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0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举例说明反射的结构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
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说明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
通过体验“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分析反射
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实在什么条件下,由哪些器官参与的有什么特
3.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建立结构和功能相
点的活动。
统一的观点。
02 吃透教材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
(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
1.反射
(1)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结构基础: 。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a. ;b. ;c. ;e. ;f. 。
(2)图中 a 的组成: 。
(3)直接刺激 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
3.兴奋
(1)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变为显著 的过程。
(2)兴奋传导位置:兴奋除了在 中传导,还会在脑与 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4.非条件反射:指 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5.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条件
①条件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②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 。
(3)条件反射消退的意义: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 的参与。
(4)条件反射的意义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②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
什么是反射?它有哪些类型?
反射孤的结构是怎样的?
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03 知识精讲
知识点 01 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
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概念: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效应器
(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
能完成,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受损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如下表:
结构破坏对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 既无感觉
感受器
结构 经的兴奋 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既无感觉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功能的神经元群 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只有感觉
效应器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无效应
3.兴奋性与兴奋
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
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条件迅速改变时,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这种引起反应的环境条件的迅速变化称为刺激。
活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
态,或由活动弱变为活动强,称为兴奋;另一种是由显著活跃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活动强变为
活动弱,称为抑制。兴奋和抑制是生理学上一对重要的概念,兴奋和抑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
都是活组织具有兴奋性的表现。
知识点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射弧
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活动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
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脑的高级机能之一。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如表所示: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
定义
先天性反射 射
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是一 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是某些事物的
刺激
些具体事物) 一些信号)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水久、固定,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
神经联系
反射不消退 退、需强化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举例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排尿反射、蛙的搔扒反射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
联系 关刺激转化成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
反射。非条件反射经过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建立
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中后天获得的,因此需要有一个建立的过程。举例说明如下:在动物实验中,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但不给它喂食则不会引起唾
液分泌,因为此时铃声与食物无关。但是,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以食物,这样
多次结合以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的现象。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应用,使本来与唾液分
泌无关的铃声(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已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经成为进食的“信号”了。所以,
这时就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铃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就被称为食物分泌性条件反射。可见条件
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
过程称为强化。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可建立条件反射。
3.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4.条件反射的意义
(1)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
反应。
(2)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04 题型考法
考法 01 反射与反射弧
1.与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的三点提醒: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反射弧完整时,还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才会出现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题型示例 1】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2 个神经元参与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脊髓
C.被针扎感觉疼痛属于非条件反射
D.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但受刺激后效应器可能产生反应
考法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
(1)一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由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层
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
(2)另一种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条
件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一定是非条件反射。
后天才形成的反射一定属于条件反射。
【题型示例 2】未经训练的小狗,喂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但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它分泌唾液。训练中,铃声
刺激后即给狗喂食,如此处理多次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训练前,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训练后,铃声属于条件刺激
B.只有铃声刺激而不喂食,若干次后,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会减弱
C.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只位于大脑皮层
D.食物或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对应反射弧中效应器都只是唾液腺
考法 03 反射弧受损部位判断
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受损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如下表:
结构破坏对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 既无感觉
感受器
结构 经的兴奋 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既无感觉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功能的神经元群 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只有感觉
效应器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无效应
【题型示例 3】如图②③表示某反射弧的两个位点,①④表示脊髓的不同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①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B.若②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
也不能动的现象
C.若③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
D.若④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
05 深层记忆
1.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分布和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 组成 分布 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 主要分布在皮肤、感
感受器 )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末梢 觉器官、内脏等处
传入神经纤维(感觉神 主要分布在外周神 把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
传入神经
经纤维) 经系统 到神经中枢
分布在中枢神经系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
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
神经中枢 统 分析综合,然后把神经冲
胞体
动传到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纤维(运动神 主要分布在外周神 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经纤维) 经系统 传到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传出神 主要分布在肌肉、腺
)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效应器 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 体等处
的应答
肌肉或腺体等
2.正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06 强化训练
1.关节呈舒展状态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其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所指是传入神经,②③所指是传出神经
B.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③起抑制作用
D.当刺激足底皮肤引起膝关节屈曲时,②将会产生抑制反应
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组成
B.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C.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就不会消退
3.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非条件反射
B.①处有躯体感觉中枢感知疼痛
C.③处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D.踢球时抬小腿和膝跳反射抬小腿属于两种反射类型
4.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
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C.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
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5.研究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
B.大鼠刚放入冰水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研究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6.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
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
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
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巴宾斯基征的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B.巴宾斯基征阴性和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
C.巴宾斯基征阳性属于非条件反射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7.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
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8.由于饲养员的长期投喂,大熊猫一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
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
9.下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①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
B.若损伤①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若损伤②③,则不能产生尿意,可以完成排尿反射
D.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10.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
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而吸气。
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B.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受大脑皮层一定程度的调控 D.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11.给甲狗喂食,甲狗会分泌唾液;每次给乙狗喂食前,先让其听到铃声,然后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
乙狗一受到铃声刺激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狗所完成的反射是与生俱来的
B.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C.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形成甲狗所完成反射的基础
D.甲狗和乙狗所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不相同
12.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
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为传出神经,c 为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B.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纤维 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
C.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 a 并没有产生兴奋
D.牵涉痛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13.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
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乌鸦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最高级反射中枢在脊髓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14.将小鼠放入设置有甲、乙两杠杆的箱子内,当它按压甲杠杆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供其食用,按压
乙杠杆则没有。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甲杠杆的频率明显高于乙杠杆。当按压甲杠杆不再有食物掉落时,
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按压两杠杆频率的差异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B.小鼠按压甲杠杆后获得的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
C.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表明条件反射已消退
D.小鼠行为的变化属于大脑皮层参与下的学习过程
15.如图是从动物体内剥离出的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已知药物 X 能阻断蟾蜍的屈肌
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 A、B、C、D、E 中选择
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 X 在实验位点起作用
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
(1)①将药物 X 放于________点,再刺激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将药物 X 放于________
点;再刺激_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说明药物 X 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说明药物 X 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说明药物 X 是两者都能阻断。
16.碳酸氢钠是一种易溶于水、可使溶液呈弱碱性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给某小鼠静脉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抗利尿激素释放量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媳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杀死所有水螅。
①腔肠动物水螅具有动物世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其对外界刺激存在趋利避
害的本能,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水螅会迅速撤离,该行为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科学家为获得碳酸氢钠溶液对水生动物生活影响的理论依据,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
进行毒性(抑制生长或致死)实验:
a.在正式实验前需先做预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预实验可确定___________。
b.正式实验时,为避免实验动物的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0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举例说明反射的结构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
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说明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
通过体验“缩手反射”或“膝跳反射”,分析反射
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实在什么条件下,由哪些器官参与的有什么特
3.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建立结构和功能相
点的活动。
统一的观点。
02 吃透教材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
(一)基础知识梳理 识必备
1.反射
(1)概念:在 中枢神经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
方式。
(2)结构基础: 反射弧 。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a. 效应器 ;b. 传出神经 ;c. 神经中枢 ;e. 传入神经 ;f. 感受器 。
(2)图中 a 的组成: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3)直接刺激 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没有包括反射
弧的完整结构 。
3.兴奋
(1)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 变为显
著 显著活跃状态 的过程。
(2)兴奋传导位置:兴奋除了在 反射弧 中传导,还会在脑与 脊髓 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4.非条件反射:指 出生 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5.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学习和训练 而形成的反射。
(2)建立条件
①条件反射是在 非条件反射 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②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 消退 。
(3)条件反射消退的意义: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4)条件反射的意义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② 条件反射 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
力。
(二)课前聚焦 抓重点
什么是反射?它有哪些类型?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反射活动分为非条件
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孤的结构是怎样的?
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等)组成的。
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
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意义
(1)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
反应。
(2)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03 知识精讲
知识点 01 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
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概念: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
效应器
(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
能完成,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受损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如下表:
结构破坏对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 既无感觉
感受器
结构 经的兴奋 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既无感觉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功能的神经元群 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只有感觉
效应器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无效应
3.兴奋性与兴奋
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
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条件迅速改变时,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这种引起反应的环境条件的迅速变化称为刺激。
活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
态,或由活动弱变为活动强,称为兴奋;另一种是由显著活跃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活动强变为
活动弱,称为抑制。兴奋和抑制是生理学上一对重要的概念,兴奋和抑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
都是活组织具有兴奋性的表现。
知识点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射弧
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活动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
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脑的高级机能之一。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过程中形
成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如表所示: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
定义
先天性反射 射
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是一 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是某些事物的
刺激
些具体事物) 一些信号)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水久、固定,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
神经联系
反射不消退 退、需强化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举例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排尿反射、蛙的搔扒反射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
联系 关刺激转化成能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
反射。非条件反射经过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建立
条件反射是个体在生活中后天获得的,因此需要有一个建立的过程。举例说明如下:在动物实验中,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但不给它喂食则不会引起唾
液分泌,因为此时铃声与食物无关。但是,如果每次给狗喂食前先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以食物,这样
多次结合以后,当铃声一出现,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的现象。由于多次与食物结合应用,使本来与唾液分
泌无关的铃声(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已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即铃声已经成为进食的“信号”了。所以,
这时就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铃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就被称为食物分泌性条件反射。可见条件
反射是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
过程称为强化。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可建立条件反射。
3.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
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4.条件反射的意义
(1)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
反应。
(2)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04 题型考法
考法 01 反射与反射弧
1.与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的三点提醒:
(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反射弧完整时,还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才会出现反射
(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题型示例 1】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2 个神经元参与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脊髓
C.被针扎感觉疼痛属于非条件反射
D.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但受刺激后效应器可能产生反应
[答案]C.[解析]A、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即至少需要 2 个
神经元,如膝跳反射,A 正确;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均位于脊髓,B 正确;
C、被针扎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该过程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C 错误;D、反射弧不完整,
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但该过程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叫反射,D 正确。
故选 C。
考法 0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有两种:
(1)一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由直接刺激感受器而引起的,通过大脑皮层
下各中枢完成的反射;
(2)另一种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条
件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一定是非条件反射。
后天才形成的反射一定属于条件反射。
【题型示例 2】未经训练的小狗,喂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但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它分泌唾液。训练中,铃声
刺激后即给狗喂食,如此处理多次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训练前,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训练后,铃声属于条件刺激
B.只有铃声刺激而不喂食,若干次后,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会减弱
C.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只位于大脑皮层
D.食物或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对应反射弧中效应器都只是唾液腺
[答案]B.[解析]A、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
了这种反射活动,这说明训练前,铃声属于无关刺激;训练后,铃声属于条件刺激,A 错误;B、铃声引起
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只有铃声刺激而不喂食,若干次后,铃声失去了食物
条件的前提,因而引起的条件反射会减弱,B 正确;C、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只位
于大脑皮层,因为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还需要低级中枢参与,C 错误;D、食物或
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对应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D 错误。故选 B。
考法 03 反射弧受损部位判断
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受损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如下表:
结构破坏对
反射弧的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功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 既无感觉
感受器
结构 经的兴奋 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又无效应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既无感觉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功能的神经元群 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无效应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只有感觉
效应器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无效应
【题型示例 3】如图②③表示某反射弧的两个位点,①④表示脊髓的不同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①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B.若②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C.若③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
D.若④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现象
[答案]A.[解析]A、若①处上传神经束受损,传入神经的信息无法上传到大脑皮层,会出现没有感觉,
但脊髓能控制手的收缩动作,A 错误;B、若②传入神经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的现象,
B 正确;C、若③传出神经处受损,则可能会出现有感觉但手不能动的现象,C 正确;D、若④处脊髓受损,
由于控制手动作的运动神经元并不与这一部分连接,故反射弧是完整的,则可能会出现有感觉手也能动的
现象,D 正确。故选 A。
05 深层记忆
1.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分布和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 组成 分布 功能
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 主要分布在皮肤、感
感受器 )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末梢 觉器官、内脏等处
传入神经纤维(感觉神 主要分布在外周神 把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
传入神经
经纤维) 经系统 到神经中枢
分布在中枢神经系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
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
神经中枢 统 分析综合,然后把神经冲
胞体
动传到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纤维(运动神 主要分布在外周神 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经纤维) 经系统 传到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传出神 主要分布在肌肉、腺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
效应器 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体等处
的应答
肌肉或腺体等
2.正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06 强化训练
1.关节呈舒展状态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其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所指是传入神经,②③所指是传出神经
B.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③起抑制作用
D.当刺激足底皮肤引起膝关节屈曲时,②将会产生抑制反应
[答案]B.[解析]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且传入神经元上含有神经节,因此,①所指是传
入神经,②③所指是传出神经,A 正确;B、①的分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促进作用,使抑制性中间神经
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神经元③抑制,B 错误;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③起抑制作用,使③
不兴奋,C 屈肌不收缩,C 正确;D、②连接的是伸肌,当刺激足底皮肤引起膝关节屈曲时,②将会产生抑
制反应,③会兴奋,导致屈肌收缩,D 正确。故选 B。
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组成
B.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C.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就不会消退
[答案]C.[解析]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组成
细胞不仅是神经元细胞,A 错误;B、完成反射需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植物和微生物不具备神经系统,
不具有反射活动,B 错误;C、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给以条
件刺激,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C 正确;D、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
缺少了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D 错误。故选 C。
3.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非条件反射
B.①处有躯体感觉中枢感知疼痛
C.③处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D.踢球时抬小腿和膝跳反射抬小腿属于两种反射类型
[答案]B.[解析]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由脊髓参与完成的,A 正确;B、感觉的形
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而非①感受器,B 错误;C、③为神经中枢,此处有突触结构,突触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
质传递信号,C 正确;D、踢球时抬小腿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条件反射,而膝跳反射抬小腿是在脊髓参与
下的非条件发射,D 正确。故选 B。
4.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
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
C.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
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A.[解析]A、望梅止渴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 错误;
B、“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B 正确;C、听到别人讲“望梅
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对语言文字特有的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人类特有的,C 正确;D、两者均
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参与的中枢不同,故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D 正确。故选 A。
5.研究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
B.大鼠刚放入冰水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研究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D.[解析]A、冰水刺激大白鼠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经反射弧单向传导到骨骼肌而引起战栗,A 错
误;B、大白鼠刚放入冰水中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的发生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
B 错误;C、研究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的过程只是兴奋传到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
射,C 错误;D、“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D 正确。故选 D。
6.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
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
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
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巴宾斯基征的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B.巴宾斯基征阴性和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
C.巴宾斯基征阳性属于非条件反射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答案]A.[解析]A、巴宾斯基征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A 错误;B、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巴宾斯基征阴性和阳性
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B 正确;C、巴宾斯基征阳性属于非条件反射,C 正确;D、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
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不能对脊髓中的控制中枢做出调控作用的反应,D 正确。故选 A。
7.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条
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简单丧失,是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无关信号
D.条件反射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答案]C.[解析]A、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就存在的,因此,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
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习得的,因此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A 正确;B、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
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如响铃的同时给狗喂食,等条件反射建立后,还需要
将喂食的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响铃)结合起来进行强化,B 正确;C、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其丧失过程是把原先引
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信号的过程,C 错误;D、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扩展了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其
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例如望梅止渴,D 正确。故选 C。
8.由于饲养员的长期投喂,大熊猫一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
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
[答案]C.[解析]A、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 正确;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有利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
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 正确;C、大熊猫吃竹笋时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非条
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 错误;D、园区内其他饲养员的脚步声不属于条件刺激,
可能不会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D 正确。故选 C。
9.下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①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
B.若损伤①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若损伤②③,则不能产生尿意,可以完成排尿反射
D.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答案]C.[解析]A、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排尿中枢在脊髓,如果没有大脑皮层的控制,排尿
反射是完整的,但人体不能控制排尿的过程,排尿不完全,A 正确;B、①可以将脊髓的信息传递至大脑皮
层,如果受损,不能将信息传递至大脑,如果受损不能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③表示传出神经,如果受损,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能完成排尿反射,B 正确;C、若损伤②就意味着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失去了大脑皮
层高级中枢的控制,但可以产生尿意;若损伤③,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 错误;D、若损伤④
(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脊髓的低级中枢,更无法到达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则不能产生尿意;若损伤③(传
出神经),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不能完成排尿反射,D 正确。故选 C。
10.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
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而吸气。
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B.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受大脑皮层一定程度的调控 D.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答案]A. [解析]A、肺牵张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脊髓损伤(如高位截瘫)的病人呼吸正常,因此呼吸中
枢位于脑干而不位于脊髓,A 错误;B、从题干信息中分析可知,吸气与呼气能维持稳态,具有负反馈调节
机制,B 正确;C、大脑皮层可参与闭气过程,说明大脑皮层对该反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 正确;D、肺
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可以防止剧烈运动时肺过度扩张,有利于肺的保护,D 正确;故选 A。
11.给甲狗喂食,甲狗会分泌唾液;每次给乙狗喂食前,先让其听到铃声,然后立即喂食,一段时间后,
乙狗一受到铃声刺激就会引起唾液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狗所完成的反射是与生俱来的
B.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C.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形成甲狗所完成反射的基础
D.甲狗和乙狗所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不相同
[答案]C.[解析]A、甲狗直接喂食刺激,所完成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A 正确;B、铃
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乙狗所完成的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
力,B 正确;C、甲狗所完成的非条件反射是形成乙狗所完成条件反射的基础,C 错误;D、甲狗和乙狗所
完成反射的神经中枢的位置不相同,甲狗所完成的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脊髓,乙狗所完成条件反射的中枢
是大脑皮层,D 正确。故选 C。
12.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
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为传出神经,c 为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B.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纤维 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
C.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 a 并没有产生兴奋
D.牵涉痛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C.[解析]A、a 和 c 含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A 错误;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B 错
误;C、皮肤或内脏产生的兴奋都可以传到 b,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是内脏产生的兴奋传至 b,皮肤
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 a 并没有产生兴奋,C 正确;D、痛觉的产生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D 错误。故选 C。
13.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
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乌鸦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反射
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最高级反射中枢在脊髓
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
[答案]C.[解析]AB、结合题意可知,乌鸦经过多次训练之后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即形成了条
件反射的额过程,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A、B 正确;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 错误;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
化,目的是训练乌鸦形成把烟头扔进容器的动作,D 正确。故选 C。
14.将小鼠放入设置有甲、乙两杠杆的箱子内,当它按压甲杠杆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供其食用,按压
乙杠杆则没有。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甲杠杆的频率明显高于乙杠杆。当按压甲杠杆不再有食物掉落时,
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鼠按压两杠杆频率的差异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B.小鼠按压甲杠杆后获得的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
C.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表明条件反射已消退
D.小鼠行为的变化属于大脑皮层参与下的学习过程
[答案]B.[解析]A、据题意可知,“一段时间后,小鼠按压甲杠杆的频率明显高于乙杠杆”,小鼠按压两
杠杆频率的差异是条件反射的结果,A 正确;B、小鼠按压加杠杆后获得的食物属于条件刺激,B 错误;
C、条件反射需要不断给予非条件刺激(食物),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按压甲杠杆),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食
物),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因此,按压两杠杆的频率不再有明显的差别表明条件反射已消退,C 正确;
D、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小鼠行为的变化属于此学习过程,
D 正确;故选 B。
15.如图是从动物体内剥离出的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已知药物 X 能阻断蟾蜍的屈肌
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 A、B、C、D、E 中选择
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 X 在实验位点起作用
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
(1)①将药物 X 放于________点,再刺激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将药物 X 放于________
点;再刺激_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说明药物 X 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___,说明药物 X 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①处理后肌肉______,②处理后肌肉_______,说明药物 X 是两者都能阻断。
[答案](1) D E B C
(2) 收缩 不收缩 不收缩 收缩 不收缩 不收缩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药物作用的部位,而药物可以放在突触处,也可以放在
神经纤维上。因此实验步骤为:
①将药物 X 放于神经纤维上的 D 点,再刺激 E 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将药物 X 放于神经元之间的 B 点,由于药物 X 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
能消除,故再刺激的位点应选择 C 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药物 X 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则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若药物 X 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则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
若药物 X 是两者都能阻断,则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
16.碳酸氢钠是一种易溶于水、可使溶液呈弱碱性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给某小鼠静脉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抗利尿激素释放量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媳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杀死所有水螅。
①腔肠动物水螅具有动物世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其对外界刺激存在趋利避
害的本能,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水螅会迅速撤离,该行为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科学家为获得碳酸氢钠溶液对水生动物生活影响的理论依据,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
进行毒性(抑制生长或致死)实验:
a.在正式实验前需先做预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预实验可确定___________。
b.正式实验时,为避免实验动物的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不变
(2) 不属于 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水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 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全致死(碳酸氢钠)浓度和最小抑制生长(碳酸氢钠)浓度的大致范围 重复
实验、每组中加入多只水螅等
[解析](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所以抗利尿激素的量不变。
(2)①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水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
水螅会迅速撤离,该行为不属于反射。
②a.在正式实验前需先做预实验,主要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
做预实验可以确定全致死(碳酸氢钠)浓度和最小抑制生长(碳酸氢钠)浓度的大致范围。
b. 正式实验时,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进行的实验操作是重复实验、每组中加入多只水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