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下济南版第三单元第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与学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七下济南版第三单元第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与学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09 16: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七下济南版第三单元第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与学导学案
第七章:人在生物圈的作用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描述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设计并完成水体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关注环境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难点: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讲授法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自主检测:
阅读教材123—12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 ___ 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使 _______ 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 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人类对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__________。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2、我的疑惑:
(1):
(2):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分析与讨论课本123页,分组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自然界有那些资源?哪些是有限的资源?哪些不是?
2、完全砍伐与不完全砍伐,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的获取一定的数量的木材?这两种砍伐各有那些利弊?

对于保护生物圈的各种资源,你应该怎么做?
4,对于保护资源,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阅读课本125资料,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人们的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林还木的决定?谈谈你们的看法?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检测反馈 学以致用】
1.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检测结果,2012年5月初日照以东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106.3平方公里,你认为以下哪项不可能是“赤潮”发生的原因( )
A.工业城市将大量污水排入该海域
B.农田里大量化肥最终流入该海域
C.工业有机物、农药最终流入该海域
D.在该海域养殖的海带密度、面积过大
2.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3、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将垃圾就地焚烧 B、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
C、随意丢弃塑料袋 D、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利用好草原,长期的发展畜牧业,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 )
A.大力兴修草原水利 B、尽量发展牲畜养殖,最大限度的发挥草原的潜力
C、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D、改良牧场,促进良种牧草的发展
5.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6、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在丘陵地区的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植粮食作物
B.任意砍伐森林中已经成材的树木
C.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D.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种夹竹桃、臭椿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
7、倡导“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A.节约金钱 B.减少固体垃圾
C.文明卫生,减少传染病 D.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
9、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 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总结提炼 知识升华】
学习收获
【课后训练 巩固拓展】
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生物》P70-75
【课后反思 自悟自励】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成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总结能力。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相关问题,教师补充
当堂检测
学生自己总结,加深对知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