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 习题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 习题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04 22:49:22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3课时 水结冰了
一 选择题
1.典典想自制红豆棒冰,他家的冰箱有两层,分别为冷藏室(最低温度为4℃)和冷冻室(最低温度为-18℃),那么,典典应该把红豆汤放在(  )。
A.冷藏室 B.冷冻室 C.冷藏室或冷冻室
B
点拨:0℃以下的环境,水才会结冰。
2.【金华市义乌市期末】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B
点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般情况下,冰块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高于0℃。
3.冬天,人们会把室外裸露的水管包起来,这是为了
(  )。
A.防止水管中的水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管胀破
B.防止水管温度太低,因为冬天天气太冷,水管会变脆,容易破
C.好看,因为冬天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新棉衣,水管也要穿起来
A
二 填空题
1.冰是________(填“白色”或“透明”)的,用手摸一摸,表面比较______(填“光滑”或“粗糙”)。
2. 冬天的湖面会因为水的温度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而结冰;春天冰面解冻散开后,冰块会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
透明
光滑
降低
上浮
三 实践操作题
天天正在做水结冰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有哪些?在需要用到的材料前面的方框内画“√”。





2.下列做法能让试管内没结冰的水结冰的是(  )。
A.在试管外包一层毛巾   
B.使劲摇晃试管
C.往试管外的碎冰里加盐
C
点拨:往试管外的碎冰里加盐可以让碎冰的温度更低,让试管内没结冰的水结冰。
四 下面是科学小组做“水结冰”实验的过程与记录的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时间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温度 10℃ 3℃ 1℃ 0℃ -3℃ 0℃
结冰情况 没有结冰 没有结冰 没有结冰 结冰中 结冰中 结冰中
1. 实验中,在水面处做上标记的目的是(  )。
A.装饰容器
B.观察水什么时候结冰
C.观察水结冰的体积变化
2.表中记录的第______分钟的温度是错误的,正确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
C
8
0
3.科学小组重新做了一遍实验,下图为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4次示数,请分别写出它们的示数。
-8℃
12℃
0℃
-6℃
五 同同早上起床后,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看起来像是细小的结晶。她用手摸了摸,感觉很凉,而且这些白色的东西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消失了。根据这些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同看到的白色的东西是(  )。
A.雪花 B.霜 C.雾气
2.0℃的霜与0℃的水相比,温度_____(填“高”
“低”或“相同”)。
3.霜、雪和水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
物质。
B
相同

4. 我们要想在第二天看到霜,需要(  )的环境。
A.高温和湿润的环境
B.低温和湿润的环境
C.低温和干燥的环境
B
点拨:湿润的环境里水蒸气比较多,遇到低温更容易形成霜。(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5课时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一 选择题
典典很喜欢喝糖水,妈妈知道典典学过关于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相关知识,于是鼓励典典自己制作糖水,在实验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果实”。
1.在配制糖水时,可以用(  )取白糖。
A.手 B.勺子 C.搅拌棒
B
2.完成“5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白糖”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20克白糖随意加入       
B.将20克白糖一次性加入
C.将20克白糖平均分,一份一份地加入
C
3.在白糖溶解的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白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情况是(  )。
A.溶解得越来越慢
B.溶解得越来越快
C.溶解的快慢保持不变
A
4.典典想配制更浓的糖水,加入很多的白糖后,搅拌很久后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的时间不够
C.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C
5.【嘉兴市平湖市期末】要让剩下的白糖完全溶解,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继续搅拌 B.加水 C.加热蒸发
B
点拨: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不管搅拌多久,剩下的白糖都不能溶解,选项A不正确;加热蒸发会使水变少,未溶解的白糖会变多,选项C不正确。
二 填空题
1.将食盐放入水中,它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________地、________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就叫________。
均匀
稳定
溶解
2.【金华市期末】在两杯50毫升的清水中,分别加入10克食盐和小苏打,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后,能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是________。
食盐
点拨:小苏打在50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少于10克。
三 实践操作题
在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请你试一试下列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并将它们的序号写下来:____________。
①酱油  ②食用油  ③胡椒粉  
④面粉  ⑤沙子  ⑥醋
①⑥
四 课上天天和梦梦一起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天天提出了他的实验计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准备两个一样的杯子,一杯倒入50毫升冷水,另一杯倒入50毫升热水。
②分别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用天平称出2克一份。
③将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里,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在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或小苏打),继续搅拌……,直到食盐(或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1.梦梦觉得天天提出的①有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杯水都换成冷水(或两杯水都换成热水)
点拨:两杯水的温度应该相同。
2.判断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的依据是(  )。
A.杯中的水变浑浊     
B.杯中的水旋转得特别快
C.不管怎么搅拌,杯中都有余下的食盐(或小苏打)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________。
C

五 厨房里华华找到了妈妈常用的调味品:食盐、白糖、味精等,准备开展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华华把食盐平均分成了一小份一小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B.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
C.准确地计算出食盐的溶解能力
C
2.华华配制了一杯糖水,这杯糖水喝起来感觉(  )。
A.上面比较甜 B.下面比较甜 C.上下一样甜
C
点拨:糖溶解在水中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液体,因此各个部分一样甜。
3.华华测得三种物质在50毫升水中溶解的勺数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这三种物质在清水中溶解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溶解能力最弱的是________。
白糖
物质名称 食盐 白糖 味精
溶解的勺数 7 15 10
食盐(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8课时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 选择题
1. 下列诗句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2.【台州市期末】劳动课上老师教我们制作美味的清蒸鱼,下列步骤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将鱼划几刀备用
B.水沸腾,冒出水蒸气
C.8分钟后,鱼逐渐蒸熟
C
点拨:在鱼身上划刀、水的沸腾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鱼蒸熟了有新物质生成。
3.下面与其他两种变化在本质上有不同的是(  )。
B
二 填空题
1.水在自然界中以三种形态存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种形态的水________同一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________。
2.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它会鼓起来,这是因为________具有这种性质。
水蒸气



转化
热胀冷缩
空气
三 实践操作题
取三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表格。
蜡烛变短
我们做了什么 蜡烛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吗
加热蜡烛 蜡烛变软 没有
点燃蜡烛
切碎蜡烛

蜡烛变碎
没有
四 请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水变成水蒸气或变成冰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水。下列变化与水的变化不一样的是(  )。
A.竹子制作成竹筷
B.火柴燃烧后变成灰
C.木头做成桌子
B
点拨:火柴燃烧产生了新物质。
2. 放在水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所示,此时水温是________。
3.当我们在碎冰里加入食盐并搅拌后,可以使碎冰周围的温度(  )。
A.变得更高 B.变得更低 C.不变
12℃
B
4.我们做水结冰和水沸腾的实验时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为(  );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为(  )。
A.100℃ B.0℃ C.4℃
B
A
5.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B.找不到火柴时,为了应急可以用其他组燃着的酒精灯对点
C.加热完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还要再盖一次
C
6.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___________。水完全结冰后,冰面会比原来的水面________(填“高”或“低”)。
低于0℃

点拨: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五 夏天,典典拧紧一个空塑料瓶的盖子,将其放入冰箱冷藏3分钟后取出,观察塑料瓶的变化。随后又将其放置在常温下5分钟,观察塑料瓶的形状是否有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密封的塑料瓶冷藏后出现________的现象;然后在较高的室温中会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现象的塑料瓶和瓶内的空气________(填“变成”或“没变成”)别的物质。
变瘪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没变成
2. 试着解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入冰箱冷藏,瓶内
的空气受冷收缩,体积变小,所以塑料瓶变瘪;放
置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又
会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个过程中只是空气的体积
大小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7课时 混合与分离
一 选择题
1.分离黄豆和面粉,下列工具合适的是(  )。
C
点拨:黄豆比筛子的孔洞大,会留在筛子上,面粉颗粒小,会漏下去。
2.【衢州市衢江区期中】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沙 B.食盐 C.沙和食盐
3.下列物质与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一样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蔗糖
A
B
4.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子里的水蒸发, 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了,那么原先溶解的食盐
(  )。
A.不会蒸发,会全部留在杯底      
B.会一半蒸发,一半留在杯底
C.会不见,和水一起蒸发了
A
二 填空题
1.在做蒸发实验时,我们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填“外”或“内”)焰进行加热。
2.在分离沙和食盐的实验中,过滤的主要目的是将沙和________分离;蒸发的主要目的是将食盐和________分离。
A
点拨: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盐水溶液

三 实践操作题
聪聪妈妈给聪聪出了一道题:分离混合在一起的铁屑、沙、食盐和木屑,请你帮聪聪一起来完成吧!
1.先用________(填“透明胶”“磁铁”或“铁块”)吸出铁屑。
2.把混合物倒入水中,________会浮在水面上,用漏网捞出。
3.再用________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沙分离。
4.最后将盐水溶液倒入容器中,通过________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磁铁
木屑
过滤
蒸发
四 天天去海边旅行,带回来了一瓶海水,他想知道海水里到底有没有盐,便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选择正确的仪器名称填入右图括号里。
蒸发皿  酒精灯  三脚架
蒸发皿
三脚架
酒精灯
2.天天在水没有完全蒸发前停止加热,用________烘干剩余水分。
3.蒸发皿中减少的水跑到________去了。
余温
空气中
4.如果把蒸发皿中留存的白色颗粒重新放入清水中,颗粒会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溶解在水中
可逆
点拨:留存的白色颗粒是盐,能溶解在水中。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盐水中也能分离出盐,所以是可逆的过程。
五 典典想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探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在右图括号中填入对应的实验器材的名称。
滤纸
烧杯
2.典典想研究一下妈妈做馒头用的面粉是否能溶解在水中,于是他用右图这个装置对加入了面粉的液体进行了过滤,过滤后发现滤纸上有不少白色糊状
物,这些糊状物应该是________,
说明面粉________溶解在水中。
面粉
不能
3. 典典在实验后,发现杯中液体里也含有不少白色物体,你觉得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列猜测可能正确的是(  )。
A.一部分面粉溶解在了水中     
B.所用的滤纸已经破损
C.滤纸不能起到过滤作用
B
4.如果不用过滤的方法,也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来验证面粉是否能溶解于水。把放了面粉并搅拌后的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再去观察,可能会发现(  )。
A.液体上下为均匀的乳白色     
B.面粉漂浮在水面上
C.杯子底部有沉淀物
静置
C
点拨:将混有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会发现杯子的底部有白色的沉淀物,用静置的方法发现混合了面粉的水不能形成均匀、稳定的液体,因此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4课时 冰融化了
一 选择题
1.【嘉兴市南湖区期末】把两块体积、质量相同的冰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甲杯中冰块融化得快
B.乙杯中冰块融化得快
C.两杯中冰块融化得一样快
A
点拨:温度越高,冰块融化得越快。
2. 相同条件下,冰块和冰激凌融化得更快的是(  )。
A.冰块 B.冰激凌 C.一样快
B
3.下雪了,华华用塑料桶装了一桶雪,并用铲子压紧实,带回家放在客厅里。第二天,华华发现雪完全融化成了水,桶中水面与雪面位置相比(  )。
A.水面位置低 B.雪面位置低 C.没有变化
A
点拨:雪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4.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气温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B
点拨:雪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
5. 下列诗句中都描述了水的状态变化,与融化这一现象相关的诗句是(  )。
A.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A
二 填空题
1.在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水蒸气和冰都是不同形态的________,它们的转化与________有关。

冰水混合


温度
三 典典在家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做关于水的实验。他在杯子里分别装了水、空气和冰块,将它们都放在了室温为30℃左右的室内。请回答问题。
1.一段时间后,杯子中的水位上升的是_______号杯。
2.几天后,杯子中的水位下降的是________号杯。
3
1、3
点拨:1号杯中的水蒸发,水位下降;3号杯中的冰融化后蒸发,最终水位下降。
3.当3号杯的冰块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杯中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A.0℃以上
B.0℃
C.0℃以下
B
点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4.3号杯融化了一半的冰块,会________(填“上浮”或“下沉”)。
5.装冰块的杯子外面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  )。
A.水变成水蒸气
B.水蒸气变成水
C.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上浮
B
6.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融化成水的是(  )。
A.用棉被包住 B.用手捂住 C.让太阳晒
7.典典往冰块里加了食盐,目的是(  )。
A.让冰块看上去更多
B.让碎冰结成块
C.加快冰块的融化
A
C
四 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再利用,水循环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中,又会回到地球表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条件下,水是地球上唯一能以三种不同形态同时存在的物质。自然界中存在不同状态的水,请你各举一例。
液态:________;固态:________;
气态:________。
河水

水蒸气
(合理即可)
2.湖泊水会因为(  )蒸发成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又会因为(  )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A.受热 B.受冷
3.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的能量
B.水的能量
C.生物的能量
A
B
A(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6课时 加快溶解
一 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中,(  )杯中盐块的溶解速度最快。
A
2.杭州市萧山区期中感冒冲剂制成细小颗粒的原因是
(  )。
A.可以快速溶解 B.方便罐装 C.美观
A
3.下列方法可以用来比较杯子里物质溶解快慢的是
(  )。
A.相同时间,杯子中剩下的物质越多,溶解得越慢
B.同时开始,哪一杯先溶解完,哪一杯溶解得快
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C
4.如果要用实验探索“搅拌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应该(  )。
A.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水中,同时搅拌
B.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水中,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C.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温度不同的水中,保持不动
B
点拨:选项A的条件都相同,无法比较溶解快慢;选项C探索的是“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二 填空题
1.在探索“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保持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颗粒大小和搅拌情况等。这种实验称为____________。
2.想要加快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和研碎等方法。
水温
物质质量(合理即可)
对比实验
加热
搅拌
三 排序题
请你将下面四位同学按糖的溶解速度,从快到慢排序。
1号同学把糖咬碎含在嘴里
2号同学用舌头搅拌整个糖
3号同学把糖含在嘴里不动
4号同学把糖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________号同学→________号同学→________号同学→________号同学
4
1
2
3
四 为了探索“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某实验小组做了实验并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盐的质量 水的体积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食盐的形状
1号杯 10克 100毫升 50℃ 搅拌 颗粒状
2号杯 10克 100毫升 50℃ 搅拌 块状
3号杯 10克 100毫升 80℃ 搅拌 颗粒状
4号杯 10克 100毫升 80℃ 不搅拌 颗粒状
1. 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在用到的材料前面的括号里画“√”。
(  )烧杯 (  )注射器 (  )搅拌棒(  )食盐
(  )热水 (  )冷水 (  )勺子 (  )三脚架






2.实验小组想探索食盐溶解快慢和温度的关系,应选择1号杯和________号杯进行比较。
3
点拨:1号杯和3号杯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可以探索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3.选择1号杯和2号杯进行比较,可以探索____________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4.为了探索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号杯和______号杯进行比较。
3
食盐的形状
4
五 典典邀请了三位同学来家里做客,打算自制几杯奶茶和大家分享,需要准备的食材有奶粉、糖、茶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奶茶的这些食材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奶粉 B.糖 C.茶叶
2.梦梦觉得奶茶不够甜,下列方法能让奶茶变得更甜的是(  )。
A.加水 B.加糖 C.加茶叶
C
B
3.聪聪已经等不及喝奶茶了,请你帮典典想一些加快食材溶解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搅拌
加热
4.在制作其中一杯奶茶时,典典发现无论如何搅拌,底部总是留有一些食材,选择(  )的方法可以使这些食材溶解。
A.加更多热水 B.放入冰箱 C.继续搅拌
A
点拨:食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最后底部剩下的食材只有加水才能使其溶解。(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1课时 水到哪里去了
一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冰雪遇热消融 B.露珠消失 C.雪花纷飞
B
2.【金华市兰溪市期末】烧水时,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小冰晶
B
3.实验小组的三位同学对水和水蒸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列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龙龙:水和水蒸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
B.梦梦: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C.华华: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无法用肉眼看见它们
B
点拨:水和水蒸气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A错误;水可以用肉眼看到,C错误。
二 填空题
1.家里的蒸锅用完后,盖上盖子一天,第二天我们会发现盖子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出现了小水珠,这是________遇冷凝结形成的。
内部
水蒸气
2.用棉签蘸水涂在手背上,手背上的水会慢慢变干,这是________现象。在手背上的水变干的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手背上凉凉的,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蒸发
吸热
三 实践操作题
请你认真观察下列有关生活现象的图片,判断哪些是蒸发现象,并在蒸发现象下面的括号里画“√”。
①树叶上的霜(  )    ②干瘪的青菜(  )   
③冷饮杯外的水(  )   ④吹头发(  )


四 天天将两个塑料杯倒扣在厨房的湿抹布上,A塑料杯保持完整,B塑料杯剪去杯底(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天早上,天天发现湿抹布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
蒸发
2.A塑料杯会出现的现象是(  ),B塑料杯会出现的现象是(  )。
B
A
点拨:A塑料杯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会凝结成水珠,B塑料杯内的水蒸气会运动到空气中。
3.天天发现________(填“敞开”或“封闭”)的塑料杯底下的湿抹布干得慢。
4.这两个塑料杯要放在同一块抹布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变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封闭
5.塑料杯内部的水珠是(  )。
A.被吸上去的湿抹布里的水         
B.被吸入的空气中的水
C.湿抹布里的水变成水蒸气后凝结成的
C
6. 天天家今天芹菜买多了吃不完,天天会建议妈妈把芹菜保存在(  )。
A.菜篮里 B.塑料袋里 C.布袋里
B
五 典典爸爸在冬天的早晨开车时,经常会看到挡风玻璃上有起雾的现象,非常影响安全驾驶。你能跟典典一起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爸爸快速除雾吗?
1.方法一:打开车窗,让外面的空气进入车内。挡风玻璃出现的雾是水的________状态,它是由车内的________变化而来的。车窗打开后,窗外________(填“冷”或“热”)的空气进入车内,让车内的空气温度变化。当车内外和挡风玻璃的温度相同时,挡风玻璃上就不会起雾了。
液体
水蒸气

点拨:当车内外的空气温度和挡风玻璃的温度一样时,水的状态就不会发生改变,水蒸气就不会凝结,就不会起雾了。
2.方法二:打开汽车上的“除雾”键,空调会对着挡风玻璃吹出热气。通过加热的方式可以除雾主要是因为加快了(  )。
A.水蒸发 B.水溶解 C.水吸收
A(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水
第2课时 水沸腾了
一 选择题
1.典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C
2.【温州市瓯海区期末】我们持续给一杯水加热,水的温度变化用图表示可能是(  )。
A
3.做实验时,燃烧的酒精灯不小心被打翻了,为了阻止火势蔓延,我们应该(  )。
A.用嘴吹灭火焰
B.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C.用水浇灭火焰
B
二 填空题
1. 聪聪的妈妈用煤气灶给聪聪煮鸡蛋,当锅里的水烧开后,应该用______(填“大”或“小”)火继续加热。

点拨:水沸腾时水温保持不变,小火也可以给水继续加热,节约能源。
2.【金华市期末】用酒精灯加热一杯水,观察水沸腾前后的现象发现:在水沸腾前,水温的变化是_______;水沸腾时,水温的变化是__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________℃时会沸腾,温度计上的________℃就是以此为基础规定的。
上升
不变
100
100
三 作图题
天天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水沸腾”的实验,如右图所示。请你用“○”表示气泡
画出水沸腾前后水中的气泡情况。
四 天天为了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记录。
1.请将下图中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和对应名称用线连起来。
2.在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   )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A
点拨: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3.加热水至沸腾一段时间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出现白气
B.温度计示数上升先快后慢
C.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继续上升
C
五 龙龙所在的科学实验小组在分析“水沸腾”实验的现象,记录的温度如下表,请你帮他们一起正确分析吧!
记录人员 龙龙 华华 梦梦
水沸腾时的温度(℃) 99 99.9 99.5
1.关于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华华的实验数据是对的,因为她记录的温度最高
B.三个人的实验数据都是错的,因为都没有达到水沸腾时的温度
C.只要操作正确,真实记录,他们三个人的数据都是可信的
C
2.水沸腾后,他们把一个________(填“挤扁”或“吹鼓”)的塑料袋倒扣在杯口,发现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挤扁
变大
3.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下图中,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  ),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  )。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