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教案+素材(含PDF版PPT)【松鼠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项目式学习】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教案+素材(含PDF版PPT)【松鼠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04 17:10:30

内容文字预览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
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
思维能力:理清消息的结构,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文化自信: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层次,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师:新闻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情境创设:八年级新闻学习营招生啦!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关的挑战,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新闻世界的大门,从新闻中感受那份澎湃的胜利激情!
活动一:文体知识抢答
1、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基本特征: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时效性、简洁性
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3、新闻结构: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活动二:学做播报员
如果你是播报员,要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怎么播报?
师:播报这则消息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下作者,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生: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师:接下来,请同学说说这则消息的写作背景。
生: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师:学做播报员,需要我们读准字音,理解词意。现在是字词识记环节,请同学进行回答。
师:学做播报员,还需要我们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何地: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胜利南渡长江
如何: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师:你能找到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答案见PPT)
师:“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生:属于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师:分析导语在本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生:导语作用是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开始阶段的总体情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了解了以上内容,相信我们在播报这则消息时,会更有底气!
活动三:学做评论员
如果你是评论员,请你通过品读文中的语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和态度。
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
写敌方的有:“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这些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师:“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生: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性。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师:“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生: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好似摧枯拉朽”运用比喻修辞,“经营了三个半月”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突出解放军渡江迅猛一往无前,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师:为什么要写长江的“风平浪静”?
生:“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
师:“齐放”、“直取”两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生:这两个动词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4)“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师:“不到” “即已”表明了什么?此句中还运用了哪些动词?
生:“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讨论探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课堂总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随堂测试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
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
关知识。
思维能力:理清消息的结构,培养阅读新闻和写
作新闻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文化自信: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
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
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八年级新闻学习营招生啦!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关的挑战,为同
学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新闻世界的大
门,从新闻中感受那份澎湃的胜利
激情!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
事件的信息。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__消__息__、___通__讯__、__特___写__、__新__闻__评___论___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___消__息___,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
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基本特征:__准__确___性__、__真__实__性___(__客__观__)___、时效性、简洁性
新闻六要素:何时、__何__地____ 、__何___人___、 何事、何故、如何
新闻结构:
__标___题___: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__导___语___: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__主___体___: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
叙述与展开。
__背___景___: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__结___语___: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依
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
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
《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
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
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
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
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
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芜 湖( w ú ) 荻 港( d í )
溃 退( k u ì ) 摧枯拉朽( x i ǔ )
( 摧 枯 拉 朽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 风 平 浪 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 溃 退 )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何时:__1_9_4__9_年__4__月__2_0_日___午__夜__到__2__1_日______
何地:__长__江__前___线__(__芜__湖__、___安__庆__之__间___)____
何人:__人__民__解___放__军__三__十__万___大__军___________
何事:__胜__利__南___渡__长__江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__突__破__阵___地__,__占__领__南___岸__广__大__地___区____
你能找到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
标题
导语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
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主,占体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结语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
什么作用?
新闻的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
电头的 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作用
分析导语在本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导语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 导语作用:
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 概括了新闻的
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 主要事实,简
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洁明了地介绍
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 了渡江战役开
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始阶段的总体
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 情况,引起读
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 者的阅读兴趣。
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__万___船__齐__放__”___ 、__“___突__破__敌__阵___”__ _、__“__占__领___”__、__“__进__击___”_
写敌方的有:“__军___无__斗__志__”___ 、__“___纷__纷__溃__退___”__ _、__“__摧__枯___拉__朽__”________
这些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
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
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
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
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性。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
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
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
出了豪迈的情怀。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好似摧枯拉朽”运用比喻修辞,“经营了三个半月”与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突出解放
军渡江迅猛一往无前,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为什么要写长江的“风平浪静”?“齐放”、“直取”两个
动词有什么作用?
“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气氛,衬托解
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
动词“齐放”“直取”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迅猛的态势,表
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
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
进击中。”
“不到” “即已”表明了什么?此句中还运用了哪些动词?
“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表明速度快,“突
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
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
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
斗的情景?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
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
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
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
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
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
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
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
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
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
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
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
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
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
目的。……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标__题_____,与《人
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
____人__物_____、____地__点______、____事__件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 渡 长 江 》 还 说 明 了 ______数__量________ , 体 现 了
_______气__势________ 。 两 个 标 题 都 体 现 的 语 言 特 点 是 :
______准__确__、___简__洁__ ______。
2.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
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
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
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
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共29张PPT)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
思维能力:理清消息的结构,培养阅读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文化自信: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情境创设
八年级新闻学习营招生啦!我们将通过以下几关的挑战,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新闻世界的大门,从新闻中感受那份澎湃的胜利激情!
文体知识抢答
活动一
抢答:文体知识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________,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
消息
抢答:文体知识
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效性、简洁性
新闻六要素:何时、________ 、________、 何事、何故、如何
新闻结构:
________: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________: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________:消息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揭示主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________:指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
________: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准确性、真实性(客观)
何地
何人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学做播报员
活动二
如果你是播报员,要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怎么播报?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背景介绍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领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学做播报员:字词识记
溃 退( )
芜 湖( )
摧枯拉朽( )
荻 港( )
(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 )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kuì
xiǔ
摧枯拉朽
风平浪静
溃退
学做播报员
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9年4月20日午夜到21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之间)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学做播报员
你能找到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导语
结语
主体
学做播报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新闻的
电头
电头的作用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学做播报员
分析导语在本则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
导语作用:
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实,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开始阶段的总体情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做评论员
活动三
如果你是评论员,请你通过品读文中的语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和态度。
学做评论员
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敌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这些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学做评论员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严谨性。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学做评论员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学做评论员
“好似摧枯拉朽”运用比喻修辞,“经营了三个半月”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突出解放军渡江迅猛一往无前,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学做评论员
“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为什么要写长江的“风平浪静”?“齐放”、“直取”两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动词“齐放”“直取”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学做评论员
“不到” 表明时间短,“即已”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不到” “即已”表明了什么?此句中还运用了哪些动词?
讨论探究: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
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课堂总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随堂测试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随堂测试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人物
地点
事件
数量
气势
准确、简洁
随堂测试
2.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3.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
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