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纲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前预习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 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二、代表人物: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三、方式
1、发表文章: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和《 》等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号召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www.21-cn-jy.com
②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1·c·n·j·y
2、进行论战:1919年,李大钊和 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 ,通过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更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1cnjy.com
3、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主义研究会”。
4、创办报刊:《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
四、影响:为 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
【疑难剖析】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演变的特点:
(1)爱国性: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2)广泛性:四大阶级、不同阶层都先后向西方学习。
(3)层次性: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经历了从学习器物— —思想文化的过程
(4)进步性: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李大钊与胡适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是
A.要不要宣传民主科学 B.要不要进行文学革命
C.要不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D.要不要宣传三民主义
二、非选择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 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圈国”,提出“德先生”和 “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日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4分)
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 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 (4分)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6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有什么重大影响 (6分)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