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3章 第2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学习目标
建立血糖平衡调节模型
说明激素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
说明激素分级调节机制及意义
概括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分析出激素调节的一般过程
赛程>40km
耗时>2h
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 ~ 6.1mmol/L
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讨论1: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约0.7~1.1min(1min左右)
赛程>40km
耗时>2h
讨论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不会持续下降,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运动过程中,因消耗血糖为运动提供能量,血糖含量有所下降,同时机体会随时分解储能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消耗,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实例1)
1.血糖的含义: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2.血糖浓度
正常人空腹时
3.9~6.1mmol/L
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如何维持在这样稳定的水平呢?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小学数学题
请问如何保持水池中的液面高度不变?
注水
排水
相同时间注水量=排水量
若为血糖
来源
去路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教材P51)
血糖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
(血糖主要来源)
来源
肝糖原
分解
葡萄糖
(空腹时血糖重要来源)
肌糖原
不行!
肝脏细胞
脂肪酸等
非糖物质
转化
血糖
去路
脂肪组织和肝脏
甘油三酯等
非糖物质
转化
被组织细胞摄取
氧化分解
肝脏
肌肉
肝糖原
肌糖原
合成
1.血糖的含义: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2.血糖浓度
正常人空腹时
3.9~6.1mmol/L
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
(3.9~6.1mmol/L)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
转化
来源
去路
脂肪等非糖物质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根据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分析,你知道当血糖升高或降低时,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抑制
促进
抑制
促进
但事实真这么简单吗?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研究发现,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胰岛D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考试不作要求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4.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①参与激素(主要):
(1)激素调节:
血糖浓度
升高
刺激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调节过程:
血糖浓度
升高
胰岛B细胞
刺激
分泌
胰岛素
作用于
几乎全身细胞
做出改变
抑制
促进
血糖浓度
恢复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调节过程: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脂肪等非糖物质
血糖浓度
降低
刺激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调节过程:
血糖浓度
降低
胰岛A细胞
刺激
分泌
胰高
血糖素
作用于
主要是肝脏
做出改变
抑制
促进
血糖浓度
恢复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调节过程: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脂肪等非糖物质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抑制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促进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两抑制,三促进
两促进
整理笔记
脂肪等非糖物质
促进
脂肪等非糖物质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脂肪等非糖物质
这里都是激素调节,还有别的调节方式吗?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2)神经调节:
血糖降低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胰岛A细胞
血糖升高
下丘脑
另一区域
胰岛B细胞
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3)调节过程归纳:
(4)调节中枢:下丘脑
(5)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转化
甘油三酯、某些氨基酸
消化、吸收
食物中的糖类
分解
肝糖原
转化
脂肪等非糖物质
血糖
(3.9~6.1mmol/L)
升高
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
下丘脑
另一区域
副交感神经
促进
降低
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
某一区域
交感神经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促进
促进
抑制
+
+
+
5.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某人叫几个人来打麻将
来了1个,2个,3个
人够了,这些人说
(叫人来搬砖呢)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为什么激素调节时不会调得过高或过低呢?
5.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a、负反馈:作用的结果对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的叫负反馈调节。
如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捕食过程。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升高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血糖降低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
-
血糖升高
血糖降低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膀胱壁
逼尿肌
大脑皮层
尿液
体外
排出
尿道上的感受器
刺激
膀胱壁的
感受器
刺激
尿液
正反馈
5.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b、正反馈:作用的结果对过程产生促进作用的叫正反馈调节,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②意义:
6.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1)抗衡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2)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 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等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与社会的联系
7. —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血糖并伴随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分为1、2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
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受损)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正常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2型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1型
(1)糖尿病病因:
(2)糖尿病症状
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带走大量的水分,即“多尿”
导致机体供能不足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机体为满足能量需求
口渴
多饮
“多食”
机体消耗大量脂肪、蛋白质
“消瘦”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三多一少” (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原因)
(3)糖尿病预防与治疗
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下列有关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有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浆时,胰岛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 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岛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C. 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中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浆
D. 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细胞分解糖原
练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