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毡子(zhān) 开垦(kěn) 倔强(qiáng) 无边无垠(yín)
B. 婆娑(suō) 倦怠(dài) 泛出(fá) 旁逸斜出(yì)
C. 虬枝(qiú) 主宰(zǎi) 参天(cān) 恹恹欲睡(yàn)
D. 锤炼(chuí) 秀颀(qí) 楠木(nán)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比喻)
B.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反问)
C.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比喻、设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 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
C. 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
D. 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次来到锡林郭勒盟,见到无边无垠的大草原,我都兴奋得说不出话。
B. 这张照片很久不见了,今天无意中在书本中发现了它,真是妙手偶得呀。
C. 纪念九一八事变的警报在空中响起,人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抗日战场上纵横决荡的将士。
D. 在时尚元素日渐多元化的今天,穿旗袍被视为一种潮流,在女孩子们的心头潜滋暗长。
5.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天(cān) 参差(chēn) 参考(cān)
B. 倔强(jiàng) 强壮(qián) 强迫(qiǎng)
C. 纵横(héng) 横行(héng) 蛮横(hèng)
D. 折磨(zhé) 折本(zhé) 折腾(zhē)
6.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与绿__________着,无边无垠,__________,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__________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__________。
A. 主宰 周道如砥 唤醒 行驶
B. 支配 坦荡如砥 提醒 行动
C. 主宰 坦荡如砥 提醒 行驶
D. 支配 周道如砥 唤醒 行动
7.选出画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婆 娑(suō) 潜滋暗长(qián) 主 宰(zǎi) 倔强挺立(juè)
B. 开 垦(kěn) 无边无 垠(yíng) 倦 怠(dài) 虬枝(qiú)
C. 锤炼(chuí) 秀 颀(qí) 外 壳(qiào) 恹恹欲睡(yàn)
D. 毡子(zhān) 旁 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坦荡如 砥(dǐ)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________;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________;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________。
A.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 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二、填空题
9.给下列加画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字词。
(1)画家笔下狂歌醉舞般的线条,如虬( )曲盘绕的藤蔓,滋生蔓延,无章可循,却又顺应自然之理。
(2)虽然夜已深了,但一轮皓月当空,使得黑夜不算黑暗,森林在月光的照耀下树影pò suō_________,充满诗意。
(3)而继续向高处行进,杉树便渐渐多了起来,那秀qí_________的姿态,不断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4)站在都市的一隅,感受那些渐行渐远的情怀,当沧桑juàn dài_________了最初的单纯,当岁月荒芜了似乎成熟的心田,文字是否仍可以承受心灵之重?
10.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 dài)________。
(2)黄与绿(zhǔ zǎi)________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g yì xié chū)
(4)它没有婆娑(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 )枝。
11.【走近作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加了“‘寻访浙江大地的文学家’之游茅盾纪念馆”活动,小文邀请你和他一起担任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
小文:同学们,这里是茅盾先生的故乡,欢迎来到位于浙江乌镇的茅盾纪念馆。下面由我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茅盾先生。
我:大家好,我代表我们学习小组向大家介绍茅盾先生的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的散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桐乡人。处女作《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后来,又写成农村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根据课文《白杨礼赞》内容以及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有节品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14.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 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 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2) 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4) 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项,“强”应读“jiàng”;
B项,“泛”应读“fàn”;
C项,“恹”应读“yān”。
2.【答案】C
【解析】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解答】
A项,搭配不当,把“和”改为“眼前浮现出孩子们”。
B项,成分残缺,删去“使”。
C项,搭配不当,把“一倍”改为“二分之一”。
D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B项,“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答案】C
【解析】A项,参(cēn)差。
B项,强(qiáng)壮。
D项,折(shé)本。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这类题型,平时要多读课本,多查字典,正确读写并加强识记。
【解答】
A项“倔强挺立”的“倔”读音应为“jué”。
B项“无边无垠”的“垠”读音应为“yín”。
C项“外壳”的“壳”读音应为“ké”,“恹恹欲睡”的“恹”读音应为“yān”。
D项字音全对。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答题时,可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由语段第一处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叶子也不漂亮”可知,第一处横线上应该填“叶子会青翠欲滴”;由第二处横线后面的句子“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可知,第二处横线上应该填“枝干会错落有致”;最后一处横线上就应该是“体态会绰约生姿”。故选C。
9.【答案】(1)qiú;(2)婆娑;(3)颀;(4)倦怠。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积累词语,要有比较扎实的拼音基本功,能够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读懂语句,正确拼读音节,想好字形,正确书写,不写错别字就可完成。注意易错点:(1)qiú 的调号标注的位置;(2)娑;(3)颀;(4)怠。
10.【答案】(1)倦怠 (2)主宰 (3)旁逸斜出 (4)suō qiú
【解析】略
11.【答案】 沈德鸿 雁冰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这里按照识记答题即可。
12.【答案】茅盾全集 托物言志 茅盾 沈德鸿 雁冰 蚀 幻灭 动摇 追求 春蚕 秋收 残冬
【解析】略
13.【答案】示例:赏白杨崇敬傲骨精神
【解析】略
14.【答案】【小题1】
平坦
【小题2】
(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
(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小题3】
第二段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小题4】
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坦荡如砥”的本意是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再联系语境可知文中形容的是高原的平坦。
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某一故事情节埋下伏笔等。做此类题首先要充分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心,理解分析其作用。第二段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高原景色,一方面是为了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一方面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此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其作用一般是:1、解释说明;2、补充说明;3、表示声音延长;4、表示转折;5、表示递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本题联系语境可知第二段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普通”“不平凡”两个词进行分析。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白杨树的特点及象征意义,再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就不难理解到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在文中就是这样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