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下册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昊道子——《清明上河图》 B.李春——赵州桥
C.赵孟頫——“赵体” D.司马光——《资治通鉴》
2.2008年5月1日,中国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顺利通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的跨海大桥。请问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A.赵州桥 B.苏州宝带桥 C.卢沟桥 D.杭州拱宸桥
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农业发展成就?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5.2006年元旦,中国、印度两国领导人互敬贺电,揭开“中印友好年”的序幕。中印友好源远流长,唐朝同天竺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玄奘 B.鉴真 C.松赞干布 D.尺带珠丹
6.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佳话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反映了:
A.唐太宗设立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官吏,许多人才一直工作到老
B.贞观年间,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增设殿试,许多人为此奋斗终生
D.唐太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很多人为考试作诗熬白了头发
8.下图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她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重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B.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9.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朕失一镜矣。”被唐太宗比为“镜”的人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10.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11.“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被他们拥戴为“天可汗”的人物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12.有关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
B.科举取士不重门第,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隋唐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D.武则天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3.“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唐玄宗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中宗
1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A、《贞观政要》 B、《秦律》 C、《唐律疏议》 D、《隋律 》
15.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6.导致李白、杜甫两人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背景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阶级出身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17.唐都长安城宏伟壮丽,城中有市、坊,“市”是( )
A.商业区 B. 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C.住宅区 D.商业区和政府的官署所在地
18.“遣唐使”、“玄奘西行”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对外开放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9.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第II卷(非选择题)
20.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
C.
D.
E.
F.
(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
21.隋唐创设的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日趋完善,请指出在完善科举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皇帝。
(3)我国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4)科举考试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22.繁荣与开放是我国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隋唐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繁荣的局面,这与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分不开的。唐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出现了两个“治世”局面,请列举其中一个,并指出当时的在位皇帝。
(2)经济繁荣是隋唐繁荣的最重要表现,那么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哪一时期?
(3)文化繁荣也是隋唐繁荣的一个表现,请列举我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一例。
(4)请列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种对外政策,对我们有何启示?
23.由于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科举入仕成为我国1300年间几乎所有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隋朝时,哪位皇帝开始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开创科举制的先河?
(2)唐朝时,读书人要想做高官必须参加当时哪一最重要的科目考试?
(3)明朝时,有人指出“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请说明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4)我们今天读书与古代读书目的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24.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对外开放]
(1)图一人物名字是_______________,他东渡日本时在们的唐朝皇帝是___________。图二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_____________,他把西行途中见闻口述下来,则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生应该学习图中人物的什么精神?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着,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3)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中所示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2)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3)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B
7.B
8.A
9.D
10.B
11.B
12.D
13.A
14.C
15.D
16.A
17.A
18.B
19.B
20.(1)A.北京 B.杭州
(2)C.永济渠 D.通济渠 E.邗沟 F.江南河
(3)D.通济渠 E.邗沟 )
21.(1)隋炀帝设进士科
(2)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3)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维护封建统治。
(4)如: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2.(1)如“贞观之治”——唐太宗;再如:“开元之治”——唐玄宗。
(2)唐玄宗统治前期。
(3)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唐诗的繁荣、书画作品倍出。
(4)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等。我们今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3.(1)隋文帝;
(2)进士科;
(3)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不一样。古代读书是为了做官,今天读书是为了提高公民素养,民族振兴等。(意思相近、有理即可)
24.
(1)鉴真;唐玄宗;玄奘;《大唐西域记》
(2)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言之有理即可)
(3)唐太宗;善于纳谏
(4)曲辕犁;筒车
25.
(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巩固统治)
(4)藏族;文成公主;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