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9 16: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学案[人民版必修3]
课前预习——打基础
一、诗的经典
1.内容:(1)收录了________初年至________中叶的305首诗歌。(2)分为《________》《雅》《颂》三部分。《________》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________》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________》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2.特点:(1)中国最古老的________总集。(2)句式以________为主,或间以杂言。(3)语言丰富多彩,________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文学_______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________产生的新的诗歌体裁。
2.特点:(1)________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2)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________色彩。(3)________较灵活。(4)在节奏和________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1)人物:________。(2)作品:《________》: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九歌》:想象丰富,文辞清婉。《________》:反映作者强烈探索精神和大胆怀疑精神。《________》:直抒胸臆,描绘流放经历与心境。
4.影响:楚辞体称为“________”,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
三、汉赋的风采
1.特点:(1)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用的文体。(2)继承先秦________巧文多智的特色。
2.成就:(1)西汉早期,________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借物抒怀,意境深沉。(2)汉武帝时代,以________、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代表作是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3)西汉后期,________是最著名的赋作家。(4)东汉,前期班固、________的作品地位最高。后期,大赋渐少,短篇的小赋兴起,________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是:(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________与________著称,后称“________”,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2.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________意识与________主义色彩。(2)________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________”之誉,人有“________”之名。
五、宋代词苑
1.特点:(1)由民间流行的________歌词发展而来。(2)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
2.产生:(1)唐代,民间已出现,号为“________”。(2)唐代________,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派”词人韦庄,南唐后主________成就斐然。
3.发展
(1)北宋:柳永,以切身的感受,清浅的语言,白描的笔法,叙写都市的繁华和________之情。苏轼,打破________与________的界限,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2)南宋:李清照,作品蕴涵着对________的沉痛感慨。张元干、张孝祥,豪气纵横,洋溢着悲壮激昂的________之情。辛弃疾,________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有强烈的________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含义: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________和元代________两大类,即“剧曲”与“散曲”。
2.元散曲:(1)包括篇幅短小的________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数两种主要形式。(2)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________和当时的新词。(3)________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元杂剧:(1)融合________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2)用中国北方流行的________曲调演唱,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3)________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剧目。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4)城市里有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肆”或“________”。
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明朝
(1)原因:明中叶以后,手工业、________繁荣;________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2)成就: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罗贯中的《________》,施耐庵的《________》;长篇白话小说,________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________》等;短篇白话小说,________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________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清朝
(1)原因: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晚清时期,________运动兴起。
(2)成就:吴敬梓的《________》;曹雪芹的《________》;蒲松龄的《________》;⑷清末四大谴责小说,《________》、《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________》。
课后巩固——求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风》是《诗经》中的精粹,主要是因为 ( )
A.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
C.对祖先和当权者歌功颂德 D.宫廷祭祀时唱的赞歌
2.《诗经 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与雪莱的“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都具有( )
A.浪漫主义色彩 B.古典主义色彩 C.现代主义色彩 D.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3.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端午节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下列语句出自他的作品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西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是( )
①《吊屈原赋》 ②《七发》 ③《子虚赋》 ④《上林赋》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5.在成都一家著名博物馆中,悬挂着郭沫若撰写的一幅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称颂的哪一时期的哪一位著名诗人?( )
A.宋朝的陆游 B.蜀汉时期的诸葛亮 C.唐朝的杜甫 D.唐朝的白居易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经过蔡琴深情演唱,李清照的《如梦令》让观众如痴如醉,一幅优美的古典画卷仿佛就展现在眼前。从表现手法看,这首词应属于( )
A.豪放词 B.婉约词 C.田园词 D.边塞词
7.著名作品《秋思》“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天涯沦落入的彷徨愁苦。这种文学形式是( )
A.话本 B.诗歌 C. .曲 D.小说
8.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下列章回目录选自我国古代优秀讽刺小说的是 ( )
A.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B.王熙凤正言谈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C.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D.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9.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们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则表现为商人在“三言”“二拍”等作品中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商品经济发展
C.自由平等是社会主流思想 D.理学的兴起
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材料三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
请回答:
(1)概括唐代三大诗人的创作风格。
(2)分析三位诗人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3)在宋代,词取代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主要形式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
材料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