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 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B. 纪念碑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C. 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D.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家,这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是,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会化为美丽的风景。
A. “漫长”“陌生”是形容词,“我们”“前面”是代词。
B. “多么”“永远”是副词,“只要”是连词。
C. “小小的船”“感到陌生”是偏正短语,“风平浪静”是并列短语。
D. “家,这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这个句子中,“船”作主语。
4.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我越过广场。
③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
④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⑤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
⑥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
⑦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⑧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⑨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A. ⑤②④⑧①⑦③⑥⑨ B. ⑤④⑧①⑦②③⑥⑨
C. ⑤②④⑧⑦①③⑥⑨ D. ⑤④⑧①②③⑥⑦⑨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________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________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________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________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
A. 以致 促进 自强不息 打破 B. 以致 促使 自强不息 打破
C. 以至 促进 坚强不息 冲破 D. 以至 促使 坚强不屈 冲破
6.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 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B. 认真仔细地观看
C. 从近往远观看 D. 从高往低观看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轩榭 挺拔 挑衅 丰功伟迹
B. 旗帜 装饰 敬仰 永垂不朽
C. 镶嵌 造形 销毁 顶天立地
D. 渡江 践踏 摧毁 慷概激昂
8.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入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教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①振奋民族精神 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 ④激发爱国热情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羁绊(qī) 斡旋(wò) 穿流不息(chuān)
B. 蠕动(rú)打璇(xuán)踌躇(chú)惟妙惟肖 (xiāo)
C. 婆娑(suō) 诘责(jié)脸颊(jiá)人情世故(shì)
D. 主宰(zhǎi)斑斓(lán)狼藉(jí)坦荡如坻(dǐ)
10.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作者是叶绍钧,原名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B. 埃德加·斯诺于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三次来华访问。他逝世后,遵照其遗愿,把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C. 《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
D. 《水浒传》中蒋门神通过张团练买通张督监,诬陷武松偷盗财物,判武松充军恩州。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 怀着恭敬的心情观看 B. 认真仔细地观看
C. 从近往远观看 D. 从低往高观看
二、填空题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瞻仰( ) 矗立( ) 巍峨( )
奠基( ) 五卅( ) 气氛( )
镏金( ) 逾越( ) 天堑( )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旗zhì( ) 装shì( ) xiāng( )嵌
xiāo( )毁 cuī( )毁 慷kǎi( )
三、现代文阅读
14.阅读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全水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③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1) 文中第①段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目的何在?
(2) 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说明顺序。
(3) 第②段介绍的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指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4)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 “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中的加点词“至少”“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动宾搭配不当,“发挥”改为“发扬”。
B正确。
C否定词误用,去掉“不要”。
D缺少宾语,“思想道德”后加“教育”。
故选B。
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
A项“遥遥相对”意为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正确。
B项“丰功伟绩”意为伟大的功绩。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正确。
C项“永垂不朽”意为永远流传,不磨灭。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正确。
D项“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句中“目前”语义重复。
故选D。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词语的词性要结合词语在句子中的成分分析判断。短语类型要注意短语的构成特点及类型分析判断。句子成分的划分要注意句义的表达及所在的位置区分判断。
【解答】
A错误,“陌生”“前面”是名词。
B正确。
C错误,“小小的船”是偏正短语,“感到陌生”是动宾短语。
D错误,这个句子中,“家”作主语。
故选B。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本语段主要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首先应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介绍,故⑤为第一句,接着写远望纪念碑④,接着交代远看的状态⑧①⑦,其次位置发生变化②③,再写来到跟前⑥⑨。故顺序为⑤④⑧①⑦②③⑥⑨故选B。
5.【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需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
【解答】
以至:表示前后关系是递进的,有“直到”之意。“以致”着眼于招致,表示由某种原因造成的结果,而且是不好的或不希望的结果。促使: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促进:促使前进。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加油向上,不松懈,不偷懒。多用于行动。坚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多形容精神。冲破:冲击突破,冲破难关。打破:使物体破坏、损伤。故选D。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字)义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字)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然后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解答】“瞻仰”指怀着恭敬的心情观看。故选 A。
7.【答案】B
【解析】A项,“丰功伟迹”应为“丰功伟绩”。
C项,“造形”应为“造型”。
D项,“慷概激昂”应为“慷慨激昂”。
D项没有错别字,故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形近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
A. qī—jī 穿—川
B. 璇—旋 xiāo—xiào
D. zhǎi—zǎi 坻—砥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力。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
【解析】
《苏州园林》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选项A表述有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字)义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字)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然后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解答】“瞻仰”指怀着恭敬的心情观看。故选 A。
12.【答案】zhān chù wēi diàn sà fēn liú yú qiàn
【解析】略
13.【答案】帜 饰 镶 销 摧 慨
【解析】略
14.【答案】【小题1】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小题2】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小题3】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小题4】列数字,具体说明了大浮雕高大雄伟。
【小题5】不能删去。“至少”说明最低限度,有可能不只800-1000年;“左右”表示约数,如果去掉,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1.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60吨”“14.7米”写出了碑很重,很大,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2.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碑的正面朝北……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全字整齐地排列着”可知,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3. 本题考查象征意义。“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可知,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4.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大浮雕高大雄伟。
5.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首先表明态度,不能删去。“至少”说明最少保持800-1000年,有可能不只800-1000年;“左右”表示约数,说明每幅浮雕约是20个人,可能比20多,也可能比20少,如果去掉,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