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02 17:38:22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4四下·常熟期末)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 (  ).爸爸是静止的.
A.马路两边的树 B.天上的白云
C.驾驶位的椅子 D.路上的行人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则就处于运动状态;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驾驶位的椅子来说,爸爸是静止的。
2.(2024四下·常熟期末)汽车左转弯时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运动 B.斜面运动 C.曲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汽车左转弯时的轨迹是曲线,所以其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
3.(2024四下·常熟期末)透过车窗,小科看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滑滑梯,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方式是 (  )。
A.摆动 B.滚动 C.滑动 D.推动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方式是滑动。
4.(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朋友从 (  )的滑滑梯上滑下来速度快.
A.坡度大 B.坡度小 C.没坡度 D.粗糙
【答案】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滑滑梯也是一种斜面,斜面坡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越快。所以小朋友从坡度大的滑滑梯上滑下来速度快。
5.(2024四下·常熟期末)把一个六棱柱放在滑滑梯上,六棱柱可能 (  ).
A.滑动 B.滚动
C.滚动或者滑动 D.摆动
【答案】C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滚动和静止不动三种方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摆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体的形状等有关。把一个六棱柱放在滑滑梯上,滑滑梯的坡度大的花,六棱柱可能滚动;如果滑滑梯的坡度小,六棱柱可能滑动。
6.(2024四下·常熟期末)公园里还有小朋友在荡秋千,秋千的运动轨迹是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其运动轨迹是C。
7.(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看到远处游乐园里有个过山车,他想到了科学课上设计制作的“过山车”,设计 “过山车”时,要让小球能自行滚动起来,需要设计轨道有 (  ).
A.直线轨道 B.曲线轨道 C.坡度 D.平稳轨道
【答案】C
【知识点】搭建过山车
【解析】【分析】我们制作的“过山车”让小球运动的方法是利用斜面进行加速,比如坡度大的,小球运动得快;坡度小的,小球运动得慢。所以设计 “过山车”时,要让小球能自行滚动起来,需要设计轨道有坡度。
8.(2024四下·常熟期末)设计制作“过山车”的正确的步骤是 (  )。
①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 ②测试、改进“过山车”
③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过山车” ④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
A.④③①②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搭建过山车
【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最后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所以制作“过山车”的顺序是④③①②。
9.(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到了学校开始早读啦,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的参照物是 (  ).
A.竹排 B.江水 C.青山 D.船夫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的参照物是青山。
10.(2024四下·常熟期末)体育课上,50米比赛中,小科用了10秒,小明用了11秒,小红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第三名是 (  ) .
A.小科 B.小明 C.小红 D.小丽
【答案】D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长短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体育课上,50米比赛中,距离相同,时间最短,速度最快;所以小丽是第三名。
11.(2024四下·常熟期末)科学课上,小科在做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实验时,实验至少做 (  )次.
A.9 B.1 C.5 D.3
【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做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实验时,实验至少做3次,这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12.(2024四下·常熟期末)课间,老师走进教室,问小科: “小明在哪里 ”下面四个回答,能让老师最快找到小明的是 (  ).
A.教室外 B.教室门口向东50米处
C.50米处 D.教室外50米处
【答案】B
【知识点】描述方位
【解析】【分析】要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参照物、方向、距离三者缺一不可。以参照物为观测中心,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和距离确定被观测物体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所以能让老师最快找到小明的是教室门口向东50米处。
13.(2024四下·常熟期末)下面是小科搜集到的一些动物一小时运动的距离:帆旗鱼110千米、金雕322千米、白喉针尾雨燕250千米、猎豹121千米.以上四种动物,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
A.帆旗鱼 B.金雕
C.白喉针尾雨燕 D.猎豹
【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经过的距离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相同时间内,金雕经过的距离最长,运动的速度最快。
14.(2024四下·常熟期末)拿到老师发的蚕卵后,小科马上开展了观察,可以帮助他把蚕卵看得更清楚的工具是 (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镊子 D.直接用肉眼观察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放大镜可以帮助他把蚕卵看得更清楚。
15.(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用棉花包好蚕卵,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快要孵化的蚕卵变成了 (  ).
A.白色 B.淡红色 C.紫黑色 D.淡黄色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分析】蚕卵是椭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小米粒差不多,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蚕卵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紫黑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所以快要孵化的蚕卵是紫黑色。
16.(2024四下·常熟期末)我们平常说的“蚕宝宝”指的是蚕的 (  )时期。
A.卵 B.幼虫 C.成虫 D.蛹
【答案】B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我们平常说的“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时期。
17.(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发现两侧有许多小黑点,它们的作用是 (  )。
A.呼吸 B.眼睛 C.花纹 D.吐丝
【答案】A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身体上有环节。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18.(2024四下·常熟期末)有一天,小科像往常一样给蚕宝宝喂桑叶,他发现蚕宝宝昂着头却不吃也不动了,这是蚕 (  ).
A.已经死亡了 B.准备冬眠
C.准备蜕皮 D.装死准备逃走
【答案】C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刚从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幼虫。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是因为蚕身体长大了,外面的皮紧了,必须蜕掉才能长得更大。当蚕食欲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准备蜕皮。
19.(2024四下·常熟期末)下列关于蚕蛾的外形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C.胸部长有两对足 D.长有翅膀
【答案】C
【知识点】蚕蛾
【解析】【分析】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正确;
B:头部长有一对触角,正确;
C:胸部长有两对足,错误;蚕蛾属于昆虫,胸部长有三对足;
D:长有翅膀,正确。
20.(2024四下·常熟期末)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 (  )次皮.
A.3 B.4 C.5 D.2
【答案】B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在茧内蜕皮两次,所以蚕一生共蜕皮6次。
21.(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在养蚕过程中,记录了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蚕的一生要经历 (  ).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幼虫→成虫
C.卵→幼虫→茧→成虫 D.幼虫→蛹→成虫
【答案】A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22.(2024四下·常熟期末)蜻蜓与蚕、菜粉蝶的一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经过 (  )时期.
A.幼虫 B.成虫 C.蛹 D.卵
【答案】C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例如:蟑螂、蝗虫等。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蚕和菜粉蝶都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所以蜻蜓与蚕、菜粉蝶的一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经过蛹时期。
23.(2024四下·常熟期末)不同动物的卵结构是相似的,打开一颗生鸡蛋,观察到将来会发育成小鸡的是(  )。
A.卵黄 B.胚盘 C.卵白 D.气室
【答案】B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盘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其中,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胚盘,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
24.(2024四下·常熟期末)鸡蛋的卵黄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是 (  ).
A.提供营养 B.提供水分 C.提供氧气 D.保护小鸡
【答案】A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盘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其中,卵黄内储藏着营养物质,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
25.(2024四下·常熟期末)“卵生,身体长有羽毛和翅膀”是(  )动物的显著特征。
A.鱼类 B.哺乳类 C.鸟类 D.昆虫类
【答案】C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动物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鸟类具有的特征是全身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都是卵生,体温恒定且高。
26.(2024四下·常熟期末)如右图,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动物,它叫鸭嘴兽,它长着像鸭子一样的嘴巴和脚蹼,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母体产卵孵化出后代,并用乳汁喂养后代成长.鸭嘴兽的繁殖方式和以下哪种动物类似 (  ).
A.天鹅 B.狗 C.虎 D.蝙蝠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动物用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儿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鸭嘴兽和天鹅的繁殖方式属于卵生;狗、虎和蝙蝠的繁殖方式属于胎生。
27.(2024四下·常熟期末)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换牙齿,身高体重增加较快的阶段是 (  ).
A.青少年 B.幼儿 C.婴儿 D.成年
【答案】A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人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人的生长发育一般包括婴儿期、幼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几个时期。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换牙齿,身高体重增加较快的阶段是青少年。
28.(2024四下·常熟期末)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下不是冬季来临时的行为的是 (  ).
A.大雁南飞 B.青蛙冬眠 C.松鼠储物 D.蚕蛾产卵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A:大雁南飞,正确;
B:青蛙冬眠,正确;
C:松鼠储物,正确;
D:蚕蛾产卵,错误;蚕蛾产卵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现象。
29.(2024四下·常熟期末)早上8:30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做操时,小科观察了影子,他发现 (  ).
A.做完操以后影子变长了 B.影子朝向西方
C.太阳和影子在同一侧 D.做操时的影子是一天中最长的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A:做完操以后影子变长了,错误;上午影子由长变短;
B:影子朝向西方,正确;
C:太阳和影子在同一侧,错误;太阳和影子在两侧;
D:做操时的影子是一天中最长的,错误;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是一天中最长的。
30.(2024四下·常熟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带大家玩了手影游戏。小科发现,想让手影变小一些,可以(  )
A.保持打光灯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墙
B.保持打光灯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手电筒
C.保持手位置不变,打光灯慢慢靠近手
D.以上都可以
【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屏之间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远影子小,距离近影子大;即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所以想让手影变小一些,可以保持打光灯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墙。
31.(2024四下·常熟期末)生活中会产生影子的情况还有很多.下列选项中, (  )不属于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
A.光源 B.屏 C.电源 D.遮挡物
【答案】C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所以电源不属于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
32.(2024四下·常熟期末)下列属于月球特点的是(  ).
①球形 ②有引力 ③有海洋 ④有环形山 ⑤有月海 ⑥有空气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是球形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有月海和环形山;但是月球没有空气和水,更没有海洋。
33.(2024四下·常熟期末)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  ).
A.月陆 B.月貌 C.月亮 D.月相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4.(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欣赏了很多高清的月球地貌图,发现月球地形正面有很多黑色的部分,那是 (  ).
A.月海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黑子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两个区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区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则是月海盆地。
35.(2024四下·常熟期末)日晷是古代用来 (  )的仪器。
A.祭神 B.指定方向 C.计量时间 D.记录位置
【答案】C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制作而成的计时工具。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36.(2024四下·常熟期末)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共同点是 (  ).
A.都有环形山 B.都会发光发热
C.都是球体 D.都有液态水存在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A:都有环形山,错误;月球上独有的;
B:都会发光发热,错误;月球和地球不行;
C:都是球体,正确;
D:都有液态水存在,错误;月球和太阳上没有。
37.(2024四下·常熟期末)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  ).
A.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轻 B.太阳的体积比月球小大
C.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D.月球不会自己发光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由于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38.(2024四下·常熟期末)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时,我们将细沙平铺在托盘里,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细沙。平铺的细沙模拟的是 (  ).
A.月球表面 B.沙滩表面 C.宇宙 D.地球表面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我们在做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时,模拟制造环形山需要的材料有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等。其中,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用不同大小的小球模拟流星,用丢小球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用大小坑模拟环形山。
39.(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记录了一个月的月相(如下图),图中白色部分表示亮面。可是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其中表示上半月月相的是 (  ).
A.FDA B.EBC C.ACD D.BCD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所以上半月月相的是EBC。
40.(2024四下·常熟期末)地球上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D.六分陆地四分海洋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 / 1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4四下·常熟期末)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 (  ).爸爸是静止的.
A.马路两边的树 B.天上的白云
C.驾驶位的椅子 D.路上的行人
2.(2024四下·常熟期末)汽车左转弯时的运动路线是(  )
A.直线运动 B.斜面运动 C.曲线运动
3.(2024四下·常熟期末)透过车窗,小科看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滑滑梯,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方式是 (  )。
A.摆动 B.滚动 C.滑动 D.推动
4.(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朋友从 (  )的滑滑梯上滑下来速度快.
A.坡度大 B.坡度小 C.没坡度 D.粗糙
5.(2024四下·常熟期末)把一个六棱柱放在滑滑梯上,六棱柱可能 (  ).
A.滑动 B.滚动
C.滚动或者滑动 D.摆动
6.(2024四下·常熟期末)公园里还有小朋友在荡秋千,秋千的运动轨迹是 (  )。
A. B.
C. D.
7.(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看到远处游乐园里有个过山车,他想到了科学课上设计制作的“过山车”,设计 “过山车”时,要让小球能自行滚动起来,需要设计轨道有 (  ).
A.直线轨道 B.曲线轨道 C.坡度 D.平稳轨道
8.(2024四下·常熟期末)设计制作“过山车”的正确的步骤是 (  )。
①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 ②测试、改进“过山车”
③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过山车” ④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
A.④③①②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9.(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到了学校开始早读啦,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的参照物是 (  ).
A.竹排 B.江水 C.青山 D.船夫
10.(2024四下·常熟期末)体育课上,50米比赛中,小科用了10秒,小明用了11秒,小红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第三名是 (  ) .
A.小科 B.小明 C.小红 D.小丽
11.(2024四下·常熟期末)科学课上,小科在做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实验时,实验至少做 (  )次.
A.9 B.1 C.5 D.3
12.(2024四下·常熟期末)课间,老师走进教室,问小科: “小明在哪里 ”下面四个回答,能让老师最快找到小明的是 (  ).
A.教室外 B.教室门口向东50米处
C.50米处 D.教室外50米处
13.(2024四下·常熟期末)下面是小科搜集到的一些动物一小时运动的距离:帆旗鱼110千米、金雕322千米、白喉针尾雨燕250千米、猎豹121千米.以上四种动物,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
A.帆旗鱼 B.金雕
C.白喉针尾雨燕 D.猎豹
14.(2024四下·常熟期末)拿到老师发的蚕卵后,小科马上开展了观察,可以帮助他把蚕卵看得更清楚的工具是 (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镊子 D.直接用肉眼观察
15.(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用棉花包好蚕卵,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快要孵化的蚕卵变成了 (  ).
A.白色 B.淡红色 C.紫黑色 D.淡黄色
16.(2024四下·常熟期末)我们平常说的“蚕宝宝”指的是蚕的 (  )时期。
A.卵 B.幼虫 C.成虫 D.蛹
17.(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发现两侧有许多小黑点,它们的作用是 (  )。
A.呼吸 B.眼睛 C.花纹 D.吐丝
18.(2024四下·常熟期末)有一天,小科像往常一样给蚕宝宝喂桑叶,他发现蚕宝宝昂着头却不吃也不动了,这是蚕 (  ).
A.已经死亡了 B.准备冬眠
C.准备蜕皮 D.装死准备逃走
19.(2024四下·常熟期末)下列关于蚕蛾的外形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C.胸部长有两对足 D.长有翅膀
20.(2024四下·常熟期末)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 (  )次皮.
A.3 B.4 C.5 D.2
21.(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在养蚕过程中,记录了蚕宝宝的生长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蚕的一生要经历 (  ).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幼虫→成虫
C.卵→幼虫→茧→成虫 D.幼虫→蛹→成虫
22.(2024四下·常熟期末)蜻蜓与蚕、菜粉蝶的一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经过 (  )时期.
A.幼虫 B.成虫 C.蛹 D.卵
23.(2024四下·常熟期末)不同动物的卵结构是相似的,打开一颗生鸡蛋,观察到将来会发育成小鸡的是(  )。
A.卵黄 B.胚盘 C.卵白 D.气室
24.(2024四下·常熟期末)鸡蛋的卵黄在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是 (  ).
A.提供营养 B.提供水分 C.提供氧气 D.保护小鸡
25.(2024四下·常熟期末)“卵生,身体长有羽毛和翅膀”是(  )动物的显著特征。
A.鱼类 B.哺乳类 C.鸟类 D.昆虫类
26.(2024四下·常熟期末)如右图,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动物,它叫鸭嘴兽,它长着像鸭子一样的嘴巴和脚蹼,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母体产卵孵化出后代,并用乳汁喂养后代成长.鸭嘴兽的繁殖方式和以下哪种动物类似 (  ).
A.天鹅 B.狗 C.虎 D.蝙蝠
27.(2024四下·常熟期末)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换牙齿,身高体重增加较快的阶段是 (  ).
A.青少年 B.幼儿 C.婴儿 D.成年
28.(2024四下·常熟期末)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下不是冬季来临时的行为的是 (  ).
A.大雁南飞 B.青蛙冬眠 C.松鼠储物 D.蚕蛾产卵
29.(2024四下·常熟期末)早上8:30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做操时,小科观察了影子,他发现 (  ).
A.做完操以后影子变长了 B.影子朝向西方
C.太阳和影子在同一侧 D.做操时的影子是一天中最长的
30.(2024四下·常熟期末)科学课上,老师带大家玩了手影游戏。小科发现,想让手影变小一些,可以(  )
A.保持打光灯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墙
B.保持打光灯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手电筒
C.保持手位置不变,打光灯慢慢靠近手
D.以上都可以
31.(2024四下·常熟期末)生活中会产生影子的情况还有很多.下列选项中, (  )不属于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
A.光源 B.屏 C.电源 D.遮挡物
32.(2024四下·常熟期末)下列属于月球特点的是(  ).
①球形 ②有引力 ③有海洋 ④有环形山 ⑤有月海 ⑥有空气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33.(2024四下·常熟期末)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  ).
A.月陆 B.月貌 C.月亮 D.月相
34.(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欣赏了很多高清的月球地貌图,发现月球地形正面有很多黑色的部分,那是 (  ).
A.月海盆地 B.平原 C.海洋 D.黑子
35.(2024四下·常熟期末)日晷是古代用来 (  )的仪器。
A.祭神 B.指定方向 C.计量时间 D.记录位置
36.(2024四下·常熟期末)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共同点是 (  ).
A.都有环形山 B.都会发光发热
C.都是球体 D.都有液态水存在
37.(2024四下·常熟期末)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  ).
A.太阳的质量比月球轻 B.太阳的体积比月球小大
C.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D.月球不会自己发光
38.(2024四下·常熟期末)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时,我们将细沙平铺在托盘里,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细沙。平铺的细沙模拟的是 (  ).
A.月球表面 B.沙滩表面 C.宇宙 D.地球表面
39.(2024四下·常熟期末)小科记录了一个月的月相(如下图),图中白色部分表示亮面。可是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其中表示上半月月相的是 (  ).
A.FDA B.EBC C.ACD D.BCD
40.(2024四下·常熟期末)地球上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D.六分陆地四分海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则就处于运动状态;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行驶的汽车里,相对驾驶位的椅子来说,爸爸是静止的。
2.【答案】C
【知识点】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汽车左转弯时的轨迹是曲线,所以其运动路线是曲线运动。
3.【答案】C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方式是滑动。
4.【答案】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滑滑梯也是一种斜面,斜面坡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越快。所以小朋友从坡度大的滑滑梯上滑下来速度快。
5.【答案】C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解析】【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滚动和静止不动三种方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摆放方式、斜面的坡度、物体的形状等有关。把一个六棱柱放在滑滑梯上,滑滑梯的坡度大的花,六棱柱可能滚动;如果滑滑梯的坡度小,六棱柱可能滑动。
6.【答案】C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物体按运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等。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其运动轨迹是C。
7.【答案】C
【知识点】搭建过山车
【解析】【分析】我们制作的“过山车”让小球运动的方法是利用斜面进行加速,比如坡度大的,小球运动得快;坡度小的,小球运动得慢。所以设计 “过山车”时,要让小球能自行滚动起来,需要设计轨道有坡度。
8.【答案】A
【知识点】搭建过山车
【解析】【分析】在建造过山车前应该先根据材料和实际进行设计,轨道的总长应在两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最后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所以制作“过山车”的顺序是④③①②。
9.【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的参照物是青山。
10.【答案】D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长短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体育课上,50米比赛中,距离相同,时间最短,速度最快;所以小丽是第三名。
11.【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反复进行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理做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实验时,实验至少做3次,这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12.【答案】B
【知识点】描述方位
【解析】【分析】要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参照物、方向、距离三者缺一不可。以参照物为观测中心,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和距离确定被观测物体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所以能让老师最快找到小明的是教室门口向东50米处。
13.【答案】B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经过的距离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相同时间内,金雕经过的距离最长,运动的速度最快。
14.【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放大镜可以帮助他把蚕卵看得更清楚。
15.【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蚕卵
【解析】【分析】蚕卵是椭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小米粒差不多,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蚕卵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紫黑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所以快要孵化的蚕卵是紫黑色。
16.【答案】B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我们平常说的“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时期。
17.【答案】A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身体上有环节。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18.【答案】C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刚从卵里出来的蚁蚕是蚕的幼虫。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皮是因为蚕身体长大了,外面的皮紧了,必须蜕掉才能长得更大。当蚕食欲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准备蜕皮。
19.【答案】C
【知识点】蚕蛾
【解析】【分析】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正确;
B:头部长有一对触角,正确;
C:胸部长有两对足,错误;蚕蛾属于昆虫,胸部长有三对足;
D:长有翅膀,正确。
20.【答案】B
【知识点】蚕的幼虫的习性
【解析】【分析】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在茧内蜕皮两次,所以蚕一生共蜕皮6次。
21.【答案】A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
22.【答案】C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例如:蟑螂、蝗虫等。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蚕和菜粉蝶都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所以蜻蜓与蚕、菜粉蝶的一生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经过蛹时期。
23.【答案】B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盘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其中,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胚盘,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
24.【答案】A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盘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其中,卵黄内储藏着营养物质,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
25.【答案】C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动物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鸟类具有的特征是全身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都是卵生,体温恒定且高。
26.【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动物用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儿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鸭嘴兽和天鹅的繁殖方式属于卵生;狗、虎和蝙蝠的繁殖方式属于胎生。
27.【答案】A
【知识点】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人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人的生长发育一般包括婴儿期、幼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几个时期。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换牙齿,身高体重增加较快的阶段是青少年。
28.【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A:大雁南飞,正确;
B:青蛙冬眠,正确;
C:松鼠储物,正确;
D:蚕蛾产卵,错误;蚕蛾产卵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现象。
29.【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A:做完操以后影子变长了,错误;上午影子由长变短;
B:影子朝向西方,正确;
C:太阳和影子在同一侧,错误;太阳和影子在两侧;
D:做操时的影子是一天中最长的,错误;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是一天中最长的。
30.【答案】A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屏之间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远影子小,距离近影子大;即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所以想让手影变小一些,可以保持打光灯位置不变,手慢慢靠近墙。
31.【答案】C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所以电源不属于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
32.【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是球形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有月海和环形山;但是月球没有空气和水,更没有海洋。
33.【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4.【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两个区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区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则是月海盆地。
35.【答案】C
【知识点】日晷
【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制作而成的计时工具。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36.【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A:都有环形山,错误;月球上独有的;
B:都会发光发热,错误;月球和地球不行;
C:都是球体,正确;
D:都有液态水存在,错误;月球和太阳上没有。
37.【答案】C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由于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38.【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我们在做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时,模拟制造环形山需要的材料有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等。其中,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用不同大小的小球模拟流星,用丢小球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用大小坑模拟环形山。
39.【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所以上半月月相的是EBC。
40.【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