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填空精选
1.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 而腐烂,俗称“烂根”最有可能导致作物“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 (选填“砂土类”或“黏土类”)土壤。
【答案】 呼吸 黏土类
【分析】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
【详解】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 黏土类透气性差,最有可能导致作物“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黏土类土壤。
2.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直立茎的是 ,属于缠绕茎的是 ,属于匍匐茎的是 ,属于攀援茎的是 。
a.牵牛花 b.葡萄 c.草莓 d.红薯 e.爬山虎 f.香樟树
【答案】 f a c、d b、e
【分析】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详解】植物体的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f香樟树挺拔直立,它的茎为直立茎;a牵牛花螺旋状缠绕而上,属于缠绕茎;c草莓、d红薯的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长地面上,属于匍匐茎;b葡萄、e爬山虎的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属于攀缘茎。
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 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缺 时,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植物生长缺 时,植株叶片发黄。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树苗的 作用,提高成活率;移栽大树时,还常常给大树“打针输液”,此举是否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选填“是”或“否”)。
【答案】 磷 钾 氮 蒸腾 是
【分析】(1)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详解】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缺磷时,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植物生长缺氮时,植株叶片发黄。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大树时,还常常给大树打针输液,也就是给树木输送各种营养液,其中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尽快长出新根,利于提高成活率。
4.干燥是木材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考虑节能环保,工人们会采用“生理干燥”的方法,即在树木砍伐前,对树干下端运输水分的结构进行处理,以截断水分向上运输,并利用植物本身的生理活动,使树干中的水分快速散失到大气中,达到干燥的目的。
(1)树干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
(2)树木中的水分快速散失到大气中“生理活动”称为 。
【答案】 导管 蒸腾作用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详解】(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韧皮部中有筛管,运输有机物;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该生理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5.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部的 区,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2)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
【答案】 成熟区/根毛 大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
【详解】(1)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海水稻”种植在盐碱地生长良好,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6.将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刚好浸没为止,盛放铁块的烧杯需加2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量的水,盛放土壤的烧杯需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量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 。
(2)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 。
【答案】 保证变量唯一 土壤中有空气 20%
【详解】(1)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以试验中的铁块和土壤体积相同。
(2)由于铁块是实心的,而土壤中有空气,即存在空隙,加入的一部分水会进入土壤空隙,故要想浸没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是不同的。
(3)土壤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故土壤的体积为:10×10×5=500(厘米3)=500毫升。 而放入土壤的大烧杯中比放入同样体积铁块的大烧杯中多加入的水为:750-650=100(毫升),即土壤中空气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100毫升÷500毫升=20%。
7.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答案】 ×100% (或 ) 无机盐
【分析】(1)先求空气的体积,在根据空气占土壤样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无机盐才能更好的生长。
【详解】(1)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为V1减去V2,空气占土壤样品中的体积分数为:。
(2)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8.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名称 直径(mm)
砂粒 0.05~1.00
粉粒 0.001~0.05
黏粒 <0.001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能 (填“好”或“差”)。
(2)如图所示,“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填“砂粒”“粉粒”或“黏粒”)。
(3)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土壤可以分为砂土、黏土、壤土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答案】(1)好
(2)砂粒
(3)壤土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性状:砂粒含量高,颗粒粗,比表面积小,组成的粒间大孔隙数量多,故土壤通气透水性好,土体内排水通畅,不易产生托水、内涝和上层滞水。保蓄性差。保水、持水、保肥性能弱,雨后容易造成水肥流失,水分蒸发速率快,失墒多易引起土壤干。黏质土性状:通透性差,颗粒细微,粒间孔隙小,通气透水不良,排水不畅,容易造成地表积水、滞水和内涝。保蓄性强,土粒细小,胶体物质含量多,土壤固相比表面积巨大,表面能高,吸附能力强。吸水、持水、保水、保肥性能好,但肥效缓慢。壤土性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壤土含大小颗粒、空隙适中、排水和涵水适中。优良的壤土含有高达50%的空隙,内含水和空气各半,其它为适当比例的碎石、沙粒和黏土。
【解答】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黏粒的直径小,保水性能差;
(2)“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耐旱性强,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所以种植“桃蛋”的土壤含有较多的砂粒;
(3)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1)好(2)砂粒(3)壤土
9.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 (填“较好”或 “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答案】(1)壤土类土壤
(2) 较好 较好 有利
【分析】本大题以小明在校园采集的土壤样品测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样品的类型、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根据表格中土壤成分的比例可知,该土壤样品的类型是壤土类土壤。
(2)根据表格可知,该土壤粉砂粒、砂粒较多,因此其通气性能较好,透水性能较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0.甘蔗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都可种植。温岭的甘蔗比较有名气,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填写字母)。
(2)当甘蔗根的周围施了过多的肥料后,叶片出现了菱蔫现象,是因为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细胞失水。
【答案】(1)B
(2)小于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1)土壤按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
沙土通气透水性良好,耕作阻力小,土温变化快,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发生干旱。黏土通气透水能力差,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但保水保肥能力强,供肥慢,肥效持久、稳定。壤土的性质介于沙土与黏土之间,是最优良的土质。壤土土质疏松,容易耕作,透水良好,又有相当强的保水保肥能力。
(2)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植物的根只有在根毛细胞内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解答】(1)甘蔗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可知甘蔗适合壤土类土壤,故选B。
(2)叶片出现了菱蔫现象,是植物细胞失水,故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细胞失水。
11.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答案】 黏土类 砂粒
【分析】本题由土壤类型图为材料,涉及土壤类型的分类和多肉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类型,考查学生对土壤类型图的分析运用能力。
(1)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类土壤,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类土壤,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类土壤。某地土壤中沙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 ,在图中找到这三个数据的交汇点可发现,该土壤属于黏土类土壤。
(2)
由“多肉植物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可知,多肉植物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
12.国庆70周年之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过去40年间实现了稻谷增产8.5亿吨,常规水稻在盐、碱环境无法生长。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海水稻”研发
(1)田间管理中发现部分杂交水稻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可能与植物缺少含 无机盐。
(2)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答案】 钾 大于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详解】(1)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是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矮小、叶片暗绿色是缺少含磷的无机盐;茎秆软弱易倒伏是缺少含钾的无机盐。所以,田间管理中发现部分杂交水稻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可能与植物缺少含钾无机盐。
(2)细胞能否从外界吸收水分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失水。水稻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常规水稻在盐、碱环境无法生长。但是,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海水稻”研发,并取得亩产300kg以上的举世瞩目成果。说明,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从而可以在盐碱地里生长。
1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如图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c区是 ,该区细胞会不断分裂、分化成为b区细胞。
(2)a区细胞由b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 的面积。
【答案】 分生区 水分和无机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包括: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根冠。
【详解】(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包括: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根冠。其中b区细胞会不断分裂、分化成为a区细胞。
(2)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大大的扩大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4.(1)每到春季瓜渚湖一片春意盎然。下面两幅图属于柳树根的形状的是图 。
(2)同时这个季节也是过敏患者最难熬的时期,因为柳絮漫天。为此园林工作者给柳树注射药剂,让雌树少开花结果,“专注”长叶子。该药剂是通过植物的 (填“筛管”或“导管”),同时借助 作用扩散到树冠等部位以达目的。
(3)小柯在逛公园时发现有一棵柳树的叶子比周边的柳树要偏黄,这可能是缺少 元素。
【答案】 甲 导管 蒸腾 N/氮
【分析】(1)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如白菜、花生、菜豆、蒲公英、桃树、梧桐树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不定根多而发达,如狗尾草、玉米、韭菜、小麦的根系。图甲属于直根系,图乙属于须根系。
(2)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详解】(1)柳树的主根发达,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属于直根系,即图甲。
(2)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为让雌树少开花结果,园林工作者给柳树注射药剂(药剂溶解在水中),因此该药剂是通过植物的导管运输的。同时,药液随蒸腾作用全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
(3)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因此,小柯在逛公园时发现有一棵柳树的叶子比周边的柳树要偏黄,这可能是缺少氮元素。
15.骆驼刺是荒漠地区常见的植物,因其强大的吸水、耐盐碱、抗涝的特点,是荒漠化防治中的常见植物。
(1)图甲所示为骆驼刺的根系,该根系属于 (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仅有40到50厘米高的骆驼刺,就有长达15米左右的发达根系。超长的根系对植物起到 作用,对防风固沙起到良好的效果。
(2)骆驼刺根的生长是由于图乙中[ ] (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下同)细胞数目的增多和[ ] 细胞体积的增大的结果。
【答案】 须根系 固定 ③ 分生区 ② 伸长区
【分析】根系是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包括直根系和须根系。主要由主根和侧根组成的根系叫直根系,直根系主根发达,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如菜豆,苹果树的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不定根多而发达。
【详解】(1)观察图甲,可以看出,骆驼刺的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主要有不定根组成,属于须根系。骆驼刺的根系特别发达,有长达15米左右的发达根系,超长的根系对植物起到固定作用,对防风固沙起到良好的效果。
(2)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③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 ,外观不透明。④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具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由此可见,骆驼刺的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③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②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16.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 B 自上而下
【分析】图中A是韧皮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沿着叶脉、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B是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是沿着木质部的导管运输自下而上的;C是髓,在最中央,储存着营养。
【详解】(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由于蒸腾作用会拉动红墨水分沿木质部导管自下而上运输,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茎内的主要结构B木质部的导管被染成了红色。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枝瘤形成的原因是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继续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
17.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若实验成功,将图甲所示装置放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看到的现象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答案】 上升 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木质部
【分析】1、图2中: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3、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详解】(1)将图1所示装置放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发生了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因此看到的现象是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下降。
(2)因为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所以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
(3)根据图2:A是髓,B是木质部,C是树皮。
18.绿色开花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植物根的吸水部位在哪?甲图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该实验采用 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说明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从乙图植物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可看到清晰的分层结构,它们分别是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之所以不断的长粗主要是跟 有关,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 部。
【答案】 控制变量(对照组) 根尖 形成层 韧皮部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问题的方法。
(2)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输送到根、茎等器官。
【详解】甲图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
甲图实验的变量是根尖,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说明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木本植物不但表现纵向的长高,还能够长粗,这主要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韧皮部。
19.蕨类是真正的陆生植物,其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征表现出与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1)如图甲所示为蕨类植物的根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该部位位于根尖的 区,是根尖 (填写功能)的主要部位,这一结构特点是蕨类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之一。
(2)干旱条件下,蕨类叶片表面的气孔处于图乙所示的 (填写数字)状态,但蕨类的气孔在干旱条件下作出适应性反应的速度比被子植物 (选填“快”或“慢”),这是蕨类植物难以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之一。
【答案】(1)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②;慢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尖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冠:排列松散,有较薄的细胞壁,当根尖在土壤中生长时根冠起润滑作用,根冠细胞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有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分生区:个体小,排列紧密,有较薄的细胞壁,分裂能力强,因此细胞核较大,拥有大量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伸长区:有细胞壁,细胞能够吸水,因此有一定量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和较小的液泡,没有叶绿体。只有少数细胞能继续分裂。成熟区:有细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区补充,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拥有较大的液泡,一定量线粒体,少量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没有叶绿体。
【解答】(1)甲图是根尖的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干旱地区,气孔关闭,所以蕨类叶片表面的气孔处于图乙所示的1,但蕨类的气孔在干旱条件下作出适应性反应的速度比被子植物慢,导致失水过多,这是蕨类植物难以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1)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2)②、慢
20.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 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 由此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的原因是 。
【答案】ABC;叶;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主要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据此解答。
【解答】由于蒸腾作用是由叶进行的,因此叶越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越多,由此可见,三个塑料袋中水珠最多的是A,其次是B,最少的是C,由此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在阳光照射下,能够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ABC;叶;加快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1.右表为科研人员对几种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上表皮气孔数 下表皮气孔数
苹果 果园 0 294
玉米 田地 101 216
畹豆 田地 94 158
睡莲 池塘 625 3
(1)由右表可知,一般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特点是 。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的上、下表皮气孔数不同,这是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对环境的一种 。
(3)你对睡莲叶片中气孔分布特点的解释是 。
【答案】(1)下表皮气孔数比上表皮多
(2)适应
(3)①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②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其中叶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解答】(1)由表可知,一般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特点是下表皮气孔数比上表皮多。这一特点对陆生植物有利,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陆生植物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水生植物上表皮气孔多,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散失体内水分。因此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的上、下表皮气孔数不同,这是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3)由表可知,水生植物上表皮气孔多,这是因为水生植物一方面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水生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故答案为:(1)下表皮气孔数比上表皮多;(2)活应;(3)上表皮气孔多;①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②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22.前一段时间,上海因为新冠疫情全民居家。静安区的蔡志峰老师仅用一根黄瓜创作出的一幅“抗疫”作品《青山绿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图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疫情期间,小科同学与妈妈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黄瓜架,种植了黄瓜秧苗(图2),小科看到妈妈经常给黄瓜苗浇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约有99%用于 。
(2)黄瓜是用卷须缠上架子的(图3),它的茎属于 茎。
(3)居家期间,一盘爽口的糖拌黄瓜(图4)也可以让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亲手做这道菜后发现,如果放糖后太久,就出现了 的现象,吃起来就不爽口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 蒸腾作用 攀缘 许多汁液 黄瓜细胞失水造成的
【分析】攀缘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靠卷须或吸盘的器官附着在别的东西上攀援上升生长。如葡萄、黄瓜、长春藤等的茎。
【详解】(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用于蒸腾作用。
(2)黄瓜是用卷须缠上架子,使它的柔软的茎不断向上攀缘生长,所以黄瓜的茎属于攀缘茎。
(3)当周围液体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会失水,所以糖拌黄瓜放久了出现许多汁液,是因为黄瓜细胞周围的糖水浓度高于黄瓜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造成的。
23.如图是显微镜下的叶横切面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和⑦合称 ,属于保护组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③,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④ 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⑥ 来完成。
【答案】(1)表皮
(2)叶绿体
(3)叶脉
(4)气孔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①是角质层,②是上表皮,③是栅栏组织,④是叶脉,⑤是海绵组织,⑥是气孔,⑦是下表皮;⑥是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由成对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解答】(1)②是上表皮,⑦是下表皮,所以图中②和⑦合称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④是叶脉,叶脉中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④叶脉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
(4)⑥是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所以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⑥气孔来完成。
故答案为:(1) 表皮 (2) 叶绿体 (3) 叶脉 (4) 气孔
24.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两个 构成的。
(2)图中向上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选填“导管”或“筛管”),水分向上运输动力来自 。
(3)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树林感到凉爽舒适,主要是因为 。
A.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B.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答案】 半月形的保卫细胞 导管 蒸腾作用 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1)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还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氧气、二氧化碳是通过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2)图中向上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导管,其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
(3)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森林感到凉爽舒适,是因为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气的浓度,可见AC符合题意。
25.如图甲所示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的叶主要通过[ ]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 运输到其他部位。
(2)图乙所示,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在5~6时时段,判断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无增加情况,并说明理由: 。
【答案】(1)2;叶肉;4;叶脉
(2)呼吸作用;没有积累,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甲中1是上表皮,2是营养组织(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图乙Ⅰ是光合作用,II是呼吸作用;
【解答】(1) 图甲所示,植物的叶主要通过[2]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4]叶脉运输到其他部位。
(2)图乙所示,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在5~6时时段,判断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无增加情况,并说明理由:没有积累,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2;叶肉;4;叶脉(2)呼吸作用; 没有积累,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26.如图所示,采用的是现代农业中的“无土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配制适宜的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营养液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得更好。
(1)在栽培过程中,如果植物长得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同时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等症状,可判断该营养液缺少含 (元素)的无机盐。
(2)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浓度不宜过高,请说明理由: 。
(3)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往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其目的主要是______。
A.促进蒸腾作用 B.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C.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加速无机盐的吸收
(4)无土栽培技术一般都在大棚内进行,请写一条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的方法: 。
【答案】(1)钾
(2)如果高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物失水
(3)B;D
(4)晚上适当降温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氮肥:主要作用于叶片、全株都不可缺氮肥,氮肥被称为植物的基本元素。 磷肥:植物生长前期,磷肥主要促长根、后期作用于果实和种子。 钾肥:主要长茎杆。
【解答】(1)植物长得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同时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等症状,说明该营养液缺少含钾的无机盐
(2)水会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如果营养液的浓度高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中的水会流向营养液,导致植物失水。
(3)A. 通入空气对蒸腾作用没有影响,A错误
B. 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因此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提高根细胞的呼吸作用,B正确
C. 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 根对无机盐的吸收需要能量,能量是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提高呼吸作用速率可以加速无机盐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D
(4)提高产量的本质是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增加有机物,减弱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方法:晚上适当降温,减少呼吸作用;延长光照时间等
故答案为:(1)钾 (2)如果高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会导致植物失水 (3)B D (4) 晚上适当降温
27.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氟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氟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答案】(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有毒物质沸点低,利用高温使其沸腾汽化。
(2)笋尖有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避免光照。
(3)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利用韧皮部筛管运输。
【解答】(1) 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沸点较低,利用高温使其沸腾汽化即可,所以烹饪时应煮熟煮透。
(2)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可以避免被阳光照射。
(3)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利用韧皮部的筛管进行运输。
28.近年来,我市许多农村修建了草莓大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如图为大棚内草莓种植密度与制造或消耗有机物的量的关系图。
(1)大棚内壁有许多水珠,一部分来源于土壤水分蒸发,另一部分主要来源于草莓叶片的 作用;
(2)请结合图分析,种植密度为 (填字母)时最有利于提高产量。
【答案】(1)蒸腾
(2)m2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解答】(1) 大棚内顶上有许多水珠,水珠部分来源于土壤水分蒸发,另一部分来源于草莓叶片进行燕腾作用散失。
(2) 在图中m2时可见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由此可见,既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促进有机物产生,又能减少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减少对有机物的损耗,达到有机物积累效率最高的种植密度。
29.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作用。
【答案】(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毛区
(2)二氧化碳和水
(3)导管
(4)有机物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根:吸收,固着和支持,输导,合成有机物,贮藏和繁殖,分泌
茎:输导,支持,贮藏和繁殖,光合作用
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能力
花:被子植物有性繁殖
种子:增殖本种植物,渡过不良生境
果实:保护种子,贮藏营养,辅助种子散布
【解答】(1)根位于土壤中,能够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石机盐,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3)茎中有导管,导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中还有筛管,能够将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给其他器官。
故答案为: (1)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根毛区 ; (2) 二氧化碳和水 ; (3) 导管 ; (4) 有机物 。
30.“莫使旱地变荒漠”是2006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酒水。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这就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据此,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具体措施
【答案】 A面少有土壤流失,B面有土壤流失 植树造林
【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海浪、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详解】实验中,如果观察到A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证明了土地被侵蚀程度跟有无植物覆盖有关,有植物覆盖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因此为了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我们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土壤侵蚀,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31.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阻强度变化的曲线,则点的含义是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点在原位置 方(填“上”或“下”);
(4)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有: 。
【答案】 7 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上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详解】(1)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后有机物的减少量是2毫克,叶在28℃时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是3毫克,叶在28℃光照1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候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毫克,因此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2毫克+2毫克+3毫克═7毫克,故填7。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图中a点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多,表明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的含义是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故填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后有机物的减少量是2毫克,叶在29℃时暗处理1小时后有机物的减少量是3毫克,表明29℃时比27℃时呼吸作用强,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温度由29℃升高到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上方,故填上。
(4)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当气孔关闭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得不到氧气都不能顺利进行,同时水蒸气也不能通过气孔散发,蒸腾作用也进行不畅,当气孔打开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三种物质,故填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2页,共1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填空精选
1.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会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 而腐烂,俗称“烂根”最有可能导致作物“烂根”而死亡的土壤类型是 (选填“砂土类”或“黏土类”)土壤。
2.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直立茎的是 ,属于缠绕茎的是 ,属于匍匐茎的是 ,属于攀援茎的是 。
a.牵牛花 b.葡萄 c.草莓 d.红薯 e.爬山虎 f.香樟树
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 时,植株的茎秆软弱、易倒伏;缺 时,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植物生长缺 时,植株叶片发黄。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树苗的 作用,提高成活率;移栽大树时,还常常给大树“打针输液”,此举是否也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选填“是”或“否”)。
4.干燥是木材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考虑节能环保,工人们会采用“生理干燥”的方法,即在树木砍伐前,对树干下端运输水分的结构进行处理,以截断水分向上运输,并利用植物本身的生理活动,使树干中的水分快速散失到大气中,达到干燥的目的。
(1)树干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
(2)树木中的水分快速散失到大气中“生理活动”称为 。
5.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部的 区,其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2)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
6.将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刚好浸没为止,盛放铁块的烧杯需加2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量的水,盛放土壤的烧杯需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量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 。
(2)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 。
第6题图 第7题图
7.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时还要考虑土壤结构。某同学在移栽地取了一块形状大小与铁块相同的土壤样品,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水没过土壤样品和铁块,且左右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土壤样品和铁块体积均为V,两个烧杯中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和V2
(1)求土壤样品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
(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燃烧枯枝落叶得到的灰烬覆盖在土壤上会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 。
8.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名称 直径(mm)
砂粒 0.05~1.00
粉粒 0.001~0.05
黏粒 <0.001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能 (填“好”或“差”)。
(2)如图所示,“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填“砂粒”“粉粒”或“黏粒”)。
(3)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土壤可以分为砂土、黏土、壤土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9.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 (填“较好”或 “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10.甘蔗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都可种植。温岭的甘蔗比较有名气,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填写字母)。
(2)当甘蔗根的周围施了过多的肥料后,叶片出现了菱蔫现象,是因为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细胞失水。
11.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12.国庆70周年之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过去40年间实现了稻谷增产8.5亿吨,常规水稻在盐、碱环境无法生长。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海水稻”研发。
(1)田间管理中发现部分杂交水稻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可能与植物缺少含 无机盐。
(2)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一定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1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如图是根尖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c区是 ,该区细胞会不断分裂、分化成为b区细胞。
(2)a区细胞由b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 的面积。
14.(1)每到春季瓜渚湖一片春意盎然。下面两幅图属于柳树根的形状的是图 。
(2)同时这个季节也是过敏患者最难熬的时期,因为柳絮漫天。为此园林工作者给柳树注射药剂,让雌树少开花结果,“专注”长叶子。该药剂是通过植物的 (填“筛管”或“导管”),同时借助
作用扩散到树冠等部位以达目的。
(3)小柯在逛公园时发现有一棵柳树的叶子比周边的柳树要偏黄,这可能是缺少 元素。
15.骆驼刺是荒漠地区常见的植物,因其强大的吸水、耐盐碱、抗涝的特点,是荒漠化防治中的常见植物。
(1)图甲所示为骆驼刺的根系,该根系属于 (选填“直根系”或“须根系”)。仅有40到50厘米高的骆驼刺,就有长达15米左右的发达根系。超长的根系对植物起到 作用,对防风固沙起到良好的效果。
(2)骆驼刺根的生长是由于图乙中[ ] (填写序号和结构名称,下同)细胞数目的增多和[ ] 细胞体积的增大的结果。
16.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17.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若实验成功,将图甲所示装置放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看到的现象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18.绿色开花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植物根的吸水部位在哪?甲图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操作,该实验采用 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说明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从乙图植物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可看到清晰的分层结构,它们分别是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之所以不断的长粗主要是跟 有关,输送营养物质的筛管主要存在于 部。
19.蕨类是真正的陆生植物,其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征表现出与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1)如图甲所示为蕨类植物的根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该部位位于根尖的 区,是根尖 (填写功能)的主要部位,这一结构特点是蕨类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之一。
(2)干旱条件下,蕨类叶片表面的气孔处于图乙所示的 (填写数字)状态,但蕨类的气孔在干旱条件下作出适应性反应的速度比被子植物 (选填“快”或“慢”),这是蕨类植物难以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之一。
20.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实验装置,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
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
由此可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的原因
是 。
21.右表为科研人员对几种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上表皮气孔数 下表皮气孔数
苹果 果园 0 294
玉米 田地 101 216
畹豆 田地 94 158
睡莲 池塘 625 3
(1)由右表可知,一般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分布特点是 。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的上、下表皮气孔数不同,这是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对环境的一种 。
(3)你对睡莲叶片中气孔分布特点的解释是 。
22.前一段时间,上海因为新冠疫情全民居家。静安区的蔡志峰老师仅用一根黄瓜创作出的一幅“抗疫”作品《青山绿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图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疫情期间,小科同学与妈妈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黄瓜架,种植了黄瓜秧苗(图2),小科看到妈妈经常给黄瓜苗浇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约有99%用于 。
(2)黄瓜是用卷须缠上架子的(图3),它的茎属于 茎。
(3)居家期间,一盘爽口的糖拌黄瓜(图4)也可以让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亲手做这道菜后发现,如果放糖后太久,就出现了 的现象,吃起来就不爽口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3.如图是显微镜下的叶横切面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和⑦合称 ,属于保护组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③,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④ 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⑥ 来完成。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两个 构成的。
(2)图中向上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选填“导管”或“筛管”),水分向上运输动力来自 。
(3)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树林感到凉爽舒适,主要是因为 。
A.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B.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25.如图甲所示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植物体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的叶主要通过[ ]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 运输到其他部位。
(2)图乙所示,曲线Ⅱ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在5~6时时段,判断植物体内有机物有无增加情况,并说明理由: 。
26.如图所示,采用的是现代农业中的“无土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配制适宜的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营养液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得更好。
(1)在栽培过程中,如果植物长得矮小,茎秆细弱易倒伏,同时叶片上带有许多褐斑等症状,可判断该营养液缺少含 (元素)的无机盐。
(2)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浓度不宜过高,请说明理由: 。
(3)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往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其目的主要是______。
A.促进蒸腾作用
B.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C.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加速无机盐的吸收
(4)无土栽培技术一般都在大棚内进行,请写一条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的方法: 。
27.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氟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氟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28.近年来,我市许多农村修建了草莓大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如图为大棚内草莓种植密度与制造或消耗有机物的量的关系图。
(1)大棚内壁有许多水珠,一部分来源于土壤水分蒸发,另一部分主要来源于草莓叶片的 作用;
(2)请结合图分析,种植密度为 (填字母)时最有利于提高产量。
29.请分析图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神气的叶表达了自己能为其他器官提供有机物,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
(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作用。
30.“莫使旱地变荒漠”是2006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科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酒水。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 ,这就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据此,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具体措施 。
31.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阻强度变化的曲线,则点的含义是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点在原位置 方(填“上”或“下”);
(4)写出由植物叶片气孔释放的气体有: 。
试卷第2页,共1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