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15 10:17:31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地面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晴天与阴天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在菜地里用生火产生浓烟的方法防止农作物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CAB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地 面10201015101010051000等压面等压面等高面①②③④⑤海陆风海 风陆 风城市风山谷风①②③④⑤⑥谷 风山 风答:城市人口密集,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受热上升,易成云致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1)近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有何分布规律?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2)近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空气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以及气压的相应变化是怎样的,请完成下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3)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会怎样运动?(4)图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中,主导性的是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请分析原因。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2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3.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4.地面受热不均,会引起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变化。下图所示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读甲、乙两幅图,完成5~6题。5. 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A. 海陆风 B. 焚风 C. 山谷风 D. 季风
6. 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 B. 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
C. 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 D. 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7.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受热的是___,空气____;冷却的是____,空气_______。(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课件15张PPT。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与等压面等压面等压面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的风高空的风:
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北半球近地面的风近地面的风:
斜穿等压线
由于地面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也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南半球作图:等压线图上画风向10101000990北半球近地面为什么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______风。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___。(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示)和低压槽线(用 表示)的位置。课堂小结1.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2.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据此完成4~5题。4. 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A. a B. b C. c D. d
5. b点的风向为
A. 北风 B. 西风 C. 南风 D. 西南风6.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而言,①是_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②是________。
(3)图中A处风力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