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②
D.③中CO2浓度低于④中CO2浓度
2.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疱,几天后水疱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水疱消失主要依赖淋巴循环
C.水疱中的液体有一部分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挤压和局部摩擦会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而出现水疱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均可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运动后Na+、K+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D.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的pH、温度等影响
4.下图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丙、丁三种液体构成了内环境
B.②④分别表示CO2和代谢废物
C.给病人输入质量分数为0.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甲、乙、丙、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Ⅰ、Ⅳ系统的作用
5.丝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寄生部位是淋巴管。丝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血液中含微丝蚴(丝虫的幼虫)的早期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受感染病人严重时会导致毛细淋巴管阻塞,下肢肿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B.患者下肢肿胀是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
C.抽取机体血液进行成分检查,不适用于丝虫病的诊断
D.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6.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D.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甲中的液体
7.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白蛋白减少,氧气运输能力减弱
8.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和 ,两者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原因是 。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
②血红蛋白、K+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
④尿素、肌酐、尿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乙醇乙醛CO2和H2O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此种情况下,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正常人体参与调节pH的离子主要有 等。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9.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生理盐水可增大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B.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降低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当
D.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
10.下图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
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高
D.若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
1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12.(2024河北石家庄正定中学期末)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细胞与内环境的各成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图示为细胞甲、乙、丙(其中一种为肝细胞)及其生活的内环境A、B、C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丙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和C
C.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将引起A的pH上升
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运输途径为A→B→乙
答案:
1.D 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③组成的,不包括④,A项错误;②中不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B项错误;心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③,C项错误;CO2由组织细胞产生,扩散进组织液,故③中CO2浓度低于④中CO2浓度,D项正确。
2.B 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疱,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挤压和局部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疱,因此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A、D两项正确;水疱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形成淋巴液,因此水疱消失主要依赖血液循环,B项错误;水疱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项正确。
3.C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中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约2/3的体液属于细胞内液,A项错误;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B项错误;运动后Na+、K+排出较多,但机体可进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因此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C项正确;人体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项错误。
4.C 乙、丙、丁构成了内环境,甲为细胞内液,A项正确;Ⅱ表示呼吸系统,②表示呼出的CO2,Ⅲ表示泌尿系统,④表示随尿排出的代谢废物,B项正确;细胞外液的等渗溶液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C项错误;口服药物后,需要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再经过循环系统到达相应的作用部位,因此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Ⅰ、Ⅳ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作用,D项正确。
5.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淋巴液和组织液中,A项正确;“组织液→淋巴液→血浆”为单向流动,由于淋巴液回流至血浆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肿胀,B项正确;抽取机体血液进行成分检查,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丝虫的幼虫,可用于丝虫病的诊断,C项错误;保持环境卫生,防止蚊虫滋生,可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D项正确。
6.C 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项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B项错误;由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项正确;甲中的液体是血浆,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7.C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项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项错误;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C项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氧气的能力,D项错误。
8.答案 (1)组织液 血浆 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浆中,而血浆中的蛋白质无法进入组织液 (2)①④⑦ (3)4 HC、HP
解析 (1)肌内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血浆,两者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原因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浆中,而血浆中的蛋白质无法进入组织液。(2)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①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K+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中,所以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尿素、肌酐、尿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发生在内环境中,⑤错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⑥错误;乳酸与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可以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⑦正确。(3)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肺泡壁细胞膜=4(层)生物膜。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HC、HP等。
9.A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注射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的晶体渗透压,A项错误;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项正确;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渗透压高低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D项正确。
10.D 分析题图可知,B为血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项错误;A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组织液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浆,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B项错误;若图示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Ⅰ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项错误;若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Ⅰ端进入组织液,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进入血浆,所以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项正确。
11.D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淋巴液中,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①)、淋巴液(③),D项错误。
12.C 图中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液。过程2、3受阻时,组织液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A项正确;丙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C(淋巴液),B项正确;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体内O2含量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因而会导致A(血浆)的pH略有降低,C项错误;乙代表组织细胞,血浆中的葡萄糖先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即运输途径为A→B→乙,D项正确。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0.1 mol/L的NaOH的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
B.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
C.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图中的横坐标为滴加0.1 mol/L的HCl的滴数
2.(2024河北保定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C.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稳态
3.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①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②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从肾脏排出 ③呼吸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④H2CO3和NaHCO3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pH起缓冲作用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4.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人体内氧气等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B.血红蛋白、氧气、葡萄糖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失调
D.初入高原,内环境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速率会下降
5.小明严重腹泻,全身无力,医院诊断其患细菌性肠炎。医生的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0.75 g、枸橼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含量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D.“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无机盐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6.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人体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若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则机体的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c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引起b的含量增多
B.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对
C.在a、b、c三种液体中,c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e表示泌尿系统
8.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下图)。
(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 (特性)。
(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正常血液中的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3)体检时,通过检查血浆的 和 两方面来预测机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稳态。
(4)内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 ;② 。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9.某人因感染链球菌而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患病初期由于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尿液离子浓度降低,出现尿量减少等症状,患病中后期,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出现肾炎性全身水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病初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导致内环境中无机盐含量上升
B.组织水肿程度加重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C.患者调节内环境稳态过程中,其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保持不变
D.链球菌的感染程度超过患者的调节能力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
10.为探究家兔血液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步骤 甲组 乙组
步骤1 每组取两支试管,记为1号、2号
步骤2 分别滴加等量的缓冲液、家兔血浆 两支试管按甲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家兔血浆
步骤3 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加等量的乳酸
步骤4 测量pH并记录
预测 结果 1号、2号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 1号、2号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
A.本实验设计严格遵守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本实验需严格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保证加入的各物质等量即可
C.模拟血浆内能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Na2CO3、乳酸
D.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动物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一样有缓冲作用
11.血液生化六项是针对人体血液的一种检查,能检测某些疾病的发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是衡量肝功能的一项指标;肌酐与尿素氮为细胞代谢废物,其含量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下表为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部分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 13 IU/L 0~45
肌酐 1.4 mg/dL 0.5~1.5
尿素氮 22.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A.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
B.血清葡萄糖超出正常范围,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C.此人肾脏可能出现了功能障碍,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D.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答案:
1.A 加入0.1mol/L的NaOH的实验结果应是缓冲液、马铃薯匀浆、蛋清稀释液的pH稍微升高,而自来水的pH明显升高,与题图不相同,A项错误;蛋清稀释液和马铃薯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故据结果推测生物体可能通过缓冲物质维持pH的稳定,B、C两项正确;随滴加试剂滴数的增加,各组的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图中的横坐标为滴加0.1mol/L的HCl的滴数,D项正确。
2.B 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正常人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因为其含有HC、HP等缓冲物质,B项错误。
3.C 缓冲对存在于内环境中,不是由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的,⑤错误。
4.C 稳态的维持需要人体内氧气等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有限,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稳态可能失调,C项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在细胞内进行,不在内环境中进行,D项错误。
5.B 严重腹泻后,机体内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会导致人体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减少,A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肠道内无机盐含量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B项错误,C项正确;“口服补液盐散(Ⅱ)”的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等,可使机体内多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6.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细胞质不属于内环境,A项错误;人体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B项正确;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项正确;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项正确。
7.C 过敏时,可能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a(血浆)流向b(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项正确;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血浆)内存在缓冲对,缓冲对中的碱性物质可与食醋反应,从而使pH基本不变,B项正确;在a(血浆)、b(组织液)、c(淋巴液)三种液体中,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C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f是呼吸系统,D项正确。
8.答案 (1)选择透过性
(2)无机盐 蛋白质
(3)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相对稳定
(4)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C 患者肾小球水盐滤过率降低,尿液离子浓度降低,出现尿量减少等症状,排出的水分和无机盐减少,而人体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不断地获取水分和无机盐,因此会导致内环境中水分和无机盐含量上升,A项正确;患病中后期,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大,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程度加重,B项正确;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影响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细胞内液渗透压会出现波动,C项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链球菌的感染程度超过患者的调节能力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D项正确。
10.C 本实验缺乏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没有严格遵守对照原则,A项错误;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且适宜,B项错误;乳酸会导致人体内pH下降,Na2CO3会导致人体内pH升高,C项正确;本实验应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用家兔的血浆与缓冲液作对照,以证明血浆中存在类似于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D项错误。
11.C 此人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脂血症,建议采用低糖、低脂饮食并适当运动,A项正确;此人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是否患糖尿病,还需做进一步的检查,B项正确;此人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都接近较高值,可能是一次食用的蛋白质类食物过多造成的,不能确定肾脏是否出现了功能障碍,C项错误;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同时也能说明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