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运用图示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的更替规律和地球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①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②长,夜越③短,北极四周出现④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⑤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⑥短,夜越⑦长,北极四周有⑧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⑨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⑩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考
自9月1日开学到本年末,观察你所在的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注意期间是否经过二分二至中的某个节气。其变化是否有明显改变?
答案 北半球各地区
时间 9.1 → 秋分 → 冬至 → 年末
昼夜状况 昼长夜短 昼变短夜变长 昼夜平分 昼变短夜变长 昼最短夜最长 昼变长夜变短 昼短夜长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2.四季更替
3.五带
(1)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 南、北极圈。
(2)五带的划分:包括 热带、南、北温带、南、北 寒带。
思考
全球哪些纬度地区会有明显的“四季”特征,哪些地区没有?
答案 中纬度地区有,低纬度和高纬度没有。
探究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P19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a、图b分析,夏(冬)至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结合图c,分析春、秋分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纬度有何关系?
(4)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5)探究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答案 (1)夏(冬)至日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北)极圈及其以南(北)地区出现极夜,北(南)极圈及其以北(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南(北)极圈向北(南)到北(南)极圈昼渐长,北(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北)半球相反。
(2)春、秋分时全球各个纬度昼夜等分。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地区,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
(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其昼长大于夜长。
(5)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反思归纳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思维拓展]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昼长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夜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探究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加快,住宅建设用地供应紧张,加之一些城市在对新建住宅楼规划审批环节中存在漏洞,有些开发商违规施工,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影响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使基于“阳光权”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材料二 济南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1)材料一中影响建筑物采光和日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其中,决定济南楼间距大小的是哪一个?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从材料二看出,济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何规律?
(4)归纳回归线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何时达到最大值,何时达到最小值?
答案 (1)正午太阳高度(角)。
(2)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春、秋分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表示冬至日。 其中,③决定济南楼间距的大小。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济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最大,从夏至日到冬至日递减,冬至日最小。
(4)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当太阳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时,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为90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为90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最小值。
反思归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某纬度,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 ( http: / / www.21cnjy.com )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思维拓展]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4)楼房间距问题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上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H。
(5)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变化来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两点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训练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12月2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为12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第3题,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轨道平面呈一夹角,即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同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所致。
对点训练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上海市(约31°N)业主李某发现所购商品房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__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房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上海市位于约31°N附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阳光不能直射;居住建筑的居室受阳光遮挡的时间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太阳高度越小,受遮挡的时间越长;冬至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小。第5题,北京的地理纬度比上海的高,太阳高度终年比上海低,所以,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
综合提升
6.下图为“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A.45°E、135°E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3)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4)如果黄赤交角增加为30°,请在下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最南且在90°W时的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
答案 (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D
(3)D
(4)
【活动指导】
教材P19 读图思考
图幅 太阳直射的纬线 昼长的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极昼极夜地区
1.23a 23°26′N 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 以23°26′N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66°34′N及其以北地区极昼,66°34′S及其以南地区极夜
1.23b 23°26′S 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 以23°26′S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66°34′N及其以北地区极夜,66°34′S及其以南地区极昼
1.23c 赤道(0°) 全球昼=夜 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 无
[基础过关]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 1.B 2.B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
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 3.C 4.A
解析 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刻,今日昼长为11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48分,明日昼长为11时50分,略短于12时且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且正向北移动,应在春分略前的日子。
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5~6题。
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6.此日三地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夏至日是位于同一条经线北回归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此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看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角度和方向,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第6题,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图中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③②①,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也是如此。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夜长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图中12月22日前后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图中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月22日的度数,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第8题,图中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太阳直射该地,则该地正午旗杆无影长。
9.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上,并开始向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
(5)此时(双选)( )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26′的夹角
答案 (1)冬至 极昼 (2)23°26′S(南回归线) 北
(3)66°34′ 8 16 (4)小 昼夜等长 (5)B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地球光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的掌握。第(1)(2)题,据光照图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并将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第(3)(4)题,按正午太阳高度=90°-两地纬度差的计算公式判断A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根据B地所在位置判断两地的昼夜状况等。第(5)题,只有春、秋分日时,太阳入射光线才与地轴垂直,其他任何时间两者间均有一定夹角,且此角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互余。
10.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济南地区推行了“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工程”,即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山东一个农村中学(约36°N)地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学校附近村庄的太阳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太阳能支架是固定的,长度不可调节,于是他们提出了整改方案,将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下图。
(1)将太阳能支架由固定式改为活动式,请你思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2)一年中该地太阳能支架最短的日期是哪一天,为什么?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节幅度是多少?
答案 (1)为了在正午时集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获得最多的太阳热量,必须使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因此要调整支架高低,保证正午太阳光线垂直于集热板。
(2)6月22日(夏至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因为6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必须调整支架为最短,才能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 (3)46°52′。
解析 第(1)题,只有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调节支架长度,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每天都能保持垂直关系,即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始终保持与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才能保证每天太阳能集热板都能发挥最大效能。第(2)题,太阳能支架最短,即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第(3)题,该地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冬至日最大。
[能力提升]
黄岩岛、钓鱼岛都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读“钓鱼岛、黄岩岛位置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地的地方时一样
B.两地的区时一样
C.黄岩岛的地方时比钓鱼岛早
D.黄岩岛的区时比钓鱼岛早
12.关于钓鱼岛、黄岩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地都位于热带
B.两地都位于北温带
C.春分日两地同一时刻看到日出
D.7月钓鱼岛的白昼长一些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结合两地的经度位置,钓鱼岛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123.5°E附近;黄岩岛位于118°E附近,两地的经度不同,故地方时不同,但都位于东八区,故区时相同。第12题,结合两地的纬度位置,钓鱼岛位于26°N附近,黄岩岛位于15°N附近,故钓鱼岛位于北温带,而黄岩岛位于热带,AB错误;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故越往东的钓鱼岛日出略早,C错误;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长越长,故钓鱼岛昼长略长,D正确。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1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3.B 14.C
解析 第13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故A项错;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C项错;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D项错。第14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④错。故选C。
15.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
(2)B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O地地方时是______点。
(3)A地经度是_______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纬度是________。
(5)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
答案 (1)冬至(12月22日) 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 (2)6 0 (3)180° 8 (4)60°E 20°S (5)46°52′
解析 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过O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A经线为180°,70°S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出现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图中的经度差为30度,A点日落,此时地方时为20时,根据夜长公式可以判断为8小时。由A点180°经线地方时为20时,计算得出12时的经度为60°E,即为直射点的经度,晨昏线和70°S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为20°S。A地位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直射该纬度,为90度,最小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43°08′,一年中相差46°52′。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太阳辐射的概念,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2.识记太阳的外部结构,了解太阳活动的概念、主要形式,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③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④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⑤光、⑥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⑦动力。
(3)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能源,如⑧煤、石油等。
思考
如何理解“煤是太阳提供的能源”?
答案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在太阳光照下生长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
(1)概念: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分布
太阳外部大气层 光球层 色球层 ⑩日冕层
太阳活动 黑子 耀斑 太阳风
(3)重要标志: 黑子和耀斑。
(4)周期:约为 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思考
任何时候在两极地区都能看到极光吗?
答案 不一定。在两极地区,黑夜才能看到。白天由于阳光太强看不到极光。
探究点一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探究活动 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2)由材料二分析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答案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低纬 高纬
(3)地面状况、大气状况、太阳高度(纬度)等因素。
反思归纳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探究点二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人类又一次经历了太阳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高峰期,在高峰期间,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例如,日本的通信卫星信号中断。
材料二 黑子与降水相关变化图。
(1)与黑子活动往往同时发生的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活动主要是______,它在爆发时释放出大量射线和________________,对在太空中活动的航天器及宇航人员将构成威胁。
(2)当太阳活动达到高峰年时,你认为哪些部门届时应该做好防范工作?
(3)材料二中B测量站太阳黑子与降水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C测量站太阳黑子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反映中纬度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关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耀斑 高能带电粒子
(2)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象部门、交通部门、电力部门等。
(3)呈负相关 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 C
反思归纳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其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特征和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活动类型 位置 形态 活动特征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层 黑色斑点 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低 ①黑子、耀斑增多→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②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与极地高空大气碰撞→产生“极光”;④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耀斑 色球层 大而亮的斑块 色球层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色球爆发)
太阳风 日冕层 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
[特别提醒] (1)黑子不黑: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2)太阳活动不是太阳运动。
(3)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黑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耀斑、太阳风的变化往往具有同步性,只是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的不同大气层中,但它们的活动周期大约都是11年,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活动强烈的年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训练一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下图是“北京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北京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
B.冬季多阴雨天气
C.夏季可受到太阳直射
D.冬季冰雪反射率高
2.北京4、5月份的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原因是( )
A.4、5月份太阳高度最大
B.4、5月份降水较少
C.4、5月份白昼最长
D.4、5月份多沙尘天气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北京冬季太阳高度较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位面积内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并且白昼较短,光照的时间较短。第2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6~9月为雨季,阴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太阳辐射较弱。
对点训练二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9日,太阳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完成3~5题。
3.读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 )
A.英国、冰岛 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瑞典 D.印度、美国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答案 3.D 4.B 5.D
解析 第3题,太阳的外部大气层从里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甲表示光球层,乙表示色球层,丁是日冕层。从材料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日冕层,即丁处。第4题,极光是出现在两极地区的现象,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产生的。能看到极光的国家所处纬度较高。第5题,太阳活动爆发时,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且通过影响地球磁场和电离层而影响罗盘指示方向及卫星电视,但对有线通讯影响不大。
综合提升
6.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阳黑子的周期图。
材料二 1988年7月上旬,4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多只鸽子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北——南”国际信鸽大赛。可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参加过多次大赛的经验丰富的“信鸽选手”却纷纷迷航。7月3日,从法国放飞的大约5 000只来自英国的鸽子,仅有285只被找到,许多鸽子死后被冲上海岸。
(1)根据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下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将出现在________年前后,届时,太阳大气色球层中的________活动也将随之加强。
(2)北美洲受太阳黑子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加拿大。届时该国人们将可能看到壮观的______现象。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多选)(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4)鸽子依据大脑中的“磁场”感应地球磁场来定方向,据此推测材料二中信鸽迷航的原因。
答案 (1)2013 耀斑 (2)极光 ( ( http: / / www.21cnjy.com )3)ABD (4)鸽子迷航失踪是太阳活动所致。黑子、耀斑爆发时,使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磁场,产生一股电流,形成附加磁场,叠加在地球基本磁场上,使磁场迅速增大,产生“磁暴”现象,鸽子的定向能力就会丧失,从而迷航。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及其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1)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从图中显示约为11年,其他的太阳活动如耀斑、太阳风也是如此,所以下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约在2013年前后。(2)极光多产生于高纬度地区附近。(3)太阳活动对短波通信、气候研究、航天等部门都有影响。(4)太阳活动强烈时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影响信鸽正常定向,从而导致信鸽迷航。
教材P9~P10 活动
图1.8中纵坐标表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横坐标表示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
图1.9中柱状图表示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kg/(m2·a),北半球中纬度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8kg/(m2·a)。
本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同学们对太阳辐射在地理环境形成中作用的认识。对照两图我们可以看出:
(1)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要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
(3)以上两个结论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太阳辐射越多的地区,生物量也多。
(4)热带雨林森林常绿茂密,植物种类繁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干藤本植物缠绕。树林中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树种比较单一,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不像热带雨林植物种类繁多。
教材P11 活动
(1)1985~2000年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黑子数变化情况是:1985~1996年为太阳黑子数目从增多到最多到减3少到最少的一个变化周期(大约11年),从1996~2000年又是太阳黑子增多到最多的一个周期。其中两个最少年份(或两个最多年份)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情况是:大约每隔11年左右太阳黑子由最少到增多到最多到减少到最少完成一个变化周期。
(3)太阳黑子的变化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概括为: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数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呈波状起伏的形态,太阳黑子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变化幅度相差不大,太阳黑子数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
[基础过关]
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答案 A
2.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我国下列各地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最大的是(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 四个选项中,珠江三角洲纬度最低,光热资源最丰富,生物量最大。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4.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藏南谷地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原因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第4题,地热属于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无关。天然气、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促进了大气和水的运动,大气水平运动产生风能,水的流动孕育了水能。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6.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答案 5.A 6.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①②③层分别为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和色球层。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2012年7月4日拍摄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图”,大量速度达800千米每秒的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8.图示太阳活动( )
A.没有活动周期,但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爆发后8分钟左右引起两极极光产生
D.高峰年导致地球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图示太阳活动区域亮度明显高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围区域,应为耀斑,发生在色球层。第8题,耀斑寿命仅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周期约是11年;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最先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日地距离大约为1.5亿千米,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8分钟左右到不了地球。
9.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
这些区域由于________而暗黑,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________的标志。
(2)B是____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____。它的爆发是________________的显示。
(3)C是________层。
(4)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________层,会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大气抛出____________,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现象。
答案 (1)光球 黑子 温度比周围区域低 太阳活动强弱 (2)色球 耀斑 太阳活动最激烈 (3)日冕 (4)大气 高能带电粒子 磁暴
解析 从图上看,A为太阳大气的最内层光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B层为色球层,该层太阳活动为耀斑;C为日冕层。
10.读“台湾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南多北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在图示地区,相同纬度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北方反之。
(2)西多东少 西部处于山脉背风坡,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东部反之。
[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11~12题。
11.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
A.155 3 300 B.170 3 550
C.190 2 900 D.210 2 800
12.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 B.海拔高低
C.植被好坏 D.云量多少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1题,由图例可知,A地年太阳总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量在180~200之间,从图中等值线可判断出其年日照时数介于2 600小时~3 000小时之间。第12题,由该大洲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非洲,由图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等时数线的分布规律,结合非洲的气候和地形状况可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云量的多少。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反比例 D.没有相关性
1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 13.A 14.A
解析 本题组考查读图识图的能力。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越多,年轮越宽,说明了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气候又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存在相关性。
15.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 (1)D
(2)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广州地处沿海,气候湿润,阴雨天多。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解析 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我国太阳年辐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兰州、海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中,昆明的太阳能最丰富。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与否,根据图上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特点。2.学会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天体概念:宇宙间①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类型:②恒星、星云、③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④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
思考
1.“嫦娥五号”卫星预计2018年发射,判断“嫦娥五号”在地面待发射时和在太空遨游时是否是天体?
答案 在地面时不是天体,在太空时是天体。
2.北斗七星是否构成天体系统,为什么?
答案 不构成天体系统,因为它们都是恒星,没有相互绕转关系。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颗行星
(2)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
探究点一 天体和天体系统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汽车大小的遥控设备,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火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如图位置时是否属于天体,着陆时是否属于天体?
(3)图中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
(4)北斗七星是天体系统吗?为什么?
答案 (1)逆时针方向。
(2)如图位置时为火星的卫星,属于天体。在火星着陆时,属于火星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
(3)两 太阳 火星
(4)不是。 根据定义,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系统是由于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的,可以得出天体系统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绕转关系,二是要有不同的级别。北斗七星都是恒星,级别相同,也不互相绕转。
反思归纳 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依据
(1)天体的判断依据——“三看”: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之外则是,而之内则不是;二是看它是不是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三是看它是不是有独立的运行轨道,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2)判断某些天体是否构成天体系统,要看它们之间是否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是否有共同的公转中心,即整个天体系统的重心。
探究点二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球生机勃勃,是太阳系的“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迹”,这“奇迹”的创造与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关。地球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从地球自身条件看,有许多“巧合”才使生命的孕育成为可能。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2)从地球自身条件看,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从而有液态水,另外还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些生命条件的存在与自然界的哪些“巧合”有关?
(3)地球的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地球上充足的液态水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主要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
(2)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公转和自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期适当,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海洋形成如下所示: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的水汽释放充足的水分液态水
反思归纳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颗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有液态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训练一 天体和天体系统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1986年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②2015年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天体的辨别以及对天体和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系统包含关系的理解。第1题,陨石和天空中的飞机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而彗星、流星体、月球、星云和恒星等都属于自然天体。第2题,A项中木星和海王星为并列关系;B项虽具有从属关系,但银河系包含太阳系;D项没有从属关系。
对点训练二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3~4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结合上表,其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比较接近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而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上的气温适中有关。影响地球大气温度的因素有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大气的作用等。第4题,火星空气稀薄;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与地球接近;火星也有四季的变化,只不过四季的时间比地球上的四季要长;从八颗行星的位置看,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容易产生适宜的温度,利于生命存在。
综合提升
5.下图是“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________(填数码),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星 (2)A (3)① 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具备适宜的温度、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小行星带分布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②为火星,③为木星,则①为地球,④为土星,⑤为金星。金星与地球相邻,地球是离金星最近的两颗行星之一。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地球。
教材P4 读图思考
本图旨在加深我们对天体系统层次及隶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关系的认识。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与太阳共同组成太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又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总星系。综上分析,框图中的内容从左向右、自上而下为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教材P4~P6 活动
1.本项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分析图表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分析图表使同学们认识到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其他行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通过分析图表我们可以看出:
(1)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具有同向性。
(2)八颗行星公转的轨道倾角相差很小,都近乎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即具有共面性。
(3)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形状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即具有近圆性。
2.此项活动旨在通过分析图及其相关数据,认识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认识。
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1 1 1
巨行星 2 3 3
远日行星 3 2 2
注:每项特征分为三级,按距日由近及远,质量由小到大、体积由小到大,依次以1、2、3表示。
3.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在质量、体积、运动周期等方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基础过关]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2.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 )
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石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恒星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类球状天体,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流星是指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故满天的小星星只能是恒星。第2题,选项中属于恒星的天体只有太阳,月球是卫星,木星是行星,陨石不是天体。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恒星、小行星、流星
C.星云、恒星、行星 D.恒星、行星、小行星
4.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恒星
答案 3.A 4.B
解析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有太阳(属于恒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地月系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5.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
A.银河系 B.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答案 C
6.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 )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D.巨行星之间
答案 C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世人对甲星球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是( )
①存在液态水,说明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现象 ③液态水可以形成多样的地表形态 ④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液态水才可具备此基本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与甲、乙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甲、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行星分别是火星和金星,有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第8题,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符合。
9.读“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代表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和______轨道之间。(填代表字母)
(4)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填代表字母)
答案 (1)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B D
(3)D E
(4)A、B、C、D E、F G、H
解析 本题以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图为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明确A→H代表的行星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以太阳为中心,A→H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10.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 ℃,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分别达350 ℃和480 ℃;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别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分别是-150 ℃和-180 ℃;更远的两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 ℃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为什么水星和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2)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不适当,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可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形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2)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天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天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温度为15℃,同时也为有液态水提供了条件;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也使地球上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不太大,这样才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能力提升]
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回答11~12题。
11.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 )
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阳光
12.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滑过,这种天象被称为“金星凌日”,除金星外,还可能形成“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是( )
A.火星 B.木星
C.水星 D.天王星
答案 11.C 12.C
解析 第1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7l%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区覆盖着水,而在月球、金星和木星上至今还未发现有液态水。第12题,发生“凌日”天文现象的行星,必须位于太阳与地球轨道之间,所以水星也可以形成“凌日”天文现象。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是( )
A.ab B.de
C.fg D.hi
14.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人类目前亲身或航天器已经登陆的星球有月球和火星,在图中分别是d和e。第14题,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太阳系及地月系二级天体系统。
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28光年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求救信号高兴地说:“哈哈,银河系中果真还有生命存在。”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假设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8万光年)
(3)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
(4)若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天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 (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对。 X星球距离地球5.28光年,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
(3)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5.28光年,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4)该天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解析 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第(2)(3)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第(4)题,若星球存在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就和地球类似。可参照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归纳。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A表示①横波,B表示②纵波。
(2)特性
(3)波速变化
a.在地下平均33千米C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⑤增加。
b.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⑥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⑦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⑧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⑨莫霍界面,D为⑩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 地核,G为 地幔,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岩石组成。
思考
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案 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名称 含义 特征
大气圈 由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为 氮和氧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表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 其范围是指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思考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探究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
(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
(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岩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3)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反思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
地球内部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但每部分又各具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圈层名称 分界面 深度(km) 主要组成物质 物质形态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平均172 900 岩石 固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 上地幔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固态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下地幔 以铁、镍为主,含有少量轻元素 液态或熔融状态 横波不能通过
地核 外核 固态 温度很高,密度、压力都很大
内核
[特别提醒]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探究活动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_______之中;生物圈占有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全部和________圈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 (1)如下图: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渗透 影响
反思归纳 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各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厚度2 000~3 000千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且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活跃的圈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训练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0日9时42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 B.地壳 C.内核 D.软流层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地球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3~5题。
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4.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5.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答案 3.B 4.D 5.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③是横波能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体传播,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等;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4题,①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第5题,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先变大后变小,其中横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核的密度较大。
对点训练二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6~8题。
6.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7.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
A.d B.b C.a D.c
8.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答案 6.D 7.B 8.C
解析 由图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是岩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圈、b是水圈、c是生物圈、d是大气圈。第6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6.53%。第7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8题,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因此岩石圈的下界为软流层上界。
综合提升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C+D+E是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解析 A、B均位于地表,但厚度不同,分别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C均位于8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80~400千米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属于地幔。F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
【活动指导】
教材P21 读图思考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物质组成的突然变化。
2.从莫霍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都可以传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速度增大,可以推断地幔仍为固态,但物质成分发生了变化。从古登堡界面向下,纵波速度减小而横波消失,可以推断地核的外层可能为液态。
[基础过关]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在⑤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①圈层的主要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氮和氧;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④为外核,为液态物质。第2题,⑤圈层是内核,受外核为液态物质的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2012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时间与温室气体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据此完成3~4题。
3.此科研井的深度在(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4.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洋地壳较薄,平均约6千米,而该科研井深只有5千米,故深度应在地壳。第4题,地球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2日,智利蒙特港,卡尔布科火山口喷发,喷出的浓厚的火山灰和烟尘几公里外都能看见。回答5~6题。
5.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6.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考查了有关岩石圈的知识。岩石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第6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读下图,完成7~9题。
7.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答案 7.C 8.B 9.B
10.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____________,B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______为不连续面。
(3)在2 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的变化。
A波__________________,B波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发现了D__________为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________,C面和D面之间为________,D面以下为________。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答案 (1)横波 纵波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33 莫霍界面
(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界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5)E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固态。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关知识。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不仅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同时也可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因此正确读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左图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右图是地球内部结构,C、D为分界面。
(2)读左图先分析纵、横坐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纵坐标表示深度,横坐标表示地震波波速。再分析图中曲线。曲线表示地震波,其中速度快的为纵波,速度慢的为横波。地震波在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 900千米处发生较大的变化,说明这两处是上下层不同介质的分界面。C为莫霍界面。与D对应的2 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为古登堡界面。
(3)E处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处物质为液态或熔融状态。F处纵波速度增加,物质为固态。
[能力提升]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2.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
答案 11.B 12.B
解析 第1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12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 13.C 14.C
解析 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上可知,由东向西地壳厚度越来越大。地壳与地幔以莫霍界面为界,故地壳厚度剖面图的0千米应为莫霍界面。
15.下图是我国某校地理学习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根据他家乡某地区的状况画的一幅图,根据这幅图回答问题。
(1)这位同学在画图时因为疏忽,出现了有几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
(2)该同学所画的图上呈现出哪些地球外部圈层?
答案 (1)错误一是地壳厚度的表示,应是陆地地壳厚而大洋地壳薄;错误二是莫霍界面的位置,应与33千米的所在位置相同。
(2)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解析 第(1)题,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洋薄,莫霍界面位于地下约33 km处。第(2)题,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结合图示分析。课时2 昼夜交替和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学习目标定位] 1.解释昼夜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2.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原因
(2)周期:③1个太阳日。
2.晨昏线(圈)
(1)概念:④昼半球与⑤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⑥夜弧的分界线。
3.地方时
(1)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规律
4.时区划分
(1)原因: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
(2)方法:全球共分为⑩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5.区时
(1)界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2)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小时。
6.国际日界线
(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2)内容:原则上以 180°经线为分界线。
(3)意义:“ 今天”和“ 昨天”的分界线。
思考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一样吗?
答案 不同。“北京时间”是中国统一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时间,即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为其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16分钟。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产生
2.规律
[方法点拨] 可用“手势”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物体的偏转方向。
思考
为什么单向行驶的列车轨道,总是一侧受损严重?
答案 列车单向行驶时,其所受的地转偏向力总偏向一侧的轨道。
探究点一 晨昏线的特点与判定
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昏)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答案 (1)图略(连接A、B、C的直线即为晨昏线,阴影在左侧)。 (2)晨 相互垂直 (3)昼 (4)C、D F、G
反思归纳 晨昏线的构成、特点及判断方法
项目 内容
构成 晨线 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 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
特点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经过地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而是一个大圆;②晨昏圈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圈永远平分赤道;④晨昏圈不断向西移动,西移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一致;⑤晨昏圈只有春、秋分日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
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6时为晨线,18时为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特别提醒] 利用光照图进行时间判断时注意:
(1)同一经线上各点地方时相同。
(2)以下四个隐含时间可作为时间计算的依据: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时。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或24时。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
探究点二 时间计算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例如,当北京时间为中午12时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并未朝正北方向,而是朝向西北。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9时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改革,举世瞩目。家住纽约(西五区)的华人也想看会议直播。
材料三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时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变更。为了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人为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称为国际日界线。时间自然推进0:00(或24:00)所在经线也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其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大致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0~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两条日界线两侧日期变化如下图所示:
(1)结合材料一探究:北京时间12时时,北京的地方时是几时,旗杆影子为何未朝向正北?
(2)结合材料二探究:纽约华人应在当地什么时间收看会议直播?
(3)结合材料三探究:当北京时间为2014年2月5日8时时,全球处于2014年2月4日的范围大约占几分之几?
答案 (1)北京(116°E)的地方时=12时-4分钟/1°×(120°-116°)=12时-16分=11时44分。
当北京地方时为11时44分时,天安门广场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西北。
(2)东八区和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区时相差13个小时,当北京时间为9日9时时,纽约西五区区时应为8日20时。
(3)北京时间(120° ( http: / / www.21cnjy.com )E地方时)为8时时,0°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这是自然日界线,而国际日界线大致是180°经线,从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2月5日,180°经线向东到0°经线为2月4日,占全球的1/2。
反思归纳
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1)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某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2)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如果已知某地地方时求某个时区的区时,利用时区数×15°,求出该时区中央经线,然后按地方时计算求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3)经度与时区的换算
如果已知某地经度,判断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
2.日期范围的确定
(1)同一时刻下,全球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有“今天”和“昨天”两天存在,也可以大致都是“今天”一天存在(当零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昨天”的范围由日界线(大致180°经线)向东到零时经线之间的范围决定。“今天”的范围由日界线(大致180°经线)向西到零时经线之间的范围决定。
(2)180°经线只是原则上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国际日界线,实际的国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避免国际日界线穿国而过。
[特别提醒] (1)同一时刻下,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无数个经度),却只有24个区时(24个时区)。
(2)在时间上,无论是地方时还是区时,都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即“东早西晚”,计算上“东加西减”。
(3)在地方上,无论是经度确定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时区确定位置,都是依据规律,先确定已知地点和未知地点的东西相对位置关系,再确定是向东计算,还是向西计算。无论方向如何,其计算结果都是一致的。
(4)日常所用的手表、钟表的计时,都是区时,但因国家情况不同,计时范围不受时区限定。
(5)“国际标准时”是指经过伦敦的本初子午线上的地方时,即中时区或零时区的区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训练一 晨昏线的特点与判定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进入黑夜为黄昏;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只有②在昏线上,处于黄昏。第2题,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故四幅图中全部符合条件。
对点训练二 时间计算
我们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美国NBA篮球赛的时候经常是在上午,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晚上。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
4.2012~2013赛季,CCT ( http: / / www.21cnjy.com )V-5于11月16日上午9点直播休斯敦火箭队主场迎战黄蜂队的比赛。则比赛开始于当地的(休斯敦使用美国中部时间——西六区区时)( )
A.11月16日19点 B.11月16日23点
C.11月15日19点 D.11月15日18点
答案 3.B 4.C
解析 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休斯敦使用的是西六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4个小时,北京时间减去14个小时,即为休斯敦时间。
对点训练三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5.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A、B B.B、D C.D、E D.A、E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综合提升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此时的时刻是________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月______日前后的光照图。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________个时区。
(4)此时以________和________(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答案 (1)3 (2)12 22 (3)21 (4)135°E 180°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计算能力。根据图形中条件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45°W,因45°W经线地方时为12时,所以A点应为3时,表示的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因45°W为12月22日12时,故135°E应为12月23日0时,所以135°E向东至120°为12月23日,属于12月22日的时区有21个。
【活动指导】
教材P17 读图思考
1.中时区(即零时区)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中央经线,跨东西经各7.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并为东西十二区。
2.纽约为前一日19时,北京为8时。
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
[基础过关]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交替 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2.判断图中的P点所在的是( )
A.晨线 B.昏线
C.0时经线 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材料中“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该实验显然演示的是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第2题,从图中看,背对电灯一侧为黑夜,P点所在的线是由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故该线为晨线。
3.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线与昏线理论上等长
C.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重合
答案 D
4.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晨线始终是迎着太阳光线移动,昏线则始终是背离太阳光线移动。
5.一位山东潍坊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6:00 B.6:16 C.5:44 D.6:06
答案 B
解析 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116°E的地方时,当116°E地方时6:00升旗时,北京时间应为6:16。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回答6~7题。
6.该客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 )
A.8月18日2时19分 B.8月19日14时19分
C.8月18日23时19分 D.8月19日3时19分
7.这架飞机起飞时纽约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
A.15小时21分 B.14小时21分
C.13小时21分 D.12小时21分
答案 6.D 7.D
解析 第6题,北京时间使用的是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区的区时,而纽约使用的是西五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3个时区,故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13小时=8月19日3时19分。第7题,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3时19分,降落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15时40分,故飞机的飞行时间为12小时21分。
8.下图中甲为河流流向,乙是沿该河AB作的河床剖面图,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在北半球
B.该河在南半球
C.该河段河流由北向南流
D.该河段河流由西向东流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知,该河B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沉积,A岸冲刷,再根据流向判断出该河向A岸偏(即向右偏),应当在北半球,再根据所给指向标判断,该河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
9.下图中太阳直射甲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共跨的经度是________度。
(2)乙地的时刻为________时。
(3)甲地向东运动的物体会向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南或北)偏转,所以,我国长江下游________(南或北)岸的河运港口更容易受泥沙淤塞的影响。
答案 (1)180°向东至60°W 120
(2)4
(3)南 北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部时间6月18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17时32分,美国宇航局“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搭乘“阿特拉斯五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28°26′N,81°W)成功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它将开创月球探索的新纪元。
材料二 两个探测器升空当日某时的太阳光照图。
(1)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所在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为__________。美国东部时间是指________的区时,“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器”升空时北京时间为______。
(2)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3)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是________(晨、昏)线,是________(晨、昏)线。
(4)依据材料二光照图,计算卡纳维拉尔角的地方时是________。
答案 (1)西五区 西五区 6月19日6时32分
(2)A、B C (3)昏 晨 (4)12时3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及时区、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等相关时间计算。第(1)题,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经度为81°W,应在西五区;美国东部时间是指西五区的区时,当西五区为6月18日17时32分时,东八区的时间比它早13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6月19日6时32分。第(2)题,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线速度最大的是A、B,最小的是C点。第(3)题,顺地球自转方向,是由昼进入夜的界线,应为昏线,则是晨线。第(4)题,由材料二图可知,90°W地方时为12时,可求出81°W的地方时为12时36分。
[能力提升]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1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 11.A 12.B
解析 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第11题,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第12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星转过50°,说明地球自转了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故正确答案为B。
13.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27日19时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 )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时区时间在201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7月27日19时12分时,全球两个日期(7月27日与7月28日)的分界线是180°与0时所在经线,即72°E向东至180°之间为7月28日,其余范围为7月27日。由此可判断B项错误;而此时太阳直射的经度是西经108°(地方时12时),北极点周围有极昼,而C项图中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0°E,故C项错误,D项图中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不合乎要求,故D项错误。只有A项中的图符合上述要求。
14.美国哈佛大学(42°N ( http: / / www.21cnjy.com ),71°W)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收件时间以当地时间2月15日23时截止,直接以网络(E mail)传送。一位住在悉尼(34°S,151°E)的学生打算报名参加,假设当时网页传输没有任何故障,请问他最迟应在何时将作品发出( )
A.2月15日上午8时 B.2月16日下午2时
C.2月16日晚上8时 D.2月15日凌晨2时
答案 B
解析 哈佛大学位于西五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尼位于东十区,因此悉尼的时间比哈佛早15小时,当哈佛大学于2月15日23时截止收件时,悉尼为15日23时+15时=16日14时。
15.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半球;图中E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________线,图中所示地区是________季。
(3)此刻,图中A、B、C、D四处的地方时是:A________时,B________时,C________时,D________时。
(4)从D点处向E点方向吹出的风,偏向后变成________风。
答案 (1)北 66°34′N
(2)晨昏 夏
(3)6 12 18 24(0)
(4)西南
解析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观察时,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的运动方向,在南极上空观察时,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的运动方向。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季。观察图形即可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区分了昼半球与夜半球,因此是晨昏线。由图可知,此时为6月22日,晨昏线应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E点正好位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上,因此,E点的纬度应为66°34′N。根据图中太阳光线直射B所在的经线,因此,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D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为24(0)时;A点所在经线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B点所在经线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从D点吹向E点的风是南风,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要向右偏转,因此,偏向后应为西南风。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①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自西向东。
(3)周期:1日,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为③23时56分4秒,叫做④恒星日;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为⑤24小时,叫做⑥太阳日。
(4)速度
2.地球公转
(1)概念:地球绕⑨太阳的运动。
(2)方向:⑩自西向东,图中“→”所示。
(3)周期:恒星年,即 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近似正圆的 椭圆。
(5)速度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1月初 最快 近日点
B点 7月初 最慢 远日点
思考
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 23°26′。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思考
教师节时,太阳直射点会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
答案 北半球。 向南。
探究点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活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图2中,判断C、D两点分别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
(2)比较图1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说出图2中地球由C至D和由D至C公转速度的变化。
(3)若图2中的时间是2015年10月1日,那么,到2016年1月初时,地球公转速度将逐日变________。
答案 (1)逆时针自转(画图略)。 C为远日点,D为近日点。
(2)角速度:A=B>N,线速度:A>B>N;由C至D,角速度、线速度均由慢变快,由D至C反之。
(3)快
反思归纳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比较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地轴的旋转 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地轴空间指向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运动周期 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以太阳为参照点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时(或1°/4分) 平均约1°/天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 平均约30 km/s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方法技巧]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①当明确告知地球自转方向时,直接根据“北逆南顺”判断即可。
②当未告知地球自转方向但有经度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根据经度变化规律加以判断,具体方法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由西经度向东经度方向,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而西经度增大的方向则与自转方向相反。
(2)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的判断
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地势高低有关。
地球表面的线速度
探究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变化
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表示黄道平面的是__________。
(2)在图中用α表示出黄赤交角。
(3)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为0°,太阳直射点将会如何移动?
(4)假如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5°,地球上的五带将如何变化?
答案 (1)B
(2)略(A、B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
(3)太阳直射点将终年在赤道上移动。
(4)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
反思归纳 黄赤交角的特点
特点 含义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三个基本不变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两个变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特别提醒] (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2)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能达到的最北、最南纬度数。
(3)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探究点三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
探究活动 读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1)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位置上,并注出二分二至日。
(3)在A至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且正在向________移动。
(4)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为什么北半球却是冬季?
答案 (1)(2)如下图:
(3)南 南
(4)近日点时,北半球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太阳较近,但主要决定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因素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远日点时要少得多,因此北半球是冬季。
反思归纳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技巧
(1)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从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地轴北端倾向太阳(或地轴南端偏离太阳)为夏至日图;反之,则为冬至日图。
(3)夏至日图位于远日点附近,冬至日图位于近日点附近。
[思维拓展]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训练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旋转。
2.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答案 B
解析 由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60°;由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约为7月初。
对点训练二 黄赤交角及其变化
下图是“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
A.日地距离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速度
答案 3.A 4.B 5.B
解析 第3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轨道面(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夹角,从图看出①表示是该夹角。第4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第5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对点训练三 地球公转运动图的判读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6~7题。
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7.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答案 6.A 7.A
解析 从图中看出P点是地球在近日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11月11日地球在秋分后大约一个半月,故应靠近甲点。
综合提升
8.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一周360°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________,除________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2)自转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等于0的地点是________。
答案 (1)23时56分4秒 15°∕时 南北极点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纬度越高,纬线圈的周长越短 (3)南北极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特征。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是1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1太阳日是24小时,地球自转360°59′。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是随着纬度增大而减少,其原因是纬线长度随着纬度增大而变短。
教材P13 读图思考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画图略。
教材P14 读图思考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即都为零)。
教材P15 活动
1.可选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选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2.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日(恒星日或太阳日) 除极点外,各处都相同 由赤道向两极减小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年(恒星年) 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教材P16 活动
[基础过关]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呈顺时针旋转,A、B项错误。经度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增大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经度,相反为西经度,D项正确。
2.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两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
D.两地的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上海小于北京
答案 C
解析 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上海的纬度较低,所在的纬线圈较长,因此线速度比北京大。
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接近的地点是( )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答案 C
解析 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40 000 km,即八万里,与赤道位置最接近的为C项。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读图完成4~5题。
4.“嫦娥三号”发射时,地球大致位于公转轨道中的______点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最节省燃料的发射中心有( )
①拜科努尔(45°N,63.4°E) ②普列谢茨克(63°N,63°E)
③肯尼迪(28°N,81°W) ④库鲁(5°14′N,52°46′W)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4.D 5.D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判断,②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嫦娥三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接近冬至日。第5题,所处纬度越低,则自转线速度越大,可以为卫星发射提供较大的初速度。
6.当地球处于图中公转轨道A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
C.北半球为夏季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A处是远日点,即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正由北向南移动,北半球为夏季。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字母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太阳光线从⑤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 7.A 8.D
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图中的①。地轴是倾斜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从⑤处直射地球时,恰好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恰为北半球的冬至。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N处附近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A、B、C三点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A点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
答案 (1)如下图 (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转特征。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旋转;线速度随着纬度数的增大而减小,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都相等;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时间是一恒星日。
10.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代表的节气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从2014年“教师节”到201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劳动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个__________。
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先向南,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再向北
(3)回归年
[能力提升]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注意图中指向标指向,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纬3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1 447 km/h,南北纬60°的约为837 km/h,且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图示区域大部分线速度大于837 km/h、小于1 447 km/h,即纬度小于60°、大于30°,是中纬度,且自北向南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变大,为北半球。第12题,b点线速度大于a点,且处于同纬度,则b点海拔高于a点,地表离地心的自转半径大,旋转弧线长,所以线速度大。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回答13~14题。
13.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14.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答案 13.C 14.C
1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1
(1)在图1外侧弧线上添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图2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4)图1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答案 (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A (3)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4)A 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圈为赤道这一信息。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但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图2A、B、D选项为侧视图,C选项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应逐渐增大,根据选项C中经度变化状况可知,该图中心点应为南极,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第(3)题,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为23时56分4秒。第(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