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3 1.2 汉代儒学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3 1.2 汉代儒学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05 16: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汉武帝董仲舒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汉代儒学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3、了解太学的出现及科举制的影响。
二、重难点:
1、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三、学法指导:
1、关注教材课前提示,关注知识链接;
2、完成探究案之前先阅读教材,完成聚焦课堂知识再现部分;
3、掌握知识链接与资料卡片,拓展知识视眼;
4、重视“学习思考”,充分运用历史填充图册;
5、重视聚焦课堂:“自主构建”,逐渐形成知识体系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焚书坑儒
的批判】【罢黜
百家 】【科举制的
文化影响】秦 汉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建太学【太学
的出现 】自主阅读 (秦汉时期)儒学的发展脉络一、教材分析----教材框架重点探究:
1.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预习思考)
2.自己未解决的探究案中的问题
探究要求:
1.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交流讨论。讨论形成的答案要条理清晰、要点化、序号化。对原生态展示做修改。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我的疑问”栏。
2.每位同学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赢取机会,争做本堂优胜小组。
3.提高效率,力争全部解决疑难问题,达成目标。时间5分钟合作探究课堂原生态脱稿展示展示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晰。展示完毕后,点评的同学迅速准备点评。
点评要求:尽量脱稿点评,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言简意赅,点评涉及书写是否工整、条理是否清晰、答案是否完整、答案来源何处、学习方法的交流等。
其他要求:未展示的同学认真看展示内容,认真听点评,找出展示和点评的不足,充分质疑。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探究探究一:
1.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秦始皇像答:(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文化也需要走向统一。
(2)、儒生和游士用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中,李斯建议焚书。
目的: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 探究问题一 :
2.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焚书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禁书
可以保留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如医书、农书、卜筮等)评价: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
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消极影响:
1、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文化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2、成为两千年文化专制的开端,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陕西渭南传说中“焚书堆”遗址材料一 “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坑士起自诸生为妖言。”
——(东汉)王充《论衡·语增篇》
材料二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材料三 “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
人间犹有未烧书。 ——(清初)陈恭尹《读秦纪》黄 老 思 想
(无为而治) 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
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积极:
●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观点。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观点。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二、罢黜百家1、汉武帝即位后面临,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等问题;2、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重农抑商,以严峻刑法统治人民) ,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君权神授”“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思想统一思想主张作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统治者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影响呢?一、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顺应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汉王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的发展,这对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二、儒家崇尚“仁政”,客观上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安定太平;
三、提倡“和”的精神,容易为一般人接受,更有利于推行道德教化;
四、儒家中庸学说更适宜于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更容易得到认同;
五、“大一统”理论更利于我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三、西汉及以后独尊儒学的表现1、汉代教育体制
在中央,创办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在地方,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太学建立的影响
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对统治者: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一)太学的建立——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这些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影响:儒学因此而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①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
②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③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④读书-考试——做官,知识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⑤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入仕为唯一理想归宿,人人追求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稀少。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严禁完备以及科学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C课堂练习: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D高考链接2014全国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糜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根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