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
(1)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的西湖野花竞放、绿草萌发的样子。
(2)乡情,永远缱绻在游子的心中。《黄鹤楼》中,表现崔颢登楼远眺,触景生怀,继而生发出不知家在何处的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李白踏上行舟,远游楚地,油然而生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2023安徽阜阳期中]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 分)
【甲】有一天早晨,这位五十五岁的长征中的宿将,面呈笑容地走进我在外交部的房子里来。他_______一套褪色的军装,戴一顶帽yán 已折破的、_______红星的帽子,在他那双祥和的眼睛之前,_______一副一脚已断,另用小绳子套在耳朵上的眼镜。这样的一位财政部长!
【乙】“我要做一个共产党员,”他很愁恻地告诉我,“但没有人来叫我加入,我已经五十岁了,我断定共产党必定认为我太老了。”但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竟到他躲nì 的地方找他,要他入党。这老“匪徒”大乐起来,他告诉我说,当时他想到在建立新世界的工作中他还有一点用场,感动得哭起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宿( )将 愁恻( ) 帽yán( ) 躲nì(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穿着 架着 缀着 B. 缀着 穿着 架着
C.穿着 缀着 架着 D. 架着 穿着 缀着
(3) 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甲】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2 分)
(4)结合语段及原著相关情节,试回答上述人物的革命精神有什么共同之处。(答出4 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23 安徽滁州期中] 八年级(2)班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2 分)
(1)【明诚信内涵】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写两则关于“诚信”的名言。(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诚信讲座】王教授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美德很有研究,班委打算邀请王教授来班级给同学们做讲座,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6 分)
邀请函尊敬的王教授:我班将于10 月20 日在本班教室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诚挚邀请您来给同学们做讲座。请您务必准时参加。八年级(2)班班委10 月18 日
①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不正确,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②邀请函内容上不完整,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③邀请函上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3)【看诚信行为】讲座结束后,《校园传真》的小记者对王教授进行了采访,请你结合语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2 分)
小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教授:比如平时对朋友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履行,考试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将诚信落实在点滴行动中。
小记者:谢谢您!
(4)【谈诚信感言】活动结束时,班长拟写了一则活动感言,请你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仿写句子,构成排比句式。(2 分)
诚信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懂得的人记住生活的美好;诚信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幸运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伸出双手,拥抱诚信。
二、阅读(55 分)
(一)[2024 湖南永州月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3 分)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仙李白的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令我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鸡蛋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里,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儿,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工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儿。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上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4. 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 分)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标题《思念一块月饼》的含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链接教材]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3 安徽铜陵期中]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央广网北京12 月8 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于12 月6 日正式成立。
在中国物流集团成立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指出,中国物流集团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共享物流。
当前,我国物流业存在企业“小散弱”、物流效率不高等短板,而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此推进中央企业物流业务专业化整合、打造综合物流国家队、致力于优化仓储网络布局、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势在必行。
可以预见,中国物流集团将着力推动物流板块高质量发展,力争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内外两方面来说,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有助于聚集物流资源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新组建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央企物流板块的专业化整合,将有助于提升物流行业集中度,规范优化物流行业发展秩序,促进物流行业技术进步,助力全行业提质增效发展。
(选自“央广网”2021 年12 月8 日,有删改)
【材料二】针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汪洋说,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支持发展交通运输路衍经济、枢纽经济、平台经济、通道经济、高铁经济、低空经济等,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稳定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我们还要着力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他说,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化发展,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围绕全力保障国内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汪洋说,截至11 月底,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约1.4 万列,同比增长20. 3%,开行国际货运航班7. 4 万班,同比增长25. 8%,完成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241.5 万吨,完成国际道路运输4200 万吨,为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提供重要保障。
(选自“人民网”2021 年12 月31 日,有删改)
【材料三】法国《企业家》杂志认为,随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使用,物流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物流行业更加智能化,不但降低了成本,还能优化供应链管理,丰富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另一方面,智慧物流可以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设施,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
从运输到仓储、包装等环节,未来物流行业的绿色环保水平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德国,敦豪等快递企业之间纷纷展开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减少重复车辆运送路线,提高车辆满载率,以降低运输途中的碳排放;在韩国,物流企业将封箱用的塑料胶带换成了纸质胶带,运输生鲜用的化工冰袋也改成环保冰袋,袋中的水可反复使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数字自由贸易区物流枢纽,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制定最佳、最快的运输路径,本土及外国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直接进行对接,提高了存储和运输效率。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各国政策的导向以及智慧物流装备企业的发展,将推动建设一个以绿色低碳为基础的数字化智慧物流体系。
(选自《人民日报》2022 年1 月6 日,有删改)
9. 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中国物流行业的集中管理得到提升,发展秩序也得到了规范,是因为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
B. 中国已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我们可以做到低碳出行,环保出行,绿色出行。
C. 由于绿色低碳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新潮流,所以韩国将应用可以反复使用水的环保冰袋。
D. 智慧物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线上购物体验,而且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
10. 【材料一】是一则消息。请找出这则消息的电头并说说其作用。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联系材料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3 山西太原三模]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可以饱 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安往而不乐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苟 有 可 观 皆 有 可 乐 非 必 怪 奇 伟 丽 者 也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是怎样印证这两句话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 分)
16.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背影,家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 (1)sù cè 檐 匿
(2)C 【点拨】由【甲】文段中“一套褪色的军装”可知应该搭配“穿着”;由“一顶帽檐已折破的帽子”可知“红星”是点缀在帽子上的,因此搭配“缀着”;由文段中“在他那双祥和的眼睛之前”可知眼镜是架在眼睛之前的。因此,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是穿着、缀着、架着。
(3)林伯渠 徐特立
(4)忠于革命,意志坚定,简朴自律,自信乐观。(意思相近,答出四点即可)
【点拨】林伯渠,具有不断追求真理、坚定理想信念等革命精神。对党赤胆忠诚,始终担当奉献的高贵品质,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心系人民、永葆本色的崇高风范。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具有始终担当奉献的高贵品质,他身上展现出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乐观积极的革命精神。根据两者革命精神,答出共同点即可。
3. (1)示例:①轻诺必寡信。②言不信者,行不果。
【点拨】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书写正确即可。
(2)①将“尊敬的王教授”顶格写
②缺少具体的活动时间
③将“请您务必准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3)示例:王教授,您好!请问您认为我们作为中学生要做到诚信,平时应当怎么做?
【点拨】由王教授的回答可知,他的回答介绍的是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诚信。据此提问。
(4)示例一:一束暖暖的阳光 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
示例二:一缕凉爽的微风 使疲惫的人感受惬意的清凉
二、阅读
(一)4. 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
5.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点拨】第⑤段画线句中“月饼还躺在那儿”“深情地望着我”赋予月饼以人的动作和神态,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表现出月饼对“我”的吸引力之大,从而有了“我”偷吃月饼的情节。
6. 从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的等情节可以看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答出一两个情节即可)
7. 既指“我”九岁时吃过的一块月饼,又指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及牵挂之情。
【点拨】题目“思念一块月饼”表层义是指作者第⑤段提到的小时候偷吃的那块月饼;由第⑦段“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第⑧段“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可知,标题的深层义是指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及牵挂之情。
8. 相同点:两文作者都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
不同点:《背影》一文中作者还抒发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点拨】本文围绕月饼写了“我”小时候吃月饼、偷吃月饼、长大后思念月饼等事,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背影》通过描写父亲送“我”时爬过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背影,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因自己年轻时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没能理解父亲而感到愧疚的心情。所以两文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表现孩子对父母的深情。但二者又有所不同,本文着力表现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但《背影》在思念父亲的同时,还表达出朱自清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二)9. D 【点拨】A 项中“中国物流行业的集中管理得到提升,发展秩序也得到了规范,是因为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表述错误。由【材料一】“中国物流集团的成立……将有助于提升物流行业集中度,规范优化物流行业发展秩序”分析可知,“有助于”的意思是对原有事物起到帮助作用,在句中意为中国物流集团对“物流行业集中度”与“规范发展秩序”有帮助,而非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与选项内容不相符;B 项中“已经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表述错误。由【材料二】“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分析可知,绿色低碳发展仍在进行中,而非已经实现,与选项内容不相符;C 项中“由于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新潮流,所以韩国将应用可以反复使用水的环保冰袋”表述错误。由【材料三】“未来物流行业的绿色环保水平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德国……”分析可知,是各个国家通过各种手段采取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才使得绿色低碳运输成为物流行业的新潮流。而非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与选项内容不相符。
10. 这则消息的电头是“央广网北京12 月8 日消息”,交代了新闻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表明新闻材料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
11. ①未来物流行业将逐渐集中化和规范化,运输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收到快递的速度将会更快;②未来物流行业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从而使边远山村等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收到快递;③未来物流行业将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做到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点拨】由【材料一】“将有助于提升物流行业集中度,规范优化物流行业发展秩序,促进物流行业技术进步”可概括出,未来物流行业将逐渐集中化和规范化,运输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收到快递的速度将会更快。由【材料二】“支持发展交通运输路衍经济、枢纽经济、平台经济、通道经济、高铁经济、低空经济等,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稳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可概括出,未来物流行业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从而使边远山村等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收到快递。由【材料二】“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材料三】“未来物流行业的绿色环保水平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概括出,未来物流行业将在运输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做到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三)12. (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
(3)充饥 (4)哪里
13. 苟有可观/ 皆有可乐/ 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点拨】句意为: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获得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故可断句为:苟有可观/ 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14.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15.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光、竹柏影是美好的。②苏轼遭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中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点拨】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在苏轼的眼中,景色(月光、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从【甲】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遭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乙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获得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三、写作
16.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文题用逗号隔开,以示强调,“这里”是一个指示代词,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可以指某一场景,也可以指一段青春时光。文题中的“我”则限定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作。“最美诗行”是文题中的关键短语,“最美诗行”是指意境最美、情感最真挚的文字,而不是让学生真的去写一首诗。
例文:
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
跨进初中的门槛,学习节奏像是瞬间安上了小马达。开学后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 ——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两个星期转瞬即逝,很快就轮到我发表课前演讲了。起初我有些紧张,但好在最后的效果还不错,同学们也都很捧场,没有吝啬他们的掌声。
下课后,语文老师突然找到我,说:“马上有一个演讲比赛,你有没有兴趣参加?”说不激动是假的,刚入学就能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实在难得,但我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甚至连演讲稿应该怎样写都不知道,我真的可以吗?“其实你刚才的课前演讲非常棒,演讲不是特别难,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嘛,这也是一次突破呀。这样吧,你把演讲稿写好后我帮你修改。”语文老师鼓励我。
我长舒一口气说:“好!”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天天往语文老师的办公室跑,我们一直在交流、沟通。语文老师帮我发散思维,对我写演讲稿有很大的帮助。我不断斟酌演讲稿中的词句,一篇演讲稿被我反反复复地修改,最后我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交给了语文老师。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由于时间紧迫,只能让语文老师直接帮我把演讲稿改好,然后我来背。可当我浏览完语文老师修改后的演讲稿时,我的心顿时跌入了谷底——修改后的演讲稿和我交上去的演讲稿竟然没有几个相同的句子,这相当于语文老师自己写了一篇演讲稿给我啊。虽然我很难过,但还是要尽快把演讲稿背熟,然后排练。
经过多次排练,比赛当天我不但没有紧张,反而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获得了参加复赛的机会。接下来又是重复的写稿、改稿环节,因为这次时间充足,语文老师便告诉了我应该怎样修改,然后由我自己改稿。我终于在一次次的改稿中找到了感觉,最后通过了语文老师的审核。
时间的小马达从没停下,比赛的日子也一天天近了,结果如何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掌握了一项项技能,掌握了一项项技能后又收获了一次次成长。我相信,未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挑战在前方等着我。我会继续努力,在青春的扉页上写下最美的诗行。
总评 本文选取“参加演讲比赛”这一典型素材,条理清晰地记叙了“我”比赛前的准备过程。在叙述的过程中写出了波澜,自己写演讲稿、修改演讲稿及最后背诵演讲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性,但是最后都被“我”战胜了。本文在叙述“我”内心变化的过程中,用词精准,描写细腻,如紧张、不安、难过等,虽然是叙述内心情绪,但是这些微妙的细节,让人读来有亲见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