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居 庐荟 邮差 良心发现 B. 疲倦 祥细 漏泄 难以下咽
C. 耸起 改悔 监狱 毫不介意 D. 落弟 适值 偷懒 解散辫子
2.判断下面句子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是( )
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C. 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下列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 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③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⑤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⑥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 ①句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
B. ②句用了反语,③句用了比喻。
C. ⑥句都用了反语。
D. ④⑤句也用了比喻。
5.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 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B. 老鼠和麻雀经常到庄稼地或粮仓粮库等地方偷吃粮食,这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令人深恶痛疾。
C. 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
D.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古时对人的称谓可以是被称呼者的籍贯,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河东”、韩愈被称为“韩昌黎”、李白被称为“李太白”等。
C.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都是回忆性散文,从中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及心路历程。
D.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认为,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等。
8.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扒手(bā) 和蔼(ǎi)
B. 瞥见(piē) 畸形(qí) 发髻(jì)
C. 不逊(sūn) 匿名(nì) 解剖(pōu)
D. 诘责(jié) 驿站(yì) 厌恶(wù)
二、填空题
9.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2)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
(3)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10.填空。《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我们以前还学习过这部散文集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篇文章。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______,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11.搜索网络信息,补全人物资料卡。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也选自这本散文集。 1901年,鲁迅从矿路铁路学堂毕业,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________弘文学院学习日语。1904年进入________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学医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本文就是回忆他在日本求学期间的经历。
12.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
(2)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
1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 )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 )
(3)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 )
三、语言表达
14.鲁迅是中国现代的一位“风流人物”,有同学搜集到了鲁迅的一些名言。下面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任选两条)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鲁 迅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⑤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⑦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
⑧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十月十二日
(1) 精读语段①,谈谈此段运用大量笔墨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何在?
(2) 请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 阅读语段⑧,请总结出“我”“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庐”应为“芦”;
B项“祥”应为“详”;
D项“弟”应为“第”。
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要看这一修辞的运用是否合理,要结合语境去考虑。再者,要掌握中考必须掌握的各种修辞格的特点。
【解答】
A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C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D。
3.【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彩发生了变化。故选C。
4.【答案】D
【解析】略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要运用礼貌用语,如:对不起、抱歉、打扰了、劳驾、谢谢等。本题A项没有说明“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的原因,且语气太硬;B项中的“贵恙”是敬辞,应用在长辈或对方身上;C项没有表达“无法前往”这一意思;D项表达得体。故选D。
6.【答案】D
【解析】选项D“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故选D。
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解答】
选项ACD正确。
选项B有误,“李太白”中的“太白”是李白的字,不是籍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项,“扒”应读“pá”;
B项,“畸”应读“jī”;
C项,“逊”应读“xùn”。
故选D。
9.【答案】【小题1】
外貌描写
【小题2】
语言描写
【小题3】
心理描写
【小题4】
神态描写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10.【答案】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真挚怀念
【解析】略
11.【答案】 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东京 仙台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这里结合自己的识记答题即可。
12.【答案】(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4)神态描写
【解析】略
13.【答案】(1)记叙 (2)议论 (3)抒情
【解析】略
14.【答案】一 爱憎分明
二 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积累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平时有积累,对涉及的名人生平有了解。可注意将内容分类,然后总结后结合具体要求作答。①名言一,一个“冷对”,一个“甘为”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②名言二、三可理解为珍惜时间方面的。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惜时如金,勤奋工作的精神。
15.【答案】【小题1】
示例: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出对他们的厌恶,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原因。同时又暗示了作者与他们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小题2】
示例:句子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形象地描绘了藤野先生向“我”询问裹脚的情形而不得的过程和遗憾的样子,体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题3】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或①珍藏讲义;②悬挂照片;③多写文章。)
【解析】1.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
结合第①段“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堕落、不思进取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厌恶、鄙视的思想感情;
结合第③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文中对这样的清国留学生,作者是十分厌恶的,所以才会有“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的想法;第④段“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所以写清国留学生,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因为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所以作者厌恶这些清国留学生,可以看出作者与他们不同,在仙台,作者遇到了藤野先生,故这也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的原因;
结合第⑦段“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文中看电影事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忧国忧民、积极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2.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结合第⑥段“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由“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知,该句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结合“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可知,藤野先生对裹脚的一种好奇和探究,他想要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过程和足骨变形情况,试图理解这种习俗的背后原因。他对这种习俗的探究,也反映了他在学术上的严谨和探究精神。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⑧段“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定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鲁迅把藤野先生的讲义收藏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可知鲁迅通过装订收藏讲义怀念藤野先生;
结合第⑧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鲁迅把藤野先生的照相挂在他北京寓居的东墙上,可知鲁迅通过悬挂照相怀念藤野先生;
结合第⑧段“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夜间疲倦,想偷懒时,鲁迅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相,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继续写深恶痛疾的文字,可知,鲁迅通过继续写作怀念藤野先生,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