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春望》《雁门太守行》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春望》《雁门太守行》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6: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拳拳爱国心, 悠悠赤子情
-----探究诗情表达
情境任务:我校举办“忆先贤热血,展吾辈担当”的爱国主题活动,共同回首在战火纷飞年代下英烈们前赴后继、忧国忧民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望》《雁门太守行》,通过“感诗韵”“悟诗情”来“忆先贤热血,“诗其神”来展吾辈担当,说出诗情表达。
学习目标:
1.吟咏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沉郁顿挫。
2.知人论世,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描绘意境,领悟诗人的精神高度,展吾辈一腔热血。
活动一:披文入情始于言
诵读经典诗篇,能够回望古人那一段人生经历,与诗人对话,走进他的世界。“忆先贤热血,展吾辈担当”的第一个活动,通读全诗,扫除字音障碍,从体裁和韵律方面体悟古诗中蕴含的沉郁顿挫。
体裁 韵律
《春望》 古体诗 《春望》 不受约束,形式自由
《雁门太守行》 近体诗 《雁门太守行》 受韵律和韵脚的约束
助读材料
沉郁顿挫:沉,是指情感的深沉;郁,是浓厚之意;顿挫,是表达的跌宕起伏。
活动二:动人心者先乎情
“忆先贤热血,展吾辈担当”的第二个活动是通过“悟诗情”来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战火不断的唐朝往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感受诗人情感输出的不同方式,直达诗人内心深处,探究诗人诗情表达。
支架1:我喜欢 (诗)的 意象,
描绘了一幅 的意境(画面),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例1:我喜欢《春望》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山河、城、草木这几个意象,它描绘了一幅国家衰败,民不聊生的意境之感(画面),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国破家亡之情。
例2:我喜欢《雁门太守行》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云、城、甲光、金鳞”这几个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在破晓时大军压境、军威豪爽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战争艰苦的描写。
助读材料---古诗译文
《春望》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稀疏插不上簪子。
《雁门太守行》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持宝剑,视死如归。
用典:“黄金台”的典故,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易水”: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活动三:诗意相传传其神
做为和平年代下的新时代有志青年,你应该怎样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结合所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助学材料---作品简介
《春望》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雁门太守行》有两种说法。①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②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