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2)
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生石灰溶于水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发生反应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2.2023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治理,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生态文明建设无意义
C.开展卫生厕所建设,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D.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治理大气污染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4.2022年5月1日,某市市区的空气质量指数为80~94。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与相应的空气质量类别对应表来判断,该市市区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
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与相应空气质量级别表
空气质量指数(AQI) 0-50 50-100 100-200 … >300
空气质量状况 I(优) Ⅱ(良) Ⅲ(轻度污染) … V(重度污染)
A.I级优 B.Ⅱ级良 C.II级轻度污染 D.V级重度污染
5.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 C.D.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能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实验乙中,能看到大量白雾产生
C.实验丙中,能看到火星四射、黑色固体产生
D.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汽水
C.二氧化碳有毒,是空气污染物
D.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8.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D.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每消耗100g的甲,能生成22g的丙
10.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可以与O2反应,生成固态的P2O5,几乎耗尽瓶内氧气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后,才能开始加热
B.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为了减缓氧气的导出速率,以免来不及收集
C.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也能使用这套装置
12.燃烧现象非常常见,下列四幅图中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B.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要有氧气
C.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图四是实验中所用的药品,白磷保存方法正确的是图B
13.为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产生氧气,小金将如图所示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内气体,出现复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有无金鱼藻
B.选水生植物金鱼藻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便于观察和收集气体
C.该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能吸收二氧化碳
D.该实验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14.下列是利用蜡烛进行的有关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①:高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气
B.②:点燃蜡烛后,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蜡烛燃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③:干冷烧杯的内壁上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④:用嘴吹灭蜡烛火焰,说明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装置②④组合
B.用装置①制取CO2,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硫酸
C.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O2时建议留部分水
D.用装置③收集CO2,气体应从管口c通入
16.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17.小科做了关于二氧化碳相关性质,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甲实验中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溶液由紫色变蓝色
D.若乙中试管换成矿泉水瓶,则一段时间后瓶身会变瘪
18.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请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图中B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
D.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可能破坏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值为15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完全反应后物质P有剩余
D.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21.如图所示,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的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②和③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小金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分解产生氧气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②或③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2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金鱼藻做实验材料,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
B.在实验前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消耗原有的淀粉
C.多放些金鱼藻,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
23.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分组放置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打开白炽灯,一段时间后统计到的气泡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 B.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
C.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正比 D.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25.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④的作用维持自然界碳氧平衡
B.生理过程①②③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D.由于⑤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
26.已知分解温度:高锰酸钾240℃、氯酸钾400℃以上。如图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产生氧气的质量(m/g)随消耗时间(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代表高锰酸钾分解的示意图
B.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还未开始加热
C.高锰酸钾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D.比较m1和m2可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
27.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28.某科学兴趣小组欲为蔬菜大棚设计“二氧化碳补充装置”,进行了以下三个阶段的项目化学习。阶段一:探究科学原理。小明测定了30℃时某蔬菜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CO2浓度过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CO2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C.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D.光合作用强度只与温度、CO2浓度有关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如图为恒温密闭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昼夜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开始于6时,结束于18时
B.大棚植物在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C.6时和1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E点比A点低,大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30.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①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 MnO2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④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答案第8页,共9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2)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B B C C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C C C B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D C D C A A D
1.B
【详解】A、生石灰溶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热,故A错误;
B、氢氧化钡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所有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故木炭燃烧放热,故C错误;
D、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预防大气污染,A正确。
B.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C.卫生厕所是水冲厕所,改变了以往的旱厕模式,解决生活污水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D.清洁能源是无污染的水能、电能、风能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治理大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B。
3.B
【详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该反应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错误;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正确;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B。
4.B
【详解】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其空气质量指数AQI(为整数)衡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该市市区的空气质量指数为80~94 ,介于50-100之间,空气质量状况Ⅱ即良。故选B。
5.B
【详解】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是放热反应,则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是吸热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能降低,但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所以存在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低。
故选B。
6.C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产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不都是一样的,甲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丙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作气体肥料,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干冰能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稀有气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作保护气等,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
C、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正确。
故选D。
9.D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甲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丙的质量比为:,则每消耗100g的甲,生成44g丙,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选用红磷是因为可以与O2反应,生成固态的P2O5,几乎耗尽瓶内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A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却没有形成压强差,B说法错误。
C、水位上升的高度取决于被消耗氧气的体积,红磷再多也是没用的,C说法错误。
D、本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其它气体,D说法错误。故选A。
11.C
【详解】A、先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添加药品,以防装置漏气导致药品的浪费,故说法错误;
B、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故说法错误;
C、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
D、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不能选择这套气体发生装置,故说法错误。
故:C。
12.D
【详解】A、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故A正确;
B、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B正确;
C、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着火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D、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隔绝氧气,因此选择A,故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A.该实验中并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所以没有变量,A错误。
B.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所以选择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B正确。
C.根据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的特性,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金鱼藻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在无光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实验结果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A、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温度很高,高温的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会上升聚集在蜡烛上方的烧杯底,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故会使高的蜡烛先因缺氧而熄灭,常温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了,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含有氢元素,因为反应物中有氧气,不能证明蜡烛含有氧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吹灭燃烧的蜡烛,使蜡烛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原理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不用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装置①④组合,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不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用装置①制取CO2,分液漏斗中不可使用稀硫酸,错误;
C、铁丝燃烧实验,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集气瓶底部要有少量的水,故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O2时建议留部分水,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万能瓶收集应长进短出,故用装置3收集CO2,气体应从管口b通入,错误。
故选C。
16.C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故选C。
17.C
【详解】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压强降低,水槽中的液体就会被吸入试管内,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瓶身会变瘪,说法正确。
故选C。
18.B
【分析】新鲜的菠菜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进行解答。黑暗环境中,菠菜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塑料袋内的氧气被消耗,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AB.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这说明,塑料袋内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错误,B正确。
C.把新鲜的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细胞被杀死,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故观察不到现象,C说法错误。
D.该试验,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是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更明显,D说法错误。
故选B。
19.B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详解】A.图中A过程为绿色植物从大气层中获取的气体,那么就有两种一种是二氧化碳,另一种是氧气。结合题中B过程可知,获取气体为二氧化碳,A选项正确。
B .图中B过程自上而下第一个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第二个B过程为动物和人的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B选项错误。
C .每个人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选项正确。
D .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这就破坏了自然界碳-氧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还会引起海水中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D选项正确。
故选B。
20.D
【详解】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N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生成的质量为25g,是生成物;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反应前后P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g,P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且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5g﹣20g=5g。
【解答】A、x的数值为18g-5g=13g,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N,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20g 物质P和5g 物质M生成25g 物质N,完全反应,若消耗完18g 物质M,则需要72g 物质P,所以完全反应后物质P不会有剩余,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D正确。
故选D。
21.C
【详解】A、在①中,将MnO2浸入H2O2溶液,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故不符合题意;
B、若用装置②的方法收集氧气,需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并连续冒出时才可收集,但题目要求收集干燥的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
C、若用装置③的方法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至瓶口进行验满 ,故符合题意;
D、将装置①分别与装置③连接,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收集气体不干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D.氧气有助燃的现象,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AD正确。
B.此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不需要进行暗处理,B错误。
C.金鱼藻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多放些金鱼藻,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正确。
故选B。
23.C
【分析】将金鱼藻放入盛水的试管中,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植物的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利用叶绿体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详解】A.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A正确。
B.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减少误差,B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释放的氧气越多,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反比,C错误。
D.黑暗条件下,若关闭灯源,则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得数据将有变化,D正确。
故选C。
24.D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即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图示甲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图示乙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图中①表示肺动脉,②表示肺静脉,③表示体动脉,④表示体静脉,据此解答。
【详解】A.图示甲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所以经过气体交换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大于①处,错误。
B.乙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所以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错误。
C.图示甲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图示乙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错误。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氧气的浓度,正确。
故选D。
25.C
【分析】题图中:①②③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④代表光合作用,⑤代表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④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正确。
B.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结合分析可知,生理过程①②③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B正确。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错误。
D.⑤是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由于⑤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D正确。
故选C。
26.D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同时加热时,高锰酸钾首先分解产生氧气,所以乙图代表高锰酸钾分解的示意图,甲图代表氯酸钾分解的示意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观察图示可知,0-t1没有氧气放出是因为没有达到固体分解所需的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而非高锰酸钾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观察图示可知,比较m1和m2可知,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多,所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7.C
【分析】(1)人的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共五叶,左二右三,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变换的场所。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详解】A.图中1是颈部,2是胸部,3是腹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即图中的2处,A错误。
B.图中A、B演示呼吸运动过程,其中A表示吸气,B表示呼气,B错误。
C.图中CD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过程;DE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过程,C正确。
D.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①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②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D错误。
故选C。
28.A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CO2浓度过低,光合作用强度为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说法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CO2浓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增大,说法错误;
C、小明测定了30℃时某蔬菜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不能确定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说法错误;
D、小明测定了30℃时某蔬菜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不能确定光合作用强度只与温度、CO2浓度有关,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说法错误。
故选:A。
29.A
【分析】甲图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当曲线上升时,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6、18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A.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B点表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光合作用在6点之前已经开始,A错误。
B.早上6点到傍晚18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一直积累有机物,所以18 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正确。
C.图中,在B点和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即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相等,因此时和1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正确。
D.E点二氧化碳含量低于A点时,E点有机物总量大于A点有机物总量,大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D正确。
故选A。
30.D
【详解】A、用 KMnO4 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二氧化锰,故二氧化锰的质量会增加,A错误;
B、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B错误;
C、用 KMnO4 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高锰酸钾分解生成固体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减少到零,C错误;
D、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随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双氧水完全反应后氧气不在产生,质量不变,D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