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是一种独特的美
——跟着《列夫·托尔斯泰》学习夸张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夸张的手法以及相关知识,能够分析夸张手法的妙处;
2.通过四个要点的整理,掌握夸张的写法和技巧,熟练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时数:1课时
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夸张手法的理解比较片面,只知道单一类型的夸张,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其妙处;
2.在日常的写作中,无法熟练使用夸张手法,描写不够精准,无法突出人物的特色,无法彰显人物灵魂。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在“知心·遇见”班主任节中,为了使班主任的形象脱颖而出,同学们计划用漫画的形式给老班画一幅漫画,请你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来介绍老班。
要求:突出人物外貌特征;写出人物性格特点。
·完成后,通过评价量进行小组评价。
评价标准 小组评分(每项10分)
能突出人物肖像的特点
描写语言新颖独特
能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选出两个语段请同学们评一评,存在问题的预设:
描写不够精准,无法突出人物特色,无法彰显人物灵魂。
·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引出茨威格塑造的列夫托尔斯泰形象的深入人心,引出夸张的手法在其中的作用,引出跟着《列夫·托尔斯泰》学习夸张手法。
·通过例句,温故知新,明确夸张手法。
例句:
(1)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2)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
定义: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这种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夸张。
二、体会夸张,为形赋彩
·请品读1-5段,说说这些语句突出了托尔斯泰怎样的特点,并说说这样描写的妙处。
原句: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象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我的发现:划线部分都是围绕“丑”来写
→夸张手法总结一:基于客观,有效夸张,突出人物的特色美。
·如何更精准地运用夸张突出人物的特征呢?
通过对比,学习方法
【对比一】
作者描写: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原句改编:额头上的头发疯长着,凌乱无序。胡须垂挂下来,遮住了嘴巴。
→我的发现:大、多、广→超常→突出特征
【知识补白】认识夸张的类别
小组合作,谈一谈你还遇见过哪些夸张的类别?参考下列例句进行讨论。
例句: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3)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4)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
小结:
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例如:
(1)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2)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夸张还可以是超前夸张,就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例如: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郑直《激战无名川》)
【对比二】
作者描写:要是你看到一张他赶着马车外出的照片,还有个白胡子随从与他并排坐着,你也许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才能判断手握缰绳的是马车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
原句改编:要是你看到一张他赶着马车外出的照片,外貌粗糙的他,穿着朴素,像是真正的马车夫。
→我的发现:对比→制造反差→凸显形象
对比一是超常,对比二是反差。
→夸张手法总结二:扩大对比,制造反常,产生浓郁的个性美。
【对比三】
作者描写: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原句改编: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密不透风的大胡子。
→夸张手法总结三:结合比喻,反复渲染,制造鲜活的形象美。
三、抓住“眼睛”,以形传神
结合6-9段的内容,聚焦托尔斯泰的眼睛,找出文中漫画式的笔法。
这道目光就像是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现出好奇的神色。
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抓住眼睛、夸张化→彰显精神
→夸张手法总结四:抓住关键,透视心灵,突出独特的精神美。
四、改编语段,以形传神
改编《藤野先生》第6段描写,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并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原文: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方法小结:
1.基于客观,有效夸张,突出人物的特色美。
2.扩大对比,制造反常,产生浓郁的个性美。
3.结合比喻,反复渲染,制造鲜活的形象美。
4.抓住关键,透视心灵,突出独特的精神美。
五、巧用夸张,制作漫画
请运用所学知识再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班主任,可以为你的文章自行配上一幅人物漫画。通过量表进行评价、修改。
内容 层级标准 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文字 基本要求 符合人物的本质特征。
能夸大描写,制造反差。
能结合比喻,反复渲染。
高阶要求 能抓住关键部位,凸显人物的精神世界。
图画 能画出人物的特色
能画出关键部位的神韵
图画清晰、美观、有个性
六、作业布置
基础巩固: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2页练习题;
高阶拓展:情境作业“巧用夸张,漫写漫画”。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