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5 小题,计17 分)
1. <新考法>经典诗文默写。(6 分)
喜怒哀乐,皆是人生滋味。我们会向往“芳草长堤,(1)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惬意;我们会慨叹“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悲凉;我们也能读懂“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的忧愤。
积极面对,该是人生态度。面对时光逝去,我们可以吟咏晏殊《浣溪沙》中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3) 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美好的事物定会到来;面对挫折,我们可以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白经受种种磨炼的益处,敢于做像白杨树一样的人,因为白杨树虽然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6)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2、3 题。
清明春光明媚、草长yīng 飞之景象,顺应了大自然的律动。“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雾霭渐渐消散,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追念先烈,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主题。闻一多先生的遗物中有一枚印章,印章上刻的“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透露出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重要jué 择。带着这样的信念,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同志的追悼会上,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痛斥反动派的卑鄙行为和拙劣表演。
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 分)
(1)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雾霭(A. ǎi B. gě)渐渐消散。 ( )
(2)带着这样的信念,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同志的追悼会上,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痛斥反动派的卑鄙行为和拙(A. chū B. zhuō)劣表演。
( )
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 分)
(1)草长yīng ________飞 (2)jué ________择
4. 班里的小惠同学发现: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绚烂旖旎的昆虫世界,还呈现了关于生命、人性和科学的思考,请你联系作者的经历或自选《昆虫记》中的一种生物,参考示例,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 分)
示例:《昆虫记》以绚烂旖旎的昆虫世界折射了丰富的人性。例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尽情歌唱五个多星期,折射了人需要拼尽全力、坚持不懈,经过历练和磨难,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的道理。
5. [2023—2024 西安莲湖区二模]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①小村庄变成了旅游民俗村,凤翔泥塑这个曾经的“泥耍货”已然成为当地人的“聚宝盆”;传统刺绣艺术成为带动群众就业的核心技艺,无数千阳绣娘用一双双巧手绣出了乡村的幸福生活;玉米皮和小麦秆“变废为宝”,洛南草编凭借精湛的手工编织技艺闯出了一方天地……②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我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统手工艺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③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让非遗“活”起来,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将持续夯实非遗保护根基□巩固提升转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融入人民生活。
(1)请提取第①句画线部分的主干。(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④句的方框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 分)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6. [2023—2024 西安铁一中阶段练习]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班级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文化遗产宣传】请将下面的语句(含标点),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1 分)
文化成就文明,精神铸就精彩。
【活动二:文化遗产诗词】我们身边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如名胜古迹、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被写进了诗词歌赋里。下面的诗句与哪些文化遗产有关?请写在横线上。(2 分)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文化遗产解说】为了将陕西非遗美食推广给更多人,学校准备拍摄一个纪录片。请根据示例的主题和解说词,从备选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仿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主题,不少于50 字)
(2 分)
示例:主题:贾三灌汤包,灌注西安味道
解说词:包子,中餐里的寻常吃食,遇上爱钻研的贾三,包子被灌了汤,还成了非遗项目。“轻轻夹,左右晃,戳破窗,勺接汤”。贾三灌汤包的吃法口诀,不仅让“鲜”味在嘴巴蔓延,更让南来北往的食客,用味蕾品尝着属于西安的独有的味道。
备选主题:①嘴头手工空心挂面,手做的沉淀与信念 ②老孙家羊肉泡馍,掰不开的故乡情怀③腊汁肉夹馍,夹满异乡游子的思念
我选第___________个主题(填序号)。
解说词:
【活动四:文化遗产保护】下图是小秦同学收集的“保护长城”相关资料里的一幅漫画,认真观察漫画,结合漫画的内容,想象如果你是城门前的游客,此刻你会对上面修葺的人说些什么?(25字左右)(2分)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生态保护>[2023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
材料一:
①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②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④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人民日报·湿地是什么颜色的?》,2023年2月21日)
材料二:
①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分布在城市中的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什么是城市湿地?》,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①最近,重庆梁平区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 “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③ “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④ “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梁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⑤“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材料四:
①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② “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③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半月谈·衡水湖畔观“鸟浪”》,2023年第1期)
7. 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2分)
A.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C.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8. 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3分)
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9. 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 14 题。(21 分)
荠菜花
陈晓卿
①过了元旦,北京一家超市里就有荠菜卖,大塑料袋装着,碧绿碧绿的。我每次从旁边经过,都忍不住上前摆弄两下,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功夫料理它,但还是愿意放纵自己假装购买的小冲动。
②三月三,荠菜赛灵丹。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满眼是正在开花的油菜和拔节的小麦,一片片绿的,一片片黄的。我和两个妹妹,每人拿着一把小铲子,行走在田埂上。这时正是挖荠菜的时节:再早的荠菜味道不够明显,而且不多;晚半个月,荠菜又老了,不好吃了。
③小妹跟着纯粹是起哄,大妹则是挖荠菜的主力。她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认得荠菜的长相,就是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不得不服。大妹一面挖,一面讲解。但说实话,荠菜挺难辨别,认荠菜这件事,曾耗费了我好几年的时间。你说边缘是锯齿状吧,也不完全对,说像钥匙的齿牙,它的头又是圆的……当然,荠菜也有好辨认的时候——不过那时已经不能食用了——我指的是开了花的荠菜。荠菜开的花小小的,白色。在一本植物图谱中我看到过荠菜花,确实不打眼。花落结子,荠菜短暂的一生也就结束了。
④每次我们都要挖满一篮子荠菜才会回家,我妈接过篮子开始择菜,择完只剩下一小半——主要是因为我还带回了其他近似的野草。
⑤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
⑥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做汤。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每一种都能满足我们旺盛的肠胃以及馋猫般的味蕾。
⑦然而我们勤俭的妈,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劳动而牺牲口袋里的钱。她随处都能找到不买肉的理由——“这月家里财政紧张”“今天太晚,卖肉的下班了”“荠菜烩豆腐你没吃过吧”……我爹则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发明过摊荠菜饼、炝炒荠菜、荠菜蛋花汤……他还给我们做过凉拌荠菜:把荠菜焯一下,用盐杀出水分,佐以盐、醋、香油等,一道凉拌荠菜便上了桌。一家人,居然也吃得津津有味。
⑧我注意过父亲放香油的动作,香油瓶是用医院里的盐水瓶改造的,我爹每次会在凉菜里倒入两滴或三滴香油。
⑨不加配搭的凉拌显然不是烹饪荠菜最佳的方法。荠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进而无限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做荠菜的时候喜欢用它来包饺子、汆肉圆汤的原因。
⑩可能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吃过素炒荠菜、荠菜清汤以及凉拌荠菜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食欲,我们依然甘之如饴,以至年复一年,我和妹妹们一到清明仍然有到城外挖荠菜的冲动。
后来,我和两个妹妹离开家乡,最后寄居北京。大概是十年前,大妹家买了房,孤零零的塔楼前面便是大片的麦地。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荠菜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春在溪头荠菜花。说得好,要体会春天,最好到乡野中去。稼轩词中的上句则是:城中桃李愁风雨。是啊,不能待在北京这地方,而要去乡下,有蓝天,有野花,没有沙尘,也没有堵车。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今天就走。
(选自《至味在人间》,有删改)
10. <新题型>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4 分)
11. 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 分)
此时,超市里已经可以轻易买到肉馅,那一天,我们以荠菜为主题,吃了荠菜饺子和冬瓜荠菜圆子汤,那种馨香让我们仿佛在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
A. 充满温情 B. 满怀豪迈 C. 饱含悲伤
12. <新考法>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4 分)
书摘卡(一) 书摘卡(二)
但,不管哪一种,我们采回来之后,便是对父母的要挟——饺子、馄饨还是肉圆汤? 我对麦子有兴趣,一路摸索过去,竟然在冬小麦丛中找到了大片大片的荠菜!我如获至宝。
示例:“要挟”原指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这里指“我”和妹妹们挖来荠菜后,“强迫”父母给我们做美食,写出了“我”和妹妹们对美食的渴望。这里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5 分)
所以我准备收拾行装,回老家一趟,今天就走。
14. 下面是一首与荠菜有关的诗,请简要分析它在内容、情感上与本文的相似之处。(5 分)
荠 菜
许应龙
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
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信①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信: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愁闷失意的样子。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天子先驱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尝过樊将军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王乃肯临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生乃与哙等为伍
B. 军细柳:以备胡 以光先帝遗德
C. 不闻天子之诏 称善者久之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为为我禽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分)
(2)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2分)
18. 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此真将军矣”,韩信在语言上毫不吝啬地称赞自己领兵打仗“多多而益善耳”,他们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将帅之才。请你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司马迁刻画两者之间的区别,结合原文谈谈分别塑造了周亚夫、韩信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四)[2023广州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 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0. <新考法>小西认为诗中的“见南山”可以改为“望南山”,小安不同意这种看法,请你帮小安说明理由。(2分)
四、作文(50分)
21. 按要求作文。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如贴对联、穿旗袍;文化是技艺,如打油茶、烧泥陶;文化是建筑,如骑楼、哈亭;文化是器具,如空竹、天琴;文化是首诗,如《乡愁》《秋词》;文化是个人,如杜甫、苏轼;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民风家教,祖父传之,子孙继之。文化在身边,文化在心里,文化无处不在。
请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健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 (1)隐隐笙歌处处随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所以动心忍性
(5)曾益其所不能
(6)示例: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2. (1)A (2)B 3. (1)莺 (2)抉
4. 示例:《昆虫记》以绚烂旖旎的昆虫世界折射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例如,法布尔深入田间野外,在大自然中对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实验,真实记录了昆虫的习性,填补了当时昆虫学的许多空白,折射了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探索精神。
5. (1)艺术成为技艺。
【点拨】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第①句画线部分的主语中心语是“艺术”,“传统刺绣”是“艺术”的修饰语,谓语是“成为”,宾语中心语是“技艺”,“带动群众就业的核心”是“技艺”的修饰语。提取句子主干时,需去掉修饰性的成分,故第①句画线部分的主干为:艺术成为技艺。
(2)删去“能否”。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第②句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删去“能否”。
(3), ,
【点拨】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持续夯实非遗保护根基”“巩固提升转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融入人民生活”是并列的三种做法,中间应该用逗号。
二、综合性学习
6. 【活动一】略。
【活动二】(1)庐山 (2)端午节
【点拨】(1)诗句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1996 年12 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诗句出自张耒的《和端午》。2006 年5 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三】示例:② 羊肉泡馍,是陕西著名的传统美食,被称为“羊羹”。老孙家羊肉泡馍,一碗看似单调的肉汤加面饼,其中满含着掰不开的故乡情怀。
【点拨】本题考查拟写解说词。任选一个主题,然后根据 特点进行解说即可。
【活动四】示例:长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也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图片可知,长城坍塌,游客指着坍塌的地方,正在修葺长城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注意对长城的保护,说“那边俺不管”。由此可知,漫画讽刺了只抓经济,忽视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故游客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进行劝说。
三、阅读
(一)7. B 【点拨】A 项,句意: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诗句中写到了湿地。B 项,句意: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这里的“河汉”指银河,诗句中没有写到湿地。C 项,句意:八月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与岸平,水映天空,看上去浑然一体。诗句中写到了湿地。D 项,句意: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诗句中写到了湿地。
8. (1)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
(3)维持生物多样性
9. ①坚持生态发展理念;②依托区域特色;③赋能产业振兴;④全民共护共享;⑤政府主导推动。
【点拨】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中的“保留湖周林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材料四第①段中的“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可概括出①。
根据材料三第③段中的“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和材料四第②段中的“梅花岛的地形地势……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可概括出②。
根据材料三第⑤段中的“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和材料四第③段中的“2019 年……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可概括出③。
根据材料三第④段中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和材料四第③段中的“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可概括出④。
根据材料三第④段中的“猎神村的不少梯塘……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和材料四第③段中的“2019 年……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可概括出⑤。
(二)10. (1)元旦后在超市 (2)挖 (3)做 (4)十年前在北京
11. 我选A。 这句话蕴含了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眷恋,表现了“最后寄居北京”时“我们”吃荠菜的温馨场面,应该用“充满温情”的语气来朗读。
12. 示例:“如获至宝”原指好像得到最珍贵的宝物,这里指“我”把荠菜当作心中最珍贵的宝物,写出了“我”找到大片荠菜时极度喜悦的心情,表达了“我”对荠菜的钟爱。这样写,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13. 结尾写出了“我”急切地想回老家的心情,因为老家有荠菜,有温馨、美好的回忆;老家有蓝天、野花,没有城市的沙尘、堵车。表达了“我”对荠菜的喜爱、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这种急于回家的心情中隐含着“我”对城市忙碌、喧嚣的生活的厌倦和逃离以及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的生活的向往。
14. 诗中写了“挑”“删”“煮”“作”荠菜的内容,与文中“挖”“择”“做”荠菜的内容接近;诗中“偏向寒门满地生”寄寓了诗人对荠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与文中作者对荠菜的情感一致。
(三)15. (1)先行引导的人员 (2)(被)俘虏,(被)俘获 (3)拜访 (4)光临
16. B 【点拨】A 项,副词,于是/ 副词,竟然;B 项,连词,来/ 连词,来;C 项,结构助词,的/ 音节助词,不译;D 项,介词,对、向/ 介词,被。
17. (1)于是文帝就派遣使者手持天子的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2)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点拨】句(1)的重点词有:乃,就;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使者;劳,慰劳。句(2)的重点词有:上,皇上;常,同“尝”,曾经;从容,悠闲;言,谈论;能不,才能的高下;差,差别。
18. 【甲】文运用侧面描写,以文帝赞赏来肯定周亚夫;【乙】文运用正面描写,写韩信在语言对话中直接夸赞自己。文帝称赞周亚夫“真将军”,其他军营防备对比如同儿戏,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恪尽职守。韩信笑着接受樊哙对他“王”的称呼;称汉王能力不过率领十万士兵,而自己领兵越多越好。可见韩信恃才自傲,狂妄自大。
【乙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并忌惮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随从出行。韩信由此日夜怨恨,在家常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寒舍。”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同樊哙等人相处!”
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达到的。”
(四)19. 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面。
【点拨】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
20. 示例:“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见”更能表现悠然忘我的心境。所以“见南山”不能改为“望南山”。
四、作文
21. 思路点拨:1. 审题立意。根据材料“文化是生活……;文化是技艺……;文化是建筑……;文化是器具……;文化是首诗……;文化是个人……;文化还是道德素养……文化无处不在”的提示,选取一个方面的具体人、事、物等来立意和选材,就能扣紧题目,如古筝、茶艺、水饺等。立意上,应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自豪、赞美、传承等,进而表现文化自信。
2. 选材构思。首先根据材料的提示,将传统文化的内涵,缩小定位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剪纸;然后,回忆自己与此相关的事件,或参观欣赏、或亲手制作,写出自己和它的故事,要写清楚,与之发生故事的来龙去脉,重点写出这一文化元素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字里行间要包含喜爱和赞美之情。可用卒章显志法点明并升华主题,不仅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美,更要表达文化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例文:
我与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
这包饺子可不是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得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和好了。可是面还要放半个小时,才能进行下一步。
面醒好了,我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得一节粗一节细的,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包饺子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唉,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调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也没有那么困难。
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锅里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地游戏。饺子煮熟了!我吃着饺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