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专题复习-------
生物圈中的动物尚贤中学
陈亚军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生物圈中的动物网络导图复习目标:1、概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列举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重点)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难点)
3、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 蚯蚓:身体分节,靠湿润的______呼吸,
通过肌肉和______的配合使身体运动
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________构成a.身体分为___________三部分
b.运动器官:_______
c.呼吸器官:_____,___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d.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能保护和支持__
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 主要特征:身体_____,__________均分节,
体表有_______蝗虫 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独立完成生物助学P88的
一、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巩固能力提升1.下列结构中,活动时能协助哺乳动物完成呼吸作用的是( )
A.口腔内的牙齿 B.体腔内的膈
C.腹腔内的肝脏 D.体表的毛
2.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C.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3.家鸽口腔没有牙齿,其体内具有牙齿功能的结构是( ) A.肌胃 B.腺胃 C.嗉囊 D.小肠BAA4.家鸽“双重呼吸”是指( )
A.肺和气囊进行呼吸
B.肺和器官进行呼吸
C.只有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D.在吸气和呼气时,肺里都进行气体交换
5.把蜗牛、海葵、蜘蛛分为一类,把锦蛇、青蛙、麻雀分为一类,这是依据( )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D A 自主复习二:
结合课本的内容,识记以下内容(时间:5分钟)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 和 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 ;活动的骨连结又称为 ,关节有关节面、 、关节腔组成。
2、骨骼肌由肌腱和 组成,骨骼肌的特性: 。
3、在运动中, 起支点作用,骨起 作用,
骨骼肌收缩产生 。
4、关节的牢固性: ;
关节的灵活性: 。
5、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关节头关节囊(内外有韧带)关节腔(内有滑液)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的结构1、关节由哪三部分组成?
2、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3、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关节面12345请观察一组动画:
分析: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运动状态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复习巩固: 独立完成助学88页专题建构
二、动物的运动能力提升1、骨连结包括( )
A、活动的连结 B、不活动的连结
C、半活动的连结 D、以上都是
2、当你手提一桶水上楼时,感觉到胳膊累,此时肱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二者均收缩
D、二者均舒张DC3、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连接、动力
C.保护、支点、动力
D.动力、支点、杠杆
4、一块骨骼肌,至少要跨越个关节,附着在块骨上。 ( )
A、2,3 B、2,1
C、1,2 D、2,4
AC 自主复习三:
结合课本内的内容,梳理以下内容: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的 所决定的行为。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 。
3.社会行为:营 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 。它们利用声音、 、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特点:⑴群体内有明显的 ⑵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⑶有的群体内存在明显的_____
复习巩固 独立完成助学89页专题建构
三、动物的行为能力提升1、1、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2、以下两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蜜蜂筑巢、狗沿途撒尿
B.蚯蚓走迷宫、猫抓老鼠
C.大山雀喝牛奶、萤火虫发光
D.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食物 CA当堂达标助学90页: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A类:1---8、10—14、16---19以及21、22、24;
B类:1---8、10—14、16---19以及22、24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小结谈谈你比刚上课时多收获了什么?姓名 陈亚军 单位 滕州尚贤中学
课时课题:专题三: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2015年3月11日,星期 一 ,第 2--1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列举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重点)
②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难点)
③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力目标
①通过专题复习实现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②通过对知识的归类与对比,提高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专题复习提高对结业考试试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②培养课堂学习习惯,让学生适应紧张的结业考试第一轮的细致复习。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意识,重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法指导上要注意归纳比较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结合实例了解运动的实现方式以及运动中骨骼肌的协作关系。通过一些热点的透析可以对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自我展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对此可以采取知识的关联驱动模式,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回忆、分析、讨论对比物理学科中“杠杆”的特点,进而得出结论。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和对比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七年级上册的课本、八年级下册的助学、红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导图
激发兴趣
2分钟
利用课件出示本章的网络导图,引发学生对于本章的记忆
1、对本章的考点建立系统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联系
2、说说还有哪些知识是自己依然还会的
本环节让学生明确知识间可以相互关联,再者可以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是学生们依然会的
目标导学
2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注明重难点,并且板书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阅读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掌握什么
引导充实
层层推进
9分钟
1.安排学生利用课本P80---P91的“动物的主要类群”内容。先自己进行知识的盘点:
①目前,被人们认识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它们分为 和 。
②
2、安排学生同位之间利用屏幕相互进行知识的盘查。
3、安排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生物助学P88的一、动物的主要类群→核对答案同位间相互交换批改→红笔自我订正再次进行知识的巩固。
4、能力提升:
1.( )下列结构中,活动时能协助哺乳动物完成呼吸作用的是
A.口腔内的牙齿 B.体腔内的膈 C.腹腔内的肝脏 D.体表的毛
2.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C.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3.家鸽口腔没有牙齿,其体内具有牙齿功能的结构是( ) A.肌胃 B.腺胃 C.嗉囊 D.小肠
4.家鸽“双重呼吸”是指( ) A.肺和气囊进行呼吸
B.肺和器官进行呼吸
C.只有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D.在吸气和呼气时,肺里都进行气体交换
5.把蜗牛、海葵、蜘蛛分为一类,把锦蛇、青蛙、麻雀分为一类,这是依据( )
A.脊椎骨的有无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D.生殖方式的不同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会进入自主复习阶段。
利用好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相互督促,进行知识的检查。
独立完成助学的知识盘点,自我检查知识的落实情况。
独立完成能力提升的题目
↓
老师展示答案后,自己核对
↓
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评
本环节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近几年的结业考试中也多次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设计时侧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
为了防止学生的记忆疲劳,设计了同学间的合作促进环节,有利于协作能力的提高。
在有些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让学生以写的方式展示,达到规范“体壁、鳃、鳍”这些易错字的目的,再者强调①蝗虫气门与气管的不同作用②鸟类双重呼吸中肺和气囊的不同作用
自主复习
点拨建构
12分钟
1.安排学生复习课本中P92—P95的“动物的运动”的内容,梳理下面的知识点:
2.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同位相互利用屏幕进行知识的盘查。
3、知识的延伸:
(1)掌握关节的结构
(2)理解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运动状态
3、安排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生物助学P88的二、动物的运动→核对答案同位间相互交换批改→红笔自我订正再次进行知识的巩固。
4、能力提升:
1、骨连结包括( )
A、活动的连结 B、不活动的连结
C、半活动的连结 D、以上都是
2、当你手提一桶水上楼时,感觉到胳膊累,此时肱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二者均收缩
D、二者均舒张
3、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连接、动力
C.保护、支点、动力
D.动力、支点、杠杆
4、一块骨骼肌,至少要跨越个关节,附着在块骨上。 ( )
A、2,3 B、2,1
C、1,2 D、2,4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进行知识的梳理
利用好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相互督促,进行知识的相互检查。
通过课件的展示和问题的展示,复习掌握关节的结构以及与屈肘和伸肘有关的内容
独立完成助学的知识盘点,自我检查知识的落实情况。
独立完成能力提升的题目
↓
老师展示答案后,自己核对
↓
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评
此环节的设计,比上一环节的内容抽象,知识的梳理先帮助学生回顾知识,但是却不一定可以通过理解去记忆。
图片和动画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直观的展示也便于学生通过理解去记忆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应该规范学生的表达方式。
习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明白后应该督促他们把补充的内容记在助学上,做好知识的延伸。
自主复习
知识回顾
6分钟
1.安排学生复习课本中P96—P100的“动物的行为”的内容,梳理下面的知识点:
2.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同位利用屏幕相互进行知识的盘查。
3、安排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生物助学P89的三、动物的行为→核对答案同位间相互交换批改→红笔自我订正再次进行知识的巩固。
4、能力提升:
1、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2、以下两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蜜蜂筑巢、狗沿途撒尿
B.蚯蚓走迷宫、猫抓老鼠
C.大山雀喝牛奶、萤火虫发光
D.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食物
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复习
同学间相互检测知识得到复习情况,做好相互督促
独立完成能力提升的题目
↓
老师展示答案后,自己核对
↓
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评
本环节意在先让学生掌握基本定义再利用题目进行巩固训练,从而去区分先天性和学习行为的不同。
小结
4分钟
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同学们需要通过复习回顾的知识比较多,下面我们通过再次展示“网络导图”,让大家说说,复习后都记住了什么知识。
1、学生们纷纷说说比刚上课时,又多想起了哪些知识。
2、要是有的同学说出的内容是自己没想起的,应该加紧知识的复习。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复习中通过小节感觉到自己有收获,促进复习的兴趣,同时发现不足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课堂达标检测
10分钟
助学90页: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A类:1---8、10—14、16---19以及21、22、24;
B类:1---8、10—14、16---19以及22、24
学生在课上独立自主完成达标检测,老师展示答案后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查,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复习中老师提出要求和布置任务后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独立复习、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规范了学生的书写尽可能避免在结业考试中因为错别字而失分的可能。
2、在复习中尽可能把课件设计的实用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复习课变的有灵性。在能力提升的习题设计上把知识进行了加深,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并且通过展示答案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
3.当堂达标是完成助学中的相关内容,监督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尽量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下时间。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由于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遗忘的知识比较多,再者本节课所囊括的知识点比也较多,所以很难让所有的同学记住所有的知识,有部分学生在做题时我感觉掌握的不太牢固,可能得需要延伸到课下。
2.由于助学有答案,所以对学生达标的真实性不能完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