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2014-2015优秀教学资源展评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2教案+2课件+3视频共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滕州2014-2015优秀教学资源展评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2教案+2课件+3视频共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2-15 08:18:37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2课时 种子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至善中学 李荣荣
教学目标
①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②说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异同点。(重点、难点)
③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学会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生物进化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植物,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复习提问
判断它们描述的植物类群。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有何异同?它们统称为什么植物?
合作探究一
观察图片中的几株植物,请同学们思考与上节课学习的三类植物类群相比,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小实验】
解剖玉米秸的根、茎、叶,观察输导组织。
合作探究二
同学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它们它们都开花吗,分别有哪些器官?
两类植物中,不开花的是哪类植物,开花的是哪类植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两类植物。
银杏
云衫
苏铁
侧柏
雪松
辣椒
苹果
合作探究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我们来观察两种种子。思考哪种植物的种子适应性更强,为什么?
【小实验】
观察松果和石榴
种子植物的特征
生活环境:
结构特点:
繁殖方式:
分类:
陆地上。
有根、茎、叶的分化,其内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种子繁殖。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只有种子没有果实,即种子裸 露,无果皮包被(杉、松、柏、银杏等)
具有真正的 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合作探究四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图2.1—8,体会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盘点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植物类群 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1)利用表格内容上比较:
学习过了各种植物的类群,最高等的绿色植物是哪一类?最低等的是哪一类?由此你能推断植物进化遵循的规律吗?
(2)回答本节课最开始提出的问题:
哪一种植物是生活中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类群呢? 为什么?
达标检测
A类
小麦、水稻等植物都是依靠______繁殖后代的,它们属于_________植物。而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依靠________繁殖后代的,它们属于____植物。
种子植物的____、____、____内都有发达的_______组织。
有些种子植物只有____没有_____,所以种子是________的,这一类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有些种子植物具有真正的____和_____,种子外面有____包被,种子不裸露,这些植物称为被子植物,又叫______植物。
种子植物可以分为____植物和____植物两种。
B类
1. 松树和苹果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A高大乔木 B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
C不形成果实和种子 D叶针形
2、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最高等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根据下列依据分类:(选择A、B、C、D、E选项填在下面的横线)
⑴是否开花:有花植物 ;无花植物 ;
⑵生殖特点: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
⑶生活环境: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E、苔藓植物
C类
你见过银杏的种子吗?他的名字叫“白果”,是不是果实?(共25张PPT)
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① 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
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P41-43的内容,然后自行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生活在山间阴暗潮湿的地方
结构简单,多单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体形较小,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
体形较大,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出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目的要求:描述葫芦藓和肾蕨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
方法步骤:
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方法步骤:
1.用肉眼观察葫芦藓和肾蕨的外形和颜色
2.用直尺分别测量葫芦藓和肾蕨的高度
3.参照图2.1-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葫芦藓各部分的特征
4.选取孢蒴呈棕褐色的葫芦藓置于白纸上,用镊子夹住葫芦藓的长柄,然后用刀片将孢蒴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孢蒴里的孢子
5.参照图2.1-3,观察肾蕨及其叶背面的孢子囊
小心
刀片
实验报告单
实验____组 成员:
观察 葫芦藓 肾蕨
外形
颜色
高度
有无叶
有无茎
有无根
有无叶脉
有无输导组织
生殖细胞
分析讨论
1.葫芦藓、肾蕨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葫芦藓、肾蕨的植株分别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结构有何特点?
3.比较肾蕨与葫芦藓的高度,并分析二者在高度上形成差异的原因。
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问)地球上的氧气主要由哪类植物提供?
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问1)苔藓植物怎样指示污染程度?
问2)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用的煤炭是怎么来的吗?
3.你知道这些现象是由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吗?
水华
赤潮
总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
活环境、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
讨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
三类植物从生活环境和结构特点上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下面是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
植物这三类植物植物的共同特征的描述,你认为
哪项正确?
A、都生活在水中
B、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C、都有根、茎、叶
D、都能产生孢子,属孢子植物。

应用: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写的生
物分别属于哪种植物类群?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苔藓
藻类
蕨类
A类:
1.你熟悉的紫菜、墙藓、卷柏和海带分别属于什么植物?
A.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2.下列可作为二氧化硫监测植物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单细胞的植物应该属于_______;有茎叶分化,没有
真正根的植物是________;蕨类植物有了,____、
_____、____的分化,并且出现___组织。
B类:
4. 当地一家“早报”报道:某地发现了一种
高达2米的苔藓植物,你会不会相信?
5.请你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三种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植物: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_;
(2)图中植物_____是水生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
的分化;植物___有根和茎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因
此植物长的很矮小;植物_____具有了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_____组织和真正的根,有了______组织支撑植株,因而
长的比较高大;
(3)试想一下以上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
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B
C
A
实验报告单
实验____组 成员:
观察 葫芦藓 肾蕨
外形
颜色
高度
有无叶
有无茎
有无根
有无叶脉
有无输导组织
生殖细胞
体形矮小,叶薄而小
体形较大,叶长而分裂
黄绿
绿色
1-3cm
30-60cm
有叶
有叶
有茎
有茎
无根
有根
无叶脉
有叶脉


孢子
孢子
小球藻 石花菜
海带 硅藻
衣藻
水绵
地钱 墙藓
葫芦藓
肾蕨
卷柏
满江红 桫椤
贯众
紫萁姓名: 徐军玲 单位: 滕州市鲁化厂区学校
课时课题: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5 年 10 月 8 日,星期 三 ,第 5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
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分钟 大家知道吗,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已经发现和命名的生物大约有200多万种。那么对于这些生物,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哪三类?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对这三大生物类群逐一进行学习。 学生回答:动物、植物、微生物 复习生物的分类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包含的主要章节的学习内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4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视频,并思考图片中出现的是哪类生物?(点击课件,见PPT-1视频链接)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现已知的植物就有30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种,有的植物高大挺拔,有的矮小低伏,有的四季常青,有的枯荣交替,形态千差万别,那么你知道这些绿色植物分成哪些类群吗?板书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点击课件,见PPT-2植物的主要类群图) 学生观看后回答:植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对植物的种类及多样性有一感性认识,并通过阅读自己找到植物的类群,这样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标导学(1分钟) 【过渡】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击课件,见PPT-4)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可找一人读,也可齐读,还可以让学生默读。)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达标展示(10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材P41-43的内容,然后自行完成表格的填写。(点击课件,见PPT-5)出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比较表格。类群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并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讲解。(点击课件,见PPT-6)让学生进一步对三类植物进行了解和认识,完善表格内容填写。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然后自行完成老师出示的表格的填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或点评。类群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结构简单,多单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孢子生殖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体形较小,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孢子生殖蕨类植物生活在山间阴暗潮湿的地方体形较大,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出输导组织孢子生殖学生边看边听,并对自己的表格进一步完善。 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并完成表格填写,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同时在自学中能够找出疑惑点,以便老师下一步更好地有目的的进行组织教学。
合作探究(15分钟)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亲自观察葫芦藓和肾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观察吧。(点击课件,见PPT-7~8)分组实验:观察葫芦藓和肾蕨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骤,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刀片时),并要求小组观察结束后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点击课件,见PPT-9)。实验报告单实验_____组 成员:葫芦藓肾蕨外形颜色高度有无叶有无茎有无根有无叶脉有无输导组织生殖细胞教师对学生发言做简单评价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内容。(点击课件PPT-9左上方链接的PPT-19)讨论交流:分析比较实验报告单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点击课件,见PPT-10)葫芦藓、肾蕨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葫芦藓、肾蕨的植株分别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结构有何特点?比较肾蕨与葫芦藓的高度,并分析二者在高度上形成差异的原因。(教师点拨:)通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植物为了更好地适应其生活环境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生听教师介绍实验目的要求和材料用具;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教材42页的分组实验的方法步骤,完成观察实验,并填写观察记录表格。小组展示:由小组代表发言填写的内容。(可用实物投影仪也可用教师链接的PPT-9左上方链接的PPT-19)实验报告单实验_____组 成员:葫芦藓肾蕨外形体形矮小,叶薄而小体形较大,叶长而分裂颜色黄绿绿色高度1-3cm30-60cm有无叶有有有无茎有有有无根无有有无叶脉无有有无输导组织无有生殖细胞孢子孢子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回答: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葫芦藓可分为茎和叶,叶小而薄,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假根起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的功能。肾蕨可分为根、茎和叶;叶有叶脉,出现输导组织;茎埋藏在地下,地上部分是叶。蕨类植物体形比苔藓植物较大,是因为出现了真正的根,又出现了输导组织,可以将水运输到较远的距离,并且有机械组织支撑植株。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实验,既可锻炼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手操作能力,又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更好地认识两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设计详细的观察表格,可让学生对这两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更深入的观察,表中设计观察叶脉的有无,是让学生体会到植物是否有输导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验单内容的分析,知道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组织交流(6分钟) 【过渡】我们已知道了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首先让我们通过课件图片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藻类植物吧。(点击课件,见PPT-11左上链接PPT-20) (图一)教师补充: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衣藻、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巨藻),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发菜)。交流1:(点击课件,见PPT-1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问: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是由哪类植物提供的?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大胆推测生物圈中植物数量最多是什么植物?(提示:地球的水陆面积比)。哪类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最多?教师总结:藻类植物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大气中近90%的氧气是由藻类植物提供的。【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苔藓植物吧。(点击课件,见PPT-11链接 PPT-21) (图二)交流2:(点击课件,见PPT-1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问1:苔藓植物怎样指示污染程度?(点击课件,见PPT-11链接 PPT-23视频)教师点拨:苔藓植物之所以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为其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所以易造成死亡。因此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是很难找到苔藓植物的。【过渡】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蕨类植物吧。(点击课件,见PPT-11链接 PPT-22)(图三)交流讨论:(点击课件,见PPT-11)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问2: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用的煤炭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点击课件,见PPT-11链接 PPT-24视频)3.多媒体展示水华和赤潮的图片(点击课件,见PPT-12)你知道这些现象是由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吗?教师点拨:水华和赤潮是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农业和生活的废水对水体的污染,造成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增加,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尽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难闻,给海洋环境、渔业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减少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藻类植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工业材料,药物等。学生思考后回答:藻类植物最多,它们生活水中,地球上海洋面积大(占71%)。藻类植物制造的氧气最多。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苔藓植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苔藓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原因。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蕨类植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蕨类植物可作为绿肥和饲料、食用、观赏等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古代的蕨类比较高大,它们的遗体埋在地下形成了现在的煤炭。学生回答: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本环节设计,让学生真正理解藻类植物为什么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通过视频播放及老师点拨,让学生了解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苔藓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理解,同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会造成苔藓植物死亡,教育学生要树立环境意识。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煤炭的过程。学生通过图片感知水华和赤潮给人的生活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不便,并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使得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进一步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3-5分钟) 【过渡】下面让我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点击课件,见PPT-13~14)1、总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和生殖方式。(教师板书或链接课件达标展示)2、 讨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从生活环境和结构特点上发生什么变化? 3、分析:下面是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植物的共同特征的描述,你认为哪项正确?A、都生活在水中B、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C、都有根、茎、叶D、都能产生孢子,属孢子植物教师点拨: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很轻,成熟后随风飘散,落到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成新的植物4、应用: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写的生物分别属于哪种植物类群?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1、学生回顾,并回答。2、生活环境从水中向陆地发展,结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3、D、都能产生孢子,属孢子植物学生要说出判断的理由:由“苍苔”判断为:苔藓植物。由“江水绿”判断为:藻类植物。(3)由“蕨芽”判断为:蕨类植物。 利用教师的板书,可让学生更好的看到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的比较,由此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利用分析和应用,让学生对三类植物的特征及名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达标(5-8分钟) (点击课件,见PPT-15~17)A类:1.你熟悉的紫菜、墙藓、卷柏和海带分别属于什么植物?(知识目标1)A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2.下列可作为二氧化硫监测植物的是:(知识目标2)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3.单细胞的植物应该属于_______;有茎叶分化,没有真正根的植物是________;蕨类植物有了,____、_____、____的分化,并且出现___组织。(知识目标1)B类:(知识目标1)4.某地一家“早报”报道:某地发现了一种高达2米左右的苔藓植物,对此你会不会相信?C类:5.请你依据下图回答问题:(知识目标1)(1)图中三种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植物:A_______ B_________C__________;(2)图中植物_____是水生植物,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单,没有___________的分化;植物______有根和茎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植物长的很矮小;植物_______具有了运输水分和养料的_______组织和真正的根,有了________组织支撑植株,因而长的比较高大;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3)试想一下以上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A类:C2、B3、依次填写: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根、茎、叶;输导B类:4.不会相信。因为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而且没有根无法吸收到更多的水,没有输导组织,无法运输2米的高度。C类:5. (1)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2) A;根、茎、叶;C;B;输导;机械;都能产生孢子(3)ACB A类题目的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重知识的识记;B类题目的设计,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类题目的设计是从图片分析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1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繁殖方式
藻类植物 水中 简单,多为单细胞的, 孢子
无根、茎和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 阴湿陆地 有茎和叶,无真正的根 孢子
蕨类植物 阴湿陆地 有根、茎和叶,出现输导组织 孢子
(也可事先画出表格进行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认识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类植物的多样性及形态结构特点,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来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并通过对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初步建立生物不断进化的观点。
教学中,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适时教师给予补充和点拨,不仅拓展了学生视野,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预设:1.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2.课堂实验中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可能会不规范,还需教师对学生做指点和提醒。
3.学生可能没有收集资料,教师需要备份相关资料。
海带 硅藻
B
C
A姓名李荣荣 单位 至善中学
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5 年 9 月 24 日,星期 三 ,第 六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②说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异同点。(重点、难点)
③理解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学会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植物,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生物进化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确立本节应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课前调查、观察常见的植物,课上利用实物和大量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学教材,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为什么种子植物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沿着这条思路,分析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逐层深入拓展,以达到突破本节课“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形态结构的异同点”这两个重难点。对此采取任务驱动模式,激活学生利用实物去进行探究,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对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进行调查、观察;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玉米秸、带有种子的松(柏)树枝条、石榴果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5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类群,下面请同学们体会古诗词中的生物之美,判断它们描述的植物类群。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3、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有何异同?它们统称为什么植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种植物——种子植物。 学生阅读课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创设情境激趣导学5分钟 课前调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对它们进行分类、计数并描述其生活环境。教师提问:哪一种植物是生活中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类群呢 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调动学生做好课前调查,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事物创设情景,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展示目标 2分钟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学习
逐层深入合作探究30分钟 (一)教师提问:观察图片中的几株植物,请同学们思考与上节课学习的三类植物类群相比,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形态较为高大,适合生活在干旱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从植物的结构特点上着手分析。种子植物的根、茎、叶内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便于支撑枝干、运输水分。【小实验】解剖玉米秸的根、茎、叶,观察输导组织。(二)过渡:同学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它们它们都开花吗,分别有哪些器官? 松树:根、茎、叶、种子石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教师提问:两类植物中,不开花的是哪类植物,开花的是哪类植物?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两类植物。银杏 辣椒 (三)过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我们来观察两种种子。思考哪种植物的种子适应性更强,为什么?【小实验】观察松果和石榴教师适时地点拨:松树的种子外面虽然也有东西保护着,但不是果皮,只是鳞片,成熟后鳞片木质化。(四)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种子植物,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图2.1—8,体会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对比前面的植物类群知识,学生分析这几株植物的形态大小和生活环境,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并讨论分析。学生认真观察、积极交流。结合前面学习的植物组织的知识,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并观察和理解种子植物发达的输导组织。学生观察、思考:种子植物的结构特征:根、茎、叶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利用生活中时下学生们常吃的水果石榴和松果对比,区别两类植物。学生根据图片和生活经验,对两种植物进行分类。“绿色开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学生分小组动手解剖、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学生讨论分析得出:被子植物的种子因有果皮保护,更能适应环境,适应性更强。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到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提供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药品、木材,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和分析,了解种子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植物,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也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突破重点“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根据教师的引导问题,学生组织讨论。被子植物比较多,学生也很熟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意识习惯。突破重难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异同点。”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到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认识种子,能更好的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的踊跃回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5分钟 盘点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植物,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检查学习效果植物类群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1)利用表格内容上比较:学习过了各种植物的类群,最高等的绿色植物是哪一类?最低等的是哪一类?由此你能推断植物进化遵循的规律吗?(2)回答本节课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哪一种植物是生活中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类群呢 为什么?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完成表格。理解“生物进化的思想”。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比较和应用。
课堂达标3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课堂练习A类(知识目标①)小麦、水稻等植物都是依靠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繁殖后代的,它们属于_________植物。而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依靠________繁殖后代的,它们属于____植物。(知识目标①)种子植物的____、____、____内都有发达的_______组织。(知识目标②)有些种子植物只有____没有_____,所以种子是________的,这一类植物称为裸子植物。(知识目标②)有些种子植物具有真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和______,种子外面有______包被,种子不裸露,这些植物称为被子植物,又叫_____________植物。(知识目标②)种子植物可以分为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__植物两种。B类1. (知识目标④)松树和苹果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高大乔木 B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 C不形成果实和种子 D叶针形2、(知识目标①)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最高等的植物是(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3、(知识目标①)根据下列依据分类:(选择A、B、C、D、E选项填在下面的横线)⑴是否开花:有花植物 ;无花植物 ;⑵生殖特点: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⑶生活环境: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E、苔藓植物C类(知识目标④)你见过银杏的种子吗?他的名字叫“白果”,是不是果实?教师适时地点拨:银杏的种子有三层种皮:外种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白果”是银杏的种子。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个别学生展示答案,同学们互相纠正。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种子植物
生活环境:陆地上
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其内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分类: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即种子裸 露,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 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上利用实物和大量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学教材,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课堂效果较好。
另课堂中涉及了两个小实验,由于七年级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探究习惯,耽误时间较多,整个课堂进程较为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