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诸城繁华中学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 原子结构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山东诸城繁华中学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节 原子结构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05 14:11:03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
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但是他们不知道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排布的。学生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但是他们不知道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本节将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图片,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题。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以及核素在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
【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思考、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原子结构,然后根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发展史;演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与葡萄干蛋糕模型的进行的预测对比。
分组讨论两者不同的原因何在。(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什么??(提示:因为电子的质量相对于a粒子来说可以忽略, a粒子碰到它,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归纳、提炼出;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
(板书课题)
聆听,思考。

思考并讨论,回答问题(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电子在运动。
聆听,思考。
思考并讨论,回答问题(2):原子中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
聆听,思考。
学生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引出核心知识(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和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体会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重点突破】
(提问)原子由那些微构成?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明白原子核可以再分,总结原子的构成。
(板书:原子的构成)
(布置任务)
【交流研讨】仔细观察课本P3表格,思考学案上的4个问题:
共同讨论第4小题,(小结)
1、等量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
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加中子数
(板书)
完成学案【针对训练1】
讲述
2、原子的表示方法 :X
完成学案【针对训练2】、
【针对训练3】
(板书)
完成学案【思考与交流】
(提问)元素的概念
(布置任务)
阅读课本P4 【观察·思考】回答下面2个问题
点拨:氢1、氢2、氢3是同一种原子,都是氢原子
结合课本中的定义,总结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研究对象,
(板书)
完成学案【思考1】、【思考2】
完成学案【针对训练4】
(布置任务)
分析表格: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回答问题: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聆听、思考。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结果和得出结论的原因)
共同讨论第4小题,
理解、记忆、记录。
练习、聆听、思考。
练习、理解、思考。
聆听、思考。
回答问题: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聆听、思考。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结果和得出结论的原因)
练习、理解、思考。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答案)
观察、比较、交流。
知识再现,延伸、扩展。
初步学会利用数据获取有用信息,寻找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深化对原子结构以及后面对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的认知。
使学生掌握原子中的电性关系;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总结离子中的电性关系。
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准确性。
知识再现,强化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
对所学知识的强化、总结。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强化核心知识点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同位素的理解和记忆。
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检测】
检测改编
练习、理解、思考。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答案)
通过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理解。
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小结】(反刍总结)
聆听、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提升的能力。
【布置作业】1、查找资料,了解 核素在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2、完成[巩固练习];
3、预习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基础巩固
【板书】
一、原子核 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
1、等量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总结: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2、原子的表示:X
(二).核素
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2、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3、同位素:研究对象是原子
当 堂 检 测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Ca 和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3.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
A.A – a +n
B.A – a - n
C.A + a - n
D.A + a + n
4.某粒子用Rn一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课件25张PPT。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原子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以及核素在医疗、能源开 发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等问 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 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 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 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 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 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道尔顿原子模型 ( 1803 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教学过程】汤姆生原子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 1904 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卢瑟福:用a粒子散射实验;推翻了汤姆逊的观点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什么?
(2)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被金箔弹了回来,又说明了什么?实验说明: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电子在运动 。
2、少数粒子遇到了质量较大,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中几乎全部质量和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区域,才有可能出现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什么?(提示:因为电子的质量相对于a粒子来说可以忽略, a粒子碰到它,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
(2)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被金箔弹了回来,又说明了什么?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 ( 1911 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速运动。 一、原子核 核素(一)、原子的构成质子和中子之间依靠一种特殊的力------核力结合在一起仔细阅读课本P3 交 流 · 研 讨 讨论下列问题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一个质子、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与其个数有何关系? 4、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微粒质量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1、等量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 ?????? =????? ?????质子数(z)+中子数(N) 人们将原子核中质子数(Z)和中子数(N)之和称为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质量数(A)【针对训练1】完成下表?总结: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所带电荷数X2、原子常用AZX表示:AZ注意:对于已知的元素也可省去质子数(Z )
如18O 、 12C 、23Na 如188O 、 126C 、2311Na针对训练3:
3517Cl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3717Cl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21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针对训练2:完成下表中的空格:35437 原子符号 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含义?【思考与交流】 注意:元素的种类是由 ????? ????决定的.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二)三素注意:核素种类由 决定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例:11H 3517Cl 126C 质子数和中子数即:一种原子就是一种核素2、核素阅读课本P4 [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种氢原子可分别表示为:
(2)、氕、氘、氚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11H
21H
31H 提示: 核素种类 > 元素种类 有些元素有多种核素(11H 、21H、31H;168O、178O、188O、3517Cl、3717Cl),有些元素只有一种
核素(如2311Na 、 199F)【思考1】元素种类多还是核素种类多?3、同位素:同种元素不同核素(原子)的互称
如:碳 126C 136C 146C
氯 3517Cl 3717Cl
铀 23492U 23592U 23892U【思考2】
(1)、不同元素的核素之间可以互称为同位素吗?
(2)、14C和14N的质量数相同,互为同位素吗?注意:同位素研究对象是 。原子在①36Li ② 714N ③ 1123Na ④ 1224Mg ⑤ 37Li
⑥ 614C,几种核素中,填序号。
1)( )和( )互为同位素
2) (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 称同位素
3) ( )和(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 不等,所以非同一种元素
①⑤③ ④②⑥ 针对训练4根据下表: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原子单质当堂检测1.?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
A、O2、、O3 、O4 B 、H2、D2、T2
C、H2O、D2O、 T2O D、 20Ca 和20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
元素4042DA3.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
A.A–a+n B.A–a–n
C.A+a– n D.A+a+nB4.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所含质子数=A – n
B.所含中子数=A – 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A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的相互关系; 2、了解质量数的含义和原子的表示方法; 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以及 核素在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反刍总结作业布置
1、查找资料,了解 核素在医疗、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2、完成[巩固练习] ;
3、预习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谢 谢 同 学 们
再 见
2015 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