。
2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4分)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6分)
【作业延伸】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
【课后作业】认真审图,综合分析。较为简单,独立完成,大多数同学能很好的完成。
课件48张PPT。温带海洋性气候课前预习案参考答案一、2.温度带分异 海陆分异 3.纬度 海陆 水热 植被
土壤
二、温带季风气候1.温度带
植被类型
2.
3.整体性
差异性
4.苔原带、
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5.热带荒漠带
6.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三、热量水分中纬度低纬和高纬海拔高度1.东岸: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西岸: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是:热量
2.(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距海远近 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测试】1、C 2、C
3、(1)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两极;热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变化的
活动:争做优秀导游,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这两幅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二:差异性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从而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1页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空间尺度上有什么不同?
2、全球的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定义)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全球温度带分异大尺度的全球性的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全球海陆分异北美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小尺度空间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热量植被水分土壤陆地自然带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陆地自然带的形成观察:课本P91图5.6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与我们学过的那一幅图类似?比较:各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与气候带的名称及分布有何关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结论: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与气候带的名称及分布大致一一对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苔原带) (冰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分布简图(温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冰原带合作交流,碰撞思想分工:南边小组分析材料一;北边小组分析材料二
要求:
(1)组长协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探究;
(2)完善提纲汇总、记录讨论结果以形成探究成果。
(3)时间3分钟
提升综合素质,赢得完美人生 【合作探究一】玄奘西天取经之路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辞别明成祖,走出紫禁城,只见“①”一路南下,到达刘家港,“②”江南美景,与北方大不相同。扬帆起航,继续南下,数日后,远远看见一座海岛,“③”他无心留恋,继续前进!
A、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BC从北京到三亚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什么因素导致的,为什么?(4分)热量。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能不均。这种景观分布(延伸更替方向)具有什么特征?(4分) 反映出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分) 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以热量为基础。
反映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即纬度地带性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高纬和低纬常见。东胜神洲敖来国大海之滨花果山,“ ①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降伏,后保唐僧西天取经。有一天到阴山下,只见“② ” 到达火焰山,“③”历尽艰险,终成正果。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黄沙遍地,寸草不生。C、蔚然深秀,林木繁荫。 ABC从花果山到火焰山附近的景观差异主要是由于什么因素导致的,为什么? (4分)水分。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这种景观分布(延伸更替方向)具有什么特征? (4分)反映出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以水分为基础。
反映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即经度地带性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常见。规律总结:太阳辐射热量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纬度地带性经度或干湿度地带性 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吗?哪些地理因素在起作用?从此图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呢?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图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变化成因: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植被的变化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水热
状况海拔高度沿等高线延伸随高度变化珠穆朗玛峰
垂直自然带纬度地带性经度或干湿度地带性
地域分异规律合作交流,碰撞思想分工:北边小组分析材料1、2;南边小组分析材料3、4
要求:
(1)组长协调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探究;
(2)完善提纲汇总、记录讨论结果以形成探究成果。
(3)时间3分钟
提升综合素质,赢得完美人生 【合作探究二】1.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
(1)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地带一致,我们称之为“基带”,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4分)并据此将四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2分)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①②③④1.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
(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 。由此可以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垂直带谱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向较 (高或低)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即与 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3分)降低高从赤道到两极2.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
由右图可知,图中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南坡 (高或低)于北坡,所以南坡热量状况优于北坡,即 为阳坡,该山地位于 (南或北)半球;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是 ,其规律是:阳坡 ,阴坡 。 (6分)高南坡北热量高低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左图中甲的自然带数量比乙少,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是 ,其规律是:海拔越高,带谱越 (复杂或简单),海拔越低,带谱越 。(复杂或简单) (3分)
(2)左图中乙的自然带数量比丙多,影响其差异的因素是 ,其规律是:纬度越高,带谱越 (复杂或简单),纬度越低,带谱越 。(复杂或简单) (3分)海拔复杂简单纬度简单复杂(3)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北坡自然带数量丰富程度,原因何在? (4分)南坡比北坡数量丰富。
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4)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北坡雪线的高低,原因何在? (4分)迎 风 坡南坡低北坡高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规律总结: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及应用
1.山地,尤其是赤道附近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近似于 的地域分异规律。
2.判读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朝阳坡与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山地朝阳坡自然带 背阴坡。通过带谱中南坡、北坡的同类自然带的高度判断出南北半球。如果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说明同等海拔情况下的水热状况南坡 北坡,因此南坡靠近低纬,则此山位于 半球。
3.判读热量带。通过基带的名称确定所在热量带,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 。
4.通过自然带谱的多少判读纬度的高低、山体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山的纬度位置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带谱的数量越 ;反之,带谱的数量则越 。从赤道到两极多于好于北亚热带复杂简单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高低高高于低于低正荒漠中出现绿洲鸣沙山和月牙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活动: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