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任务式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蝉》任务式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17 11:15: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 蝉
设计说明
《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长期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按照观察进程,分别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科学而具体地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激发了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同时领悟法布尔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科学求知精神。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鲜为人知的科学知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2.引导学生学习此文中兼用文学的笔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大家来猜一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这是什么动物 (谜底:蝉)今天,我们就通过法布尔《昆虫的故事》中的《蝉》,详细地了解一下蝉这种动物。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窠(kē)      蚋(ruì)      轧(yà)      鳍(qí)
钹(bó) 暴(bào)晒 金蜣(qiāng) 隧(suì)道
涂墁(màn) 恶劣(liè) 蜕(tuì)皮 臃(yōng)肿
罅(xià)隙 倒(dào)悬 纤(xiān)维 防御(yù)
顾忌(jì) 孵(fū)化 附(fù)着 跳蚤(zao)
车辙(zhé) 黏(nián)土 喧嚣(xiāo) 欢愉(yú)
无动于衷(zhōng)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缝隙:罅隙
声音杂乱,不清静:喧嚣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小心谨慎
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无动于衷
没安好心:不怀好意
3.文学常识。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笔下的昆虫故事生动有趣,而且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有更深刻的意义。代表作有《昆虫记》《橄榄树上的伞菌》等。
《昆虫记》又叫《昆虫物语》,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在书中,作者以人性观虫性,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娓娓道来。这本书被看作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蝉》共有四大部分,分别为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此文选自第二和第四部分。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探究任务。 1.课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研读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1)概括地穴的特点。 (2)将第2—11段细分层次,并梳理作者的说明顺序。 【小结】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内容,不难总结出蝉的地穴表面小、空间大、墙壁坚固的特点,不难看出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1.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蝉的卵: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2.(1)洞口是约一英寸口径的小圆孔,孔口与地面平行,周围一点儿土也没有;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里面是涂墁得很坚固的地穴墙壁。 (2)第一层(2、3):说明蝉的地穴的洞口的形状、大小。 第二层(4—7):说明蝉的地穴的内部情形。 第三层(8—11):介绍了蝉的蜕皮过程。 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分为地表、洞穴、地上三个层次,即按照从地表到洞穴,再由洞穴到地上的空间顺序来写。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划分层次来分析说明顺序。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研读第二部分“蝉的卵”。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看看这部分是怎样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的,总结蝉的生活习性。 2.梳理这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 【小结】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内容,不难总结出蝉喜干燥、爱在干燥的细枝上产卵及其饮食习惯等生活习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 (二)合作探究。 课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蝉的一生,但是不同于我们平时认知中蝉的成长过程,课文第一部分先介绍了蝉的地穴,第二部分才介绍蝉的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说明顺序呢 (一)学生研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文中的相关词句。 1.蝉的生活习性: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2.写蝉的卵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二)合作探究。 (1)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分别说说先介绍蝉的地穴的特点的必要性或好处。 (2)组内交流,借鉴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分析作者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3)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态时,一般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即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此文却打破常规,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又是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蝉的卵的知识,同时把握课文的行文顺序。 
五、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六、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蝉的地穴,以及蝉从产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整个成长过程,蕴含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细致入微的科学探索精神。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请大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蝉的地穴”和“蝉的卵”的示意图。
2.发展型作业:完成此课相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的穷乡僻壤,从小过着极其穷困的生活。正因为他是在劳苦大众的怀抱中长大的,所以他理解、同情劳苦人民,而且他还以这种同情劳苦人民的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虫,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蝉》,初步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蝉》生动的语言,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此课语言极耐品味。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或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进行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小结】我们学习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发现他能巧妙地将语言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学生品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1)小组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找到想要赏析的语句。 (2)组内交流,分别说说自己想要赏析的句子,并共同分析该句子的好处。 (3)组内选出句子,选派一位代表进行赏析。 示例一: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 这几句话运用设问,大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 示例二: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这句话中的“溜”字非常具有文学性,不仅写出了蝉的动作,还透过动作写出了蝉在不同气候下不同的应对策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示例三: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这几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课文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且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示例四: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这句话写出了蝉的幼虫慵懒、可爱的日常。作者文艺性的笔法使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兴趣倍增。 示例五: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这句话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对蝉的深情。此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做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四年”与“五星期”,长短何等悬殊的对比!   通过品读描写蝉的语句,学习课文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的语言。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并总结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也能像法布尔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并且勇于探索,能够借助仔细的观察和科学的实验印证自己的猜想,对一切的生命都能尊重、敬畏。 学生合作探究。 (1)小组分工,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几段,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分析其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2)结合课下搜集的法布尔资料,组内交流,集思广益,说说作者的科学精神和文中内容相呼应之处。 (3)选派一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示例一:“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一指厚”这一数据的表述为确指,说明作者观察细致,而对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却用了“大概是四年”来表述,因为至今它还是一个秘密。 示例二:“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的,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这是作者长期观察,又通过用刀子深入挖掘进行实际探察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科学精神:首先,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其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最后,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是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他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叙说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种族繁衍所进行的斗争。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基础,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四、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语言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并借助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蝉的同时也让我们充分领会到他对蝉既同情又敬佩的情感。字里行间我们又被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所吸引,希望同学们也能拥有尊重生命、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阅读《昆虫记》,加深对法布尔及《昆虫记》的理解。
2.发展型作业:完成此课相关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