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09 20:47:11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关
C、在地理环境中,只有气候要素和地质作用互不影响
D、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
4.海南岛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土壤、水、生物以及热带季雨林环境,这些事实表明了自然环境哪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
A、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B、自然要素的形成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和均衡性
C、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没有平衡的能力
5、埃及阿斯旺大把的建设,导致尼罗河中下游的渔业、土壤、入海口地下水等自然要素出现异常,这充分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 )
A、有地域差异 B、数量有限 C、利用潜力有限 D、整体性
6.下列因素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
A.人类滥杀藏羚羊 B.人类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C.人类修建水库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7.关于地理要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B.地理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C.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地理要素是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
8.自然地理要素的平衡功能是指                      ( )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大气、水、岩石、土壤等都要参与。  
B.平衡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D.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9.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C.水土流失都会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象
D.东北平原不可能形成水土流失
10.下列关于藏羚羊叙述正确的是             (  )
A.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
B.藏羚羊的繁殖率各年变化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不明显
C.由于藏羚羊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受到偷猎者的捕杀,数量下降很快
D.当食物与水源丰沛、寒潮多时,藏羚羊的数量会增加
11.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土壤 C.大气 D.海洋
12.能平衡大气成分,一旦遭到破坏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3.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植被所取代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增强
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能使温室效应减弱
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
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较差减小
14.东北森林大量砍伐会造成的后果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面积锐减,天然次生林变成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
B.土壤肥力下降 C.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D.森林滞留降水的能力下降,降水时会形成洪灾
二.分析填空
15.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
(1)按图中环节简要叙述生物循环过程



(2)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  
和 不断迁移运动,
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 界和 界联系起来。
16.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1)请将下列内容填入图5-2中
A.水库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
B.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
C.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近200万公顷 D.尼罗河两岸盐碱化日益严重
E.阿斯旺大坝水位落差产生了巨大电力F.尼罗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约5毫米的速度下沉
(2)你认为目前根据阿斯旺大坝的情况如何进行改造,减轻大坝的压力?
图5-1
阿斯旺大坝


1
2
3
6
4
5
图5-2课前评测练习
【自主测试】
1.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
2.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的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乘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
A ,B、 ,C ,D、 。
(2)、A→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地理环境由到 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它的形成主要是受 的影响,表现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测评结果
【自学自测】学生课下充分预习,认真完成预习学案,第3 题只要审题,都能全做对。
课后评测练习
【课后作业】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题。
2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 ( http: / / www.21cnjy.com )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4分)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6分)
【作业延伸】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
【课后作业】认真审图,综合分析。较为简单,独立完成,大多数同学能很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