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
B.植物幼叶中的生长素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进行极性运输
C.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黄瓜雌花的形成
D.生长素浓度升高会抑制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B.尿液提供了生长素,促进生根
C.尿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D.尿液提供了尿素,促进生根
3.如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实验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排序②③⑤①④,就是科学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科研实验顺序
B.⑤表示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设计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④表示的实验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D.实验①②③都能用于验证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发生横向移动
4.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对水稻幼苗茎的作用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示所作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植物激素
B.NAA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C.a~b段,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d段,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d点对应浓度的NAA可能促进水稻幼苗根的生长
5.油菜素内酯(BL)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BL溶液处理芹菜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不同浓度下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得到如图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BL在植物体内最可能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通过该实验不能推断BL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
C.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L浓度
D.实验结果显示,BL对芹菜幼苗的生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6.生长素受体TIR1和酶复合体(SCF)结合形成复合体,生长素与胞内的TIR1结合后影响AUX/IAA(转录抑制蛋白因子)与ARFs的结合,调控生长素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生长素反应,其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胚芽鞘、幼叶处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TIR1和SCF结合的复合体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
C.AUX/IAA蛋白被降解后,ARFs调控转录的效应增强
D.AUX/IAA与ARFs结合导致生长素诱导基因不能翻译
7.水稻种植过程中,中后期植株易倒伏是常见的问题。在适宜时期喷施适量人工合成的调环酸钙溶液,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环酸钙是一种植物激素,作用效果稳定
B.“适宜时期”是指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
C.“适量”只强调喷施调环酸钙总量不宜过少
D.若调环酸钙喷施不足,可喷施赤霉素补救
8.研究人员用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处理生理状况和长度相同的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各组豌豆幼苗切段的长度,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探究活动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高浓度生长素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可能与乙烯的合成量增加有关
C.生长素浓度大于10-6mol/L时,对幼苗切段长度增加具有抑制作用
D.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可能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9.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受到外源光信号和内源激素的共同调控,植物的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Pr吸收红光后会转化为Pfr,结合图中信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合图示推断,向细胞核内传递信息的是Pr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二者协同促进细胞分裂
C.生长素的受体在细胞核内,而细胞分裂素和蓝光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
D.与光合色素相比,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
10.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的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下胚轴顶部两侧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如图所示为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B.下胚轴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了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导致生长素不对称分布
C.m、n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差越大,下胚轴的倾斜角α越大
D.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11.大多数植物的开花对日照长度有一定要求。长日植物只在日照长于一定时间(临界日长)才开花,短日植物只在日照短于一定时间才开花,否则都进行营养生长。经过实验研究,科学家收集到了如图实验结果。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光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信号分子
B.植物体存在能够感受光照的受体,从而调控开花行为
C.恶劣天气导致的日周期变化可能影响果树的经济产值
D.植物能够对光作出反应跟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2.“酸生长理论”认为生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主动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细胞伸长。我国科研工作者证实生长素可以诱导细胞膜上类受体蛋白激酶(TMK)激活质子泵,将大量H+泵出细胞,为“酸生长理论”提供了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胚芽鞘切段放入酸性缓冲液中也能表现促进细胞伸长的效果
B.生长素促进H+的运输,因此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植物茎切段生长的效果越好
C.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生长速度快于正常胚芽鞘
D.阻断胚芽鞘的呼吸作用后将其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pH将降低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草莓开花的早晚影响草莓的上市时间与价格。生长素响应因子(ARF4)可直接激活开花基因FreAPI和FveFUL的表达,而外源生长素可诱导ARF4基因过量表达,促进草莓提前开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草莓体内有特定的分泌器官和明显的靶器官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草莓茎的生长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C.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从而影响花的发育
D.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调控开花基因表达,调节开花时间
14.棉花栽培过程中,适时打顶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发育,从而提高棉铃的结铃率和成铃率,但是打顶易引起棉花叶片早衰。为此研究人员在低氮水平(N150,即每千克土壤中补充150mg氮肥)和高氮水平(N500,即每千克土壤中补充500mg氮肥)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并测定叶片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
B.打顶后可引起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增加,且在低氮水平时增加更明显
C.在高氮水平下,打顶导致细胞分裂素减少更明显,从而使叶绿素合成减弱
D.打顶后涂抹NAA可减弱脱落酸的增加,从而防止叶片早衰
15.玉米在即将成熟时,若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后又遇大雨,则会出现种子胎萌现象(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发芽)。多种激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脱落酸ABA)对玉米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影响如表所示。据表推测合理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GA + + + + - - - -
CK + + - - - - + +
ABA + - + - - + - +
结果 萌发 萌发 休眠 萌发 休眠 休眠 休眠 休眠
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
A.GA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激素
B.ABA和CK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
C.自然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只有上述激素的参与
D.胎萌现象前激素配比可能经历了由3组到4组的转变
16.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
B.题图表明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C.番茄也存在与图示相似的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发生了突变,可能导致果实成熟期推迟
D.乙烯能够催化细胞核内的相关生理反应,促使果实成熟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4分)为探究影响草莓成熟的因素,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是促进植物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在植物体中合成部位为 。除了促进果实成熟外,乙烯还有促进开花、 等作用。
(2)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弱碱性条件下可以释放乙烯,对水果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知草莓成熟后硬度变小、甜度增大,乙烯利工作液催熟草莓的参考浓度为0.01%~0.05%,欲探究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草莓的催熟效果,我们可以用 和 来表示草莓成熟的程度。
(3)ACC是乙烯合成的重要前体,研究者探究添加其他植物激素对草莓果实ACC含量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GA表示赤霉素,ABA表示脱落酸)。
表1 GA和ABA对草莓果实ACC含量的影响(单位:nmol/g)
处理时间 2天 4天 5天
对照组 0.69 0.97 0.91
添加GA 0.43 0.40 0.81
添加ABA 0.83 1.08 3.13
①从表格可知,GA和ABA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分别是 。
②MACC是ACC代谢途径中的重要物质之一,MACC、ACC、乙烯等物质在代谢上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者探究添加GA对草莓果实MACC含量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则综合表1、表2和图,GA抑制乙烯产生的原因是 。
表2 GA对草莓果实MACC含量的影响(单位:nmol/g)
处理时间 2天 4天 5天
对照组 2.30 3.13 5.00
添加GA 4.17 4.28 5.20
(4)研究人员推测高浓度CO2可以降低果实ABA和乙烯含量,延缓草莓成熟,从而延长草莓的保鲜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
①取材和分组:取 的草莓若干,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实验处理:将A组置于高CO2环境下,B组置于 环境下,其余条件保持一致,密闭放置数天。
③测定结果:测定A、B两组草莓的成熟程度及 。
④结果预期:与B组相比,A组中 ,则成功验证假设。
18.(10分)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
(2)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3)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 。
(4)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19.(13分)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为提高油茶果实的产油率,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 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激素,具有
等优点。
(2)科研人员选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配制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适浓度。选取不同地点单株能结5kg以上果实的油茶植株,在其叶面进行喷施,1周后摘取鲜果并测定果实产油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选择单株能结5kg以上果实的植株作为实验对象的目的是便于 。
②由图分析可知,
。
(3)油茶果实采摘后存在后熟过程(即在收摘后,果实由采收成熟向食用成熟的过渡),油茶果实的产油率有所变化。研究者对采摘的油茶鲜果直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1周后测定果实产油率并计算增幅率,结果如表。
组别 处理 产油率(%) 比对照增幅率(%)
1 NAA(α-萘乙酸) 5.04 2.4
2 GA(赤霉素) 5.95 20.9
3 B-9 4.85 -1.4
4 NAA+GA 6.01 22.2
5 NAA+B-9 5.18 5.3
6 清水 4.92 0.0
①计算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后熟的比对照增幅率,比对照增幅率(%)=( )/对照组产油率×100%。
②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单独使用时,喷施 对果实后熟产油率促进效果最好;同时喷施时,采用 促进效果最好。
(4)结合(2)和(3)的研究,请为茶农提出一种增产增收方案。
20.(14分)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图1是研究某植物的开花与光照时长之间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及结果。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表明,即使其余条件适宜,该植物也需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开花,你认为“一定的光照条件”是什么呢 请你依据上述实验提出两种观点。
观点一: ,该植物才能开花。
观点二: ,该植物才能开花。
(2)进一步研究证明,该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叶片而非花芽(花芽是变态的芽,将来会发育为花),有学者认为叶片受到适宜的光刺激后,叶片产生了某种物质运输到花芽促进了花芽的发育而开花。下面是借鉴“温特实验”方法证明上述观点的实验设计方案,请完善相关实验步骤。(实验植株只有叶片A和花芽B,且生理功能均正常。)
第一步:取图2所示未开花植株若干并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将两组植株的叶片A均于叶柄处切下,每组叶柄残留在植株上的切口分别标号为切口甲、切口乙。
第二步:甲组处理方法是 ,乙组处理方法是取等体积空白琼脂块不作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经过甲、乙两组方法处理后的琼脂块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组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其对应实验植株的 (填“叶柄切口处”或“花芽B处”)。
第四步:将甲、乙组实验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 (填“光照条件”或“黑暗环境”)下一段时间,观察两组植株开花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 。
预期实验结论: 。
21.(9分)调整根系结构,保障最大限度利用土壤水资源是植物重要的生存策略,这一过程受到多种激素调控。
(1)植物根部横切结构由外层向中心依次为表皮、皮层、中柱鞘和中柱,表皮细胞能够以 运输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由中柱鞘发生进而形成的侧根有助于水分的吸收。侧根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本质是 。
(2)利用琼脂培养拟南芥幼苗制备根生长模型开展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乙组设置中的 模拟的是根向下生长时接触不到水分的情况。检测拟南芥根生长到不同长度时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说明ABA在植物缺水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判断的依据是
。
(3)为证实ABA的作用,利用图1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检测虚线框内野生型与ABA合成缺陷突变体番茄的侧根生成情况,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说明 。
(4)研究发现生长素在中柱鞘的积累是侧根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与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
等作用有关。
附加题
干旱可诱导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增加,以减少失水,但干旱促进ABA合成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者发现一种分泌型短肽(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C由其前体肽加工而成,该前体肽在内质网上的 合成。
(2)分别用微量(0.1μmol·L-1)的C或ABA处理拟南芥根部后,检测叶片气孔开度,结果如图1。
图1
据图1可知,C和ABA均能够 ,从而减少失水。
(3)已知N是催化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C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图2中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是,经干旱处理后 。
图2
(4)实验表明,野生型植物经干旱处理后,C在根中的表达远高于叶片;在根部外施的C可运输到叶片中。因此设想,干旱下根合成C运输到叶片促进N基因的表达。为验证此设想,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嫁接实验,干旱处理后,检测接穗叶片中C含量,又检测了其中N基因的表达水平。
以接穗与砧木均为野生型的植株经干旱处理后的N基因表达量为参照值,在表中填写假设成立时,与参照值相比N基因表达量的预期结果(用“远低于”“远高于”“相近”表示)。
接穗 野生型 突变体 突变体
砧木 野生型 突变体 野生型
接穗叶片 中N基因 的表达量 参照值
注:突变体为C基因缺失突变体
(5)研究者认为C也属于植物激素,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这一新发现扩展了人们对植物激素化学本质的认识。
答案全解全析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D 2.B 3.D 4.B 5.D 6.D 7.B 8.C
9.D 10.C 11.D 12.A 13.BCD 14.AB 15.AD 16.ABC
1.D 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D错误。
2.B 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题述方法利用的是尿液中的生长素,B合理。
3.D ②③是达尔文的实验,⑤是鲍森·詹森的实验,①是拜尔的实验,④是温特的实验,A正确;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④表示的实验是温特的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C正确;实验①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的位置,不具有单侧光照,不能用于验证单侧光能够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发生横向运输,D错误。
4.B 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水稻幼苗茎的单位生长长度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时,对应浓度的NAA促进水稻幼苗茎生长;多于对照组时,对应浓度的NAA抑制水稻幼苗茎的生长,B正确。a~b段,随着NAA浓度的增加,NAA促进水稻幼苗茎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b~d段,随着NAA浓度的增加,NAA先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后对水稻幼苗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错误。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与茎相比,根对NAA更敏感,d点对应浓度的NAA抑制水稻幼苗茎的生长,则对水稻幼苗根的生长也起抑制作用,D错误。
5.D 由柱形图可知,适宜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L)可促进幼苗生长,推测BL最可能主要分布在幼苗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题述实验分析的是不同浓度的BL溶液对芹菜幼苗株高的影响,并未具体分析作用机理,B正确;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最适BL浓度在0.2~0.4mg·L-1之间,具体的浓度需在此区间进一步设置实验来分析,C正确;根据题图,与对照组相比,BL对芹菜幼苗的生长没有体现出抑制作用,D错误。
6.D 生长素在胚芽鞘、幼叶处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TIR1和SCF结合的复合体可以降解转录抑制蛋白因子AUX/IAA,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B正确;由题图可知,AUX/IAA与ARFs结合会抑制ARFs的作用,导致生长素诱导基因不能转录,故AUX/IAA蛋白被降解后,减弱了其对ARFs的抑制,ARFs调控转录的效应增强,C正确,D错误。
7.B 调环酸钙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调环酸钙能缩短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适宜时期”是指水稻基部节间伸长初期,B正确;“适量”强调喷施调环酸钙总量不宜过少,也不能过多,C错误;赤霉素促进茎秆生长,不能喷施赤霉素进行补救,D错误。
8.C 探究活动设置空白对照组(即生长素浓度为0的一组)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生长素浓度为10-6~10-3mol/L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的合成量增加,幼苗切段的长度增加百分比变小,说明高浓度生长素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可能与乙烯的合成量增加有关,B正确。生长素浓度为10-6~10-3mol/L时,幼苗切段的长度增加百分比均大于生长素浓度为0时的对照组,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并没有抑制幼苗切段长度的增加,C错误。在重力的作用下,远地侧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可能是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D正确。
9.D 图中Pr吸收红光后转化为Pfr,向细胞核内传递信息的是Pfr,A错误。细胞分裂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后,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B错误。蓝光的受体有PHOT和隐花色素,隐花色素位于细胞核内,C错误。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而光敏色素在远红光的区域具有吸收光谱,D正确。
10.C 下胚轴细胞将重力信号转变成了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导致生长素朝近地侧横向运输,使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从而形成了“顶端弯钩”,近地侧(n)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m)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A、B正确。m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n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m、n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越大,n侧一般会受到更大的抑制作用,下胚轴弯曲程度也越大,倾斜角α越小,C错误。
11.D 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体存在能够感受光照的受体,从而调控开花行为,A、B正确;植物开花受光照周期的影响,恶劣天气导致的日周期变化可能影响果树的经济产值,C正确;光敏色素能够接收光信号,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D错误。
12.A 根据“酸生长理论”,细胞壁周围pH下降可以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细胞伸长,将胚芽鞘切段放入酸性缓冲液中,溶液为酸性,可以软化细胞壁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过高浓度的生长素会对植物茎切段的生长起抑制作用,B错误;TMK基因被敲除的胚芽鞘中不能合成TMK,生长素无法通过诱导TMK激活质子泵将大量H+泵出细胞,胚芽鞘生长速度慢于正常胚芽鞘,C错误;利用质子泵将大量H+泵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阻断胚芽鞘的呼吸作用会抑制胚芽鞘的能量供应,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会降低,D错误。
13.BCD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和明显的靶器官,A错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可以找到2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草莓茎的生长作用效果相同,B正确;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从而影响花的发育,C正确;生长素响应因子(ARF4)可直接激活开花基因FreAPI和FveFUL的表达,而外源生长素可诱导ARF4基因过量表达,促进草莓提前开花,从而调节开花时间,D正确。
14.AB 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高,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根据图2可知,与不打顶组(对照组)相比,打顶组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增加,且在低氮水平(N150)时增加更明显,B正确。根据图1可知,与不打顶组(对照组)相比,打顶组在低氮水平(N150)下细胞分裂素减少较高氮水平(N500)下更明显,C错误。根据图2可知,在低氮水平(N150)下,打顶后涂抹NAA可减弱脱落酸的增加,但是在高氮水平(N500)下,打顶后涂抹NAA会促进脱落酸的增加,D错误。
15.AD
对比 结果 分析
1~8组 种子能萌发的组别中GA都是有活性的 GA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激素,A正确
6、7组 GA没有活性,仅CK或ABA有活性时,种子均休眠 ABA和CK对种子作用的效果在GA有活性的时候相反,在GA无活性时不相反,B错误
2、3组 GA有活性,CK有活性时种子萌发,ABA有活性时种子休眠
自然状态下,种子萌发受多种激素的影响,如生长素也参与种子萌发,C错误;胎萌现象主要是因为ABA被分解或被冲刷掉,导致ABA的抑制作用减弱,GA促进了种子的萌发,所以胎萌现象可能经历了3组到4组的转变,D正确。
16.ABC 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A、B正确。在没有乙烯的条件下,酶T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若番茄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发生了突变,则番茄R蛋白无法与乙烯结合,可能导致果实成熟期推迟,C正确。乙烯能够调节细胞核内的相关基因表达,促使果实成熟,乙烯无催化作用,D错误。
1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2)硬度 甜度 (3)①抑制成熟、促进成熟(2分) ②GA抑制ACC的产生、促进ACC转化形成MACC(2分) (4)①生理状况相同的未成熟(2分) ②正常CO2 ③果实ABA和乙烯含量 ④果实成熟度较低,且ABA和乙烯含量较低(2分)
解析 (3)ACC是乙烯合成的重要前体,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表1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A后,草莓果实ACC含量减少,说明GA抑制ACC产生,从而抑制草莓果实成熟;与对照组相比,添加ABA后,草莓果实ACC含量增多,说明GA促进草莓果实成熟。据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A后,草莓果实MACC含量增加;据图可知,ACC能转化形成MACC和乙烯。根据以上分析,GA抑制乙烯产生的原因是GA抑制ACC的产生、促进ACC转化形成MACC,进而抑制乙烯的产生。(4)为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未成熟草莓若干,随机均分为A、B两组。
实验目的 验证高浓度CO2可以降低果实ABA和乙烯含量,延缓草莓成熟
自变量 是否具有高浓度的CO2
因变量 草莓的成熟程度及果实ABA和乙烯的含量
实验组(A组) 置于高CO2环境下
对照组(B组) 置于正常CO2环境下
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结果是唯一的,高浓度CO2可以降低果实ABA和乙烯含量,延缓草莓成熟。若与B组相比,A组果实ABA和乙烯含量降低,果实成熟度较低,则成功验证假设。
18.答案 (每空2分)(1)排除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的干扰 (2)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 (3)生长受到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片 (4)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解析 (1)题述实验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时要排除内源细胞分裂素的影响。(3)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与对照组相比,B叶面积相对值减小,即B叶生长受到抑制,对照组的处理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片。
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人工 调节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①提取、测量果实的产油率(2分) ②B-9、GA能够显著促进油茶鲜果产油率的提高,多效唑对油茶鲜果产油率的提高有抑制作用,NAA对油茶鲜果产油率的提高几乎无影响(3分) (3)①实验组产油率-对照组产油率 ②赤霉素(GA) GA和NAA (4)鲜果期,叶片喷施B-9、GA;采摘后的后熟阶段,喷施GA或同时喷施GA和NAA(或在鲜果期和后熟期,只喷施GA)。(2分)
解析 (2)本实验的因变量为鲜果产油率,如果单株结实太轻,提取的油量较少,不容易比较。与清水组鲜果产油率相比,GA和B-9处理组鲜果产油率高、NAA处理组与其相差不大、多效唑处理组产油率低。(3)比对照增幅率=(实验组产油率-对照组产油率)÷对照组产油率×100%;由表格数据可知,单独使用时,GA处理组后熟产油率最高,增幅最大;同时处理时,NAA+GA处理组后熟产油率最高,增幅最大。(4)B-9、GA能促进鲜果产油率提高,在鲜果期,叶片喷施B-9、GA有利于提高鲜果期产油率;GA和NAA能促进采摘后果实后熟产油率提高,在采摘后的后熟阶段,喷施GA或同时喷施GA和NAA(或在鲜果期和后熟期,只喷施GA),可使茶农增产增收。
20.答案 (每空2分)(1)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临界值X 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于黑暗时间 (2)将切下的叶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 花芽B处 黑暗环境 甲组植株花芽B开花,乙组植株花芽B不开花 叶片产生了某种物质运输到花芽促进了花芽的发育而开花
解析 (2)图2所示实验的目的为证明“叶片受到适宜的光刺激后,叶片产生了某种物质运输到花芽促进了花芽的发育而开花”,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叶片产生的某种物质的有无,因变量为花芽的发育和开花情况。实验要求借助“温特实验”的方法,因此可以考虑使用琼脂块收集这种物质,则甲组处理方法为将切下的叶片A(切口)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第三步:叶片产生的物质运输到花芽起作用,所以应将琼脂块分别放在对应植株的花芽B处。第四步:将甲、乙组实验植株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黑暗环境下一段时间,观察两组植株开花情况,这样可以排除光照对实验的影响。由于甲组放的是放置过叶片A的琼脂块,而乙组放的是空白琼脂块,因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甲组植株花芽B开花,而乙组植株花芽B不开花;预期的实验结论应是叶片产生了某种物质运输到花芽促进了花芽的发育而开花。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被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空气间隙 乙组随着根生长进入空气间隙长度的增加,ABA含量逐渐增加,且均高于甲组;当根遇到琼脂块B后ABA含量又逐渐下降(2分,ABA两种变化的原因各占1分) (3)在缺水条件下ABA可抑制侧根生成(2分) (4)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2分,生长1分,分化1分)
解析 (2)图1中甲组和乙组的区别是中间部分有无琼脂块,甲组有琼脂块,能运输水分,根向下生长可以接触到水分;乙组中间部分是空气间隙,这模拟的是根向下生长时接触不到水分的情况。图2中,乙组随着根生长进入空气间隙长度的增加,ABA含量逐渐增加,且均高于甲组,当根遇到琼脂块B后,ABA含量又逐渐下降,说明ABA是在植物缺水时发挥重要作用的激素。(3)图3乙组(有空气间隙,模拟缺水环境)中,与野生型相比,ABA合成缺陷突变体番茄侧根数量更多,说明在缺水条件下ABA可抑制侧根生成。
附加题
答案 (1)核糖体 (2)降低气孔开度 (3)C基因缺失突变体中的N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 (4)远低于 相近 (5)植物根产生的C能够运输到叶片,微量即可调节气孔开度的变化
解析 (2)据题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经微量的C或ABA处理1h、3h的叶片气孔开度明显降低,说明C和ABA均能够降低气孔开度。(3)题图2显示,经干旱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C基因缺失突变体中的N基因表达量下降,ABA含量也明显降低,说明C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4)若假设成立,即野生型植株在干旱下根合成C运输到叶片促进N基因的表达,则C基因缺失突变体植株由于根部不能合成C运输到叶片,而影响N基因的表达。当以接穗与砧木均为野生型的植株经干旱处理后的N基因表达量为参照值时,接穗与砧木均为突变体的植株没有C的促进,N基因的表达量远低于参照值;接穗为突变体、砧木为野生型的植株可以合成C并运输到叶片促进N基因的表达,则N基因的表达量与参照值相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