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9 20:2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导学案
时间:2015.10.27
【学习目标】
1.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 以东亚产业转移为例,说明产业在国内和国际间转移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
【重点难点】
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探究材料】
材料一 芭比娃娃销售遍及了全世界150多个国家的市场,每一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售出。自1959年以来,出售整套芭比娃娃及其家庭成员的数量加起来,比绕地球7圈的数量还要多。
材料二 目前制造芭比娃娃的头发、塑料,产自日本与中国台湾省,模子、油漆及关键装饰材料产自美国,而服装则产自中国大陆,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美国市场售价10美元的芭比娃娃,玛太尔公司拿走了8美元,香港商人拿走1美元,中国大陆玩具厂得到的收益,大约是35美分。
1.生产芭比娃娃的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
 
 
2.促成芭比娃娃的服装生产和最后的组装都选在中国大陆的因素是什么?
 
 
3.和制造芭比娃娃不同的是,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直接到我国办厂的越来越多,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台湾产业发展历程
时期 产业重点 经济特质 工业区设置
40年代 农业为主 进口替代 传统工业区
50年代 民生工业 出口导向 加工出口区
60年代 重化工业 基础建设 石化专区
70年代 科技工业 创新转型 科学园区
材料二 见教材P91图5.13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和图5.14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
1.50年代后台湾产业结构经过了哪些调整?带来什么影响?
2.由探究一中的芭比娃娃和产品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图。我们分析:“美国市场售价10美金的芭比娃娃,玛太尔公司拿走8美元,香港商人拿走了1美金,中国大陆玩具厂得到的收益,大约是35美分”。这说明了什么?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怎么办?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础达标】
1.下列产业转移中属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是(  )
①日本纺织企业在青岛投资建厂 ②韩国的汽车产业在北京投资建厂 ③中国海尔电子企业在美国建厂 ④台湾电脑信息生产企业到东莞建厂 ⑤香港服装企业到深圳建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趋势。据此回答2~3题。
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
3.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
A.劳动力成本低 B.土地资源廉价
C.电力资源丰富 D.交通运输便捷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
5.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下表是“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读表,回答1~3题。
调整阶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主导产业 轻工业 重化工业 高科技工业
重点部门 纺织、食品 钢铁、金属加工、机械、炼油、石油 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生物工程、新材料、人工智能
年份    1955     1980
6.分析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变化,由轻工业到重化工业,再到高科技工业
B.主导产业经过调整后不断升级,创新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C.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是本国的资源日益减少
D.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利用新的主导产业推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7.伴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出现轻工业、重化工业转移到其他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日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有利于转入国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C.有利于转入国提高产业水平,防止环境污染
D.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8.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会给投资对象国,同时也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好处。下列选项不属于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本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是(  )
A.造成国内经济要素价位升高,例如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地价提高等,不利于吸引外资
B.产业转移也要向海外进行投资,使得本国资金有一定的短缺
C.产业转移会引起国内失业人口增多,造成市场萎缩
D.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9.[2015天津文综,12(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河北省部分钢铁厂分布现状图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上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 请各答一条。(6分)
10.[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图甲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乙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图甲
图乙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10分)
【学习反思】
完成教材87页思考题。
1.答案:相同点:三家工厂加工地都在我国
不同点:a例原料地和产品市场都在国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2.答案: a例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答案: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1.认真阅读教材图5.8,完成教材88页思考题。由此说明劳动力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⑴答案: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但需要劳动力较多,靠近丰富廉价劳动力地区,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⑵答案: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⑶答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⑷答案:否,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劳动力成本还不是很高;其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政策优惠,原料资源丰富。
2.认真阅读教材图5.9,完成教材89页思考1、2题。
⑴答案: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⑵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重视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营造创新环境;搭建交流平台(如举办各种商展会展)等。
3. 读图5.10和5.11思考,完成教材89页思考题。两图主要说明市场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⑴答案: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⑵答案: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读教材90页阅读材料,回答:
⑴答案: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
⑵答案:为了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实施本土化战略;上海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5. 完成教材90页活动1—6题。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⑴答案: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⑵答案: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⑶答案: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⑷答案: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⑸答案: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⑹答案: “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教材92页思考题。
⑴答案: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⑵答案: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⑶答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93页活动
1.答案: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1)答案: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
(2)答案: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
探究点一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原因,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外设立工厂等方式,进行产业转移。
2.
(1)劳动力因素产品生产成本差异大 
3.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探究点二
1.经过了从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的变化。自50年代开始,台湾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或区外转移,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产品生产环节包括设计、加工和营销,但各阶段的附加值是不同的,设计和营销的附加值较高(玛太尔公司拿走8美元);而加工环节的附加值较低(中国大陆玩具厂得到35美分)。
这种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会使发展中国家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地区)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基础达标]
1.B 2.A 3.C 4.B 5.C 6.C 7.C 8.D
9. 答案 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10.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天道酬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