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后作业: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漂浮海面扩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第1~3题。
导致浮油层向附近海岸扩散的可能原因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厄尔尼诺 D.偏南风
2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
A.引发赤潮 B.软件业遭受打击
C.降水增多 D.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3该海域所在地区最容易发生,并且加剧油污治理难度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伏旱 C.季风 D.飓风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处浮油向偏北方向扩散,该处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说明只有可能受偏南风的影响。第2题,石油污染会破坏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第3题,墨西哥湾多发生飓风,其会加大油污污染范围。
答案:1D 2D 3D
4.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第4~6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6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解析:第4题,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相对封闭的海湾,较高的海水温度等是赤潮形成的重要原因。第5题,珠江口水域相对封闭,水温较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严重。第6题,洋流能够带走赤潮发生海域的部分污染物,减轻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却使污染范围扩大。
答案:4D 5D 6A
7.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第7~8题。
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8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解析: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答案:7C 8D
9.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第9~10题。
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10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第9题,从图中明显看出,中心事象(X)变化引起风暴作用加剧、海水入侵、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X是指海平面的上升。第10题,应对海平面上升,最根本的是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答案:9A 10D
11.读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第11~13题。
无机氮和无机磷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
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
C.水循环速度改变
D.加剧风暴潮、洪灾等灾害的威胁
12我国南方沿海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旺盛
B.多岛屿,多港湾,有利于污染源扩散
C.多河流,多降水,稀释作用加强
D.人口多,污水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大
13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D.禁止捕捞、封海育鱼
解析:无机氮和无机磷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海洋水体的富营养化,在短时间温度增高的情况下,在比较封闭的海域容易爆发“赤潮”。无机磷主要来自生活中的洗涤剂。污染指数大小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呈正相关,与海域的开阔程度、海水自净能力呈负相关。海洋环境的保护应以防为主,加强管理,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11B 12D 13A
14.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读图,完成第14~15题。
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
①岛屿沉降 ②海水膨胀 ③暴雨泛滥成灾 ④两极冰川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下列措施能有效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
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第14题,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第15题,A、C两项不现实,分散城市人口也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14B 15B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双选)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解析:第(1)题,图中A问题是由入海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其结果是淡水变咸,由此判断A为海水入侵;图中B问题是由温室效应造成的,其直接结果是海平面上升,所以B应该是全球气候变暖;图中C问题是由于净化能力减弱或超出自净能力引起的,符合“海洋污染”的成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入海径流减少、入海泥沙减少,使淡水中断,湿地生态破坏,海浪作用加强而导致的。第(3)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对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作用是不明显的,湿地对河流水量的作用是稳定径流,所以本题只有B项和D项是正确的。第(4)题,针对该海岸带的环境问题来作答。
答案:(1)海水入侵 全球气候变暖 海洋环境污染
(2)B
(3)BD
(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其形态特点是 。?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和 。?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 ,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 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该钻井平台位于海深200米到2 000米之间,属于大陆坡,坡度较陡。第(2)题,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天气恶劣”和所学的海洋环境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根据图中漏油地点和美国南部4州的位置可知,此时该海域盛行偏南风,石油污染易向海岸蔓延。第(4)题,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并使海洋生物遭受污染。第(5)题,泄漏的石油进入大西洋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沿海。
答案:(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