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叶环 单位:柴胡店中学
E-mail: chdzxyehuan2002@
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五节 根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 年10月 11日,星期 五 ,第 六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示实验,说明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重点)
②描述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难点)
③说明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进一步练习设计对照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无机盐的作用,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观察演示实验、课件演示和课本插图,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学教材,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是本节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难点知识,对此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激活学生思维,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此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分析,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完成课本29页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培育植物的演示实验;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进行家庭种地用肥的观察和调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7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根的形态和结构,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什么叫根系?植物有哪两种根系?各种根系是由哪种根组成的?什么叫根尖?它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3、根为什么能长长? 学生阅读课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观察课件上的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创设情境激趣导学1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农民撒化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他(她)们在干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过渡:化肥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呢?它是怎么进入植物体内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根的吸收功能。 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农民撒化肥图片,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实际入手既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展示目标 2分钟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学习
演示指导合作探究7分钟 首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株油菜苗思考以下问题:1、这两组装置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处理?2、这样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幼苗的长势已经不一样了,哪个长得好?过渡:到底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有什么区别,能让两株植物出现不一样的长势?我们能不能验证一下?应该如何验证?我们就选择一种用时很少,又很简单的一种方法吧。教师边操作演示实验边出示课件图片: 1.制备出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2.分别将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滴在两个载玻片上。3.将两个玻片在酒精灯上烘干提出问题:载玻片两端的液体加热后的变化情况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认为能否用河水或井水代替蒸馏水?为什么?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好,我们的家长怎么做的?效果怎么样?总结:这说明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而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过渡:我们把化肥撒到了土壤中,它是怎么进入植物体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9页最后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根有什么作用?2、根的这一作用主要靠哪部分来完成?3、吸收后怎样才能到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学生观察 “演示实验”装置、思考、回答问题(设计对照实验)(甲幼苗健壮,颜色鲜绿;乙幼苗瘦弱,颜色发黄)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方案学生说出现象并思考原因,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引导学生分析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找准实验变量。同时用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一节出现了"无机盐"的概念,但学生对此并不了解,所以在学习之前,必须先引导学生弄明白无机盐是什么。由于演示实验在讲台上操作,只有前面两三排的同学能观察的很清楚,所以有必要用课件的形式展示整个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利用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的疑问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交流建构5分钟 同学们观察下面几个叶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怎么了?这说明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不同的。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无机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9页最后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无机盐主要作用缺乏是的症状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 学生根据提示自学教材29页内容,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利用一组叶片的症状比较引导学生关注无机盐的种类和作用关于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只通过演示实验是不容易完全看出来的,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彩色插图进行了解,教师再帮助分析每一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缺乏时所表现出的症状,用列表形式展示利于比较。
迁移应用知识拓展6分钟 教师继续出示几种缺乏含N、P、K的无机盐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的植物症状。教师出示几种植物图片: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应该多施哪一种无机盐呢 这些植物需要的无机盐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下表中数据为冬小麦和花生在各自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等无机盐的需要量。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 在下面左图中绘制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等无机盐的需要量曲线。(2) 在下面右图中以柱状图的形式,表示花生在不同生长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要量。(3) 从横向来看,表中每一行中3 个数值均不相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4) 从纵向来看,表中同种植物每一列的数值均有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5) 比较冬小麦和花生在各自不同生长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所以农业生产中要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结果。过渡:肥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我们来了解一些肥料的知识,看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教师出示知识拓展“肥料的种类”1.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2.农家肥:人类、家畜的粪尿.3.有机肥料:就是把植物的茎秆、叶等经过粉碎,埋入农田中,使其腐烂变为无机物,增加土壤的肥力。总结:总的来说,施肥不仅要使植物长的健壮,增产增收,而且也要使土地可持续发展. 学生观察比较、思考问题。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是不同的。)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阅读、绘图、思考、比较并回答问题学生阅读、了解 联系农业生产的知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仅学以致用还能让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真正认识到学到的知识是有用处的。联系农业生产实际,了解什么是合理施肥,结合生产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明确。也为学习无土栽培做好知识铺垫。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化学肥料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5分钟 过渡:提到环保,你见过这样的栽培方式吗?教师出示几组无土栽培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这样的栽培方式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27页内容思考以上问题。什么是无土栽培 有哪些主要的方法 无土栽培依据的是什么原理 无土栽培与传统作物栽培相比较有什么优势 进行无土栽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们要努力改变现在的农业结构,利用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观察、交流(无土栽培)学生根据提示自学教材30页内容,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有水培、沙培和砾培等多种栽培形式。)(无土栽培的优点 (1)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2)产量高(3)不受季节限制(4)节约水肥(5)清洁无污染) 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对于无土栽培技术了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创造条件增加感性认识,帮助消化理解。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联系农业生产实际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2分钟 教师出示“她能吃到自己种的这些水果吗?”无土栽培这么好,我可得去试一试.小红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了一种营养液,将其分成5等份,分别把她喜欢吃的西红柿、苹果、香蕉、荔枝和橘子的苗种在这5份营养液中,给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然后她就美滋滋的想“我可以吃自己种的水果了!” 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应用。
反思小结3分钟 我们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
课堂达标完成作业7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达标练习:A类 1.植物的生活不仅需要水分,而且还需要______,如___,___,___是植物生活需要量较大的三种矿质元素。2.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______对植物生活的重要性。 A.水分 B.无机盐 C.阳光 D.空气B类1.种植白菜、菠菜等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需要多施(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2.含钾无机盐能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若对下列植物施肥,应适当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是( )A.诸城板栗 B.青州蜜桃 C.寿光水果黄瓜 D.潍县萝卜3.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含量多的无机盐有( )A.氮、磷、钾 B.氮、铁、硼 C.磷、锌、钾 D.磷、锌、铁4.小明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现落蕾现象.小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苹果树施加了适量的化肥以后,就不再出现落蕾现象,并且不久开花了.请问小明施加的化肥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和钾肥5.居家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阳台庭院中种植花草果蔬.下列植物中需要多施含氮无机盐的是( )A.青菜 B.豌豆 C.西红柿 D.白兰花6.植物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是土壤溶液中__。 A.水分充足 B.氧气充足 C.二氧化碳充足 D.无机盐过多完成作业:助学第31-32页的当堂达标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个别学生展示答案,同学们互相纠正。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上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根的结构和功能
一、根的吸收功能
1、土壤溶液中含有无机盐
2、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无机盐 主要作用 缺乏是的症状
含氮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二、无土栽培
1、概念
2、优点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理念,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注重学习的方法、思维的过程训练,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 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为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更好,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保证证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而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的演示实验成功,要注意玻璃板一定要洁净,避免由于玻璃板本身的污迹引起误解。
2、“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中的植物幼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演示实验,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成效,因此要提早准备这个实验,以便到讲课的时候能够看到实验的结果。在准备和进行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加,使他们看到实验的全过程,相信实验的结果是真实的。
3、在本节课的内容中,联系农业生产的知识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无机盐的概念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了解什么是合理施肥,无土栽培等概念时一定要联系农业生产的实际,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真正认识到学到的知识是有用处的。
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本节课设计的问题较多,这样学生就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而只能按教师设计的思路去探讨。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直观,学生兴趣大,但一放而过的图片学生忘得也快,也有不少学生只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上,学习、讨论深入不下去。
烘干姓名 张斌 单位 滕州大坞中学
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五节 根的结构和功能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4 年 10 月 8 日,星期 二 ,第 3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别根的形态和根的组成。
②概述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
③阐明根的生长过程。(重点、 难点)
2.能力目标
①尝试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体验探究、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②通过对根尖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根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种子萌发过程的学习和观察,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根的发育已有初步了解。但是,学生对根的生长以及根尖的结构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采用“激趣—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常见植物的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共同观察根的组成,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种子的萌发实验成果中种子的根的外部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推测每一部分的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励学生积极探究,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根的生长过程除了做好探究活动,还要结合动画视频的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根尖的各个部分没有明确的界限,根的生长过程实际上是根尖各个部分演变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解根的结构及功能,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提前准备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实验;收集常见植物根、种子萌发装置、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的永久切片
学生:提前准备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3分钟 课件展示: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2.种子萌发的过程;3.种子萌发的营养来源。 学生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 展示各小组种子萌发实验装置提出问题:在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什么?它将来发育成什么?植物的根有哪些功能?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后小结:很好,根不但有固着植物体的作用,还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如果我们把这些根连接在一起可达600多千米,比济南到北京还远200多千米,那么这些发达的根是如何形成的?根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各小组展示上一节课种子萌发实验装置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再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根的功能有哪些? 以问题导入,学生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使知识间建立联系,这样不仅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8分钟 展示采集到的各种植物根,提出问题:哪一种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2.什么是主根、侧根、不定根?3.什么是直根系?什么是须根系?这两种植物的根,他们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第26页,思考回答问题。评价总结:回答的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想一想】正常情况下,根系的扩展范围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根系的入土深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高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过渡: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根系为什么如此发达?根为什么会不断长长呢?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探究活动: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课前一周开始进行探究)1、提出问题:根的长长与根的什么部位有关?2、作出假设: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3、制定计划:提示:要找到根长长主要部位,就要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长度的变化,这就需要对不同部位做标记,并对各部位长度的变化进行测量。4、实施计划:(提前五天由各小组完成完成此探究活动)①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让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的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实验材料, 选几株幼根长得比较直的幼苗,放平,并吸去上面的水,从幼根尖端2.5毫米处开始,在根的一侧用记号笔每隔2毫米画线,共画5~10条。②将萌发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切去幼根尖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3~5毫米,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保持幼根完整,作为对照组。③用大头针把幼苗固定在方形橡皮和浸湿的棉花上,让幼根垂直,根尖向下。试管里预先盛三分之一的水,种子上贴一条吸水纸或纱布,纸或纱布的一端浸在水中,以免种子干燥。装置完毕,把它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课堂交流引导各小组汇报探究思路,实验过程,汇报记录数据。课件展示图片:5、得出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6、表达交流:(1)对照组中,根的画线部分的生长有什么规律?(2)实验组和对照组得根的生长有何差异?精讲: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画线部分生长速度不一样,越是接近根尖,横线距离就越大,而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说明根的长长主要依靠根尖。 学生观察采集到的植物根,自学课本26页,回答相关问题:1.大豆等植物的主根2.由胚根发育成的根是主根,主根上生出的根是侧根,从茎叶上生出的根是不定根。3.小麦等植物的不定根粗细相近,属须根系,大豆等植物的根主根长而粗,须根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属直根系。这样的根既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又有利于固定植物体。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对根的生长部位做出不同的假设。1.根的生长与根的尖端有关。2.根的生长与根的顶端有关。3.根的生长与根的中间部分有关。定期观察测量根的长度,并将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根据探究活动及数据分析,结合课件图片,得出结论:根的长长与根的尖端有关。(1)幼根上部横线距离没有明显变化,越接近根尖端处,横线距离越大,说明根的长长是依靠根尖。(2)对照组幼根长长,实验组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 在学生初步了解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生利用实物从不同的植物根上找差别,这样正确的区分主根、侧根、不定根以及直根系、须根系。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不同的植物的根的观察,发现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根入土深度深,涉及面积广,这样的特点使根具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及固定植物体的主要功能,使学生能体会根深蒂固的真正含义。学生对根生长部位的假设即使学生回忆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对于探究问题大胆假设。利用上节课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新,既方便了观察,又能使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技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不仅形成了感性知识,又能让学生收获实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学习下节知识的兴趣。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前完成该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149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
那么根毛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展示图片)成熟区内部有特殊的细胞,你来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功能是什么?理解掌握了根尖的基本结构后,我们来看看根的生长过程,(播放动画),使学生认识到根的各个区的细胞没有明确的界限,它的生长与分生区与伸长区有关。 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自学教材,理解相关知识。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颜色及形态。从外形特征上看,可确定出根冠、成熟区,以及二者之间的部分。并说出形态特征。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要求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结合课本观察记录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构特点进行标注以及表格的完成。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并修改表格答案。学生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思考回答:2.会受到磨损,但可以产生新的根冠加以补充。学生观察图片并并总结该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明确根尖的分生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学生观察图片,总结伸长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功能。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成熟区的主要特征,表皮细胞分化出了根毛,根毛的存在增大了吸收的面积,使成熟区成为吸收水份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学生观看视频,理解根的伸长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外部形态,初步感知根尖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根尖的结构 和永久切片效果会更佳。在了解课本的基础上,先对知识形成基本框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图片的标注使学生从外观上能简单区分四个区。表格的使用能增加学生对根尖四个区进一步的比较。这样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由外形了解根的形状,再进一步观察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励学生积极探究,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思考,既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通过问题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使用,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又能使学生掌握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区的结构特点,还能正确的判断四种细胞的形态及功能。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动口,动脑的状态,每一部分的细胞特点是学生自己观察并表达出来的,每一部分的功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来的,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热情。通过对根毛及导管的形成以,使学生认识到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这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画视频的使用既能说明根尖的四个区细胞特点,同时也说明根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观性较强。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7分钟 过渡:根据你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现在,请同学用这把钥匙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吧。1.移栽植物时,怎样才能让植物的成活率高?为什么这样做?2.给植物施肥时,肥料能否施在树干的近旁?为什么?3.. 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哪两个区的作用?它们如何使根不断地长长?总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整合根尖的结构根尖结构分四部,根冠在前来保护。胞小核大分生区,分裂细胞多无数。停止分裂伸长区,迅速伸长增长度。成熟区内有分化,形成导管搞运输。表皮细胞成根毛,吸收水分无机盐。 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应用,起到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反三的作用,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同时通过学生自行总结所学所思,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5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1.由_____发出的根是主根,从主根上生出的根是_______,从茎叶上生出的根是_______。2.根尖的结构按照从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顺序依次是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3. 根冠有___作用,属于____组织。B类:4.根的伸长主要依靠_____和_____。5.根的______可以看到导管细胞。6.根尖的四个区中,______吸收水和无机盐。C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图B、图C、图D分别表示根尖的哪一部分的细胞?2.图A中①~④所表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3.图________所示细胞可直接分裂、分化形成图________所示细胞。根的吸收作用主要靠图________所示细胞完成。4.按生长位置,四图中所示细胞从根尖顶端至上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5.图中③所示结构是由________形成的。课下作业: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29页第1-4题;B类: 30页第5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五节 根的结构与功能(1)
结构 各部分组成细胞的特点 功能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实物观察,观看视频等,了解根的形态及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根生长的原因和过程,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认真观察和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2.本节课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在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愉快的学习。本节课设计的实验,在一周前就已做了准备,同学们利用上一节课的实验成果,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并用放大镜及显微镜观察根尖永久切片的观察,积极性高涨,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做到互帮互助,讨论到位,使知识易于掌握。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课本上的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活动进行了改进:首先是材料,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同学们发现利用蚕豆或赤小豆不如玉米种子,因为玉米种子材料易得,而且玉米种子萌发的根较粗些,更容易画线观察。器材也做了改进,放在试管中更容易观察,而且在试管中种子的根受重力作用能垂直向下伸长,生长效果更明显。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上部分学生的在探究活动及观察根尖的结构时,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力求在以后的教学环节设计更准确。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不太到位。学生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成的学习内容掌握得不太理想,影响了教学环节的完整。例如: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学习之后,解释根伸长的原因。
根
细胞核
液泡
液泡
根毛
根毛
根毛
根毛
(1)根
主根
侧根
不定根
根系:入土深度高于地上部分高度
1.根的形态
2.根尖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