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一、重点字音
曦月(xī yuè) 襄陵(xiāng líng) 沿溯阻绝(yán sù zǔ jué) 素湍(sù tuān)
绝巘(jué yǎn) 飞漱(fēi shù) 属引(zhǔ yǐn) 凄异(qī yì)
与( yù) 藻荇交横(zǎo xìng jiāo héng)
缥碧(piǎo bì) 互相轩邈(hù xiāng xuān miǎo) 泠泠(ling líng)
嘤嘤成韵(yīng yīng chéng yùn) 千转(qiānzhuàn)
鸢飞戾天(yuān fēi lì tiān)
经纶世务(jīng lún shì wù) 横柯上蔽(héng kē shàng bì)
东皋(dōng gāo) 薄暮(bó mù) 徙倚(xǐ yǐ) 犊(dú)
萋萋(qī qī)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三峡》
1.略无阙处(完全)(同缺,空隙、缺口)
2.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4.亭午(正午)
5.夜分(半夜)
6.水襄陵(冲上、漫上)
7.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8.或王命急宣(有)
9.朝发白帝(早晨)
10.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
11.不以疾也(快)
12.春冬之时(季节)
13.则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14.回清倒影(清波)
15.飞漱其间(冲荡)
16.清荣峻茂(茂盛)
17.良多趣味(甚,很)
18.每至晴初霜旦(到)(早晨)
19.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20.属引凄异(连接)(延长)
21.空谷传响(回声)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1.古来共谈 (一起)
2.高峰入云 (耸入)
3.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4.四时俱备 (季节)(全,都)(有)
5.晓雾将歇 (清晨)(消散)
6.猿鸟乱鸣 (此起彼伏地)
7.夕日欲颓 (坠落)
8.沉鳞竞跃 (鱼)(争着)
9.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
10.自康乐以来(从)
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欣赏)
12.解衣欲睡(想要)
13.月色入户(门)
14.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15.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和)(游乐)
16.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
17.怀民亦未寝 (也)(睡觉)
18.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
19.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20.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21.盖竹柏影也(大概、原来是)
2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与朱元思书》
1. 风烟俱净(全,都 )(消散尽净 )
2. 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3. 从流飘荡(跟、随)
4.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5.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到)(表示约数)
6.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7. 水皆缥碧(都)(青白色)
8. 直视无碍(一直)(障碍)
9. 急湍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10. 猛浪若奔(像)(飞奔的马)
11. 皆生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12. 负势竞上(凭借)(争着)(向上)
13.互相轩邈(比高)(比远)
14.争高直指(笔直)
15. 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16.泠泠作响(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7. 好鸟相鸣(美丽的)
18. 蝉则千转不穷(表示多)(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穷尽)
19.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20. 鸢飞戾天者(老鹰)(至、到达)
21. 望峰息心(平息)
22.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23. 窥谷忘反(看)(同“返”,返回)
24.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
25.在昼犹昏(白天)(好像)
26.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1.郦道元(469 或 472-527),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
以《水经注》最著名。
2.《水经注》因注释《水经》而得名,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
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
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
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4.《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
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
苏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
此。
5.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
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6.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仍然乐观、旷达,他的《记
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7.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
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秋》,
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8.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
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
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
徒的讽刺之意。
9.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
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
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
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10.崔颢(约 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
郎。著有《崔颢集》。
11.王维(约 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
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陈与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
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
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1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
《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新乐府》50 首和《秦中吟》
10 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三峡》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以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为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本文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江水,而水以
夏水为盛,故先写夏水。春冬之水都显示出清幽美,秋季之水显示出凄婉美,这样自然不会以季节的转化
顺序来写三峡了。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夏季∶三峡水盛,朝发暮至的神奇现象——水急;春冬∶三峡是清荣峻茂的美妙景致——水美;秋季∶
三峡是一派肃杀凄清的独特气氛——水枯。
3.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
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从什么角度
写秋景?试分析。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
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
为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5.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
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短文二篇》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
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
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
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联系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
起一同赏月。
6.《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清明,
“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7.《记承天寺夜游》中如何理解“闲人”二字?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闲人如吾两人”。这里的“闲人”是
点睛之笔,既指有闲情逸致、情趣高雅的人,又是作者的自嘲。作者因被贬而“闲”,“闲”字包含了作
者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8.《记承天寺夜游》中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运用把握作者情感五法,寥寥数语,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和漫步的悠闲,种
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含蓄深沉。
《与朱元思书》
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2)表现了作者寄情
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态。
3.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
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富春江“山之奇”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高峻,陡峭,连绵,茂密,静谧,和谐,美妙,充满生机与活力,欣欣向荣。
5.赏析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连绵的形貌特征,展现了
大自然富有生命的活力,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欣赏和赞美之情。
6.赏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1)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静谧、和谐、美妙,充满生机与活力。(2)作者用大自
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弃,对自然地向往之情。(3)
运用骈句(对偶),句式工整,结构严谨,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唐诗五首》
《野望》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
若有所待的画面。
2.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中间两联)
答:夕阳余辉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
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3.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夕阳余辉晕染下,层层树林上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用了什么手法
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
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首联作用: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
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
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2)颔联作用:这两句是写黄鹤楼上空的白云景象。此联的绝妙之处在于把白云与黄鹤楼的传说联系
在一起,构成令人遐想的意境。出神入化,引人入胜。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为下文
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3)两个“空”的作用: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现故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
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故人的离去和自己漂
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怅惘,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重在抒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
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2)内容: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
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表现手法:①写实。本联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②色彩
美。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③音韵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历历”“萋萋”,声调
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表现手法: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表现手法:反衬。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以乐景写哀情,更能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看,简析尾联表达之妙。
示例一: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
茫茫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
情。
《使至塞上》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烟”写边塞荒凉,人烟稀少;“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
坚毅之美;“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这两句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
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借景抒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庭的惆怅以及漂泊无定的
内心感受,表达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诗人
情绪此刻为前线大捷欢欣鼓舞,个人的失意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表现出诗人的达观,给人
留下回味的余地。
4.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
之情,进而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渡荆门送别》
1 诗人巧妙地用“随”“入”二字来刻画景物,请分析其妙处。
“随”字化静为动,写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使景物富于动态;“入”渲染出江水奔腾,
流入原野的气势;以移动的辽阔视野写两岸的壮阔景象,境界高远,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开朗喜悦的
心境。
2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夜晚俯视所见的水中月影如同飞来的明镜,表现了江面的澄澈平静;写黄昏远望
看到的天边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表现了云霞的变幻多姿。用浪漫的想象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
远,表现了诗人见到平原时的欣喜。
3 尾联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紧扣“送别”的诗题,借写故乡之水情深义重,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的对故乡的眷念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4 主旨情感
全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秀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由高山、江流、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
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春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
1.“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请描绘“云脚低”写出了西湖怎
样的初春景象。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辉映中,天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
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都没有这种效
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
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欢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作简要分析。
①“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富贵。
②“啄”字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和生机。
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①“渐欲”,是渐渐将要、就要的意思,“才能”是刚够上的意思。两个词语说明早春的
花尚不是姹紫嫣红,仅仅初绽便令人眼花缭乱,初生的春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突出了早春景
物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乍见的喜悦之情。
②“乱”在这里有各种颜色的意思,初春刚到,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
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突出了早春花的特点,表达了诗
人初见早春景象的喜悦之情。
单元写作任务:
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
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 字以内。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
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实用写作素材积累】
1、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故乡的土路,实在是糟糕透了。一是特窄。除了中间的车道沟,人能走的就是
车辙两边的土埂子,窄的路段,不足半米,人的两只脚,一个人走在上面还算勉强,要是一对情侣并肩而
行,那可就要歪歪斜斜地磕磕碰碰了。一不留神就会踏进车道沟里,或崴了脚,或摔个跟头,要是骑着自
行车走在上面,也要有一定的技术。小汽车到此,简直就是望路兴叹,寸步难行。
2、房前沉睡一冬的梧桐,叶茂丛生,盛开出美丽的花,层层的枝头,如六圞月的芝麻呈现出串串的花
朵。阳光慷慨地给花朵抹上了金色,给人圞世圞间带来了更多的愉快和美丽。碧绿的叶子便是小鸟们的家,
梦幻里,那叶子成了春天的唢呐、陕北的信天游……
3、此刻,弯弯的月儿,娇羞四溢的月色,在桂花树丛中,轻轻地抚摸着秋风萧瑟留下的凄凉,期待着
桂子绽放,清香瑞泽心房,越过心墙,推开那扇尘封的心窗。
4、我就这样坐着,在静夜里感受着这份来自旷野的清幽和静寂。凉风从窗户飘进来,带着泥土清新的
气息。我在时钟周而复始的嘀哒里感受着自己匀净的呼吸;远离喧嚣和纷繁,这个浮躁的城市突然变得很
静。
5、老家屋前的小溪,一点也不敢怠慢。东边的鱼肚白还在,殷勤的溪流就唱起了歌。歌声里,装满了
那么多的幸福、欢快和诗意。夕阳是个温情脉脉的美容师,她把小溪的俏圆脸抹得粉色的红,小鱼和小虾
在小溪的胸膛里,尽情地撒娇。
6、迷人的夏天,浅浅的清水边,便是我们男孩子玩水的天然游泳场。溅起的是珍珠,漾起的是圆月一
样的波纹。童年无忌的笑声啊!早已经揉在浪花里。等到荷花亭亭玉立的时候,我们头顶着硕大的荷叶,
当做遮雨的碧伞。
7、空中的月亮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天空成了月姑娘的舞台,她在天空走着猫步,穿着银色的天衣
在天空展示着自己的舞姿,一阵风吹来,云儿给月姑娘换上另一件衣服,这时,我仿佛踏上一朵云,来到
月宫,我看到吴刚在砍桂花树,玉兔为我引路,我来到广寒宫,见到嫦娥在梳妆,就像打算到人间畅流一
样。
8、感受着蓝蓝的天,柔柔的云,温馨的阳光,暖暖的春风。屡屡的春风吹进小屋。轻轻的闭上眼睛,
深深的呼吸,吸取新鲜的空气。感受春风带来的韵味。感受阳春三月处处洋溢着春的景色。仰望蓝蓝的天,
雪白的云。群群白鸽在蓝天下飞翔,展现春的活力。
9、时值中秋,这几天白天虽然酷热依旧,晚上的湖风却带来了一丝丝凉润和若干秋意。此时天朗气清,
夜色如黛,浩淼无垠的水波从远处湖面荡漾而至,一股清新的洞庭味道扑面而来。水波一声声拍打着湖岸,
似暮鼓,似晨钟,深深传入人的心中,使人震撼、发人深省,它为纷纷碌碌之中变得逐渐浮躁的世界注入
了一股祥和的力量,使人猛然感觉到此时天空的辽阔,大地的苍茫,万物的奇妙,从而进一步体悟到有与
无的天地运行规则,心也就会渐渐变得宁和。
10、忽然头顶掠过了一群嬉戏耍乐的小鸟张开的羽毛似被金秋染成了金色一般显得夺目耀眼。但有些
树叶并不枯黄在一个金灿灿的季节中绿叶倒算是一个奇迹!顿觉像是看见了六月飞霜似的。秋雨瑟瑟落下
下得并不大像花针一样飘洒着。我倒是喜欢这样的雨!
11、我看着那一湾的溪水,那一弯的秋月,心弦舒展了些,面对此时的弯弯秋月,映照着这一湾碧水,
心墙矮了些,思维的空间宽阔了些。我听见了,那弯弯的皎月,在空明微波下怦怦的心跳;我看见了,那
一汪湾湾秋水与秋月隔空对视,犹如情人彼此倾心深情的仰望。那清新婉约般的弯月,秀眉含羞,楚楚可
人,像伊人含情,秋月长空,牵挂着秋水的萌动,溪水碧波,浩然一色。
12、秋是短暂的!当寒冷侵来的时候你自然会想到秋天的美好那瑟瑟秋风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
其实这只是我去年对秋的一种依恋和感受而已:记得那时我并没有刻意地观赏过秋色也没有亲身体验过那
秋高气爽的滋味儿甚至连秋天是什么时候来临的也记不清楚。直到寒气逼人的冬天来到时我才意识到:原
来我已错过了这个秋季的每一个细节!我想挽回已是不可能了。秋已随风离去、离去……
13、墙角的蛐蛐儿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忧郁的曲调里,演绎着昨日的悲欢与离合——一个无言的结
局!或许,那场风花雪月的往事!我想。那曲调不象是重唱,是清唱,缓慢、悠长……
14、如若和城里的柏油马路相比,故乡的土路确实有太多的缺憾与不足。但在那个历史时期,它可是
农家绝对不可缺少的彩带宝物。他给我留下了恁多美好的记忆,尽避今日的农村再也难得寻觅到他的身影,
但他在我心中,它的不凡气度和贡献,经常在我的脑海中重演,至今难以驱除。
15、我们在秋天里收获了成熟。红了脸的玉米须,低了头的稻子,还有那飘着香气的苹果和香梨,在
我们童年生活的罐子里装满了甜圞蜜和幸福。罐子里的甜圞蜜化成了一首隽永的童谣,在我生命的长河里,
跳跃着一个个美丽的涟漪。
16、月上枝头。世界已安静下来。身处这片辽阔的洞庭湖水域之中,遥望远处落水洲滩、沟港纵横、
芦荡深幽,鱼跃水底、鸥鹭齐飞,渔帆点点、灯火幽明,感觉天地越发和谐,夜色越是温柔。湖畔的树木
悄然静立,树影婆娑,四周虫声唧唧,清风徐徐,一切似乎是那么真切,却又觉得不可捉摸,寂寂廖廖,
隐隐约约,飘乎于泛泛之中,归隐于茫茫之色。
17、月亮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处的天空中才看见一两颗星星,闪着淡淡的光,正慢慢隐去。
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慢慢地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啊!
河上亮了,鱼儿就睡着似的,静了下来,整个宽阔的河面就像一面明镜,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地上亮
了,一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真好像盖上一层霜。
18、家乡的河一年四季水量很大,不时有水鸟降落水面,又接着飞起。水边生满了艾草和菖蒲,大的、
小的、细腿长喙不知名的水鸟经常在岸上漫步。故乡西侧的河岸有一窄桥,不足一辆小马力拖拉机的车身
宽,却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过河桥,所以故乡因人而旺,成了这一带红红火火的集市。后来上游几家造纸
厂的废水污染了河,河水变黑发臭,隔岸可闻,鱼自然绝了迹,家乡的河一时成了臭河,成了大地的疬痕。
19、在不知不觉中秋味渐渐淡了寒意乘虚而入咄咄逼人凉爽的秋风如今已变成了刺骨的寒风。我很清
楚这是冬季的来临但我的心灵却依然停留在那金秋的境域里。也许我喝了秋姑娘那浅斟慢酌的美酒真的醉
了醉了……醉得很深很深……
20.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
色的天边
21.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
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
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
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22.苍松挺拔,青草葱翠,山间微风袭过,花香四溢,馨香扑鼻,沁人心扉,抬眼望蓝天白云高山飞鸟,
好一个活力四射的盛夏!
23.情系江南山水间,无尽相思最永远。真情本美丽,来自水云间,天若有情梦明月,甘为做月老。梦
里爱江南,竹船湖水边,一支情歌两人唱,笑的是玉莲。湖水情悠悠,竹筏俏连连。湖中鱼儿悄悄游,醉
人的是远山一片。
24.前方的雾谷,如同一条溢满奶浆的河流,舒适温柔地躺在山的怀抱里。
25.虽然我喜欢高高的山,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清幽的山泉,在山的缝隙中,山泉流了出来,清清
的,凉凉的,甜甜的,每一滴泉水,都经过了多少山石的过滤,才有了这清凉的山泉,它们吸天地之灵气,
又把清凉带给了大地;它们汲日月之精华,又把甘甜带给人们。那清凉的水啊,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凉
爽。
26.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上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
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
27.大山里,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蜿蜒的山路,因为有了虫儿、花儿草儿等,也变得更加鲜活起
来。朋友,常到大山里走走,让山里的风去掉浊气,让山里的水涤荡疲惫的心,到山路上去,让快乐缭绕
到你的周围,那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般纯净了。
28.只见远方云雾萦绕,山峦叠翠,俯视山下,只见绿树成片,绿草如茵,有少许鲜花装点,是个安身
修养的好地方。
29.夏天不知不觉地到了,山上的大树参天入云,郁郁苍苍,树下绿草如茵,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蘑菇,
有的弯着腰;有的低下头;有的挺直身子;还有的只伸出了头,好奇地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山脚下有一
个清澈透亮的小湖,犹如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的一面明镜。微风吹来,湖面波纹阵阵,小朋友们都把自己
的脚伸进湖里,让湖水舔他们的小脚丫,脸上露出满脸笑容。
30.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
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景物描写作文开头积累】
1、窗外,又下雪了。那一片片洁白柔软的雪花正随风乱舞,像千万朵梨花和桃花一样扑到我窗前。随
后又轻轻地扑到地上。转眼间,一切景物都变成银白银白的了。怪,一见到雪花,就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
故乡来。啊,故乡,此时此刻,是否也被这白茫茫的雪花包裹着呢
2、秋分一过,秋意越来越浓了。但我总觉得,城市里的秋天有些平淡、单调。于是,我想起了故乡的
秋天。
3、当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六位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勇士,跋涉在茫茫南极大陆的动人情景时,真为
人类的这一探险壮举感到无比的兴奋和鼓舞。
4、 我舅舅在外地工作,每年都要来北京办事。每次来,他都会对我说:“嗨呀!我们北京变化真快,
一年一个模样。不说别的,光是立交桥,就建了那么多,交通可方便多了!”
5、我最喜欢的散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它是那么清新宁静,读起来就觉得周围那么静,那么美,
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6、“还乡河水被污染得太厉害了。”“哎,什么时候才能使河水变得清澈呀!”近些日子,居住在还乡
河周围的居民们的脸上都笼罩上了一层阴云,从人们的口里不时发出这样的话。
7、蝉是树林中的小歌手,每到夏天,它就在树上用力地鼓动肚子,大声唱着“知了”歌。一听到它的
召唤,我就会加快脚步,向着屋后树林前的那条小溪奔去。
8、今年寒假,大姨带我和姐姐去哈尔滨游玩。我们刚到哈尔滨,就被哈尔滨那整洁的街景吸引住了。
大街上一尘不染,高楼大厦,四处林立,古老的俄罗斯式建筑也成为一景。真不愧为北国名城啊!
9、是谁使万物从睡梦中苏醒过来 是谁为枯黄的花草树木带来了美丽的衣裳 是谁将流浪的北风姐姐换
成了和蔼的暖风妹妹 是谁将森林的休止符擦掉,而换上轻快、动听的旋律
10、“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涛涛。”这是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曲开头的两句歌词。一唱这
首歌,我就想起了巍峨的长城。
11、天山,我神往的山,那雄浑峭拔的山峰,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都曾在我梦中多次重现。尤其是那
天山博格达峰下明珠般的天池,那在池畔绿茵茵的草地,更引起我思念天山,思念天池的一片心……
12、每当我唱起“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我那可爱的家乡——两龙村。
13、我家门前有一条乌黑的柏油公路,每当我走在这条公路上,便想起了过去。
14、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听了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我不禁想起那清澈的泉水,产
生了迫切想去看看酒泉和亲耳聆听淙淙流水声的念头。
15、 如果说冬天是一个童话般的迷人世界,那么冬天的哈尔滨就是这世界中的白雪公主。她美丽、可
爱,给任何一个到过冰城的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6、深冬的一个早晨,一起床,我就听到楼道里人们嚷嚷:下雪了。隔窗望去,雪花纷纷扬扬,如阳
春纷飞的柳絮,轻旋着;更似那轻盈可爱的小芭蕾女,踮着脚尖,悄悄扑在大地的怀抱里,拥抱着无际的
旷野,山冈和幢幢屋舍,亲吻着脚下坚实的土地,用她典雅的身姿掩盖了世界的喧嚣,使这古老的土地愈
显得神奇可爱。
17、我和太阳是一对亲密的好朋友。清晨,我躲在被窝里,想多睡一会懒觉,太阳便会爬上窗台,把
柔和的晨光洒地我的房间,亲切地对我说:“好朋友,天亮了,该起床。”我便会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
18、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来到了人间。
19、柔和的太阳光普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看,瓦蓝瓦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正在南飞,领头雁“嘎、
嘎”地叫着,像是在说:“天气凉了,我们要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20、雪停了,太阳从云彩里露出了红红的、微笑着的脸。六角形的,美丽的小雪花变成圆滚滚、亮晶
晶的小水珠,在屋檐下“滴答、滴答”地唱着欢乐的歌。
21、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雪花啊!小雪花,三九天时等你你不来,现在小草已经绿了头,楼前的丁香
花也从那小小的褐色“睡袋”里钻出了嫩嫩的芽,你才慌慌张张、匆匆地从天而降。那副着急的样子,真
像是迟到了的小学生。
22、我有一个精致的地球仪。我在这小小的地球仪上,经常寻找着我们的祖国。啊,找到了,找到了!
瞧,她挺立在亚洲的东部,像昂首挺胸的雄鸡,正迎着东方的晨曦要“喔喔喔”啼唱,显得朝气蓬勃。—
23、春风——春天的使者。她饱含着深情,悄悄来到了人问,轻快地奔跑着,送来了温暖的阳光,逗
笑了冰冻的小河,唤醒了冬眠的小生灵,吹绿了大地,吹艳了各色的花……
24、今晚的夜空又是星光灿烂。星星忽闪忽闪地,像顽皮的小孩似的在天空中眨着眼睛。田里,青蛙
欢唱着,阵阵晚风吹来,驱散了夏日的闷热。我静静地看着星空,轻轻地说:“小星星,我又可以高兴地
看你们了,伤心的日子过去啦!
25、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昨天晚上,这“油”好似仙女手中的雨露,轻轻地撒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