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炽热(zhì) 简陋(lòu) 骤雨(zhòu) 小心翼翼(yì)
B.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筋疲力尽(jīng)
C. 荧光(yíng) 轮廓(kuò ) 酸渍(zì) 来回踱着(duó)
D. 燥热(zhào) 沥青(lì) 搅动(jiǎo) 嘎嘎地响(gā)
2.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是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 。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 ⑤①④⑥②③ B. ⑥⑤①③②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⑤①⑥③②④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炼制(liàn) 炽热(zhì) 骤雨(zhòu) 猝至(cù)
B. 窒息(zhì) 吹嘘(xū) 领域(yù) 镭(léi)
C. 搅动(jiǎo) 简陋(lòu) 闪耀(yào) 钋(pō)
D. 熔化(róng) 沸腾(téng) 清晰(xī) 踱着(duó)
4.下列属于句式杂糅语病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生动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科学原理。
B. 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左右。
C. 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D. 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5.下列对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 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头大蒜那么大。(比喻)
B.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拟人)
C. 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的雪白的牙齿。(夸张)
D.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居里夫妇能够集中精力用将近四年的时间提取镭,实在难能可贵。我们也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_________,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____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_______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________总有人能享用到。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 目不斜视 浇灌 也许 但 B. 心无旁骛 浇灌 也许 但
C. 心无旁骛 灌溉 因为 所以 D. 目不斜视 灌溉 因为 所以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居里夫妇能够集中精力用将近四年的时间提取镭,实在难能可贵。我们也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________,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石穿。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____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________自己享受不到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_______总有人能享用到。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 目不斜视 浇灌 也许 但
B. 心无旁骛 浇灌 也许 但
C. 心无旁骛 灌溉 因为 所以
D. 目不斜视 灌溉 因为 所以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为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_____制度性国家公祭日的做法,既有对历史记忆的传承、判断,也有基于现实的______。不忘记历史苦难,不是要________仇恨,而是要使大国公民具备应有的历史价值观和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捍卫民族尊严并______圆梦动力。
A. 设定考证培养会聚 B. 设立考量培植会聚
C. 设立考量培养凝聚 D. 设定考证培植凝聚
二、填空题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他们(liàn)________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lòu)________。
(2)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zhā)________里含有百分之一的(léi)________。
(3)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lǐngyù)________吸引住了。
(4)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lǒngzhào)________着极大的宁静。
10.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 )
(2)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 )
(3)“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 )
11.文学常识填空。艾芙·居里,_________(国别)人,她的母亲是________。她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发表了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品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炽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吹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下图是我国古代一个与创新思维有关的故事。请简要叙写这个故事。(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①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②黄旭华祖籍广东揭阳,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年,黄旭华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的造船系。
③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④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60多岁盼到90多岁才见到他一面。
⑤核潜艇研制,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⑥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千米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⑦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70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罗斯)、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⑧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做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做深潜试验。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曾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⑨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 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3) 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
(4) 作为科学家,黄旭华与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
A.“炽热(zhì)”读作“chì”;
B.“筋疲力尽(jīng)”读作“jīn”;
C.正确;
D.“燥热(zhào)”读作“zào”。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句子衔接排序。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解答】
“语文是……旅行”是总起句,选句⑥中的“在旅行中”与总起句中的“旅行”相衔接;第③句是分说第⑥句中的“走进小说天地”的;第②句是分说第⑥句中的“登上戏剧舞台”的;第⑤①两句是具体将课文描述为“美味大餐”;第④句是总结句。
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选项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
选项BCD正确。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应将“科学原理”改为“神奇现象”;
B.“约”和“左右”语义重复,任删其一;
C.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
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辨析。这里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辨别和判断修辞手法类型,明确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解答】
C中没有运用夸张,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6.【答案】B
【解析】目不斜视: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更能恰当形容居里夫人用心专一的精神。
浇灌:指浇水,灌溉灌溉,比喻付出心血的意思。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结合语境分析选B。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此题,要从词义及语境两个方面辨析。
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此题,可先通读语段,然后结合词义及语境作答。
【解答】
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符合语境;语境中有“树”所以选“浇灌”恰当;读后边的语段,显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选“也许但”最恰当。
故选B。
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积累,理解其意义。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准确分析。“国家公祭日”应为“设立”;“仇恨”应为“培养”。故选C。
9.【答案】(1)炼 陋 (2)渣 镭 (3)领域 (4)笼罩
【解析】略
10.【答案】(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解析】略
11.【答案】法国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传》
【解析】略
12.【答案】(1)温度高,极热。 (2)突然。 (3)夸张地宣扬。
【解析】略
13.【答案】示例:一群孩童在玩耍,一个小孩不小心掉入盛满水的水缸中。当其他小孩不知所措时,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水流出来,小孩获救了。
【解析】略
14.【答案】【小题1】①核潜艇的研制是一项尖端工程;②当时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模样;③黄旭华选择的是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④没有计算机,全靠算盘和计算尺演算数据。
【小题2】通过“直到……才……也……”的关联词语的运用,说明了核潜艇研究事业的保密性极高,表现了黄旭华为科研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小题3】详细交代年份,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核潜艇研究事业中所取得的进步之快,成果之丰。
【小题4】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敢于创新、淡泊名利、废寝忘食。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