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一)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考试范围: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 1 前三章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 H 区域受损的病人,不能听见讲话
B.用针刺手,人体产生疼痛觉,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
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D.过目不忘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
【答案】A
【详解】大脑皮层 H 区域受损的病人,不能听懂话,A 错误;用针刺手,人体产生疼痛觉,此过程传出神
经与效应器没有参与,因此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B 正确;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
枢,C 正确;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之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因此过目不忘与大脑皮层的功能密切相关,D 正确。
2.在离体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某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据右图无法判断电信号传导方向
B.微电流计的电极一极放置在膜内,另一极放置在膜外
C.神经细胞处于反极化状态时,可能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
D.根据微电流计两极之间的距离及图中 a 到 f 所需的时间,可计算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答案】D
【详解】A、题图中的 X 轴表示时间,整个曲线代表神经纤维上某一个点从静息状态到兴奋到恢复静息状
态的过程,无论从左往右传还是从右往左传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坐标曲线,故无法判断传播方向,A 正确;
B、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都是指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电流计指针应一极
放置在膜内,另一极放置在膜外,B 正确;
C、虚线以上的细胞状态为反极化,反极化的 de 段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易
化扩散外流,钠离子通道关闭,C 正确;
D、题图曲线是一个点位上膜电位变化图,无法计算传播速度,D 错误。
故选 D。
3.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支气管扩张
B.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瞳孔扩张
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答案】D
【分析】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
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
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
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可以增进胃肠的活
动,所以胃肠蠕动加快;呼吸和代谢减慢,瞳孔缩小,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4.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B.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C.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
D.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双向变化
【答案】C
【详解】A、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外的神经节,A 错误;
B、膝反射是二元反射弧,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多元反射弧还包括传入神经
元与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所构成的突触,B 错误;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 正确;
D、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单向变化,D
错误。
故选 C。
5.下列关于人的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为 0℃时,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环境温度为 0℃时,全部物质代谢的酶被激活,释放能量
C.环境温度为 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D.环境温度为 35℃以上时,下丘脑产生热觉并引发血管舒张
【答案】C
【详解】A、环境温度为 0℃时,冷觉感受器感觉到冷刺激,骨骼肌在神经调节的支配下自主战栗,A 错误;
B、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提供能量,B 错误;
C、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为 29℃时人开始出汗,35℃以上出汗是主要的有效散热机制,C 正确;
D、环境温度为 35℃以上时,大脑皮层产生热觉,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舒
张,增加散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 错误。
故选 C。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水,会改变内环境 PH 值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他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答案】B
【详解】A、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因此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改变内环境的 PH
值,A 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正确;
C、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C 错误;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但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D 错误。
故选 B。
7.若下图中的圆圈甲表示某一概念,则下图①~③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甲表示细胞外液,①~③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甲表示生物大分子,①~③分别表示多糖、蛋白质、核酸
C.甲表示调节方式,①~③分别表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D.甲表示血糖来源,①~③分别表示食物、肌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B
【详解】A、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 错误;
B、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链接成的多聚体,包括有多糖、蛋白质和核酸,B 正确;
C、动物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而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 错误;
D、血糖可以来自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D 错误。
故选 B。
8.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疼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神经元可接受和释放神经递质
B.刺疼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
C.电激④处会引起抬手并产生疼痛感
D.完成此抬手动作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A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析图
中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有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③处神经元是该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其细胞体的细胞膜构成了突触后膜,能接受神经递质,
同时也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A 正确;
B、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传导路径长于抬手反射的反射弧,故往往是先发生抬手动作,后形成痛觉,B
错误;
C、电激④处,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故不能产生痛觉,④所支
配的肌肉产生兴奋而发生收缩,由于信息未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故不能产生逃避针刺的反射,即不能发
生规律性应答,C 错误;
D、抬手动作的完成是一个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D 错误。
故选 A。
9.EP(内啡肽)是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很像海洛因,可以产生相同的乐观情绪。劳动、
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会促进 EP 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EP 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至细胞外
B.EP 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能量从而对抗苦痛
C.运动可以辅助戒毒可能是因为 EP 与毒品竞争受体
D.EP 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抑郁、对痛苦的承受力下降
【答案】B
【分析】EP(内啡肽)是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很像海洛因,可以产生相同的乐观情绪,
EP 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抑郁、对痛苦的承受力下降;劳动、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会促进 EP
的产生,使大脑产生乐观情绪。
【详解】A、EP 是内啡肽,多肽或者蛋白质类的激素以胞吐方式进出细胞,A 正确;
B、EP 是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主要是调节作用,不能为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B 错
误;
C、劳动、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会促进 EP 的产生,EP 在大脑中的作用很像海洛因,据此推
测,运动可以辅助戒毒可能是因为 EP 与毒品竞争受体,C 正确;
D、EP 是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可以促使大脑产生乐观情绪,EP 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抑郁、对痛苦的承受
力下降,D 正确。
故选 A。
10.如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①中 O2浓度比③高
C.②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乳酸、氧气等物质
D.①内产生的 CO2,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
⑤为毛细淋巴管;⑥为毛细血管。
【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液组成的,不包括①组织细胞,A 错误;
B、①组织细胞中 O2 浓度比③组织液低,故 O2 可以从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B 错误;
C、②血浆中含有激素、乳酸、氧气等物质,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C 错误;
D、①组织细胞内产生的 CO2,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D 正确。
故选 D。
1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B.图中兴奋部位是 B 和 C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 C→A→B
D.图中的弧线的箭头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答案】A
【分析】据图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
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
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 A 为兴奋部位,而 B 和 C 为非兴奋部分。
【详解】A、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A 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兴奋部位是 A,B 错误;
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因此兴奋传导的方向为 A→C、A→B,C 错误;
D、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 错误。
故选 B。
12.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
B.神经系统中有支持细胞
C.神经细胞均含有一条轴突多条树突
D.支持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
少。
【详解】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相互之间不干扰,A 正确;
B、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B 正确;
C、神经细胞往往含有一条轴突多条树突,C 错误;
D、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属于低级中枢,D 正确。
故选 C。
13.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 尿崩症,
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 内受体结合形成醛
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 K+的排出和 Na+、水的重
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 K+的重吸收
B.阻断醛固酮— 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 Na+重吸收障碍
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
D.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能对尿崩症患者有疗效
【答案】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醛固酮能促进对水、钠离
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从而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详解】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能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则是
促进 Na+的重吸收和抑制 K+的重吸收,A 错误;
B、由题意可知,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能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
受体复合物,能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导致 Na+重吸收障碍,B 正
确;
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都属于激素,激素发挥作用时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C 正确;
D、由题意可知,尿崩症有两种,一种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另一种是肾细胞表面相应受
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前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异常,因此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能治疗该种尿
崩症,D 正确。
故选 A。
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C
【分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会减弱。
【详解】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 错误;
B、渴觉中枢兴奋,说明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偏高,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错误;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则尿量增加,C 正确;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 错误。
故选 C。
15.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肌肉不收缩
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 a、c 为兴奋部位
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 b 流向 a、c
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C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
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③为传入神经,⑤为传出神经,若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产生的兴奋能
够传到肌肉,肌肉收缩,A 错误;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当其受到刺激时
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据此可知图乙中的 b 为兴奋部位,a、c 为未兴奋部位,B 错误;局
部电流是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因此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 b 流向 a、c,C 正确;因
反射弧中存在突触,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D 错误。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漏选得 1 分,多选或错选得 0 分)
16.如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某药物能阻止抑
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 a 处,在 b、c 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B.运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C.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会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D.人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缩短的现象
【答案】ABC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突触间隙,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
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刺激 a 处后产生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至 b、c 处,所以在 b、c 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A 正确;
B、神经冲动经突触传递给神经元胞体,再传递到肌肉细胞,突触内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所以运动神经
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B 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抑制性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是起抑制作用的,所以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会降低运动神
经元的兴奋性,C 正确;
D、该药物能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人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D 错误。
故选 ABC。
17.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 TSH
B.长期缺碘会影响 T3、T4、TSH 和 TRH 的分泌
C.该图能体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甲状腺分泌的 T4可通过脱碘作用转化为 T3发挥作用
【答案】BCD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
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 2 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二者均含碘,T3 比 T4 少一
个碘原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遍及全身所有器官,主要是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也是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
【详解】A、由图示可知,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将信号传递到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更多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进而在 TRH 的作用下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TSH,显然,寒冷信号
不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 TSH,A 错误;
B、T3 和 T4 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体内 T3 和 T4 的含量减少会影响 TSH 和 TRH 的合成和
分泌,B 正确;
C、图示过程能体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C 正确;
D、图中显示甲状腺分泌的 T4 可通过脱碘作用转化为 T3,进而随着体液传送发挥作用,D 正确。
故选 BCD。
18.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不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C.ATP 的合成和分解
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答案】BD
【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
量,自然发生 ATP 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存在着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A 正确;
B、静息电位的形成是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出细胞形成的,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细
胞形成的,钠钾泵可通过主动运输使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离子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
胞膜,B 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兴奋的传递是一个耗能过程,发生 ATP 的合成和水解,C 正确;
D、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存在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 错误。
故选 BD。
19.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B.b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 处为淋巴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答案】CD
【分析】图示中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了伸肌运动神经元和屈肌运动神经元,由图示的效果可
知:兴奋引起屈肌的收缩,而对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起到了抑制的效果,故图示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详解】A、据分析知: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A 正确;
B、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会被分解或被移走,故 b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
元回收,B 正确;
C、由题图可知此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C 错误;
D、c 处为组织间隙液,也就是组织液,是神经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
递,D 错误。
故选 CD。
20.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答案】ABC
【分析】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
【详解】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然后检测①处有无反应,A 正
确;
B、神经递质在突触小体中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若加入某种呼吸抑制剂,一定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B
正确;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存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膜接受后电位的转变,故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
信号的传递,C 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③处的突触结构不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
层,不会产生尿意,D 错误。
故选 ABC。
三、综合题(共 55 分)
21.(每空 2 分,共 10 分)近年来,“跑马”成为一种健身新潮流,“跑马”是指跑马拉松,它是一种长跑项目。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里(μ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pg/ml) 65 100 153 220 420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跑马”运动员运动时与运动前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 (填“增加”“减
少”或“不变”),其原因是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 转化
为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3)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使靶细胞 发生变化。
【答案】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增加 由于血糖浓度降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
加,胰岛素分泌减少 脂肪等非糖物质 原有的生理活动
【解析】1、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低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
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 2 个
来源,促进 3 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分泌部位:胰岛 A 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
糖(促进 2 个来源)。
2、从表可知,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来越少而胰高血糖素含量越来越高。
【详解】(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跑马”运动员运动时与运动前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增加,其原因是由于
血糖浓度降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脂
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3)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22.(每空 2 分,共 12 分)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分级调节。下面为动物体内
皮质醇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会升高,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信息分子
有 。
(2)皮质醇能与组织细胞结合的直接原因是 。
(3)如果肾上腺皮质受到破坏而使皮质醇分泌减少,则 M 的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
是 。
(4)推测 M 的名称是 ;如果用物质 M 饲喂正常动物,发现皮质醇的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
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神经递质(递质)和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 M)
(2)组织细胞膜上有皮质醇的特异性受体
(3) 增加 皮质醇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 M 的活
动抑制减弱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物质 M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分析】图示激素分泌的调节:
(1)下丘脑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激素,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
(2)皮质醇激素含量升高,反过来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它们产生更多的相应的激素,在皮质醇激素
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1)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
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
分泌皮质醇激素作用于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相关激素。
(2)皮质醇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起作用,也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皮质醇能
与靶细胞结合的原因是组织细胞膜上有皮质醇激素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3)如果肾上腺皮质受到破坏而使皮质醇分泌减少,皮质醇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活动减弱,
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4)图中 M 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
分泌皮质醇增加。因为物质 M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生理功能,所以
用物质 M 饲喂正常动物,皮质醇的分泌量没有变化。
23.(每空 2 分,共 14 分)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 b 表示 系统,c 表示 系统。
(2)O2不从组织液进入血浆的原因是 。
(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 和 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调节网络下进行。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答案】 消化 泌尿 血浆中的 O2 浓度高于组织液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
体液—免疫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题图分析: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其中 a 为呼吸系统、b 为消化系统、c
为泌尿系统。图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1)由分析可知,a 表示呼吸系统,b 表示消化系统,c 表示泌尿(排泄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
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O2 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其转运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血浆中氧气浓度高于组织液中
氧气的浓度,因此氧气不会从组织液进入血浆,而只能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3)内环境的稳态的内涵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进
行,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一方面为身体内的细胞提供稳定的液体环境,另一方面还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24.(前两空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8 分)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 ,③是 。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 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
侧电位表现为 。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 →电
信号。
【答案】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 外负内正 单向的 化学信号
【详解】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据此
分析图示并明辨数字所示结构名称,围绕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分析图示可知: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
(2)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
现为外负内正。
(3)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整个过
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5.(第三问 3 分,其他每空 2 分,共 11 分)突触前膜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
此小电位可以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图甲是与神经元 A 有关的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
示单独刺激神经元 B、同时刺激神经元 D 和 C、单独刺激神经元 C 引起的神经元 A 的膜电位变化,回答下
列相关问题。
(1)突触间隙中存在内环境的成分,该成分是 。
(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 ,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分布是 。根据图甲和图乙推断,神
经元 B 和 C 释放的递质是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
(3)若同时给予神经元 B 和 C 一个刺激,请在图乙中画出神经元 A 膜电位变化。
(4)若给予神经元 A 适宜的刺激,能否检测到神经元 C 膜电位变化,其原因是 。
【答案】(1)组织液
(2) 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 外正内负
兴奋性
(3)
(4)不能,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分析】据图分析,图乙中,神经元 A 没有接受刺激时的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电位,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
的阈值,即刺激强度引起的电位变化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形成动作电位。图中所给刺激分别是单独刺激神经
元 B,同时刺激神经元 D 和 C,单独刺激神经元 C,其中单独刺激神经元 B 和单独刺激神经元 C 时,引起神
经元 A 的膜电位变化,但是电位值均没有超过阈值,所以没有形成动作电位,称为小电位。如果同时刺激神经
元 B 和 C,会形成电位叠加,达到并超过阈值。
(1)
突触间隙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其中存在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
(2)
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分析图乙,刺激 B 和 C 都能使神经元 A
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因此二者释放的递质为兴奋性递质。
(3)
分析图乙,单独刺激 B 和单独刺激 C 都不能达到阈值,根据题干信息“突触前膜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
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此小电位可以叠加”可推测,同时刺激 B 和 C 电位能叠加,从 B 和 C 单独刺激产
生的电位值分析,同时刺激 B 和 C 的电位叠加后能够超过阈值,因此画曲线时,动作电位需超过阈值,产
生兴奋,可绘制图形如下:
(4)
神经元 A 为突触后膜,神经元 C 为突触前膜,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神
经元 A 不能在神经元 C 上检测到膜电位变化。期中测试卷(一)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考试范围:人教版 2019 选择性必修 1 前三章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 H 区域受损的病人,不能听见讲话
B.用针刺手,人体产生疼痛觉,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
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D.过目不忘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
2.在离体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某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据右图无法判断电信号传导方向
B.微电流计的电极一极放置在膜内,另一极放置在膜外
C.神经细胞处于反极化状态时,可能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
D.根据微电流计两极之间的距离及图中 a 到 f 所需的时间,可计算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3.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支气管扩张
B.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瞳孔扩张
D.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4.下列有关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B.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
C.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
D.刺激感受器,可测得神经纤维上某点发生了电位的双向变化
5.下列关于人的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为 0℃时,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环境温度为 0℃时,全部物质代谢的酶被激活,释放能量
C.环境温度为 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D.环境温度为 35℃以上时,下丘脑产生热觉并引发血管舒张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饮用弱碱水,会改变内环境 PH 值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他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7.若下图中的圆圈甲表示某一概念,则下图①~③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甲表示细胞外液,①~③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甲表示生物大分子,①~③分别表示多糖、蛋白质、核酸
C.甲表示调节方式,①~③分别表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D.甲表示血糖来源,①~③分别表示食物、肌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8.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疼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神经元可接受和释放神经递质
B.刺疼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
C.电激④处会引起抬手并产生疼痛感
D.完成此抬手动作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9.EP(内啡肽)是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在大脑中的作用很像海洛因,可以产生相同的乐观情绪。劳动、
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会促进 EP 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EP 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至细胞外
B.EP 可以为细胞提供充足能量从而对抗苦痛
C.运动可以辅助戒毒可能是因为 EP 与毒品竞争受体
D.EP 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抑郁、对痛苦的承受力下降
10.如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①中 O2浓度比③高
C.②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乳酸、氧气等物质
D.①内产生的 CO2,通过自由扩散排出细胞
1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B.图中兴奋部位是 B 和 C
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 C→A→B
D.图中的弧线的箭头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12.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
B.神经系统中有支持细胞
C.神经细胞均含有一条轴突多条树突
D.支持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
13.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 尿崩症,
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 内受体结合形成醛
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 K+的排出和 Na+、水的重
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 K+的重吸收
B.阻断醛固酮— 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 Na+重吸收障碍
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
D.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能对尿崩症患者有疗效
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15.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肌肉不收缩
B.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 a、c 为兴奋部位
C.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 b 流向 a、c
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漏选得 1 分,多选或错选得 0 分)
16.如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某药物能阻止抑
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 a 处,在 b、c 处都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B.运动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C.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会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D.人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缩短的现象
17.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 TSH
B.长期缺碘会影响 T3、T4、TSH 和 TRH 的分泌
C.该图能体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甲状腺分泌的 T4可通过脱碘作用转化为 T3发挥作用
18.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不会发生的生理活动有(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C.ATP 的合成和分解
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19.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
B.b 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
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 处为淋巴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20.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三、综合题(共 55 分)
21.(每空 2 分,共 10 分)近年来,“跑马”成为一种健身新潮流,“跑马”是指跑马拉松,它是一种长跑项目。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里(μ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素(pg/ml) 65 100 153 220 420
(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跑马”运动员运动时与运动前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 (填“增加”“减
少”或“不变”),其原因是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 转化
为葡萄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3)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使靶细胞 发生变化。
22.(每空 2 分,共 12 分)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分级调节。下面为动物体内
皮质醇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会升高,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信息分子
有 。
(2)皮质醇能与组织细胞结合的直接原因是 。
(3)如果肾上腺皮质受到破坏而使皮质醇分泌减少,则 M 的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
是 。
(4)推测 M 的名称是 ;如果用物质 M 饲喂正常动物,发现皮质醇的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
最可能的原因是 。
23.(每空 2 分,共 14 分)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 b 表示 系统,c 表示 系统。
(2)O2不从组织液进入血浆的原因是 。
(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 和 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调节网络下进行。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24.(前两空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8 分)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 ,③是 。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 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
侧电位表现为 。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 →电
信号。
25.(第三问 3 分,其他每空 2 分,共 11 分)突触前膜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
此小电位可以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图甲是与神经元 A 有关的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
示单独刺激神经元 B、同时刺激神经元 D 和 C、单独刺激神经元 C 引起的神经元 A 的膜电位变化,回答下
列相关问题。
(1)突触间隙中存在内环境的成分,该成分是 。
(2)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 ,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分布是 。根据图甲和图乙推断,神
经元 B 和 C 释放的递质是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
(3)若同时给予神经元 B 和 C 一个刺激,请在图乙中画出神经元 A 膜电位变化。
(4)若给予神经元 A 适宜的刺激,能否检测到神经元 C 膜电位变化,其原因是 。