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邻居家在装修,电钻的声音时时传过来,声音大得简直振聋发聩。
B. 面对日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人民愤怒了,纷纷拿起武器,为保家卫国而战!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D. 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2.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
A. 西安 B. 吴起镇 C. 瑞金 D. 延安
3.下面是一位同学未完成的对联,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补充完整( )。八方聚爱,① 。② ,情连宇内卫中华。
A. 爱涌心头驰江城 万众情牵 B. 爱涌心头驰武汉 万众牵情
C. 爱心涌起驰江城 万众情牵 D. 爱心涌起驰武汉 万众牵情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今天的家庭教育学,提倡父母与子女做朋友,彼此平等相待,这是很有道理的。
②家庭中的成员,尽管有辈分、年龄之别,而且人格是一样的,平等相待正是对人格的尊重。
③在曾国藩生活的时代,当然没有这个道理,有的只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圣教”。
④曾国藩在儿子面前说自己的不足,便将“板起面孔训人”的生硬态度,化为“推心置腹交谈”的友好气氛。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______;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______;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______;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______。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 ③②①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6.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值得每位同学学习的。
B.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C. 这篇杂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观点鲜明,力透纸背,鞭辟入里,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D. 近期,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的这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mò)人类的良知。
B. 侵华日军野蛮(mán)侵入南京,30万中国同胞(bāo)惨遭杀戮。
C. 铭记历史、缅(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D.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niǔ qū)历史,美化战争,颠倒(dǎo)黑白。
8.下列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纵然沧海桑田,但仍一脉相承。
B. 南京沦陷后,30万中国人在惨绝人寰的屠杀中遇难。
C. 施工现场机器声振聋发聩,短短十天,一所高规格的传染病医院就横空出世。
D.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也要一以贯之。
9.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铭记历史、________先烈、珍爱和平、________未来,中国________的和平誓言,________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A. 悼念 开启 一脉相承 彰显 B. 缅怀 开启 一以贯之 显示
C. 缅怀 开创 一以贯之 彰显 D. 悼念 开创 一脉相承 显示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 ④②①③⑤ B. ③⑤①④② C. ②③⑤①④ D. ③⑤①②④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B. 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C.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D.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12.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导语部分是第一段,作者以凝重的口吻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 文章选取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组织和个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文章以凝重的笔触具体、翔实地揭发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D. 文章结尾向人民发出号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与前文相呼应。
二、填空题
1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80年,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鉴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一以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4.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 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综观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不能形容声音大。故选A。
2.【答案】D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填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A.上联“八方聚爱”中的“聚爱”为“动词+名词”的格式,本项“情牵”为“名词+动词”;故排除本项;
C.上联“八方聚爱”中的“聚爱”为“动词+名词”的格式,本项“情牵”为“名词+动词”;故排除本项;
D.下联“宇内”为名词,对应的“涌起”为动词,故排除本项;
故选B。
4.【答案】B
【解析】②句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而且”改为“但是”。②句有语病,故选B。
5.【答案】A
【解析】填入的内容要与前面的意思一致,“柔风”“豆荚”“盾牌”“力量”分别与③②①④相对应。故选A。
6.【答案】C
【解析】A.“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用在这里不恰当。B.“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而前面描写的苍山和洱海都是天然的。D.“雨后春笋”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贬误用,显然不妥。故选C。
7.【答案】C
【解析】ABD项正确,C项有误,“张显”应为“彰显。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辨析能力。C项,“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此处形容机器声不恰当。此处应该用“震耳欲聋”。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D
【解析】A项,否定不当,删除“不要”。
B项,句式杂糅,删掉“所致”。
C项,前后矛盾,删掉“与失败”。
D项,没有语病,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文章没有翔实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情况。
13.【答案】(1)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
(2)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解析】略
14.【答案】(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严肃客观的报道,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
不同点: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材料二侧重讲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交代了参加祭奠活动的人员,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惜。
(2)“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一方面说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头发都愁白了。“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以及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慨与忧虑。报道选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这一典型人物来写,旨在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
(3)①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
②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4)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
②十四年抗战,为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平;国家公祭,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一样,为的是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③“和平之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之梦。
④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野蛮侵略,反对惨无人道的杀戮,渴求世界人民获得和平与幸福,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越来越多,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解析】(1)完成此类题,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比较分析,概括两则材料的同与异。所谓“同”就是两则材料传递信息的主题,所谓“异”就是两则材料所传递信息的侧重点不同。
此题须注意分析“传递的重要信息”的“异同”,不可以从各自的手法或表达方式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