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本章整合BENZHANG ZHENGHE一二一、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思路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地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遇到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分析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需求。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资源短缺;(2)盐碱地、涝洼地占有较大比例;(3)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一二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
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一二典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一二(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 。?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意义。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一二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洪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一二答案:(1)(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
(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一二二、我国五大经济区的对比
我国的五大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东北地区和西部川陕渝金三角地区,每个经济地带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从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产业等方面加以对比。列表如下:一二一二典例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5年1月31日新华网报道,2014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5.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超过60%的城镇化率,显示江苏整体上已步入成熟的城镇化社会。
材料二:“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面为“两三角洲简图”。一二(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向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4)伴随“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
解析:第(1)题,“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存在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第(2)题,比较简单,为所学基本内容。第(3)题,主要是加强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第(4)题,农业的发展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一二答案:(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2)长江三角洲:大城市扩散。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
(4)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