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C、D
B.正常情况下,C中存在代谢废物
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D.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尿素、脂肪酸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氨基酸 ④麦芽糖、DNA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生理过程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葡萄糖形成乳酸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C.胰岛素的合成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形成乳酸钠
4.职业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往往不是饮用清水,而是饮用含有特定成分的“功能饮料”,如表为某种功能饮料的主要成分,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 蔗糖 其他糖类 柠檬酸 氯化钠 氯化钾 磷酸二氢钠 碳酸氢钠
质量浓度/ (g·L-1) 30 10 10 0.1 0.1 0.1 0.1
A.运动员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能量,所以蔗糖等糖类的作用是补充能源
B.大量出汗不只是丧失了水分,也丧失了盐分,所以功能饮料既含水也含无机盐
C.功能饮料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主要成分
D.细胞外液中的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对维持细胞外液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5.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某人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化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英文简称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U/L 9~60
肌酐 CRE 1.4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12.33↑ mmol/L 3.9~6.1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O 179 mg/dL 150~220
A.血液中各物质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稳定程度
B.TG超标说明血液脂肪含量比较高
C.ALT和解旋酶等物质是血浆的成分
D.化验单上的参考范围说明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呈现动态平衡
6.痛风是指人体长期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减少,使血液中尿酸含量持续偏高而引起的关节痛、乏力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有嘌呤的物质有DNA、RNA、ATP等
B.人体肾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痛风
C.痛风症状的出现体现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人体输尿管中的尿酸、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7.如图显示进入及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由此判断该器官最可能为( )
A.肺 B.小肠 C.大脑 D.肾脏
8.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a、b、c为内环境的相关组成成分(其中b为血浆),静脉滴注的药物配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与内环境是等渗的
B.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静脉滴注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9.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同时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上清液中含血浆蛋白
B.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有关
C.图2实验中HCl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10.下列症状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小雨去西藏探亲出现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体温升高
B.小林淋雨之后出现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的症状——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C.某年夏天,连续高温天气导致的热射病——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研究表明,肾功能障碍的人群长期熬夜易患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出现全身水肿、呕吐等症状——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11.指头受伤后,人们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以达到治疗效果。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给药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
B.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相同
C.静脉滴注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9%的NaCl以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D.静脉滴注时,药物除了要通过血浆,还要通过组织液才能到达靶细胞
12.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这个大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就是细胞外液
B.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会立即死亡
C.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
D.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馏水,则羊羔不会存活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有些癌症患者受“酸碱体质理论”的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
B.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则可判断其内环境呈弱酸性
C.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对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影响
D.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可以明显改变内环境的pH
14.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图中A~C代表细胞外液的成分,D~F代表不同的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中的K+进入D时不需要消耗ATP
B.相对于B和C,A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C.少部分的B经毛细淋巴管壁形成C并最终汇入A
D.E中不包括皮肤细胞,皮肤细胞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O2
15.习惯性叹气、过度紧张焦虑,可导致身体排出过多CO2,从而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出现麻木、头晕甚至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可通过面罩吸氧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的HC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性碱中毒”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也可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酸碱性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通过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
16.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转氨酶可以催化转氨基反应:将一种α-氨基酸(a)的氨基转移到一种酮酸(b)上,产生另外一种α-氨基酸(c)和另外一种酮酸(d)。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在肝脏等器官中含量较高,是衡量肝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受到伤害或相关组织坏死、细胞破裂时,转氨酶会进入血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c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
B.体检前禁止大量饮酒只是为了避免酒精进入血浆使转氨酶变性,干扰体检结果
C.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反应有时也可以发生在血浆中
D.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图甲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图乙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 系统。图乙中,②表示 。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并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含有 ,可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包括图乙中的 (填数字),内环境除了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外,还是 的媒介;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调节网络下进行。
(4)CO2不会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5)若图乙为肺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则与①处相比,⑤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为 。
18.(14分)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F为液体,①②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 (填字母)。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 (填“双向”或“单向”)的。
(2)若①为淀粉,由①形成②进入脑细胞需要体内 系统的直接参与。
(3)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起脑脊液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填字母)。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CO2、O2扩散的模型(注: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CO2,用虚线箭头表示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19.(10分)2022年12月4日,航天英雄陈冬、刘洋、蔡旭哲完成太空驻扎任务后,全部安全返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需克服进驻太空后机体产生的多种失重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三名航天员在返回地球之后不能立即站立,太空失重环境会引起肌肉退化,骨骼内钙、磷的流失,使航天员返回地面后易发生骨折,因此需要食用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了促进钙、磷的吸收还需补充 。
(2)失重可能会导致体液倒流,出现鼻塞、头部肿胀的症状。当人体某个部位组织液增多时就会导致组织水肿,请写出三种导致组织水肿的实例: 。
(3)太空是一个缺氧的环境,正常人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尤为重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
(4)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20.(1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研究性课题,欲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实验原理:渗透作用。
(2)实验仪器: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细线。
(3)实验步骤:
①先将 倒入烧杯中。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烧杯中,使 。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 的变化。
(4)预测漏斗内液面高度变化和结论: 。
21.(12分)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新鲜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
A.方法步骤:
① 。
② 。
③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
④ 。
B.预期结果: 。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试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HCl溶液,乙试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答案全解全析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B 2.A 3.D 4.C 5.C 6.D 7.D 8.C
9.C 10.D 11.D 12.D 13.BD 14.BC 15.AC 16.AB
1.B 各结构的名称及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A错误。
图甲 图乙 结构
① B 淋巴液
② D 细胞内液
③ A 组织液
④ C 血浆
C为血浆,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存在代谢废物,B正确。肝脏处,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血浆运输到组织液,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组织液运输到血浆,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C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是等渗的,D错误。
2.A 呼吸酶位于细胞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不符合题意。麦芽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NA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④不符合题意。
3.D 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形成乳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A不符合题意;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中,B不符合题意;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在细胞内合成,C不符合题意;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形成乳酸钠,属于缓冲物质调节pH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D符合题意。
4.C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较多,因此需要补充糖类,用来提供能量,A正确;汗液中不光有水,还有尿素和无机盐等,大量出汗不仅丢失了水分,还丢失了无机盐,因此补充水分的同时,还需要补充无机盐,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而不是钾离子,C错误;细胞外液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有关,D正确。
5.C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血浆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若某些成分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内环境稳态就会受到影响,血液中各物质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稳定程度,A正确;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酯,又称甘油三酯(TG),TG高于正常值,说明血液脂肪含量比较高,B正确;解旋酶是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内环境中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动态平衡,D正确。
6.D DNA、RNA中含有腺嘌呤、鸟嘌呤,ATP中含有腺嘌呤,A正确;由题干可知,痛风可能由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进而引发痛风,B正确;痛风症状的出现与体内尿酸滞留过多有关,体现了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输尿管与外界环境相通,输尿管中的尿酸、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7.D
8.C 静脉滴注的药物应配在等渗溶液中,避免渗透压变化导致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则a是组织液;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血浆,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液,B正确。血浆中的葡萄糖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的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1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C错误。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会进入血浆,从而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组织水肿,D正确。
9.C 血液经过离心后,血细胞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是血浆,血浆中有血浆蛋白;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若上清液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则说明上清液中含血浆蛋白,A正确。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图2实验中,滴加溶液的种类和HCl溶液、NaOH溶液的滴数为自变量,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C错误。图2中,与蒸馏水组比,上清液组pH在一定范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
10.D
症状或疾病 主要原因
高原反应 氧气供应不足
感冒发热,食欲不振 体温过高,酶活性降低
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受阻,体温升高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11.D 口服给药的药物运输途径为消化道→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的药物运输途径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滴注的药物运输途径为血浆→组织液→靶细胞。口服的药物经吸收才能起作用,所以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慢,A错误;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这两种给药方式中,药物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不完全相同,B错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主要是Na+、Cl-,静脉注射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以维持正常的渗透压,C错误。
12.D 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羊羔在其中生活需要从里面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将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大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是胚胎生存的外界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如果血氧交换系统发生障碍,短时间内氧气供应不足,羊羔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会立即死亡,B错误;羊羔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氧气和营养条件离不开人造子宫,但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然依靠自身调节,C错误;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所以在蒸馏水中羊羔不会存活,D正确。
13.BD 唾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测得某人的唾液pH为6.5,据此不能判断其内环境呈弱酸性,B错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产物会进入内环境并且会从内环境中获取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而对内环境的稳态造成影响,C正确;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不会明显改变内环境的pH,D错误。
14.BC A~C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D~F可分别代表血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A血浆中的K+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D血细胞,主动运输消耗ATP,A错误;相对于B组织液和C淋巴液,A血浆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B正确;大部分的组织液经毛细血管壁回渗到血浆,少部分的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并最终汇入血浆,C正确;E组织细胞包括皮肤细胞,皮肤细胞外面有角质层,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O2,也需要从内环境中获得O2和营养物质,D错误。
15.AC 内环境中的HC呈弱碱性,不能缓解“呼吸性碱中毒”,A错误;CO2可维持pH的稳定,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正常人的血浆呈弱碱性,pH为7.35~7.45,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由题可知,“呼吸性碱中毒”是身体排出过多CO2导致的,临床上,可通过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D正确。
16.AB 由题可知,c是在人体中合成的,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大量饮酒会损伤机体细胞,特别是肝细胞,使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大大升高,从而干扰检测结果,B错误;血浆中存在氨基酸、酮酸等物质,异常情况下(细胞膜受到伤害或相关组织坏死、细胞破裂时),转氨酶会进入血浆,其催化的转氨基反应也可以发生在血浆中,C正确;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如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到某种程度时,表明肝脏可能出现了问题,D正确。
1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泌尿 细胞内液 (2)缓冲物质 (3)③④⑤(2分,写不全不得分)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分) 神经—体液—免疫 (4)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2分) (5)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2分,写不全不得分)
解析 (1)
(2)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包括图乙中的③④⑤。(4)组织细胞内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因此,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CO2从细胞内扩散到组织液。(5)血液流经肺部(如下图),血浆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18.答案 (每空2分)(1)B、C、D、F(写不全不得分) 属于 双向 (2)消化系统、循环(消化、循环) (3)升高 (4)E
(虚线实线标错不得分、多画线不得分)
解析 (1)图中A为肠液,B、C为血浆,D为组织液,E为细胞内液,F为淋巴液,B、C、D、F属于内环境。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所以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2)若①为淀粉,由①形成②需要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再经吸收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脑。(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会使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4)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细胞内液(E)。成熟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可运输O2,人体肝脏内,O2从成熟红细胞内液进入血浆,再由血浆进入组织液,CO2由组织液进入血浆。
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3分)(1)维生素D(1分) (2)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淋巴循环受阻;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活动旺盛等(写出三种即可) (3)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 (1)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2)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进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引起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进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20.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3)①淡水动物的血浆 ③两者液面平齐 ④漏斗中液面高度 (4)若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若液面高度不变,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若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6分)
解析 (3)题述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因此应该围绕渗透装置来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③已经给出漏斗中的是海洋动物的血浆,因此烧杯中应为淡水动物的血浆。该实验需要通过半透膜两侧的液面水平来分析海洋动物血浆和淡水动物血浆的渗透压,因此需要保证最初烧杯中的液面和漏斗中的液面平齐。(4)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故结论是未知的,预测时,从可能的情况入手并加以讨论。该实验可能的结果有3种:①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则水分由烧杯进入漏斗,漏斗液面上升;②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则半透膜两侧的水分进出处于动态平衡,漏斗液面高度不变;③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则水分由漏斗进入烧杯,漏斗液面下降。
21.答案 (每空2分)(1)①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各2mL 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新鲜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 ④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 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 (2)①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组作为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结果是加入HCl、NaOH溶液前后的pH基本不变
解析 掌握实验步骤(实验准备→等量描述→变量描述→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第一、二步可以合并)和实验方案评价(一般是在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操作、试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的技巧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1)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相同,其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其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血浆,其中的红细胞吸水涨破。(2)①该实验应该遵循对照原则,题中方案缺少对照实验,应该再增设两个蒸馏水组作为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②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获得相关证据的实验思路是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