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白杨礼赞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中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教材内容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教学设计理念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
2、品析文中对白杨树外在形象的描写。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4.教学重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学生在初一一年学习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很大裨益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
五、信息技术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使用和视频制作插入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资源准备及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融合)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有诗云“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图片播放)。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第一次看见白杨树的时候,他就被其深深折服,并满怀激情的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 学生朗读诗句,理解诗歌赞美的白杨树,从而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 多媒体图片展示,由诗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诗句为课本补白部分的内容,这一环节也有助于提醒学生关注课本信息,拓展知识面。多媒体图片展示
教学环节二:…… 一、课 前 导 读 作者简介 二、基础梳理 字词学习 三、理解课文 1、听读课文 2、何为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 “赞”是赞美。 “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而赞美。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4、本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的“不平凡”?体现了白杨哪些“不平凡”内在气质? 5、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是如何知晓的?(解读三个反问句,作者由树及人) 6、 思考:为何是北方的农民、是敌后土地上的哨兵?(讲解写作背景,体悟文章主旨。明确指出作者本文借白杨形象歌颂对象是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的抗日军民) 3、 学习象征(根据“思白杨”引导学生体会象征的特点) (1)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相似点),借助某种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从而使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2)想一想,写一写(学生展示)给出四幅图画,仿照示例,写写所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拓展延伸 文中用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后,请你选取一种具体事物(如小草、竹子、松树、梅花等),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片段,表达其象征意义。 (节奏、停顿、重音),全班齐读 (二)思白杨 1、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是如何知晓的?(解读三个反问句,作者由树及人) 2、 思考:为何是北方的农民、是敌后土地上的哨兵?(讲解写作背景,体悟文章主旨。明确指出作者本文借白杨形象歌颂对象是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的抗日军民) 3、 学习象征(根据“思白杨”引导学生体会象征的特点) (1)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相似点),借助某种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法,从而使表达具体化、形象化。 (2)想一想,写一写(学生展示)给出四幅图画,仿照示例,写写所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拓展延伸 文中用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后,请你选取一种具体事物(如小草、竹子、松树、梅花等),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片段,表达其象征意义。 学生自由朗读并展示。 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停顿、重音),全班齐读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听读时插入朗读视频,视听相结合的方式
7、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你是如何知晓的?(解读三个反问句,作者由树及人) 8学习象征(根据“思白杨”引导学生体会象征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文中用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既形象又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后,请你选取一种具体事物(如小草、竹子、松树、梅花等),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片段,表达其象征意义。 学习象征手法时,结合相关视频解读让学生深刻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板书设计
八、教学评价(考核评价)设计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白杨礼赞》,凝眸回望,有不少的收获,也有些微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议一议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想一想白杨树三不平凡象征什么;动手写一写今天的白杨又用来象征什么人,象征他们的什么精神;推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说出推荐的理由。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2、注重了朗读,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利用多媒体音配画听课文朗读,给学生的朗读配乐,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男女声分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既使学生有新鲜感,又使学生与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帮助和总结(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清晰思路,框架完整,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旨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象征手法进行片段写作,感受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以及作者对他们浓浓的礼赞之情,并指导以后的生活实践。 本节课时间把握上没能十分精准,在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还需要改进;教学环节的预设上上存在不足,在案例解读环节比较匆忙,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由于经验不足对学生问题回答引导上还有点加强,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定会积累经验,以提升自我的教学技能及课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