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3节 第2课时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通过上节课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学习,回顾:,
1、如何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2、如何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3、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自左向右,随着元素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元素得电子能力(元素非金属性)、失电子能力(元素金属性)如何变化?
学生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
然后自由发言。
学生回忆上节课主要内容,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能形成知识网络。
【引入新课】
门捷列夫的预言:
1971年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硅元素的存在。并准确的预言了这种未知元素的相关性质。15年后,科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锗。通过图片中的数据,我们发现,锗的性质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及其相似。
思考问题:
门捷列夫是如何准确的预言未知元素的性质的?
思考:
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请从原子结构方面给予预测
学生画第1主族元素,结构示意图,预测同主族元素性质。
【学习目标】
以第ⅠA族、ⅦA元素为例,掌握同主族元素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通过探究金属钠、钾性质实验,锻炼实验设计和归纳概括能力。
了解元素“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推测物质性质。
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
主动回答一次问题得1分。
主动展示实验成果得3分。
学习委员做好得分统计,纳入量化。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
1. 以ⅠA族或ⅦA族元素为例,说明同主族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2. 请你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尝试着从你学过的物质及变化中为你的推测寻找依据。
自主学习课本23页到24页前两段,完成表格1-表格2
学生思考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小组讨论】
1. 同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性质为:
2. 请你从学过的化学反应中为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性规律寻找证据。
小组同学自主讨论,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寻找实验依据。
1、同主族: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递变性-从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
【小结】
培养自能力。
合作探究二
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金属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本24页,自主学习,完成表格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观察实验
】
金属钾,金属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思考:
根据钾和钠的性质,预测第ⅠA族其它金属与水反应的强烈程度。
视频播放锂、铷、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
ⅠA族元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是:
锂<钠<钾<铷<铯
结论: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往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
开拓学生视野,补充课本外知识。
【巩固检测】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4内容,体会元素周期表在科学家研究物质结构、发现新元素、合成新物质等方面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4页内容。
培养自主学习,寻找资料的能力
【总结归纳】
【巩固检测】
【总结提升
】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考查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
A.制催化剂的材料
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制农药的材料
D.半导体材料
答案 D
考查点二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C、N、O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
B.Li、Na、K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C.Na、Mg、Al的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D.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答案 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得电子能力增强
B.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C.同周期元素中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D.酸性:HClO4>H2SO4>H3PO4
答案 D
4.X、Y是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 C
5.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1.43
最高正化合价
+2
+1
+5
+7
+1
+5
+3
最低负化合价
-2
-3
-1
-3
已知,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处于第ⅠA族的有________,处于第3周期的有________(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2)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__(填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3)元素①、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知,①为氧元素;根据+1价和原子半径知,③为锂元素,⑥为钠元素;②的原子半径比⑥小,则②为镁元素,④和⑦位于第ⅤA族,根据原子半径知,④为磷元素,⑦为氮元素;氟没有正价,则⑤为氯元素,⑧为铝元素。
答案 (1)③⑥ ②④⑤⑥⑧ (2)NH3 (3)2Na2O2+2CO2===2Na2CO3+O2
课件26张PPT。第2课时 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温故如何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如何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自左向右,随着元素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如何变化?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单质间的置换。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如何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如何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自左向右,随着元素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如何变化?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温故知新学习目标以第ⅠA族、ⅦA元素为例,掌握同主族元素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通过探究金属钠、钾性质实验,锻炼实验设计和归纳概括能力。
了解元素“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推测物质性质。评价方式主动回答一次问题得1分。
主动展示实验成果得3分。
学习委员做好得分统计,纳入量化。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 以ⅠA族或ⅦA族元素为例,说明同主族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2. 请你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尝试着从你学过的物质及变化中为你的推测寻找依据。结合课本P23-24 前两段。9173553852345677777逐渐减弱 逐渐增大 结合课本P23,完成学案上表格1-3自主学习表格2: 探究F 、Cl 、Br 、I四种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暗处稳定
剧烈
光照或点燃很稳定爆炸不稳定缓慢更高温度较稳定缓慢200℃小组讨论:相似性:
递变性: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
得电子能力减弱。1. 同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性质为:2. 请你从学过的化学反应中为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 性规律寻找证据。Cl2 + 2Br- = Br2 + Cl-Br2 + 2I- = I2 + 2Br- 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金属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合作探究二3111937552345611111逐渐增强 逐渐增大 合作探究二金属钾剧烈与水反应,有轻微爆鸣声浮 熔
游 嘶 红钾比钠更活泼钠比较活泼观察实验现象,为你的预测收集证据。1.根据钾和钠的性质,预测第ⅠA族其它金属与水
反应的强烈程度。ⅠA族元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是:
锂<钠<钾<铷<铯思考:结论: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往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1、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
B.离子半径:Li+﹤Na+﹤K+﹤Rb+
C.LiOH, 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
D.金属性:Li﹤Na﹤K﹤RbA巩固检测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I-﹤Br-﹤Cl-﹤F-
B.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是:I-﹤Br-﹤Cl-﹤F-
C.酸性:HClO4 > HBrO4 > HIO4
D.稳定性:HF﹤HCl ﹤HBr ﹤HIC巩固检测原子结构表中位置元素性质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4内容,体会元素周期表在科学家研究物质结构、发现新元素、合成新物质等方面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巩固检测1.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A.耐高温的合金材料
B.制农药的元素
C.作催化剂的元素
D.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D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谢谢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