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30 21: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下科学§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2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下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威胁的历史、认识来自细菌和病毒的威胁,在此基础上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等。本节教学之前,已经介绍了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本节教学之后,还要介绍身体的防卫及非传染性疾病等知识,所以本节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介绍来自细菌和病毒的威胁,第2课时重点介绍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细菌和病毒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了解青霉素及抗生素的作用; 科学思维:提升比较和分析能力;认同科学技术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探究实践:通过对青霉素作用的实验设计分析和再设计,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态度责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领悟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重点 细菌引起的疾病、抗生素的作用
难点 细胞引起的疾病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什么是健康? 2、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过渡:在20世纪前,手术是一项十分危险的事。许多病人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亡,但没有人知道引起感染的原因。 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此后,科学家开始研究怎样避免微生物的感染。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来处细菌的威胁 1、细菌: (1)细菌的形态: 一种单细胞的生物,细菌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 (2)观察细菌的仪器: 观察细菌一般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3)细菌的形态: 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等结构。 3、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叫原核生物,所以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4、细菌对健康的影响: (1)某些细菌会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危害人的健康。 ①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如,扁桃体炎就是由于链球菌“侵略”喉部的细胞引起的。 ②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如,当引起破伤风的细菌进入伤口后,能产生一种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 (2)某些细菌有利于人体健康: 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常见的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多种。 ①活性乳酸菌: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健康。 ②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属的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一些双歧杆菌的菌株可以作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医药和饲料方面。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5、细菌与抗生素: (1)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 (2)抗生素: ①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现已发现的抗生素有5000多种。但实际生产和使用的抗生素只有 300 多种,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 ②抗生素的应用举例: *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链霉素治疗; *由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可用氯霉素可以治疗; *许多由细菌引起的炎症可用青霉素治疗。社会科学技术:青霉素的发现活动指导:青霉素作用实验(3)不可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抗细菌感染。 虽然抗生素的效用多样,有些能抑制或杀灭细菌,有些对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有些能抗肿瘤,有些能抑制人体免疫反应,但滥用抗生素会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如,抗生素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体内益生菌;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出现细菌的耐 药性,等。 视频:抗生素的作用社会科学技术: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过渡:不仅细菌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病毒也会导致人体产生某种疾病。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除视频)2、病毒的致病原理: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3、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附视频)4、感冒与流感: (1)感冒分类: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有病毒性和细菌性)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其中的流感具有传染性,是一种传染病。 (2)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 万种。 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 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 (3)流感的传播: 流感传播主要是呼吸道传播,流感患者打喷嚏流鼻涕时,一些飞沫会接触到健康的人。 禽类是常见的流感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4)预防流感的措施: 预防流感,要做到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 除有禁忌者外,健康人可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 此外,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阅读:流行性感冒 学生对细菌有一定的认识,但细胞的结构形态还是模糊的;图片有助于学生构建细菌形态模型;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细胞核,这与七年级所学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差异;图片分析有助于学生内化新知;列表形式展示细胞引起的某些常见疾病及传播途径,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预防措施,还为后续学习传染病打基础;抗生素抗菌的利与弊分析,提高学生对用药的认识;学生对病毒有所耳闻,如新冠肺炎病毒等,这里重点介绍结构及致病原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每年都袭,知识原理和预防措施更是重点。重点介绍流感预防措施,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提高生活质量;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结构筒单,能独立生活 C.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D.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噬菌体属于病毒 B.所有病毒都会使人类患病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生活 3、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后,使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 B ) A.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 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 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4、下列有关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属于原生生物 B.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 C.有些细菌结构中有可以转动的鞭毛 D.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起保护作用的荚膜 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抗生素当然成消炎药,一有发热就服用几粒,你认为( D ) A.发热证明身体有炎症,应尽快服用抗生素 B.身体发热是由细菌引起的,应该服用抗生素来治疗,以消灭细菌 C.抗生素是一种很好的药,身体一旦有病,就应服用抗生素,没有病时服用还可以防病 D.应检查发热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再决定是否服用抗生素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7、泡菜因其醇香酸脆,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坛中;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   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白菜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2)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   。[参考:(1)9 (2)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3)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以便形成无氧环境]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细菌是一种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形态。 2、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但不可滥用抗生素。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流感流行,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