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下济南版第三单元第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与学导学案(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七下济南版第三单元第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与学导学案(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09 14: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七下济南版第三单元第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与学导学案(第2课时)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二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阐明气体扩散的原理;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验证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记忆、合作、交流、识图、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确立健康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1.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交换原理
难点: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自主检测:
(一)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从???的地方向?????的地方扩散,直到???????为止。
(二)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与???????之间。空气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中氧的含量,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肺泡中的?????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扩散进入肺泡。血液中的???????增多,?????????含量减少。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和??????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不停地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处氧的含量低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内的?????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增多,???????减少。
2、我的疑惑:
(1):
(2):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阅读课本P26-27比较认同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原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
(2)甲.乙集气瓶的石灰水变化相同么?这说明什么问题?

(3)乙、丁两集气瓶的细木条燃烧现象有何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2、人体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区别在于什么?
3、分析:哪处二氧化碳溶度最高,哪处氧气溶度最高?理由?
【检测反馈 学以致用】
1.当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肺泡内能完成气体交换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
B、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低
C、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高
D、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含量比D 血液里的低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
A、呼吸作用实现的 B、呼吸运动实现的
C、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D、呼吸股指收缩和舒张实现的
4、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
A.肺泡内 B.血液里 C.心脏 D.细胞里
5、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 )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增加 B.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6、肺泡内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需经过几层细胞.( )
A.1 B.2 C.3 D.4
7、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瓶中较浑浊。
⑵.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    ;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    ,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
【总结提炼 知识升华】
学习收获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 呼吸道

呼吸运动过程中,各部分变化:
肋间肌与膈肌收缩 胸腔增大 肺变大 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 吸气
肋间肌与膈肌舒张 胸腔减小 肺变小 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呼气
3、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特点,成分变化?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之间 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 氧气增加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 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 氧气较少
【课后训练 巩固拓展】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生物》P16-17
【课后反思 自悟自励】

阅读课本P25-29,自主作答
分组讨论
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当堂检测
快速作答
学生自主归纳,教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