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必修三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必修三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12 17: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
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称为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出口加工区: 经济特区在国外亦叫加工出口区,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
内,划出一个面积不大、交通方便的地区,在那里提供免
税等优惠待遇和便利的条件,吸引国外投资,引进先进的
技术和设备,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原料,或进口原料比较
集中地发展加工出口工业。本节重点概念思考: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
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政策优惠
交通便利p87 思考问题探讨:找出青岛、北京、深圳的位置: p87思考 回答
1、 a、b、c的原料地均来自加工地之外的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加工地均在国内,产品市场在日本、欧美和中国广大地区。
(目的:为了选择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最优区位,减少生产成本、扩大销售规模,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 a、 c : 低廉的劳动力
b: 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3、
a、
近原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市场 ; 良港,交通方便;
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
老纺织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3、
b、
首都,社会、经济地位好;
信息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基本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技术密集型机械工业体系 ;
消费市场广阔;
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
3、
c、
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 ;
交通方便 国家优惠政策;
一、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 1、劳动力因素?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
不同,成本差异大 企业在空间
不断转移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88页思考:88页思考:
1、工业化之初,资金缺乏,技术、管理落后,但劳动力丰富且低廉。
2、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3、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否。西部的资源、国家的优惠政策。 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国家转移。请依据下表资料判断:美国纺织服装业应向_______(国家)转移,德国纺织
服装业应先向 ___________ (国家)转移。探究思考捷克、匈牙利墨西哥2、内部交易成本投入产出相关产业服务行业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生产组织职工培训 从内部交易成本来看,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读图思考 因为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就向社会消费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
探究思考1、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方便,运输成本就下降;工业基础良好,投资环境好,在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投入的资金就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2、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给予优惠政策。p89思考:3、市场因素政治文化差异,政策的不同导致市场受限制所生产产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满足不了需要到其它国家和
地区投资建厂开辟国际市场据图思考P89,1、2、两题思考题1、①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高,②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
2、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市场潜力大,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p89思考:90页阅读:
设立研发机构:
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 上海的城市竞争力表现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影响力和国际化。 跨国公司空间发展的一般过程:出口产品 国外销售子公司 国外组装 国外产品生产 国外研发 全球经营4、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土地租金
环境
原料
科技水平等
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结: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丰富、
廉价、素质高内部交易成本低市场广大吸引最高利润企业生产转移目的促使国际
经济
形势
变化原生产
用地紧
张昂贵国家
政策
调整环


染 1、产品成本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下降。
2、升值后,产品价格提高,销售量下降,导致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向海外转移。
3、国际和国内市场缩小,加速其工业结构的调整。
4、劳动力价格高、数量减少制约日本传统产业的企业发展。p90活动:5、向日本北部、南部、海外扩散。
6、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向高层次化,传统工业在国内出现停滞或下降趋势而向海外转移生产据点,这会使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日本在二战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a.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b.对发展中国家(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增长减慢增长迅速下降日本韩国、香港中国大陆蒙古、朝鲜②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③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 发达国家总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a. 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b. 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图5.13),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c. 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图5.14)。 1、 一、二级发达国家:开发期、增长期。 三、四级欠发达国家:成熟期。 2、这部分转移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料加工环节,生产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归发达国家归所有。 3、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促使产业快速成长。p92思考: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例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时要充分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1)对转移国: 增加失业人口
2)对转移对象国:缓解就业压力p93活动1、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国内由于生产困难,造成裁减员工,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此外,外迁或外建导致企业生产技术的下降,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2、(1)当时是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期,两国经济工业基础较薄弱,由于轻工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恢复易见效,两国都具有大量高素质低廉的劳动力,所以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93页活动:(2)不正确。珠三角、浙江能源、原材料缺乏,没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今后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础的技术改造,开拓高新技术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东北属老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今后工业发展方向应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搜狐公司CEO张朝阳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卢载万新浪副总裁沈建明雅虎中国区总裁周鸿祎神州数码CEO郭为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新礼阿里巴巴公司CEO马云方正董事长魏新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执行总裁梁昭贤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用友董事长王文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