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二科学试卷(4.1-4.3+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单选题
1.2022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某校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下列做法与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为植物施肥——补充无机盐
B.减掉部分叶片——减弱光合作用
C.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
D.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2.下列图示中的实验,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3.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 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 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4.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 )
A. B.
C. D.
5.小胡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6.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 )
A.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
B.土壤溶液浓度小,植物吸水过多
C.土壤溶液浓度大,根吸水过多
D.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
7.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有些植物的侧根短而密集,其形状如毛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与图1相比,图2中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可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缺磷时叶片呈黄色
8.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如图为植物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最活跃部位的细胞是( )
A. B.
C. D.
9.下列有关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
A.根尖伸长区内的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
B.根尖根毛区的根毛对根吸水的表面积没有影响
C.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10.某同学在给花生苗施肥时,出现了“烧苗”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施肥少了,花生苗缺乏营养
B.施肥多了,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C.土壤板结,花生苗无法吸收营养
D.花生苗的根细胞不吸收水和无机盐
11.植物吸收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尖 B.茎尖 C.叶 D.种子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冠是保护组织,分生区是分生组织
B.根毛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中的导管输送到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中去
C.分生区的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
D.根毛区以上的部分,根毛脱落,失去了吸水功能,但加强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二、填空题
13.按如图的方法,取两个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A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的变化。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选填“多”或“少”),这是因为盐水的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的,此时细胞发生了如图乙中所示的变化 (填序号①或②)。
(2)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14.如图表示的是根尖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D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 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时,不断地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是这部分结构始终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原因是 。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图A表示的是当前根的某一部位形态,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将是 (用字母表示)。
(3)图B表示的是 细胞,该部分在功能上最大特点是具有 功能,移栽植物时,如果被破坏较多,植物将会出现 现象。随着根的生长,此部分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将发生的变化是 。
15.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用。如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
(1)洋葱根的生长主要依赖 区(填字母)。
(2)因c区细胞能进行②过程,所以c区属于 组织。
(3)③表示 过程,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4)a区内有了运输水分和 的结构,表皮细胞的结构有效地扩大了吸收面积,这体现了 。
三、实验探究题
16.为了研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个一端开口的容器标为A、B,用松散的泥土在容器内堆制成两个坡度为30°的斜坡模型:
②在B组的斜坡模型表面铺上一层草皮;
③另取一个空的容器置于装置下方(图中该容器已省略),用洒水壶在斜坡上方洒水;
④观察和记录。
(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
(2)实验中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是
(3)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用洒水壶洒水时,两组实验中有哪些量需要保持一致 (写1项即可);
17.日前,某知名品牌钙片钙含量不足的新闻引发热议。为研究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U形管B中放入若干钙片样品,样品总质量,通过A往装置中通入氮气;
③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为;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盐酸,至B装置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
【实验分析】
(1)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⑤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3)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请指出问题并完善 。(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
(4)若上述数据是在装置完善后称得,则该钙片中碳酸钙含量为 (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
四、解答题
18.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请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19.今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将它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在t℃时,将残留固体加入15克水,有11.4克固体未溶。在相同温度下,再加入7.5克水,仍有7.5克固体未溶,该固体仍含有氯化钾。试求:①原混合物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总质量;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20.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 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氯化钙易溶于水,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 。
(4)求表中m的值。
21.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试计算多少克醋酸中含 6.4 克氧元素?
22.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注:CaCl2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
求:
(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滴加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1)多;大于;②
(2)A
14.【答案】(1)保护;分生区在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
(2)B
(3)根毛区;吸收;萎蔫;根毛脱落内部分化出现导管
15.【答案】(1)bc
(2)分生
(3)(细胞)分化
(4)无机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16.【答案】(1)做对照
(2)A、B两容器下方空容器中被冲刷下来的泥土的量和水量。(或者坡面上的水流速度)
(3)水壶洒水的总质量、水壶所处的高度(水壶倾斜的角度、洒水的时间等)合理即可
17.【答案】(1)
(2)将B中产生的全部排入C
(3)B中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在BC之间插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4)
18.【答案】(1)90%
(2)解:设10g稀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g x
;
解得: x=0.73g;
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7.3%
(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3.6g x
;
解得:x≈1.58g。
答: 生成二氧化碳是1.58g。
19.【答案】解: 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混合物是KCl和MnO2
由题意可知:在t时,7.5gH2O能溶解11.4-7.5=3.9gKCl,
所以15gH2O能溶解3.9×2=7.8gKCl
所以固体残留物有7.8g+11.4g=19. 2g
②设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30g-19.2g
245/96=x/10.8g
x=27.5625g
KClO3的质量分数=27.5625g /30g×100%=91.9%
答:①原混合物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总质量为19.2g;
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1.9%。
20.【答案】(1)一和二
(2)解:第一组中产生CO2质量m=103.0g- 101.9g=1.1ge
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1.1g
100:44=x:1.1g
X=2.5g
3.0g混合物中氯化钙质量为3.0g-2.5g=0.5g
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2.5g:0.5g=5:1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是5:1。
(3)105.5
(4)第三组实验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未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总质量:
100.0g+9.0g-105.0g=4.Og
9.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2.5gX3=7.5g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7.5g-m 4.0g-m
100:44=(7.5g-m):(4.0g-m)
m=1.25g
答:m的值是1.25g。
21.【答案】(1)化合物
(2)6:1
(3)解: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1×3+12+16+16+1=60;
6.4g÷[16×2/60×100%]=12g。
答:12g 醋酸中含 6.
4g 氧元素。
22.【答案】(1)根据图片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HCl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4.4g
x=10g
y=7.3g
z=11.1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2g-10g+11.1g)/(12g+100g-4.4g)×100%=12.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