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1)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A A B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C C B B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B D B D D D D
1.B
【详解】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空气中不存在氢气,因此用作高能燃料的H2不来源于空气,故符合题意;
B、He通电时能发出特殊颜色的光,用作电光源,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不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2、8、8、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0、8、4、6,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每个X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CO2。故选A。
4.A
【详解】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A。
5.A
【详解】A、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火灾现场,防止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
B、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错误;
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使之低于着火点,故错误;
D、逃离火场不要选择乘坐电梯,因为失火时易发生停电,且电梯井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窒息,故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能够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该行为符合这一主题,错误;
B、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焚烧处理,会此时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会加重空气的污染程度,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正确;;
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是从源头消除了污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该行为符合这一主题,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深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大气、水等的污染,该行为符合这一主题,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不是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种催化剂不是只能对某一个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对其它的反应也能起催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它们的催化效果可能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不同的物质作催化剂,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可选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选项错误,故选B。
9.C
【详解】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选项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选项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减少,压强不变小,水不能倒流,因而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项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下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选项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B、氯酸钾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D、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不降低,打开止水夹,水不能倒流,该实验中的白磷不可以用木炭代替 ,错误;
B、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非白雾 ,错误;
C、白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测量,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错误;
D、试管中氧气体积=120 mL ×=24mL,则白磷燃烧后消耗氧气,量筒内水要进入24毫升,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24)毫升=26毫升刻度线处,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①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③水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说法正确;
B、①铜片上的白磷在70 ℃的热水上方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故说法正确;
C、烧杯中的热水既能提高温度,还起隔绝氧气的作用,故说法错误;
D、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A、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
B、地球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而火星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70%,则火星大气中的氮气所占比例低于地球空气中的,说法错误;
C、火星上几乎不含氧气,则宇航员要在火星上出舱勘查,须佩戴供氧装置,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二氧化碳可制取氧气,且火星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说法正确。
故选B。
14.C
【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图中①是动脉、②静脉。
【详解】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由此判定图示中X是指氧气的扩散方向,Y是指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①内流动脉血,②内流静脉血,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B正确。
C.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
D.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无明显变化,但两边集气瓶物质总质量相等,天平平衡,但当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右边集气瓶的压强高大于左边的集气瓶的压强,导致部分气体流入左边集气瓶,使左右集气瓶内压强相等,因此,左边集气瓶内物质总质量增多,天平指针偏向左。故选B。
17.B
【详解】A、制取O2气体时,用向上排空法始终收集不到O2,可能是因为装置漏气、药品不足等,但收集O2的集气瓶没盖玻璃片,不会导致始终收集不到O2,错误;
B、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太小,因此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可能是没有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水造成的,与引燃的火柴太长无关,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红磷必须过量,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造成的,错误。
故选B。
18.A
【详解】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可以说明气密性良好,故说法错误;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解在水中,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9.D
【详解】A、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干燥的蓝色湿润试纸变色,则a处试纸不变色,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c处试纸变红色,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使石蕊变色的不是CO2,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e处火焰先熄灭,d处火焰后熄灭,错误;
D、c处试纸先变红色,e处火焰先熄灭,则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D。
20.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 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5.4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为:,2.4g+0.6g<4.6g,故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 三种元素。故选C。
21.A
【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详解】A、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说法错误;
B、实验Ⅰ中,醋酸溶液使紫色干燥的纸花变红,因此该实验可以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说法正确;
C、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说法正确;
D、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因此醋酸、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故说法正确。
故选A。
22.C
【分析】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A.呼吸道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实验中,面巾纸卷变成黄色、笔筒被熏黄,说明呼吸道对空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A正确。
B.笔筒模拟了呼吸系统的气管,饮料瓶模拟了呼吸系统的肺,B正确。
C.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升高,模拟的是呼气过程,C错误。
D.吸气时,需要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才能完成吸气动作,D正确。
故选C。
23.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步骤甲是为了消耗叶内原有淀粉,A正确。
B.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遮光处理时,其他条件都相同,可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所以,可以溶解叶绿素,C错误。
D.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步骤丁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D正确。
故选D。
24.B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在任何活细胞里都能进行,因此这两个过程白天都能进行,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C正确。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要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D正确。
故选B。
25.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塑料袋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袋内,木条复燃了,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故选D。
26.B
【分析】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详解】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A错误。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错误。
D.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故选B。
27.D
【详解】A、由图可知,空气反应器中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空气反应器中,氧气被消耗,排出气体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链燃烧”法过程中,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燃烧,此操作装置的改变有利于分离和回收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与“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相等,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8.D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由图中曲线可知,B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最高,说明该植物从B点之前会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最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B点和D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A错误。
B.由图中曲线可知,图中B点之前会进行光合作用,故图中AB段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图中BC段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故BC段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C错误。
D.由图中曲线可知,E点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小于A点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故说明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29.D
【详解】A、图1瓶中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内温度的降低,节约了实验的时间,同时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2中a点到b点是红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2中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气压恢复至常压,不是b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0.D
【分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二氧化碳吸收量,其中A点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负值表示植物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为零界点,从A到B光越来越强,到B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呼吸作用分解的物质与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相等。
【详解】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不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曲线BC段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大小,积累有机物的多少可以用释放和吸收的差来衡量积累有机物的多少,如图所示,温度在30°和35°时积累的有机物比10°时更少,C错误。
D.大棚种植蔬菜的产量高低就是指光合作用的强弱有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素,D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1)
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D.双氧水水+氧气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
A.用作高能燃料的H2 B.用作电光源的He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 D.用作食品保护气的 N2
3.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发射。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X+4H2O+3N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O2 B.CO C.NO3 D.NH3
4.如图,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燃烧的甲烷火焰上方,能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发出淡蓝色火焰
C.产生大量的热量 D.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5.2024年1月24日江西新余火灾给群众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火灾或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房间内着火时应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了快速逃离火场一定要选择乘坐电梯
6.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焚烧处理
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
D.深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大气、水等的污染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B.一种物质只能作一个反应的催化剂
C.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它们的催化效果可能不同
D.一个反应只有一种催化剂
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9.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甲:收集氧气并验满 B.乙:产生氧气
C.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0.小明在做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绘制了如图的图像,则y表示( )
A.试管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B.试管中固体的总质量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
D.试管中氯化钾的质量
11.如图是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导管的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26毫升刻度线处
1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7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3.2021 年 5月 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探测。资料显示火星表面大气成分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火星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气 氢气 其它气体
体积分数 95.30% 2.70% 1.60% 0.40%
A.火星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火星大气中的氮气所占比例高于地球空气中的
C.宇航员要在火星上出舱勘查,须佩戴供氧装置
D.若条件允许,可以利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制取氧气
14.图为人体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内流动脉血
B.②内流静脉血
C.X为二氧化碳气体
D.X为氧气
15.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中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6.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和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端,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 )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偏向左后向右
17.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制取 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O2 收集O2的集气瓶没盖玻璃片
B 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太小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 集气瓶瓶底炸裂 由于引燃的火柴太长了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红磷过量
18.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2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如箭头方向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
D.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
19.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省略),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试纸先变红色。
B.c处试纸变红色,使石蕊变色的是CO2
C.d处火焰先熄灭,CO2不支持燃烧
D.b与c、d与e现象对比均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20.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1.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22.为了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面巾纸卷变成黄色、笔简被熏黄,说明呼吸道对空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B.笔简模拟了呼吸系统的气管,饮料瓶模拟了呼吸系统的肺
C.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降低,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D.在吸气过程中,需要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才能实现
23.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步骤甲是为了消耗叶内原有淀粉
B.步骤乙是为了形成对照
C.步骤丙中小烧杯内是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
D.步骤丁的现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水
24.如图所示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涉及到能量转化,下列关于两个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两个过程白天黑夜都在进行
C.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两个过程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5.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6.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27.“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Cu2O+O24CuO
B.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多
28.某农科所为了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如果紧闭大棚,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C、E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B.图中AB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图中BC段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D.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增加
29.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图1瓶中装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热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图1中表明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图2中a点到b点是由于反应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D.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30.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可通过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表示大棚内某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表表示不同温度下对该蔬菜分别进行光照和暗处理各12小时后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如表所示说明温度控制在10℃时,该蔬菜在24小时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D.大棚种植蔬菜的产量与温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素有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