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9 21: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Ⅰ部分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自学探究】
一、资源开发条件:
1.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要 ,不仅要考虑 ,而且要考虑
和 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主要表现在:① ②

3.山西省煤炭资源除 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①分布
②煤种 ;③煤质 ,具有 、 、 、 的特
点④ ,煤田多为 煤层,埋藏 ,适于 和 开采。
4.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 的增加, 的提高和 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继续增加,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费以 为主,这都为山西煤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5.读图3。2,回答: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 > > > >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 > > > >
6.面临的挑战:① ② ③
④ ⑤
二、能源基地的建设:(1982年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重化工业的步伐)
1、 —目的: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 措施:扩大规模,增加产煤量
结果: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 —目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措施: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
结果:形成 了以 为主、 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读图3.4,由北到南煤炭外运线路: 、 、 等线。
3、 ——目的: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措施:①建设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 ,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
结果: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 。经济的核心部门是——煤炭工业
经济结构效益低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六五”时期: 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煤炭、 、 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 、 、 三条产业链,延长了生产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针对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出了 模式,即围绕煤田的 、 和 ,通过 及 措施,结合 ,充分利用厂矿的 、 和 优势,建立
、 及 基地。
2.针对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三废”污染,山西煤炭基地以 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 和 ,推进 的发展。
3.山西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 ,另一方面, 。
★第Ⅱ部分 课内探究★
【精讲点拨】
一、能源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性质分类 ⑴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⑵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2、按利用状况分类:⑴常规能源: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⑵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问题探究】分析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阅读“栏目所列举的五大挑战,一、二实际上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三、四是指我国能源利用现状问题,能源效率低、能源利用对环境污染严重;最后归结为第五个问题,如何保障能源安全。
三、能源基地的建设
1.【问题探究】山西省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能源基地的建设?
2.【问题探究】读图3。4,思考以下问题:
(1)山西煤炭外运的三条铁路线,由北向南依次是什么?到达东部沿海的港口依次是?
(2)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看,主要运往东和南方向,所以“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分析为什么主要运往东和南方向,而不是西和北方向?
(3)把山西省煤炭运往上海,应该怎么走?
3.课本活动题1: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对于山西省来说,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环境效益 运输成本 资源消耗
输煤
输电
4. 课本活动题2:点拨:资料揭示的内容有:
(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 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有: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价值。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读图分析】读图3.7:
煤—电—铝产业链在工业炼铝中,主要采用电解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国外,炼铝工业一般靠近大型水电站,以便就近获得廉价的水电。
煤—焦—化产业链,前面提到山西有优质的主焦煤基地,发展炼焦业可以为省内外的钢铁工业提供燃料,炼焦的附产品如煤焦油、煤渣等还是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原料。
煤—铁—钢产业链,这是比较典型的移铁就煤型的钢铁工业基地。一方面可以输出钢铁,另一方面又为本地煤铁开采和治金工业提供机械制造原料。
2.课本活动题:
(1)点拨:从煤炭的蕴藏量和品种看,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矿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内蒙古东部煤炭处在我国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占全国的1/10、矿种单一、煤质中等,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埋藏浅。从开采条件看,两地都较优越,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开采。
(2)点拨:山西地处我国中部,有京包、石太等铁路通过,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相距不远,煤、电输送都较近便。内蒙古东部紧靠能源有缺口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有滨洲线、京通线、通霍线等铁路,临近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等工业中心,运输煤炭也较近便。
(3)点拨:内蒙古东部除煤炭资源外,还有部分石油、食盐、天然碱、铅锌矿、铬矿等,这些矿产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需要煤作燃料,有些和煤的副产品共同作为化工原料。这些矿产为内蒙古煤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资源条件。
所以内蒙古也应改变其将煤作为燃料输出的单一经济模式,充分利用褐煤的特点,形成煤→发电→有色金属→输出有色金属制品;煤→气化、液化→输出煤气、液化气煤→化工原料→肥料、吸附剂等等多条产业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努力增加煤炭的附加值。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问题探究】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2.【问题探究】针对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了哪些保护与治理环境的方法?
3.读图3。10,回答思考题:
思考1点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灌木、乔木:灌木比较矮小,容易成活;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互相保护、互相支持,共同与流动沙丘作战。(4)在复垦区的周围,同样种植了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护水土和防风。
思考2点拨:(1)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木(2)引水浇灌复垦区(3)在河漫滩植树种草等。
4.【读图分析】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山西本身就是缺水的省份,在采煤和使用煤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农业也需要水,大量地引用黄河水,又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黄河下游缺水状况更加严重。
【典型例题】
1.(2007·广东地理)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多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单一、链条较短,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随着资源的减少,这些产业会逐渐萎缩。二是制约发展的因素凸显,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就业压力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出路是实施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答案】AC
2.下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E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交通条件、消费市场和地形、水源等
(2)根据题目中“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工业联系的特点可以判断出,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
(3)与20世纪初的鲁尔区相比较,该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参考答案:(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第Ⅲ部分 课后延伸★
1.在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有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
A.河北省 B.陕西省C.山东省D.河南省
4.直接将a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
A.神黄线 B.大秦线C.京包线 D.焦兖日线
5.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生态脆弱 B.气候变暖、酸雨危害
C.洪涝灾害、台风危害 D.地表崎岖、土层较薄
6.下列铁路不属于山西省煤炭外运干线的是 ( )
A.胶济线 B.大秦线 C.神黄线 D.焦(作)—日(照)线
7、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8~9题:
8.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冶金工业
9.“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作用不包括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炭储量和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此回答10-12题:
10.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不是因为
A.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C.随着人口增加,我国对能源的需求继续扩大  D.地理位置优越
11.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开采成本提高   D.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12.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中,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表表示1998年德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不同能源发电量的构成。据此回答13-14题。
13.表中字母与所示国家匹配正确的是
A. a-法国、b-加拿大、c-日本、d-德国 B. a-德国、b-日本、c-加拿大、d-法国
C. a-加拿大、b-法国、c-德国、d-日本 D. a-日本、b-加拿大、c-德国、d-法国
14.我国与表中a所示国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以水电为主,a国以火电为主
B. 我国和a国的煤炭都基本自给
C. 我国石油基本自给,a国依赖进口
D. 在火力发电中,我国以煤炭为主,a国天然气比重最高
15、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图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2)我国能源消费以______为主,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也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______ 条件。
(3)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产业结构由以______ _____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___________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______。
(4)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山西省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____________,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____________,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煤。
(5)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CCBA 6——10:ADCDD 11——14:CCDD
15.(1)甲 (2)煤炭 市场 (3)煤炭开采 多元 升级
(4)坑口电站 炼焦业
(5)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PAGE
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