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全书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镰状细胞贫血会引发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平衡
D.稳态普遍存在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
2.尿毒症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减退甚至丧失、水盐代谢紊乱等综合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全身水肿
B.肾小囊通过滤过作用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C.尿毒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
D.利用肾透析可以代替肾脏排出代谢废物进行常规治疗
3.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都需要神经系统来完成,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腔内的大脑、脑干、小脑等和椎管内的脊髓
B.人体内脊神经的数量大于脑神经,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其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D.树突外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的全身各处
4.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与舒张,形成咳嗽反射。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呼吸肌为咳嗽反射弧的效应器
B.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双向的
C.呼吸道黏膜感受器产生兴奋,细胞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
D.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从延髓传递至呼吸肌
5.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主要与黑质损伤、退变和多巴胺合成减少有关。研究发现,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如图甲,其脑内的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表示抑制),二者相互调节会导致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受体分布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受体分布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图乙是患者经某种特效药治疗后的效果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的
B.特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患者的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减少,a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增加,避免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
C.a神经元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D.研发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敏感度的药物能有效治疗帕金森病
6.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功能区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B.全身麻醉时,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和脊髓中的排尿中枢均失去正常功能
C.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D.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7.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8.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即醛固酮,可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维持电解质的相对稳定。在某一外界刺激下,机体会发生如图所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肾上腺皮质的间接调节
B.图中外界刺激可能是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
C.醛固酮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和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
D.醛固酮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9.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是APC,其摄取和处理各种抗原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物质Ⅰ也是细胞外液的成分之一,可以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
C.物质Ⅱ是抗体,是可以清除各种抗原的大分子物质
D.细胞D只能来自细胞C,但细胞D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
10.烧伤、创伤等伤口处常因铜绿假单胞菌(Pa)而导致感染。在Pa感染部位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B.由此可见,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被f侵染的Pa菌株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并被其裂解
11.我国的许多诗词和农谚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都是劳动人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晶。下列诗词或农谚中所描述的现象,未体现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是( )
A.“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B.“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C.“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
D.“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12.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层积处理是解除种子休眠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在低温条件下将种子埋在湿沙中处理1~3个月,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而促使种子萌发。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几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层积处理使种子中的脱落酸含量下降,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
B.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C.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种子层积处理第20天时,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低于赤霉素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患者虽四肢和脊髓都没有损伤但四肢却不能运动。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死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脏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B.患者出现的症状表明脊髓控制的运动受到大脑的调控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诱因之一
D.脑卒中患者只有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不影响内分泌功能
14.失温是极端天气下人体核心体温过低而引发的急危重症(见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低温代偿期 轻度失温 中度失温 重度失温
核心温度 35~37℃ 32~35℃ 28~32℃ 28℃以下
症状表现 感觉到冷 判断力下降,语言、动作出现异常 反应迟钝、寒颤停止、心律不齐、外周血管扩张 失去意识,心跳减慢直到停止
A.低温代偿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
B.失温过程中,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体内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持续不断上升
C.人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引起核心体温下降,产热量不足以补偿散热量
D.随着核心温度下降,在正反馈调节下,代谢水平不断降低,心肌收缩不断减弱
15.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激状态下,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
B.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分泌能力减弱
C.“细胞因子风暴”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导致机体稳态失调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16.为了解巴山木竹开花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情况,依次选取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即将开花阶段、开花阶段)的巴山木竹叶片,测定其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K)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激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IAA/(ng·g-1) GA/(ng·g-1) CK/(ng·g-1) ABA/(ng·g-1)
营养生长 4.69 7.84 284.96 375.46
即将开花 5.61 4.81 214.86 382.36
开花 7.40 10.29 339.81 563.26
A.随着巴山木竹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推进,植物体内IAA含量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B.巴山木竹开花需要不同激素的共同作用,不同阶段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C.GA在即将开花阶段含量明显下降,此变化可作为巴山木竹开花的预警指标之一
D.种子萌发后移栽到干旱地区,体内ABA的含量会减少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9分)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的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组织液,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 (填写两个)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其坏死,由此可知内环境稳态是
的必要条件。
(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
图1
(3)除图1中所示的系统外,还可能有 (填写器官或系统)参与Na+、K+的排出,由此可知:细胞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如图2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①CO2不能从b进入a的原因是 。
②b的来源是 ,b的去向是 。
③当人体饮水过少、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此时在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从而使人主动饮水,血浆渗透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某人因严重的呕吐、腹泻而丢失了大量的水和盐,但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向箭头说明 ,请简述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
18.(11分)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
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 内流,随后C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 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
(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 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
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 ,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
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 的抗体,造成 ,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
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
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 。
19.(10分)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1)糖尿病的诊断中也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胰岛素浓度来评价胰岛功能,依据是 。据图分析不同的葡萄糖摄入方式对小鼠胰岛素浓度的影响是 。
(2)研究发现,引起该结果的原因是口服葡萄糖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肠促胰岛素肽(GIP),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信息分子,在高血糖水平下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请用以下实验材料验证GIP的作用,写出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GIP溶液、饥饿的健康小鼠若干、进食不久的健康小鼠若干、高浓度葡萄糖溶液、相关检测设备。
实验步骤:
①取 的健康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为甲、乙、丙组,分别测定胰岛素浓度并作记录。
② 。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丙组小鼠的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平均值。
预期结果: 。
20.(11分)丙肝病毒(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包膜蛋白E1、E2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造成不可逆损伤。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 免疫过程中,B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 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 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
(2)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
A.HCV抗体 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HCV的RNA D.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
(3)目前已经开发出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DAAs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 。
(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两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
。
21.(9分)植物的生长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种,株高是影响柑橘产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柑橘矮化的机理,研究人员对其矮化品种进行了相应研究发现,矮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缺少赤霉素(GA3)的受体;二是缺少参与赤霉素(GA3)合成的转录因子,使其相关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导致赤霉素(GA3)减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GA3)是调控植物株型的重要 分子,具有 的作用。研究人员对柑橘A品种和B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高度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 ,说明 是矮化品种。
(2)已知在B品种中,GA3信号通路如图2所示,GA3可与其受体GID1结合,GID1与Della在GA3存在时发生互作,形成GID1-GA3-Della三聚体结构并通过特定途径降解蛋白Della。分析可知蛋白Della的功能是 (填“促进”或“抑制”)枝条生长。
(3)据该研究可知,赤霉素(GA3)和动物激素的1个共同作用特点是 。
(4)某些矮化型果树在农业种植上具有产量高等优良特性,请说明原因 。
附加题
1.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 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 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Ⅰ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Ⅱ 浸润在 河豚毒 素中 5min后 65 65
Ⅲ 10min后 50 25
Ⅳ 15min后 40 0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 (填“高”或“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 。
(3)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
(填“传导”“传递”或“传导和传递”)起抑制作用。
(4)河豚毒素(TTX)是一种Na+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如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
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
细胞分裂素 促进 降低 促进 抑制 —
脱落酸 一般抑制 — — 促进 —
乙烯 — — 抑制 促进 —
(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 (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 的结果。
(2)为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 、 。
(3)温带地区,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落叶纷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 和 作用的结果,其意义是 。
(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能够感受光的受体隐花色素CRY1。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 ,促进叶和果实的 。
②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 (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作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全书综合测评
1.C 2.B 3.D 4.B 5.D 6.B 7.C 8.D
9.B 10.D 11.D 12.B 13.AB 14.ACD 15.ABC 16.D
1.C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是兴奋的正常产生过程,并非内环境稳态失衡的表现,C错误。
2.B 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多,导致全身水肿,A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B错误;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减退甚至丧失,不能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日常生活中应减少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C正确;目前常采用透析型人工肾替代病变的肾行使功能,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血液透析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D正确。
3.D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腔内的大脑、脑干、小脑等和椎管内的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A、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其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C正确;轴突外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D错误。
4.B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呼吸道黏膜感受器产生兴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延髓是神经中枢,兴奋从延髓(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作用于呼吸肌,兴奋在传出神经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D正确。
5.D 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是兴奋的表现,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过多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引起的,A正确;对比甲、乙两图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量,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和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B正确;大脑通过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正确;由题图可知,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是乙酰胆碱分泌过多而多巴胺分泌少,故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度有助于治疗帕金森,D错误。
6.B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正置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A错误;躯体各部分在皮层代表区的位置是倒置的,且大脑左右半球对躯体运动的管理模式具有交叉对侧管理的特点,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错误;用电刺激中央前回某一区域时,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D错误。
7.C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A错误;胰腺分泌的胰液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部位是垂体,D错误。
8.D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醛固酮调节人体水盐平衡,推测促进醛固酮分泌的外界刺激可能是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B正确;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进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成分和尿量来调节水盐平衡,C正确;醛固酮分泌增加,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使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特点,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醛固酮可以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反馈调节不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分级调节才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D错误。
9.B 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APC),其摄取和处理各种抗原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物质Ⅰ(细胞因子)由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之一,细胞因子促进细胞C(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B淋巴细胞可分化成细胞D(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也可以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D错误;物质Ⅱ是抗体,其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不能清除各种抗原,C错误。
10.D 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图中P1组的伤口感染率在不同时间均比P组高,说明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B正确;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使小鼠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是小鼠本身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不是细菌细胞,D错误。
11.D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果实种子的成熟和脱落体现了乙烯和脱落酸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进入秋季后叶片会脱落,体现了脱落酸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南瓜不打杈,光长蔓来不结瓜”,适时打顶去心,没有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生长加快,可促进南瓜开花结实,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这体现了种植物时无机盐的作用,D符合题意。
12.B 层积处理是解除种子休眠的一种有效方法,图中显示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脱落酸逐渐降低,有利于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二者的作用相反,B错误;图中两侧纵轴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刻度是不一致的,种子层积处理第20天时,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低于赤霉素,D正确。
13.AB 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肺和肾脏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A正确;“患者虽四肢和脊髓都没有损伤但四肢却不能运动”表明脊髓控制的运动受到大脑的调控,B正确;由题可知,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但抗利尿激素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错误;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内分泌功能也受到影响,D错误。
14.ACD 低温代偿期,人体感觉到冷,人体接受寒冷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A正确;中度失温时,机体表现出反应迟钝、寒颤停止、心律不齐、外周血管扩张等症状,此时已超出下丘脑调节的范围,体内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不会持续上升,B错误;人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引起核心体温下降,产热量不足以补偿散热量,加速失温,C正确;随着核心温度下降,酶活性下降,代谢水平不断降低,在正反馈调节下,心肌收缩不断减弱,D正确。
15.ABC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A正确;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导致肾上腺的分泌能力减弱,B正确;由“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可知,“细胞因子风暴”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导致机体稳态失调,C正确;由上图中病毒感染引起的路径①②③④⑤⑥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错误。
16.D 由表中数据可知,GA在即将开花阶段含量明显下降,低于营养生长阶段,此变化可作为巴山木竹开花的预警指标之一,C正确。ABA可促进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从而提高植株抗逆性,种子萌发后移栽到干旱地区,体内ABA的含量会增加,D错误。
1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酸碱度、渗透压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1分)
(2)
(3)泌尿系统和皮肤 内环境(1分) (4)①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②血浆和细胞内液的渗透 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 ③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1分) 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解析 (2)结合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联系进行构建。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与组织液中的进行交换,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与组织细胞内液中的进行交换。
(4)
①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CO2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②组织液的来源是血浆和细胞内液,组织液的去向是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③当人体饮水过少、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若某人没有口渴的感觉,这说明和健康状态相比,此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可能不变,可能降低。
18.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Na+ 胞吐(1分) (2)①AChR ②蛋白质A、I或M(任意一种即可) 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 ③给实验动物注射蛋白A、I或M的抗体,观察是否出现肌无力(体现出其中一种抗体可得分)
解析 (1)ACh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2)分析题意,乙酰胆碱(ACh)属于神经递质,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AChR结合后发挥作用。若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AChR抗体阴性者也表现出肌无力症状,可能是由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出问题或者存在相关的抗体。若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合成AChR,也就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会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若患者AChR基因未突变,能合成AChR,但又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很可能是存在蛋白质A、I或M的抗体,造成AChR不能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为验证此类型患者存在A、I或M的抗体,可给实验动物注射蛋白A、I或M的抗体,观察是否出现肌无力。
19.答案 (每空2分)(1)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体现胰岛素存在于血液中即可得分) 口服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浓度升高明显高于静脉注射(描述清楚胰岛素浓度高低即可得分) (2)(生长状况相同的)饥饿 甲组静脉注射适量GIP溶液,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丙组静脉注射等量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GIP溶液(全部组别描述清楚,顺序可打乱) 丙组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果与组别处理需严格匹配)
解析 (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糖尿病的诊断中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胰岛素浓度来评价胰岛功能。不同的葡萄糖摄入方式均会引起胰岛素浓度先升高再降低,但口服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浓度升高明显高于静脉注射。(2)由于“GIP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信息分子,在高血糖水平下可明显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可以通过设计对照实验(低血糖+适量GIP组、高血糖组、高血糖+适量GIP组)证明GIP的作用,GIP在低血糖水平下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丙组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
20.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体液 辅助性T 抗体 细胞毒性T (2)AC (3)编码包膜蛋白E1的基因变异率高(2分) (4)研制有效疫苗;早期诊断,切断血液制品的传播途径;进一步研究清楚HCV侵染的全部机理;抑制HCV的RNA在肝细胞内复制(4分,每种方法2分)
解析 (1)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活化的条件是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裂解靶细胞的是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2)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它们被检测出来不能确定患者感染HCV,B错误;机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也会产生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因此检测出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不能确定患者感染HCV,D错误。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信息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A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高度都小于B品种 A品种 (2)抑制 (3)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2分) (4)矮化品种营养生长少、生殖生长更多,产量更大(2分,体现出营养生长少1分、生殖生长多1分)
解析 (1)赤霉素是植物合成的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作用。(2)B品种中GA3信号通路最终使Della降解,且B品种株高比A品种高,可推知Della会抑制植株的枝条生长。(3)根据B品种中GA3信号通路可知,GA3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这个特点与动物激素起作用的特点一样。
附加题
1.答案 (1)神经递质 受体 (2)低 兴奋在突触中是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传递的,速度较慢 (3)传导和传递 (4)河豚毒素TTX作用于Na+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减少或不能释放,使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解析 (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因此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会出现“兴奋延迟”。(3)实验Ⅰ是对照组,其他组与其相比,使用河豚毒素后,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均降低,且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时间越长,降低的效果越明显。据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测河豚毒素抑制了兴奋在突触前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随着浸润在河豚毒素中时间的增加,Ⅲ、Ⅳ组突触后神经元测得的电位明显低于突触前神经元,说明河豚毒素对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2.答案 (1)不同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摘去顶芽 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3)脱落酸 乙烯 降低蒸腾作用,以利于度过寒冷的冬季 (4)①细胞分裂 衰老和脱落 ②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 ③降低 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CRY1突变体种子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解析 (1)观察表格可知,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激素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2)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为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去除顶芽和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3)脱落酸和乙烯可促进叶的脱落。温带地区,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落叶纷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作用的结果,其意义是降低蒸腾作用,以利于度过寒冷的冬季。(4)题述实验探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自变量是添加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为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CRY1突变体种子更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